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班会教案

《呼唤主体性教育》班会反思

日期:2022-05-09

这是《呼唤主体性教育》班会反思,是优秀的班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现代社会呼唤主体性教育,不仅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的德育也不应该只是要求学生服从某些规范,而应该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实践的理性能力。

  在班主任常规工作中,每周固定一节班会课,那么班会课的情况如何呢?对于主题性班会,班主任往往投入多时间和精力,策划出生动活泼,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班会课,可是一学期一个班主任所开的主题性班会课是屈指可数的,大部分是常规性的班会课。对于常规性的班会课,一份问卷调查反映:有的班主任对班会课的效率意识非常淡薄;着力于提高班会课的实践者微乎其微;有的班主任上班会课带有随意性、零散性和应付性。比如,没有对班会课精心设计,而是东一棒子,西一榔头,或者情之所至,海阔天空。再比如,有的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过失只作记录,不作处理,单等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时“算总帐”,以便“杀鸡给猴看”。这样,班会课的特殊教育功能就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班会课不是会也不是课,而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殊活动,在这一集体教育活动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师生的双边关系、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改变我讲你听的被动模式。

  在实践中,我也尝试了几种方法,力求能发挥班会课的教育功能,真正用好班会课。

  道德两难故事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就是我们在班会课设法创造情境,寻找冲突的平台,造成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导学生在困惑、犹豫、矛盾的心态中确立自己的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判断标准,从而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具体做法就是向学生展示同时涉及两种不能兼顾的故事情境,即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寻找自认为正确的答案,同时让他们接触到更高层次的道德推理方式。道德两难故事的来源可以是学生身边真实或实际发生的道德两难问题,可以是社会关注并争论的热点、焦点问题,还可以是虚构但却可信的道德两难故事。比如:学校的塑胶跑道是禁止作为通道行走的,设想一个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即将迟到,如果他穿过塑胶跑道,就不会迟到;如果按规定走水泥通道,肯定就会迟到。这时他必须在“遵守纪律”和“爱护公物”这两者之间进行抉择。使用这种方式时,首先要求能够编出有效的道德两难故事;其次是在讨论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和辩论,同时鼓励学生考虑他人的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最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脑力激荡法

  脑力激荡法是一种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自由地考虑的方法,目的是在一种自由、兴奋、有趣、安全及被接纳的气氛下,鼓励学生真诚地贡献意见,不管有无价值,是否正确,甚至是类似开玩笑或引人注意的意见,教师都不要对他做出判断和评价,毫无条件地接纳他。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当班主任想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采用。比如,初二时男女同学的交往很容易招致同学的非议,容易添油加醋,既破坏了班风,也给当事人带来烦恼,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在班会课上,利用脑力激荡法,让学生坦诚布公地讲话,这样让当事人了解了捕风捉影者的心理,减轻心理压力,也让大家懂得添油加醋的不应该。

  团体辅导法

  格言大比拼

  古往今来,多少的格言警句成为人们的指路明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意义尤显重大。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条自己认为对大家最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在班会课上介绍给同学,并说说选择该条格言的理由以及自己的感悟,最后让学生在众多的格言中选出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格言,以周记的形式写出。

  辩论会

  一味训话式的教育或者只是强调不准、不得做什么,只会让学生反感,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时间一长,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产生对立。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容易沟通,辩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因为很多道理学生懂得,但并没有自觉地接受,在讨论和辩论,他了解了别人的想法,自觉不自觉会审视自己的思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要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除了在形式上创新外,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在班会课上,学生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其中很关键的是班主任的诚意、师生之间能否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班主任要能创造一种热烈轻松的气氛。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