日期:2022-05-09
这是《中学班会课如何渗透挫折教育的研究》课题班会课教案,是优秀的班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关键词一:“班会”是是学校集体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活动之一。在班主任领导和指导下或者是同学自发的,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的对全班同学开展教育活动。
关键词二: “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也就是说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学生心中。
关键词三:“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课题名称解读:“关于中学班会课如何渗透挫折教育的研究”
即中学班主任在班会课上,通过主题讨论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挫折教育的了解;及时纠正学生对挫折教育的不良情绪;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当前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挫折教育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程度,进而激发教育者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方法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课题
研究
的背
景某某
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学教育的对象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温暖家庭关怀中成长起来,很大一部分孩子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帮扶”过度问题,在为孩子肃清障碍的同时中也降低了孩子直面困难、抵御挫折的能力。缺少挫折砥砺的孩子一旦遇到他人无法帮助排解的困难时,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孩子属于过度乐观派,“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其高水平的自我效能和自信心,虽然这种乐观是一种热情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在这种过度乐观的背后也隐藏着判断失误、防御缺失等问题,并且这类问题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凸显。有的孩子则因为缺乏适度的挫折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挫折时容易出现心理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与智慧。凡此种种,都说明在目前的教育对象中,开展针对性强、力度合理的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研究意义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合理而恰当的惩罚教育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生离家出走、心态失常、甚至轻生等不适应社会行为的发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困惑的现象。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这么多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行为如此严重,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感觉到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过分重视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应该加强对初中生进行挫折教育。
课题研究的
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科学高效而又易于操作的挫折教育的教学方式。做到: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道理提炼化、方式恰当化。
2.激发师生双方积极性,最大程度改变校园或学生种种消极思想。
3.通过实验,拓展和深化如何渗透挫折教育,为丰富和创新挫折教育的教学理论做贡献。
4.培养学生在挫折后建立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
课题
研究
的
内容
1. 中学生常遇到的挫折种类。
2. 耐挫力的培养与研究。
3. 挫折后的教育与引导。
课题
研究
过程
及
方法
一、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0年4月—2020年6月)
撰写计划、搜集有关中学生如何渗透挫折教育方面的资料,分析目前校园各种不文明现象,讨论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 (2020年7月—2021年7月)
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 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明确如何渗透挫折教育的基本目标。??
3.结项阶段(2021年8月—2021年9月)
课题研究总结,通过收集整理各种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经验,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情况,最终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开展及时调整。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主动尝试和探索。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反思,及时撰写经验总结、论文,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4.个案研究法:根据典型案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表现予以分析,调整实施方法,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5.文献研究法:从学科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课题
研究
的条
件及
预期
成果
一、课题研究条件
1.研究者是一个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一线教师,从事班主任教育十多年,有比较丰富的开展班会的实践经验。
2.研究者热爱班主任教育工作,爱学生,平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学习状况,善于反思,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开展课题研究。
3.研究者担任初中的班主任教学工作及学校学生发展处工作,针对不同学段开展过各类主题班会,能及时发现课题研究的问题,也希望得到及时解决。
4.研究者曾主持或参加过中学生教育课题研究,并取得开展课题的良好经验,能够有效展开并保证按时完成课题研究。
二、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课题研究论文一篇。
3.其它相关作证材料(案例、课例、图片资料、录像资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