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10

这是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一等奖

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最后进行知识的控固和加深。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主要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共九行三节。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能力目标:1.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1.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

2.难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现当代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对诗歌的研读有待加强。这单元已经学习了*的词,*现代诗三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和学情,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诵读法:培养学声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抽个别同学起来诵读,老师和同学双方进行评价,再放标准的朗读带。

讲授法:本诗中采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作为高一的学生,再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莲花的开落”“美丽的错误”的理解中。

2.学法

1.诵读吟咏法。

2.联想、想象法。

3.问题探究法

说明:学法的制定,主要是在教法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教学环境和条件,本课的重难点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诵读吟咏,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美丽”形容?

今天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别?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用问题法导入,开始就直接提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作者简介

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根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的*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有所突破。

3.朗诵

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4.听朗读带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

5.新课研讨:

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由此我设立如下问题。

(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

(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

(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4)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托了感情的事物。第二个问题,在于学生的讨论,采用问题探究法。既展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变化。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由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多。老师不宜介绍太多争论话题,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讨论,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

6.解答:

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两种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的*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在思维的连贯中引出下一点。

7.讨论总结。

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后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

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前几日,拜读了郑愁予的<错误>,不禁被作者的文笔所折服。我感到在他诗中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的气息。在诗中,我发现了一种既现代,但又有一丝丝古典韵味的感觉。诗中演绎了一部浪漫、凄楚的“女子等君”图,其中的一连串名词:*南,莲花,东风,柳絮,跫音,窗扉……都给我以凄楚的感觉。

在开头“莲花的开落”,不禁使我联想到美丽如莲花的女子在失望中等待的那份憔悴。诗第二节中“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的“东风”是*南三月的信风,暗喻着恋情,多美妙的词啊!然而,在陆游的<钗头凤>中“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杯…”的“东风”却与<错误>中“东风”意义完全相反:指代破坏作者美满婚姻的恶势力。开头,陆游向我展示了艳丽的**,但突然文笔一转,却演绎了一出哀婉凄楚的爱情悲剧。无独有偶,李商隐的<无题>中“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东风”也给了我凄凉的感觉。而<错误>中的“东风”指代的却是女子所等的人……“柳絮”既指“思妇”,也指伊人飞舞的心绪,她此时此刻的心绪是如何?多半是心灰意冷吧!在第二节的后四句,一系列的“春帷,跫音,窗扉……”都强调了女子不见伊人心情的紧闭。

在这样的小城,在这样的窗下,在这样的种心境,在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时是何等的高兴!她充满期待与迫切,但却事与愿违,在她知道“我”的马蹄声是个“错误”时,她是何等的失望与落魄……整首诗中,它给我的感觉是残酷但不失美丽,现代却又不失古典。

在读完全诗后,令我刻骨铭心的是女子在等待夫君所流露出的“愁”。“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不仅是作者对该女子的容貌赞美,()也显示出了女子在失望中的憔悴,更突出了女子心中无比的寂寞与惆怅,这不禁让使我联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春水向东流。”以及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猛舟,载不动,许多愁。”两首诗都写了诗人心中各自的愁:李煜亡国的愁和李清照的念夫之愁。在陆游<钗头凤>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中,面对严酷的事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发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而<错误>,“愁”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指代着女子等夫君的愁苦,但郑愁予却运用意象使抽象无形的东西变得可感可触,让我觉得诗中既写了自然环境,也反映了抒情者的心境……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全诗中最激赏的诗句,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我读后一种含蓄蕴籍、韵味悠长的感觉由心涌出……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二)

美丽的诗歌总能打动多情的心,郑愁予先生的小诗<错误>,带给我独有的审美感受。小诗轻巧秀丽,语言在优美中带着点点的哀伤。细细读来,这优美的哀伤又怎能不令人陶醉?

<错误>给了我错误的幻觉,一开始的时候我被优美的文字迷惑了,原来等待中的姑娘竟是如此的不幸,一场欢笑一场梦呀!

爱情,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只不过仅有三五个月长,到底是不是?我,不知道。“我”错误爱过*南的姑娘,注定不能相持一生。在每个春天的晚上,苦的是姑娘寂寞的漫长等待,那止不住的忧伤……

对于这份爱情,也许本不该发生,她的开始就已经预示着留下的只是深深的苦恋。三月的骄花,姑娘你已不曾有心思来欣赏,春天的活泼也不曾给你带来喜悦的笑脸。这一份优美而哀伤的爱,读来总叫人怜惜!

生活就是这样的,真正面对人生的时候,某种选择本来就是错误的。在爱恨情仇的罗网里,交织了多少生死相恋的人们。毕业了,走上社会就再也不能像大学那样天真烂漫,你我有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客观社会条件,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一讲现实的时候,制于某些难于改变的原因,而不得劳燕纷飞了。这个时候,在爱情面前,我们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我们都是爱情的过客,曾经的山盟海誓,转眼间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

教学设想:

教时:1课时。

重点与难点:同1、2点。

教法:边读边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看两首词:

1、温庭筠:《望*南》(梳洗罢)(唐词)

梳洗罢,独倚望*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作者简介:温庭筠,唐代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光。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洲:长满了白**?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着那面临*水的楼,切盼重逢。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眼前已是脉脉斜晖、悠悠绿水,*天极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过尽”两句,寓情于景。此处一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天)其中有几句“想佳人妆楼?(yǒng仰慕)望(?望: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不但“归楼?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

【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天,②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④苒苒物华休。⑤惟水长*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想佳人妆楼?望,⑧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⑨争知我,⑩倚阑干处,正恁凝愁。⑾

【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进士,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一精力作词。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擅长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当时一大词家,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千古传颂。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所写内容不限于男一女风月,尤工羁旅行役,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有相当多的词篇抒写了与歌妓*的诚挚恋情,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们悲*的生活和她们要求过合理生活的愿望。

【注释】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②潇潇:形容雨声急骤。③凄紧:一作“凄惨”。④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⑤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⑥渺邈:遥远。⑦淹留:久留。⑧?望:凝望。一作“长望”。⑨天际识归舟:语出谢?i《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树”。⑩争:怎。⑾恁:如此,这般。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品评】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一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一人高处”(宋赵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当代*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见课本注释①)

三、范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分析:一个柔一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

2、问:从本部分看来,描写的应是春季的*南,春天到了,*南大地“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并说说它反映了这个女子什么样的心绪?

明确:它的心如*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的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洲”啊。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附:整体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蹄声)(过客)

等待惊喜失望

(美丽)(错误)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一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

1、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

明确:见《教师用书》

2、诗歌特**

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的。诗人从*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是“*的*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而坚持*民族特**的创作个**的极好评价。

(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三、具体赏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

(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

(2)我错误地“打*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

(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

(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

(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参看《龙门新教案》)

四、再读诗歌

五、作业布置

错误郑愁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郑愁予《错误》以*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愁予《错误》原文,欢迎查看!

郑愁予《错误》原文

我打*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婉转而藏着一份诉说的衷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这是*弃疾的词,何等的空寥,何等的愁怨?同时,这正是诗人诗的意境。

在诗的开头,诗人说:“我打*南走过。”简单的“*南”二字,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境地——那蒙蒙的*雨,那翠绿的河岸和灵秀的山水,当然还有深闺和那思念的人儿。然而,诗人心中的*南是消瘦的*南,留下的风景已经变换了数旬,已经如莲花,在开开落落之间只剩下了一支干枯的荷梗。

这是怎样的季节呢?该是春季吧,早春,一切都在焦急的等待中。东风滞留在遥远的地方,柳絮在柔柔的柳枝中沉沉睡去,不管人间的等待和梦。在这样的季节里,在*南那小小的城市的*楼中,妇人的心扉紧闭,如幽深的青石小巷,笼罩在氤氲的暮*中,寂寞中伴着深深的愁思。

一切都静静的,连一个足音都没有。春天或许已经来了,那绿树和鲜花已经在绚烂地开着了。然而,没有心灵盼望的足音,春天等于没来,春*仍藏在深深的帷幕中。“你”的心扉如同那深深庭院的一扇窗扉,紧紧地关着一颗寂寞的心,含着深深的愁怨。南宋著名词人蒋捷的词道:“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但这首诗里说的不是黄花秋声,红叶低窗,是绿柳早春,青石深巷;不是凄凉在心,是相思,是悠悠的哀愁和寂寞。

这时,“我”的足音,清脆的马蹄声在*南的青石板路上达达而过。这“美丽的错误”更生动新颖地写出了思妇的怀人心情,写出了那心中的寂寞和盼望。然而,这“美丽的错误”使妇人陷入了更深的寂寞中。诗人只是一个过客。诗人走过,留给妇人一份落寞和怀念。正如李清照的词所说的:“此情无计可消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诗歌深得宋词的长处,意境幽婉而朦胧。诗歌的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开头和结尾的两句都使用了短句,这恰恰是对过客的描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不及停下就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中间的句子都是用长句,采用轻俏的词语,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写妇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怀念。诗中的意象都是诗歌手法的表现,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

郑愁予《错误》英文译文

ipassedthroughthesouthofyangzi

thefacewaitingattheturnofseasons,likealotusflower,bloomsandwilts

withouttheeastwind,thewillowcatkinsinmarchdonotflutter

yourheartislikethelonesomelittletown

likeitsstreetsofcobblestonesnearnightfall

whenfootfallsaresilentandthebedcurtainsofmarchnotunveiled

yourheartisalittlewindowtightlyshut

myclatteringhoovesarebeautifulmistakes

iamnotahomeingmanbutapassingtraveler…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