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1
这是狼牙山五壮土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全文写出了五壮士志壮、胆壮、言壮、行壮和气壮,通过这五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备课文。它使我在课堂上前后贯通,游刃有余。课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只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随机应变,以学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学生首先会汇报“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由于我能够把握住课文的骨架,将各部分内容了然于心,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其次,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我制作“跳下悬崖”课件让学生观看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特别没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一幕催人泪下。一男生站起来领读一段肺腑之言。然后,又让全体队员举起右手向五位壮士敬队礼!此时,全班同学哭了,我也流泪了,这样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又激发了师生情感。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对于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的我,《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已经教学好几遍了。以往教学这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我总是课前深钻教材,找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把握教材内容,然后精心设计教案:“这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用什么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设计得有板有眼。教学过程中又执行得过于死板,每分每秒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我一字一句地演示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来不得一点变更,容不下一丝偏差。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教路,我就急忙点拨引导,生拉死拖地硬拽着学生往自己设计的“套儿”里钻。
今天回头看以往的教学方法发现:课堂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个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忽视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课堂主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在轰轰烈烈实施新一轮课改的今天,我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维,形成了“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教学方式”,树立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观念”。当我再次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老教材”时,摒弃以往的“墨守成规”、“话语霸权”,创新使用了以下新教法。
【教学片段实录】。
一、浏览课文,根据叙述顺序填空: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二、自读、感情朗读,完成教学任务:
1、自读。
课文五部分内容,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这部分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为什么?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2、交流。
生1:我喜欢“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几句话让我感动。我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五壮士”坚强不屈的精神。
生2:(补充)从这几句话中还可以看出“五壮士”不怕牺牲。
师:说得好。我发现同学们真善于动脑。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呢?
生:“纵身”、“昂首挺胸”两个词充分体现了“五壮士”面对死亡从容不迫、不畏牺牲。
师:你真聪明。谁能为大家演示一下“纵身”、“昂首挺胸”。(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抽一人演示“班长第一个纵身跳崖”,四人演示“宋学义等四位壮昂首挺胸”)。
师:五位壮士面对死亡,从容不迫,无所畏惧。你对五壮士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呢?(生:敬佩。)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
生:(读)。
师: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满意吗?
生1:我认为他没有把五壮士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出来,我认为该这么读。(感情朗读)。
生2:我认为作者是抓住五壮士的动作写出他们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所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要读重音,我来试读一下。(读)。
师:你真会读书。让我们一起学着这位同学读一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抓住句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体会到了人物品质。这部分内容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句子吗?请同学们接着汇报。
生:“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几句话令我感动。我从五壮士的语言中体会到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的感情。
师:你真爱动脑筋。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交流,老师也被五壮士的言行所感动。我也想读一读这些话,表一表我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但我担心自己读不好,大家愿意帮助我吗?(师用较平淡的语气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学生听后踊跃发言。)。
生1:老师,我认为读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举,要注意语速、停顿及重音。我认为该这样读。
生2: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后面是“!”,它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我认为可以这么读。
师:谢谢大家的热情帮助,现在我的体会深刻多了,愿意再听我读读吗?(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大家想不想也来表达一下对五壮士的敬佩?
生齐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结合插图,让学生自由“讲”。
师:大家观看课文插图。这就是胜利完成掩护任务的五壮士,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大家看了这幅插图,想说点什么吗?
生1:五壮士啊,你们顶天立地的形象与日月同辉;你们坚强不屈的声音惊天地,泣鬼神!
生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你们离我们而去了,但我们会永远记着你们的。不是吗?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
生3:我想代表战友说,好兄弟!安息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们的死比泰山还重啊!我们为有你们这样的战友而自豪,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4:我想代表群众说,五壮士啊,你们的言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颂歌;你们的牺牲换来了欣欣向荣的祖国;你们的光辉形象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生:……
4、让我们把五壮士的壮举牢牢地刻印在头脑之中吧!请大家练习背诵这部分课文。
5、师生共同质疑、解疑。
〖教学反思〗
从以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片段实录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园。对此,我颇有感慨。同样的教材《狼牙山五壮士》,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费力地分析着故事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平静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备课文。它使我在课堂上前后贯通,游刃有余。课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只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随机应变,以学定教。例如,以上教学实录,我事先并不知道学生首先会汇报“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由于我能够把握住课文的骨架,将各部分内容了然于心,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其次,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同样的教材《狼牙山五壮士》,以前的教学和现在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费力地分析着故事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平静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成功的原因:
一、 首先熟备课文。它使我在课堂上前后贯通,游刃有余。课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只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随机应变,以学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学生首先会汇报“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由于我能够把握住课文的骨架,将各部分内容了然于心,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二、 接着,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凭借教师示范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但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我再关注学生的的个性化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读轻而易举的悟到了五壮士通奸敌人壮烈牺牲的壮举,学生被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了,再一次一次的朗读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读了。
(二)、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