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教育随笔记录《中班区域活动小故事》,是优秀的中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也明显增强,会有各自友好的小群体,也经常是几个小群体在一起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和讨论活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同伴间的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积极性的上升。特别是男孩子,一向都是以活跃的群体出现在老师的面前,他们对趣味性较强的走迷宫和棋类特别的感兴趣。以下是我班几个男孩子参与活动的前后经过。
陶晨、宇辰、永畅是很要的小伙伴,他们经常在区域活动时结伴进入益智屋,一开始是讨论走迷宫的事情,各自拿着一张迷宫图看着走着,有时会讨论一下,觉得没有劲了就一起打打闹闹,因为我没有规定具体的游戏规则和方法,所以他们尝试了自己的游戏方法,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被其他的事情带走了心思,他们有些漫无目的,但因为有好伙伴,所以游戏的兴趣还是很高,我就在一旁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看他们接下来会对其他什么事情感兴趣。
有一天,班级的区角里拿来了几张漂亮的报纸,上面有棋谱,陶晨第一个发现,课后,他就立即叫上了他的好伙伴,他们就在区角里翻弄起了这张报纸,讨论着:“这个棋谱我见过。”“我也见过,我还知道是怎么玩的。你看”正当陶晨拿起报纸准备比划时,老师敲小铃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我看见他们几个小伙伴的眼神在上课之前还停留在那个角落里,肯定是好奇心在驱使。于是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抓住机会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了。
这周三的区域活动开始了,我有意地把他们安排在了有棋谱的区域里,他们也强烈的表示出了自己的这个愿望。活动开始了,他们把这张报纸拿出来放在桌上,很爱惜的铺平了,陶晨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是这几个孩子里的头“玩这个是要骰子的。”可是他也没有头绪,到底应该拿怎么玩,只是在那里比划着,其他几个孩子就在一旁看,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骰子,我就提醒了他们:“区角里不是有瓶盖吗?”宇辰很快的拿来了瓶盖当骰子,我再一次提醒“你们不是玩过石头剪刀布吗?”于是陶晨命令到:“我先和永畅玩,你们看着。”于是游戏开始了,他们选定了一个起点,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出了输赢,陶晨头脑很灵活,一下就知道了输赢的方式,而永畅的反应比较慢一点,可赢了到底走多少呢,他们商量着,“就走一格吧。”“走一格很慢的,走两格吧。”“还是走一格,你看,路很短的。”于是决定了走一格,两个轮回后,遇到了他们伸出来的是一样的,“这样走吗?”我摇摇头,表示他们可以继续往前,第一轮的游戏在我的带领下走到了终点,旁边看的孩子就有些跃跃欲试了,但又显得不够自信,我就说:“你们看,石头碰剪刀,剪刀肯定输了,剪刀剪步,布就碎了,而布却能包石头,如果一样就再来一次。明白了吗?”孩子们点点头,于是游戏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开始了,我就离开了。
这次活动后,带动了其他孩子,有更多的孩子参与了进来,而最先玩的那几个又在讨论着换一个规则玩是否更有意思,我想这会带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更会以他们群体合作的智慧来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提高区域活动的学习和游戏价值,正因为孩子们有了这样浓厚的兴趣,我的指导才有如此好的效果,而介入的艺术便是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发现并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及时和适时的介入,孩子有了想要学习的东西,又有了老师给予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自己去建构知识,孩子都是很聪明,就看老师如何引导。所以指导区域活动的关键是老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善于适时介入,善于正确指导。
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中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或者说是课程)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儿为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或者说是课程)的重要形式 在学习《纲要》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具体的活动实录,对包含在其中的教师行为进行尝试性剖析。 实录: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带上各自的进区牌,在区角旁用彩色笔做一个记号后,陆续进区活动了…… 区域名称 活动内容与投放材料 活动情况 教师行为 美工区 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的有关材料 教师:今天,陈滢带来了一个她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陈滢小朋友说:“你们看,这是我在家里折的小鱼!“那你教我们好不好呢?”傅一凡小朋友问,陈滢“好呀,你们每个人要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小朋友们开始学习折小鱼了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让幼儿进行互动学习 语言区 活动内容:讲述录音投放材料:录音机 欧阳正林小朋友正在私密区里对着录音机自编故事。 不介入,用听磁带的方法了解幼儿讲述情况 动手区 活动内容:使用筷子提供材料:练习区——筷子、各种小动物的模型、各种食物模型;比赛区——筷子玻璃珠、篮子、计时钟、统计表、规则标志等 比赛区中,幼儿正进行夹珠子比赛。其中“裁判”正认真数着秒针移动的圈数,控制比赛时间……突然,黄澜小朋友拿着小动物食物的盘子跑过来说:“我们用它来比赛吧!”小朋友们着急地说:“不行,这里有标记,比赛只能用珠子!”黄澜小朋友站在一旁生气……教师立刻明白黄澜小朋友一定还不会夹珠子,便把她带到练习区,鼓励她和小朋友们比赛给小动物喂食物 用标志进行隐形指导;发现幼儿的困难,及时介入科学区 活动内容——观察“小蝌蚪”投放材料:装有小蝌蚪的盆子 钟晓华小朋友来到自然角大叫起来:“快来看,小蝌蚪长出前腿了。”几个小朋友围了过去,你拥我挤地寻找长出前腿的小蝌蚪。教师问:“怎样才能让大家看清楚、数清楚长前腿的小蝌蚪呢?” “在它们的身上挂个牌子”,“不好、这样小蝌蚪很辛苦,给小蝌蚪涂上颜色”,“那不是一下子就掉颜色了吗?”,教师:“那怎么办呢?”连扶涛小声地说:“可不可以把它们分开放?”教师接着问:“怎么分开呢?”“把长前腿的小蝌蚪放到另外一个盆子里养。” 连扶涛小心地回答。教师:“小朋友们,这个方法怎么样?”幼儿们都点头说好。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寻找舀蝌蚪的工具和盆子…… 直接介入,以问题促进幼儿不断探究 自由区 活动内容:棋类游戏投放材料:幼儿自带各种棋类玩具 幼儿自由结伴,带着草席到自己喜欢的角落玩起了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这时,有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教师注意倾听他们的话语,认为他们还无法形成对游戏规则的共识,便走了过去 幼儿发生纠纷时介入 整个实录展现的是孩子们在一次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较好把握,为幼儿完成学习过程提供了条件。
二、研究结果——灵活调控活动过程中的环境材料、开放性的教师指导配合多样的记录,将大大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以环境材料为媒体,将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 1、层次性策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 动手区——“使用筷子”的创设,从情感体验入手,根据幼儿原有水平的差异,在材料中予以区分:对初学使用过筷子的幼儿,我们创设了练习区——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尝试夹方形或有棱角的“食物”,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帮助小动物喂食的乐趣;对已有使用过筷子经验的幼儿,我们创设了比赛区——夹珠子比赛,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每人十粒珠子、两个小碗、一双筷子,墙上还有他们夹珠子的数量记录表、名次统计表。以这种方式使材料和形式具有挑战性,幼儿在比赛中,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在主题《暖暖地帽子、围巾》中有一个语言活动,内容是:“天气冷了,小动物们要戴帽子,真好玩!小猫的帽子上有一条小鱼,小狗的帽子上有一个肉骨头,小猴的帽子上有一个大桃子,小兔的帽子上有一棵青菜。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帽子,戴上帽子多暖和。”
这么一个简短故事它是一个没有过多情节的故事,它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图片讲讲,孩子们对活动本身就不太感兴趣,对内容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觉得在这次活动要想吸引孩子们的前提就是增加与孩子们的互动。
互动来源于故事的内容,应以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来开展,其目的是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们对活动内容的记忆和表演。所以,我把本节活动的互动设置为
1、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
2、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
3、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通过实施极好地调动孩子的兴致,让故事互动成为了孩子喜欢故事的良好途径。
1、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故事中的情节不重,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想象,能够把其他有趣的情节加入其中就会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关注。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我有意将结尾改成:“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帽子,一起到草地上去玩,玩着玩着小动物就觉得有点热了,小猫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地上,小狗、小猴、小兔也把帽子扔到了草地上……”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把“帽子”的图片扔到了教室的四周,然后继续讲故事:“不一会刮了一阵风,小动物都想带帽子了,可是帽子都到哪里去了,宝宝你们知道吗,谁来帮他们找找看?”通过反问,孩子都被故事所吸引,并都举起小手想帮小动物们去找“帽子”故事情节的拓展要利于孩子们思考,并能积极激励宝宝来参与故事的互动。
2、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老师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一个互动的支点,那么老师就要给孩子一个推开互动之们的双手——“孩子参与的空间”,在让孩子们去为小动物找帽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喜悦心情益于言表,当他们拿到“帽子”图片时他们会很兴奋地跑到老师跟前大声的说:“老师我帮小动物找到了帽子!”“你找到的是谁的帽子?”这时教师的提问反而能促进孩子们对帽子上图案的表达,这对孩子与老师的语言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孩子记住故事人物中的帽子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
3、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让孩子通过帮小动物找“帽子”后,为了让孩子们的兴趣不减,我随孩子们的兴趣又增添了“狼”与“小动物的互动,通过让“狼”扑捉到“小动物”,请宝宝根据自己所带的帽子的图案回答自己是谁,如果回答的不是帽子的主人就有可能被狼吃掉,通过这个游戏的互动孩子很开心,而且对故事的内容记忆非常好,同时也加强了物与物的匹配,给孩子们了一个良好表达与积极参与的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
今天的棋类区有两组小朋友在玩。我看到李绪伟先到,他一直在等待另外一个小朋友来,东张西望的。过一会,章宇辰来到。他就和章宇辰一起下起飞行棋来。我看到他们两人一开始的时候好长时间没有下起来。他们一直在说话,好像在争论到底怎么下。尤其是李绪伟,好像说了很多话。但是听起来好像说的都是跟下棋有关的话。
他们争论着骰子怎么抛,抛到的数字怎么走棋子,棋子怎么走,抛到6怎么办,走的线路是怎么样的等等。
我们在玩区域活动的时候,经常会注重玩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般情况下,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边玩边解决。
像这样的玩之前先来讨论的情况很少。而且他们是针对下棋的方法和规则来讨论的更少。
这种现象是一种难得的好现象。因为我们在玩一种游戏之前,经常需要达到共识,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等大家都认识一致时,游戏才能正常运转起来。
针对这个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这种现象进行发扬。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对游戏的规则进行讨论,交流。这种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对游戏的更加明确,两个人的认识可以达到一致,对顺利地完成游戏是非常有帮助的。
区域活动中许多游戏都需要这样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是幼儿提高游戏能力的体现。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也明显增强,会有各自友好的小群体,也经常是几个小群体在一起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和讨论活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同伴间的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积极性的上升。特别是男孩子,一向都是以活跃的群体出现在老师的面前,他们对趣味性较强的走迷宫和棋类特别的感兴趣。以下是我班几个男孩子参与活动的前后经过。
陶晨、宇辰、永畅是很要的小伙伴,他们经常在区域活动时结伴进入益智屋,一开始是讨论走迷宫的事情,各自拿着一张迷宫图看着走着,有时会讨论一下,觉得没有劲了就一起打打闹闹,因为我没有规定具体的游戏规则和方法,所以他们尝试了自己的游戏方法,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被其他的事情带走了心思,他们有些漫无目的,但因为有好伙伴,所以游戏的兴趣还是很高,我就在一旁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看他们接下来会对其他什么事情感兴趣。
有一天,班级的区角里拿来了几张漂亮的报纸,上面有棋谱,陶晨第一个发现,课后,他就立即叫上了他的好伙伴,他们就在区角里翻弄起了这张报纸,讨论着:“这个棋谱我见过。”“我也见过,我还知道是怎么玩的。你看”正当陶晨拿起报纸准备比划时,老师敲小铃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我看见他们几个小伙伴的眼神在上课之前还停留在那个角落里,肯定是好奇心在驱使。于是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抓住机会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了。
这周三的区域活动开始了,我有意地把他们安排在了有棋谱的区域里,他们也强烈的表示出了自己的这个愿望。活动开始了,他们把这张报纸拿出来放在桌上,很爱惜的铺平了,陶晨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是这几个孩子里的头“玩这个是要骰子的。”可是他也没有头绪,到底应该拿怎么玩,只是在那里比划着,其他几个孩子就在一旁看,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骰子,我就提醒了他们:“区角里不是有瓶盖吗?”宇辰很快的拿来了瓶盖当骰子,我再一次提醒“你们不是玩过石头剪刀布吗?”于是陶晨命令到:“我先和永畅玩,你们看着。”于是游戏开始了,他们选定了一个起点,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出了输赢,陶晨头脑很灵活,一下就知道了输赢的方式,而永畅的反应比较慢一点,可赢了到底走多少呢,他们商量着,“就走一格吧。”“走一格很慢的,走两格吧。”“还是走一格,你看,路很短的。”于是决定了走一格,两个轮回后,遇到了他们伸出来的是一样的,“这样走吗?”我摇摇头,表示他们可以继续往前,第一轮的游戏在我的带领下走到了终点,旁边看的孩子就有些跃跃欲试了,但又显得不够自信,我就说:“你们看,石头碰剪刀,剪刀肯定输了,剪刀剪步,布就碎了,而布却能包石头,如果一样就再来一次。明白了吗?”孩子们点点头,于是游戏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开始了,我就离开了。
这次活动后,带动了其他孩子,有更多的孩子参与了进来,而最先玩的那几个又在讨论着换一个规则玩是否更有意思,我想这会带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更会以他们群体合作的智慧来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提高区域活动的学习和游戏价值,正因为孩子们有了这样浓厚的兴趣,我的指导才有如此好的效果,而介入的艺术便是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发现并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及时和适时的介入,孩子有了想要学习的东西,又有了老师给予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自己去建构知识,孩子都是很聪明,就看老师如何引导。所以指导区域活动的关键是老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善于适时介入,善于正确指导。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些习惯不是通过几个教学活动所能完成的,而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孩子的主动学习日积月累才能完成。
1、利用周围环境、幼儿园的墙饰、花坛中的树木、花草,活动室中的各个角落,晴朗的天空,污浊的空气,以及幼儿园旁边的水发臭,工厂的噪声都是环保教育的好教材。
2、一餐两点的教育:洗手时节约用水,水的再利用,吃饭是节约粮食,吃完自己的饭菜。
3、户外活动中的教育:每天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平整的场地上活动,活动时不大声叫喊,不制造噪声和乱扔垃圾。
4、入园离园时的教育:老师可与幼儿交谈,你吃过的零食包装怎样处理?家里垃圾怎样处理?你家里用无磷洗衣粉吗等随机教育。
总之对幼儿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需要老师自身为表率,时刻注意利用和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提供充足的材料,按照本园实际和教育目标,让幼儿获得环保意识,并培养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常规,这样,地球一定会因为他们而美丽。
管子积木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最近的一周,我在区域活动里安排了建构区,请幼儿建构积木小人。这一天,我巡视到了那里,看到浩浩、勋勋、帅帅等幼儿拼了个长长的棒子一样的东西,握在手里还不停地开枪。我对他们说:“能不能搭个小人呢?”他们开始木然。我接着启发说:“瞧,我这块积木当作头,行吗?”聪明的涵涵开始迅速地用几块积木摆了个小人。我问他:“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呢?”他说:“他在走路。”于是,我夸张地表扬了他,并且说:“能不能拼个大力士、射击运动员……?”他们劲头十足,纷纷动起手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人拼出来了,有各种动作,各种姿态。
幼儿在建构区游戏,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让他们按意愿构建会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兴趣上。那么老师该怎么办呢。所以老师的适时启发和有方向性的引导很关键。本次的区域活动里它是显而易见的。
在第二天的区域活动中,我仍然继续观察建构区。他们有了前一天的活动经验后,小朋友都想撘一个自己的运动小人。只是纯粹模仿别人的大力士等。那我又想,怎么才让他们拼出多种运动的小人呢。正当我无计可施时,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小人同时还摆出了小人的动作。于是,我请他们先做动作,然后再按照动作拼小人。结果好了起来。当我再次巡视到这个区域时,还发现了一个拼好的大方框,我想这可以当作足球门吗!接着引导幼儿想象这个方框是什么,在我多次耐心地启发下,幼儿才想到是足球门。那我就对他们说:“我们拼成的运动小人需要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你能不能帮忙拼一些和运动有关的东西来呢?像足球门不就很好吗!经过这样的启发后,幼儿们又开始动脑筋建构了,而且还引起更多幼儿的兴趣,参与的幼儿多了。
在一个活动中,老师的启发与引导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不但有横向的思考,还要有纵向的审视。老师也需要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活动更充分,更加精彩!
《中班幼儿园教学随笔3篇》:中班幼儿园教学随笔第1篇感受孩子们的变化这天是星期一,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都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地向老师、阿姨问好,不象小班时需要大人提醒,几个新来的小兄弟姐妹也能学着和咱们
《中班教育随笔400篇教师》:中班教育随笔400篇教师第1部分 今天中午午餐的时候,我发现苗苗小朋友吃得很少,而且一副不开心的样子,胡乱吃点饭后就爬进自己的“小窝”睡去了。 一开始,我以为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4篇》:第1篇中班幼儿教育随笔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没有上过托班,乍然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进入幼儿园这么一个全新的环境,有多么的不适应。 看,几个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从父母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