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左公柳一等奖教学设计

日期:2022-04-09

这是左公柳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左公柳一等奖教学设计

左公柳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设计理念】

  《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入,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通过读、悟、写和想象等手段,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棵柳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公柳”。(板书:左公柳)

  (二)质疑问难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或有什么疑问?

  (归纳整理学生质疑的问题:左公柳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左公柳”?文章到底是写入还是写树……)

  (三)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课文哪些地方写树,哪些地方写入,讲了谁的什么故事,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玉门关外的一棵柳树;第二部分讲左宗棠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故事;第三部分写作者听了导游讲的故事后,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引发的感想。)

  (3)给故事加小标题。

  (请三位学生分别读导游的话,其余学生听后概括出小标题:一、力排众议,主动请缨;二、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三、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二、再读课文。认识柳树

  1.在作者眼中,“左公柳”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抓描写树的三个句子品读。)

  (1)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2)这屹立在戈(ge)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3)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忍顽强的精神之树!

  2.过渡:在这茫茫戈壁滩上,能看见这样一棵柳树,确实会被它那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所打动,这很容易理解。可是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棵精神之树?我就不明白了,这树名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语言,透过文字,感悟左公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吧。

  三、精读感悟,认识左公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读读左宗棠的故事,想想他身上的什么品质最令你敬佩,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边读边想象情景,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批注。

  2.学生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汇报。

  预设如下:

  情景一:力排众议。

  引导交流: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的?

  (1)大臣中“有失偏颇”的意见有哪些?(理解“偏颇”。)

  (2)左宗棠是怎样有针对性地反驳大臣们的?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左宗棠“慷慨激昂”、“断然指出”的语气。)

  情景二:抬棺出征。

  (1)出示语段一: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kul)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xiang)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问:读了这段文字,你脑海里闪过哪些词语?

  ①品味“令人神伤”、“信心百倍”。

  ②辨析“匮乏”、“缺乏”。

  ③抓“悄然”体会语境,积累“()然”的词语。如:猛然、突然、茫然、怅然、恍然等。

  小结:一个“悄然”,我们读出了当时处境的不乐观,读出了左公的不张扬以及他那刚毅顽强的品格。同学们,读书就应该这样,咀嚼文字,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

  (2)出示语段二: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guan)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lidn)他的尸体。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rui)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问:读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说话:

  ①(出示课文插图)临出发前,左宗棠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我____,就________。”

  ②如果你就是随军出征的士兵中的一员。看到这口黑漆棺材,听到左公这番话,你会说些什么?

  ③如果你就是沿途的老百姓,看到这样一支出征队伍,你会怎么想?

  4.补充资料,理解左宗棠官兵在新疆植树造林的意义。出

  示:

  左宗棠在用兵新疆的时候,为了发展地方民族经济,曾在西北修水利、兴屯田、广植柳树,直到泾州以西到玉门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这柳就叫“左公柳”。清代杨昌浚曾任浙江巡抚和陕甘总督,他既是左宗棠的同乡,又是布衣之交,他曾做诗赞左宗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四、总结伸华,体会写法

  1.人树合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小结:同学们,听完左公的故事,我们再来凝望这棵柳树,你心中又会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还仅仅是一棵树而已吗?

  学生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人们给这柳树取名“左公柳”,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左公率领将士栽种的,还有人们对左公的深切怀念。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什么物?(柳树)喻什么人?(左宗棠)请再读课题——现在,你对这个题目怎么看?

  2.关注课文其他的表达方式的特点,如: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过渡段等。

  3.总结全文。

  设计总评

  本设计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繁琐分析、机械训练,采用以读代讲、长文短教的方法,立足文本,品味语言,体现学习语言、学会言语、发展学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经历了高效速读、批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实践,凸显了高效课堂的魅力。

  一、以读代讲,读有层次

  在教学中国共产党设计了三次通读课文的训练。每次的读都有很强的目的和针对性: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再读课文,认识柳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研读感悟,认识左公(感受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热忱)。

  二、由树及人,披文入情

  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人,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很好地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一语双关、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品味语言,训练得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语言、学会言语。本教学设计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如给故事加小标题、有感情地朗读、对词语的理解辨析、拓展想象说话等,无不凸显发展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理念。

左公柳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教学目的:

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来刻划左光斗的性格。

教学难点: 句子中“于”、“之”的省略。

课时要求: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

第一课时

一、题解:

1、“左忠毅公逸事”题解:左,指左光斗。忠毅公是他死后由朝廷追赠的谥号。封建社会凡朝廷大臣或社会知名人士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贡献朝廷给予“谥号”。

“逸事”又写“轶事”或“佚事”,指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

2、方苞与桐城学派简介: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为文讲究“义法”:

3、整体感知左忠毅公: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安徽桐城人,他生于1575年,自幼潜心读书,虽然天资不是很出众但学习异常刻苦。桐城一地在明末清初,文风颇为兴盛,名出,以至后来形成“桐城派”这样一个影响全国,泽被今世的大学派,左光斗居身于其中,深受熏陶,因而年青时就颇负才名,除了精通文史外,还比较留心一些经世致用之说,事关国计民生之策。因此可以说他很早就报有凌云壮志,希图救国救民。这些思想又促使他养成清正

刚毅的性格。

二、学习课文

1、诵读第一段:

(1)文本字词分析:先君子(尊称死去的父亲),视学(担任学政,考察,视察),从数骑出(从:使……跟从,直译:率领,带着;骑:一人一马),微行(隐藏,隐蔽-不显露的-国君或官员穿着平民的服装出行),为(介词,替,给),户(门),则(原来是),瞿然(吃惊的样子),面署第一(署:书写,写下名字),碌碌(平庸无能)。

(2)整体翻译参考

(3)试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全过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过程的描述来刻画左光斗的性格的。

分析: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觅才--惜才--选才--誉才。

觅才。“风雪严寒,从数骑出”,略略几笔先描画出左光斗四出奔波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风雪载途,寒气逼人,行路当十分艰难,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视学京畿的左光斗仍率领从骑外出寻访。微服间行,是要洞察真情,径入古寺,唯恐错过良材。这一层言简意赅,能使人联想到许多尚未提及的事。从顶风冒雪微行察访至古寺一例,读者自可推想,在试前,左光斗对京畿一带应试诸生的德识才学已进行了普遍考察,不论晴天、雪天,不论寺庙、还是学馆,都可瞥见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惜才。作者写左光斗见古寺庑下,“一生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借读苦寺,可知此生出身微贱,天气严寒,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可见此生发愤苦读。至于文章如何,作者先不明说,却跳过一层撰写了左光斗的两个举动,“解貂覆生”,“为掩户”。“解貂覆生”是让史可法御寒,“掩户”是为史可法挡风,而这些举止都是在“公阅毕”以后出现的。于此,史可法的才学识见不喻自明,左光斗的怜才之意更是一目了然。意犹未足,作者再加一笔,即身为学政的左光斗为询问史可法姓名竟“叩之寺僧”,原来是不忍惊醒酣睡中的史可法。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将左光斗爱惜人才之心写得精细入微,令人击节叹赏。

选才。这一层作者写了考场上吏呼名至史可法,左光斗“瞿然注视”和在卷上“面署第一”两个细节。“瞿然注视”,事出有因。左光斗偶访古寺,已对史可法的苦读和才学留下深刻印象,但当时史可法卧伏案上,未见其容貌。今日突然所得吏人直呼姓名,又惊又喜,所以“瞿然注视”;“面署第一”则生动地反映了左对史的深为赏识,前面既已有寺中阅文一节,至此“面署第一”,也是瓜熟蒂落的安排。

誉才。录用以后,左光斗特意将史可法召入,使拜见夫人,这不同寻常之举,本已流露对史可法的厚爱,一番赞誉,更写出了左光斗得才的喜悦心情。“他日继吾志事者,惟此生耳”,这正是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根本原因,原来左光斗已把史可法视作是效忠国家的良才、自己事业的继承人。“吾诸儿碌碌”的这种说法也表现了左光斗任人唯贤的磊落襟怀。

纵观左光斗选用、提拔史可法的全过程,左光斗为国求才,思贤若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诵读第二段:

(1)文本字词分析:字音重点:炮烙、屦、镵、眦、俟、构陷、噤

且(将,将近),久之(之,音节助词),焉(语气助词,了;也可以理解为于此,在这里,在哪里),手(名词做动词,手拿),为(伪,假装成),微(悄悄的,暗暗的),席(意动用法,以地为席),目光如炬(形容发怒时的神色,愤怒地注视着),已(停止,完了--《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轻(形容词做动词,轻视,轻身),俟(等候),因(于是),趋(小步快走,古代“走”是现代的“跑”,古代的“行”是现代的“走”),语(告诉)。

(2)整体翻译参考

(3)本段大意:叙述史可法探监、左光斗责以大义。“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表现了什么?评点:“虽旦夕且死”,而刚毅之气沛乎天地之间。“摸地刑械作投击势”,评点:出于真挚而深厚的情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为了使他不要感情用事,而要看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诵读第三段:

(1)文本字词分析: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的年号,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起源于汉代,汉武帝即位,开始用年号纪年,称建元元年),以凤庐道奉檄守御(以:凭借……的身份/官职),辄(总是,常常),幄幕(军用的帐幕),漏鼓移则番代(漏:沙漏,古代计时工具;鼓:敲鼓以提醒;漏鼓:古代代指时间;番代:轮流替换),以(用,拿……这件事,这些话劝说),少(稍稍,稍微)。

(2)整体翻译参考

(3)提问1:本段只叙述一件事,试用作者原话加以概括。答案: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提问2:文章的题目是什么?答案:左忠毅公逸事。

提问3:文题是“左忠毅公逸事”,但课文第3段写的全是史可法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表现,游离于课题之外,可以删去,你的看法怎么样?

分析:这段写史可法镇压农民起义的情况,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应分析批判,但在结构上却是重要的一段,是全文的有机部分,不能删去。因为在这里作者是明写史,暗写左,写史的忠于职守,正在表现左的言传身教对史的影响,从侧面丰富了左的形象。例如,史的'“数月不就寝”照应左在“严寒”天视学;史坐帐外看着士卒睡觉,照应左对古寺中寒士的爱护;史“甲上冰霜落”,照应左在狱中伤痛万状的刚毅谋国。史的“下恐负吾师也”一语,点透了和主题的关系。

2、诵读第四段:

(1)文本字词分析:躬造(亲自造访,亲自到),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解释为“在”),侯……起居(向……问安好)。

(2)整体翻译参考

(3)既然是记左光斗的逸事,为什么还要记史可法的逸事?写史可法与写左光斗有什么关系?

分析:文中写史可法的逸事有三处。一是写左光斗被陷,史可法入监探视。左光斗蒙冤下狱后,史可法朝夕徘徊狱门外,以图一见。终因魏阉防范森严未能如愿。后闻左光斗旦夕将受极刑,又用重金贿赂狱卒,乔装更衣,冒死前往狱中探视。这里看来是写史可法当时对左光斗情深,但实际上是写左光斗平素待史可法的义重。不是平时左光斗对史可法的倚重、扶持,又何来此时史可法的舍身探监,以报知遇之恩?二是写史可法的勤于军务。写他忠于职守,常存戒备之心;写他爱护部下,身先士卒;写他刻苦耐劳,寒夜防守,衣不解甲。史可法所以能如此这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可见左光斗以国事为重,誓当成就一番功业的谆谆告诫和殷殷教诲,左光斗的言传和身教对史可法的影响之大。三是写在左光斗死后,史可法还常去探望左光斗的家属。左光斗死于非命,然史可法不忘旧谊,来往桐城,于繁忙的军务中仍亲自到左府问候左光斗的父母和夫人。这里读者从史可法待左光斗的情义深长也自可进一步想象左光斗生前待史可法确系恩重如山,致使史可法永世不忘。

综上所述,作者写史可法的两则逸事,落笔在史可法身上,指归却在左光斗身上。从史可法的不忘师恩,可知左光斗爱惜人才,唯贤是亲,唯贤是用的可贵见识;而史可法的勤于职守,忠于朝廷,既证实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更显示了左光斗“惟念国事”的精神感人至深。文中左光斗史可法两个形象相映成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诵读第五段:

(1)文本字词分析:宗老(家属中的前辈,德高望重的前辈),与……善(与……关系交好,友好)。

(2)整体翻译参考

(3)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以文章传人,可择要述其一生,也可选录部分,以一斑窥全豹。左忠毅公一生,可传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为众人熟知之事,只是叙说世人不知的一点内容。唯其不为人知,因而撰文也常易使人生疑。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尝言”,说明是记载先父之言,予人以亲切感、真实感。篇末一段呼应起首一句,注明这些未载入正史的逸事并非街谈巷议,“狱中语”乃左公甥亲自得之史可法,而左公甥又是“余宗老涂山”、“与先君子善”,证实“先君子尝言”确凿无误。所以说结末一段补说了逸事的由来,强调了材料的翔实可靠,更加令人信服。

二、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觅才-惜才-选才-誉才--为国选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品质。 继吾志事

史公探监,左公责以大义--刚毅之气沛乎于天地之间。 爱国精神

史公两则逸事--左光斗言传身教,史可法受之影响之深。

左公柳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中理解文本中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难点:体会部分句子的含义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谈话:今天,由黄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22课 左公柳(板书)我们一起来读课题。文中写了那位人物呢?(左宗棠)

1. 设疑:课文题目是“左公柳”,文中主人公是“左宗棠”,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2.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回答,老师适时板书).

二、 总体感悟,走进文本,体会感情。

1、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左宗棠在新疆的动人事迹,同时对他这个人物也有初步的认识,说说,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出示PPT)(指名反馈:爱国、坚韧顽强、刚毅睿智、视死如归、不屈不挠、铁骨铮铮、忠义爱国、以身报国、一身正气)

过渡:是的,左宗棠热爱祖国,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爱国将领!祖国新疆被阿古柏和俄国侵占,国家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我们看看时任陕甘总督、又是清政府军机大臣的左宗棠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2、出示PPT读5-7自然段,想一想

左宗棠为什么坚决主张收复新疆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画出左宗棠力排众议的句子。学生汇报,老师PPT出示重点句子。

(1)、理解“挺身而出”(挺起身来勇敢的担当艰险的事情)“力排众议” (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师: 谁力排众议?“众议”指谁的意见?这部分人的意见是怎么样的?(特别是当时皇帝最宠信的重臣李鸿章为首,主张放弃新疆。李鸿章是谁啊?慈禧太后最听他的话,他在朝廷上说一,别人一般不敢说二,和他作对,弄不好不是丢掉官职,就是惹来杀身之祸。别人不敢说收复新疆,只有左宗棠挺身而出,你感受到左宗棠怎么样?有勇气、胆识、不怕死。)那么新疆能不能放弃呢?同学们看地图(出示PPT)老师讲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这么大片领土,能不能就拱手相让给侵略者呢?孩子们,你们说能让吗?但凡有血性的中国人都绝对不会同意的。来,把我们绝不同意的态度带到你们的朗读中来!读—— 把左宗棠的勇敢读出来!读——(出示PPT句子)

(2)、师:有些大臣又说,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左宗棠怎么反驳?

“慷慨激昂”什么意思?你想象出左宗棠在朝廷上是什么状态?

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左宗棠的心中充满了正义,把他的浩然正气读出来——(出示PPT句子)

出示PPT地图,左宗棠熟读兵书,对祖国疆域了然于胸。同学们看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的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结亚欧的通道。如果让英俄侵略者占领新疆,他们就会把新疆当作基地,然后得寸进尺,长驱直入到我国中原大地,那么,我们的中国将国将不国啊!左宗棠高瞻远瞩,他断然指出,读——(PPT句子)

(3)指导朗读。(PPT文字)

老师总结: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这就叫做“力排众议”。

为了保卫祖国疆土,敢于和朝廷忠臣据理力争,需要勇气,需要胆识,把他的勇气读出来——

为了祖国领土完整,他的心中充满了正义,把他的浩然正气读出来——

左宗棠敢这样“力排众议”,而支撑他的,是他那颗赤子之心,

是他的爱国热情呀!把他的爱国热忱读出来——

过渡:69岁高龄的左宗棠当时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尽管这样,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做出怎么样的壮举?

3、齐读第七自然段。理解“请缨” 、“折服”,左宗棠折服了满朝文武,你被折服了了吗?被他的什么折服了?是的,左宗棠的爱国热忱怎么不让人感到敬佩和赞叹呢?把你对他的敬佩和赞叹带到你的朗读里吧!请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在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左宗棠率兵出征了。征途上,那个画面给你印象最深?

4、默读第九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了?(出示PPT,配音乐)让学生找到句子谈体会。

(1)、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脸上充满了敬佩,写满了感动,说说你敬佩谁?为什么感动?

A、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我们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祖国之战,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我相信我的部下最有战斗力,一定能收复新疆。我绝不会向敌人低头,为赶走侵略者,就是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辞。不赶走敌人,我绝不回来!)

B、假如你就是这支西行的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老将军年纪那么大了,还上战场保家卫国,我等壮年士兵,必定拼死相随,勇往直前,奋力杀敌,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绝不害怕,绝不退缩。)

C、同学们,你们就是西行的那些士兵,在西行途中,你刚刚收到母亲病危的书信,面对一马当先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呢?(母亲呀,儿子正上战场,尽忠国家为先啊。等儿子赶走侵略者,回家一定向您请罪,再好好孝敬老人家。)

(2)、指导朗读:

A、是左老将军刚毅坚韧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

B、是左老将军的视死如归的气概打动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

C、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震撼了你,带着悲壮的心情读——

过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左宗棠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动,用他的爱国热情,用他视死如归的气魄鼓舞着士兵,带动这士兵。这样的将军带领这样的队伍,你们说,新疆能收复吗 ?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利外)的伟业。收复新疆,彻底打破了英俄两国企图利用阿古柏侵略势力,侵占中国西北广大领土的美梦!左宗棠,保卫祖国疆土完整,功不可没!

6、品读“植树造林”。

过渡:左宗棠不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而且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文中着重写了他的什么举措?(在新疆植树造林。)

(1)、他怎样植树造林?谁来说说。

(2)、教师补充材料:左宗棠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示PPT),没想到看到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江南绿意。(出示PPT)。

1. (3)、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自力更生。他的功绩,至今人们都不曾忘记。

2. 教师小结:是呀,如果没有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并主动请缨,收复了新疆失地,新疆有可能已经被外国人侵占;如果没有左宗棠为新疆戈壁植下了片片树林,玉门关今天就不会有“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所以.人们用“左公柳”纪念左宗棠,这就是“左公柳”这一名称的由来。

三、揭示写法,升华感情。

1、小结:同学们,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左宗棠和他的将士们强烈的爱国情、炽热的赤子心)

2、同学们,让我们再看这柳树,看这左公柳。(出示PPT)

(1)、看到那钢筋般的枝条,看到那挺拔的身躯,你仿佛看到或者说想到什么?(似乎看到左宗棠正带领士兵行走在荒漠戈壁,同漫天的风沙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似乎看到左宗棠走在黑漆漆的棺材前,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似乎看到左宗棠带领将士驰骋沙场,勇往直前,正挥剑杀敌的壮烈场面!似乎看到左宗棠那种为了祖国领土完整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似乎看到左宗棠正带领士兵顶着风沙奋力挖坑,弯腰植树身影!)

(2)、老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左宗棠和他的将士们那种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就如同那柳树,(引读——它依然屹立在……PPT文字)

(3)、所以当我们再次凝望它。我们感受到它哪里是……(PPT文字,指导学生朗读。设问和反问运用,加强语气,读出气势。)

3、我们再看课题“左公柳”,文章仅仅是写柳树吗?

(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更是无数爱国将士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的象征!作者是在赞美柳树,更是赞美无数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中华英魂!这种借赞美事物来赞美人物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4、课文那句话最能体现这种写法?(再引读:这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读出赞美的感情)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小结:左公虽去,道柳尚存。今天,又一个爱国赤子用他的铿锵言行感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激励了我们。

2、孩子们,课后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搜集资料,进一步阅读有关左宗棠的故事。

4、完成“课堂作业”上的练习题。

左公柳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整体设计意图:《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我把教学的重点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对话上,让课堂在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角色转换中,变得开放而具有活力。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

  1、在教学中紧紧扣住“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进行,体现了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学生就抓住“力排众议”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在体会左公柳的形美时,抓住了“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体会左公柳的神美时,抓住了“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体会左公柳的精神之美,抓住了“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

  2、朗读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是这一堂课的又一亮点。有目的地读,有任务地读就避免了读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

  3、在教学中我还做到了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一、三部分略讲。

  4、课件的适当运用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