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7
这是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
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二.说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认识掌握课后生字,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 我认为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四、说教法 学法
接下来,我来说说为达到教学目标,我对教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标准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主张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所以,本篇课文我主要采取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拔的教学原则。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注重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自由读,轮读,表演读)和不同层次地读(自学读,尝试读,理解读,感悟读),所以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读出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等,通过朗读,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情境美,思想美。
3、在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安排采访与情境对话,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表达,想象,感悟,把读和演相结合,读和说相结合,读和想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悟体验能力。
4、在理解重点词句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总而言之,我的教法归纳如下:品析词句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学法指导归纳为自读自悟法,生活经验对比法,画面想象法。
总之,设计这样的教学法都是为了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两课时,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2、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运用平时的词语积累,为读加一个词语或短语。如如饥似渴地读,一丝不苟地读,心不在焉地读等。
3、理解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就能引领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质疑:窃是什么意思?窃读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窃读的意思: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出示自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可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沉迷与吸引,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三)精读词句,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传神细腻。
1、学习1-4自然段,感悟读书之热切。
2、、学习5-8自然段,感受读书之艰辛。
3、、学习9-10自然段,再探窃读之动力。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仿课文最后一句话,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读书格言。
2、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写阅读记录卡。
六、说板书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能简要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
窃读记
快乐——收获智慧
渴望 ——不被驱逐 不被训斥
惧怕——遭遇困难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
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二.说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认识掌握课后生字,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四、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来说说为达到教学目标,我对教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标准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主张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所以,本篇课文我主要采取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拔的教学原则。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注重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自由读,轮读,表演读)和不同层次地读(自学读,尝试读,理解读,感悟读),所以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读出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等,通过朗读,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情境美,思想美。
3、在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安排采访与情境对话,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表达,想象,感悟,把读和演相结合,读和说相结合,读和想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悟体验能力。
4、在理解重点词句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总而言之,我的教法归纳如下:品析词句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学法指导归纳为自读自悟法,生活经验对比法,画面想象法。
总之,设计这样的教学法都是为了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两课时,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2、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运用平时的词语积累,为读加一个词语或短语。如如饥似渴地读,一丝不苟地读,心不在焉地读等。
3、理解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就能引领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质疑:窃是什么意思?窃读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窃读的意思: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出示自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可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沉迷与吸引,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三)精读词句,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传神细腻。
1、学习1-4自然段,感悟读书之热切。
2、、学习5-8自然段,感受读书之艰辛。
3、、学习9-10自然段,再探窃读之动力。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仿课文最后一句话,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读书格言。
2、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写阅读记录卡。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
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二、说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认识掌握课后生字,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 我认为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四、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来说说为达到教学目标,我对教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标准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主张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所以,本篇课文我主要采取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拔的'教学原则。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注重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自由读,轮读,表演读)和不同层次地读(自学读,尝试读,理解读,感悟读),所以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读出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等,通过朗读,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情境美,思想美。
3、在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安排采访与情境对话,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表达,想象,感悟,把读和演相结合,读和说相结合,读和想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悟体验能力。
4、在理解重点词句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总而言之,我的教法归纳如下:品析词句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学法指导归纳为自读自悟法,生活经验对比法,画面想象法。
总之,设计这样的教学法都是为了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两课时,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2、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运用平时的词语积累,为读加一个词语或短语。如如饥似渴地读,一丝不苟地读,心不在焉地读等。
3、理解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就能引领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质疑:窃是什么意思?窃读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窃读的意思:
(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出示自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可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沉迷与吸引,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三)精读词句,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传神细腻。
1、学习1-4自然段,感悟读书之热切。
2、学习5-8自然段,感受读书之艰辛。
3、学习9-10自然段,再探窃读之动力。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仿课文最后一句话,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读书格言。
2、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写阅读记录卡。
六、说板书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能简要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
窃读记 快乐——收获智慧 长大 渴望——不被驱逐 不被训斥
惧怕——遭遇困难 自由充分的阅读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及特点:
这篇文章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
选择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朗读与理解,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划出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与理解作者窃读的滋味。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三、说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学生赛读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上课前给学生讲好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心到、眼到、口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则格言进入题目解读、由窃读的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读书的名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做到由已知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
(二)、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让学生初读一遍课文,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归纳能力。
(过渡语:好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找看作者究竟是怎样窃读的?并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四人小组交流)
贴在大人身边来窃读。
下雨天窃读。
饥肠辘辘地窃读。
(三)、品读赏析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学生小组合作划出描写作者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己小组内各成员的各种观点,交流他们各自喜欢的段落,扩大他们的思路。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设计思路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的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都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都在为本小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学生始终都在自我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