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中班教育随笔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惩罚教育》

日期:2022-04-1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幼儿教育随笔《惩罚教育》,是优秀的中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惩罚教育》

1、中班幼儿教育随笔《惩罚教育》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龄前的儿童更是通过游戏进行大部分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可以帮助儿童消除紧张的心里和焦虑情绪,使其从游戏中获得欢喜,和愉悦的情感体验,然而,好玩的天性也常常使得部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出现诸如:捶桌子,扔玩具,攻击同伴甚至大喊大叫的过激行为。此时,成为考验幼儿老师教育智慧的一大难题。

  对于那些在游戏中屡次不听话的孩子,如果常规的说理教育收不到实效的话,采取诸如暂停游戏,隔离活动,“冷处理”等方法,可以对其产生一定的心里效应。在美国,笔者曾目睹了小孩子在课堂游戏中乱掉东西宣泄,结果被老师暂时隔离到一个独立的房间,使其无法与其他小孩子进行正常的游戏活动,暂时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但可以想象的是,那些被终止活动的儿童在心里上肯定会在心里上感到不适,因为老师对其行为做出了消极否定的反应。儿童在得到老师的负强化以后,如果得不到有效调适,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受阻的情绪。当儿童问“为什么不让我玩时,这是引导儿童学习反思的一次机会。止时,老师应该向其解释不让继续玩游戏的原因,使之加深对他人心理的理解,从而使游戏惩罚变得富有启发意义和情感性。

  笔者坚决反对那种只进行惩罚而又不给予儿童合理解释的行为。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一部分人对游戏惩罚教育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严格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游戏惩罚。第一种是缺乏理解情感的游戏惩罚。如前所述,断然采取惩罚方式却不予以理解和安抚,实质上是对儿童的一种心里伤害。第二种则是建立在理解情感基础上的游戏惩罚。它不仅是简单地制止儿童某种的错误行为,而是先留心观察,了解其行为背后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引导儿童正确认识错误,进而改正其过失行为。相比较而言,让儿童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下改正错误,远比冷漠的眼神,尖刻的训斥更要来得贴心,更温暖,更能在孩子的心里刻上上印记,也更富有人性的智慧光环。而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惩罚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惩罚能够获益的地方,教师就应该使用惩罚。在必须使用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其实,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普通都有。笔者认为,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惩罚是必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正如,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和有意识的控制,有时难免发生一些与教育者要求相违背的不良行为。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适当的采取游戏惩罚可以在游戏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因为,当自己的错误而受到了取消参与游戏资格的惩罚,孩子的心里上是很难受的,他们为了避免再次受到惩罚,避免再次失去参与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就会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其他的幼儿通过观察就会明白,如果自己发生了不良行为,那么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幼儿就会自觉地避免那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因此,游戏惩罚既能使犯错的孩子受到教育,也能对其他的幼儿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即通过惩罚一个幼儿达到教育全体幼儿的目的。

  再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自律,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游戏惩罚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内化规则,学会控制自觉的行为,从小树立正确的纪律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要想让游戏惩罚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师和幼儿应该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提升幼儿的责任感,从而减低幼儿违反游戏规则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破坏游戏进行的不良行为拿出来让幼儿讨论:怎样做才能让游戏继续进行?让幼儿通过讨论,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得出游戏的具体规则。通过师幼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相信违反规则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老师也不能盲目地冲动地对幼儿进行游戏惩罚,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些胆小,内向而又缺乏自信的幼儿时,在他们无意中违反了游戏规则以后,老师可以先拿出来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引导大家一起帮助他进行游戏,但如果是一些孩子出于好奇,调皮而故意干扰游戏,老师也可以针对他的情况,让全体幼儿一起进行讨论,给他正确的引导,让他先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再次给他尝试的机会,如果他还是明知故犯,则可以暂时对他进行游戏惩罚。

  其实,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游戏惩罚”可以让孩子受到三种教育:一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增强孩子的纪律观念和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觉地学会控制好自己,敢于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犯了错误就要敢于负责。二是在能力上,让孩子明白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其识别能力,独立思考和自我调控能力。三是在认知上,让孩子懂得错误行为的危害,并知道这种行为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惩罚教育”达到了这些目标,就是有效教育,其使命也就完成了。然而,使用游戏惩罚终究还是要讲究科学方法的。奖惩一种教育方法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奖赏和惩罚本身不具有教育性,只有加限了某些条件后才成为教育手段。滥用惩罚会给受罚者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伤害,其负面作用可能会影响受罚者一生。笔者认为,游戏惩罚不能滥用,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作为正在成长的人,孩子总是渴望被激励与赞美,更喜欢被肯定的感觉。因此,要强化幼儿的行为,我们应在平时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正如丘吉尔所指出:“你要别人具有怎么样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如果你期望孩子表现出你所要求的行为,就要给以他充分的鼓励,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给以应有的关注,然后把你满意表达出来。

  遗憾的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多老师的表现正好相反,当孩子的表现符合要求时,老师不去关注,甚至是忽视,因为他们觉得还孩子这样是应该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却会惩罚,其结果是好的行为难以保持,不好的行为,反而屡禁不止。认知行为规律告诉我们,对于一种行为,别人的关注就是一种强化,会提高这种行为的重复可能性。所以,如果你不想去鼓励不好的行为,那就不要在上面花太多的时间,不用刻意去关注,让它在谈化中逐步消失

  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运用充满实践智慧的“惩罚教育”去教育幼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教育效果。

2、中班教育随笔《适当惩罚,矫正行为》

  浩浩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三代单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都对他百般呵护,宠爱有加。即使他做错了事,也没有人对他说任何不是。长期以来,他不容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即使指出来,他也不承认。 浩浩的自尊心很强,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只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别人说他半点不是,同时,为了掩盖错误而去撒谎,这就是问题行为了。当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不能奏效时,我想到了“惩罚”。在一次手工活动中,浩浩做了一会儿,忽然向我报告值日生没发给他纸。我询问了值日生和他旁边的幼儿,都说发给他纸了。这次我没再像往常那样耐心地询问他,而是告诉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时候,每个人只有一张纸,剪坏了自己负责。有了这样的前提,浩浩就不能再得到纸,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别人做手工。以后每当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时,我都采用这种方法去抑制他的不良行为。比如:他在游戏中破坏了“娃娃家”的餐具,但却不承认,我就暂时不让他玩游戏,他只得坐在旁边看别人玩;他撕坏了图书不承认,就暂时不让他看图书;他抢了别人的玩具不承认,就暂时不让他玩玩具。利用这种暂停正在享用物品的“惩罚”,让他充分体验自己的撒谎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事实也证明,浩浩的这种受惩罚的经历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确实有助于其纠正不良的行为。

3、中班老师教育随笔《有时候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一次识字游戏,我教小朋友认识“尖、闪、写、粮、数、刚”六个生字,也许是活动设计得不够生动,活动中,小朋友们的兴趣不是很高,有的甚至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起来。 我看了,很生气,把那几个打闹的小朋友站到边上,想让他们“反思”一下,然后又继续我的活动。站到边上的小朋友却没有丝毫“反思”的意思,趁老师不注意时,继续着他们的打闹。 看到这些,轮到我自己“反思”了——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合适吗?想了想,我改变了方式:先不理那几个打闹的孩子,而是在别的小朋友当中找到表现好的,我说:“噢,我现在发现程宇轩、黄振锋两个小朋友表现特别好,我要给他俩贴上最漂亮的贴贴纸。 听我这么一说,其他的小朋友都一下子来劲了,争先恐后地来认我手上的字卡。虽然我“牺牲”了几张贴贴纸,但小朋友活动中的兴趣却特别的高。幼儿教育是一门探索不完的艺术,我们应随着周围的环境和状况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一种最适合,也最能让孩子接受的。真的,有时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4、中班幼儿教育随笔《惩罚教育》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龄前的儿童更是通过游戏进行大部分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可以帮助儿童消除紧张的心里和焦虑情绪,使其从游戏中获得欢喜,和愉悦的情感体验,然而,好玩的天性也常常使得部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出现诸如:捶桌子,扔玩具,攻击同伴甚至大喊大叫的过激行为。此时,成为考验幼儿老师教育智慧的一大难题。

  对于那些在游戏中屡次不听话的孩子,如果常规的说理教育收不到实效的话,采取诸如暂停游戏,隔离活动,“冷处理”等方法,可以对其产生一定的心里效应。在美国,笔者曾目睹了小孩子在课堂游戏中乱掉东西宣泄,结果被老师暂时隔离到一个独立的房间,使其无法与其他小孩子进行正常的游戏活动,暂时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但可以想象的是,那些被终止活动的儿童在心里上肯定会在心里上感到不适,因为老师对其行为做出了消极否定的反应。儿童在得到老师的负强化以后,如果得不到有效调适,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受阻的情绪。当儿童问“为什么不让我玩时,这是引导儿童学习反思的一次机会。止时,老师应该向其解释不让继续玩游戏的原因,使之加深对他人心理的理解,从而使游戏惩罚变得富有启发意义和情感性。

  笔者坚决反对那种只进行惩罚而又不给予儿童合理解释的行为。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一部分人对游戏惩罚教育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严格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游戏惩罚。第一种是缺乏理解情感的游戏惩罚。如前所述,断然采取惩罚方式却不予以理解和安抚,实质上是对儿童的一种心里伤害。第二种则是建立在理解情感基础上的游戏惩罚。它不仅是简单地制止儿童某种的错误行为,而是先留心观察,了解其行为背后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引导儿童正确认识错误,进而改正其过失行为。相比较而言,让儿童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下改正错误,远比冷漠的眼神,尖刻的训斥更要来得贴心,更温暖,更能在孩子的心里刻上上印记,也更富有人性的智慧光环。而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惩罚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惩罚能够获益的地方,教师就应该使用惩罚。在必须使用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其实,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普通都有。笔者认为,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惩罚是必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正如,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和有意识的控制,有时难免发生一些与教育者要求相违背的不良行为。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适当的采取游戏惩罚可以在游戏中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因为,当自己的错误而受到了取消参与游戏资格的惩罚,孩子的心里上是很难受的,他们为了避免再次受到惩罚,避免再次失去参与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就会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其他的幼儿通过观察就会明白,如果自己发生了不良行为,那么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幼儿就会自觉地避免那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因此,游戏惩罚既能使犯错的孩子受到教育,也能对其他的幼儿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即通过惩罚一个幼儿达到教育全体幼儿的目的。

  再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自律,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游戏惩罚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内化规则,学会控制自觉的行为,从小树立正确的纪律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要想让游戏惩罚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师和幼儿应该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提升幼儿的责任感,从而减低幼儿违反游戏规则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破坏游戏进行的不良行为拿出来让幼儿讨论:怎样做才能让游戏继续进行?让幼儿通过讨论,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得出游戏的具体规则。通过师幼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相信违反规则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老师也不能盲目地冲动地对幼儿进行游戏惩罚,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些胆小,内向而又缺乏自信的幼儿时,在他们无意中违反了游戏规则以后,老师可以先拿出来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引导大家一起帮助他进行游戏,但如果是一些孩子出于好奇,调皮而故意干扰游戏,老师也可以针对他的情况,让全体幼儿一起进行讨论,给他正确的引导,让他先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再次给他尝试的机会,如果他还是明知故犯,则可以暂时对他进行游戏惩罚。

  其实,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游戏惩罚”可以让孩子受到三种教育:一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增强孩子的纪律观念和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觉地学会控制好自己,敢于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犯了错误就要敢于负责。二是在能力上,让孩子明白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其识别能力,独立思考和自我调控能力。三是在认知上,让孩子懂得错误行为的危害,并知道这种行为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惩罚教育”达到了这些目标,就是有效教育,其使命也就完成了。然而,使用游戏惩罚终究还是要讲究科学方法的。奖惩一种教育方法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奖赏和惩罚本身不具有教育性,只有加限了某些条件后才成为教育手段。滥用惩罚会给受罚者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伤害,其负面作用可能会影响受罚者一生。笔者认为,游戏惩罚不能滥用,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作为正在成长的人,孩子总是渴望被激励与赞美,更喜欢被肯定的感觉。因此,要强化幼儿的行为,我们应在平时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惩罚。正如丘吉尔所指出:“你要别人具有怎么样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如果你期望孩子表现出你所要求的行为,就要给以他充分的鼓励,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给以应有的关注,然后把你满意表达出来。

  遗憾的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多老师的表现正好相反,当孩子的表现符合要求时,老师不去关注,甚至是忽视,因为他们觉得还孩子这样是应该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却会惩罚,其结果是好的行为难以保持,不好的行为,反而屡禁不止。认知行为规律告诉我们,对于一种行为,别人的关注就是一种强化,会提高这种行为的重复可能性。所以,如果你不想去鼓励不好的行为,那就不要在上面花太多的时间,不用刻意去关注,让它在谈化中逐步消失

  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运用充满实践智慧的“惩罚教育”去教育幼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教育效果。

5、中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亲子科技小制作随笔》

  最近我们开展了科技节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是亲子科技小制作的比赛,我们豆豆班的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了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漂亮有趣的科技小制作。接下来我来简单介绍几样。

  1. 飞机

  陈沐阳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飞机,是和妈妈一起制作的,材料就是铅丝和雪碧瓶,用铅丝胶水等把雪碧瓶串联起来,手工剪裁都非常精致,特别是轮子和螺旋桨部位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做成了活动体。宝宝有十足的信心要得比赛的第一名。

  2. 汽车朋友

  季欣怡小朋友带来了两辆小汽车,做法其实比较简单,用盒子包一下表面,然后贴上了用铅丝穿过盒子,装起来四个轮子,车身上画上了简单的窗户。两辆汽车在大小上面有些区别。其他都一样。这个汽车是宝宝和爸爸一起制作的,汽车的轮子也是可以活动的。

  3. 帆船

  王鸿睿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帆船,主要的材料也是雪碧瓶,让我感到最最亮点的地方是帆船上面插了一面五星红旗,这里可以让孩子在感受科技活动的有趣同时做一些简单的爱国教育。宝宝平时比较内向,各方面能力也不是很突出,做事的积极性也很普通,这次和爸爸一起制作了漂亮的小帆船,我乘机大力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宝宝最近干什么事情都很有动力,做得也很好。

  还有许多小制作也十分漂亮,像陆炜航小朋友和妈妈制作的水泥搅拌车也很有趣,陈奕冰带来了一对塑料瓶和鸡蛋壳制作的小娃娃,宋子禾带来了用光碟制作的毛毛虫和小蜗牛,还有李智博和张天宇带来了用牛奶瓶和小盒子制作的饮水机等等。

  可以看出来孩子和家长的参与性比较高,我们还请孩子一起给这些小制作分分类摆在了作品区展示,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请孩子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动很有意义。

6、中班教育随笔大全《适当的惩罚》

  由于工作需要,我从小班调到了中班,由于刚换了新老师,一开始孩子们并不认可我,有的学生甚至欺生不听我的话。作为老师,我很理解这种情况,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尽快的认可我。

  这不,第二天王辰晨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一上午就打哭了三个小朋友,每次我都耐心的对他说教,但他总是置若罔闻,让他给别的小朋友道歉也很勉强。中午分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安静的排好队去领饭,王辰晨站在队伍里用手举着杯子在敲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还大声的吵。当时我正忙着分饭,没空去管他,就先将他拉出了队伍,严肃的让他在反思角好好想一想,自己做的对不对。五分钟过去了,终于分完饭,我走过去问:“辰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站在这里吗?”他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听你的话,再也不打小朋友了。”我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老师现在不生气了,快去吃饭吧。”辰晨轻松地跳着跑过去了。

  通过这次无心之举,我觉得适当的给孩子一定的惩罚比一味说教效果更好,惩罚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错了就会受到惩罚。最后一定跟他讲清楚:老师生气只是针对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针对他,只要改错了,老师还爱他们。

7、中班幼儿教育随笔《教育幼儿注意交通安全》

  前几天接连下了两次雪,路面比较滑,幼儿很容易摔倒,在马路上行走更是不安全。针对这一情况,我结合中班主题《马路上的交通》,让幼儿了解交通设施,有兴趣地识别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一些安全交通的常识;同时带领幼儿到校外的马路上,观察路面情况,然后让幼儿说出应该从什么地方走,怎么走才安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培养了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8、中班教育随笔《适当的惩罚》

  由于工作需要,我从小班调到了中班,由于刚换了新老师,一开始孩子们并不认可我,有的学生甚至欺生不听我的话。作为老师,我很理解这种情况,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尽快的认可我。

  这不,第二天王辰晨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一上午就打哭了三个小朋友,每次我都耐心的对他说教,但他总是置若罔闻,让他给别的小朋友道歉也很勉强。中午分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安静的排好队去领饭,王辰晨站在队伍里用手举着杯子在敲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还大声的吵。当时我正忙着分饭,没空去管他,就先将他拉出了队伍,严肃的让他在反思角好好想一想,自己做的对不对。五分钟过去了,终于分完饭,我走过去问:“辰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站在这里吗?”他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听你的话,再也不打小朋友了。”我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老师现在不生气了,快去吃饭吧。”辰晨轻松地跳着跑过去了。

  通过这次无心之举,我觉得适当的给孩子一定的惩罚比一味说教效果更好,惩罚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错了就会受到惩罚。最后一定跟他讲清楚:老师生气只是针对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针对他,只要改错了,老师还爱他们。

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开学教师随笔18篇》:幼儿园中班开学教师随笔第1篇幼儿园中班开学随笔1开学第一周,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集体生活,虽然新来的小朋友会有些情绪,但是大家热情地欢迎这三位新朋友,很快他们就融入了我们这

《幼儿保育随笔100篇中班》:幼儿保育随笔中班第1篇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1】午餐在当今这个社会咱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种愉悦的时代一来伸手二来张口。每次在我的耳边总是有家长在唠叨着,老师孩子吃饭很挑食

《幼儿园教师随笔中班19篇》:第1篇幼儿园教师随笔中班  幼儿园教师随笔:幼儿不健康心理老师要格外关注  幼儿的健康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以下几种表现,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