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7
这是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相关字词,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理解关键语句思想内涵的能力;
3.思想目标: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布置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
用以前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鲁迅独特的魅力和对我们的影响。
播放《记念刘和珍君》录音
分小组展示各组的成果
再阅读文章,看看在文章中,作者的笔触共涉及到了哪几种人?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提供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作者自己的生平资料。
同学们用散文化语言简单的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500字),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学生活动:
预习阅读课文和相关的史料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学生畅谈感受,努力回忆相关作品,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学生推举组内的代表分享看到的刘和珍形象。
结合学案提示,学生快速去找,然后交流归纳,用“展台”展示个人成果。教师点拨。
学生大声诵读背景和作者生平资料,进而探究作者对“几种人”的情感。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博客,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阅读班级博客中的补充材料。
课堂小结
色1: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未知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
特色2:从教学过程开始前的查阅资料到教学过程中的自主读书法,再到展示和评价,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依学定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特色3:不离语文教学本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忌离开文本,成为声光电的表演,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不离语文教学本质这一要点。教学进行中利用多种评价量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班级博客汇集积累资料,始终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4:技术支持特色明显。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和微课程翻转课堂,预习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要让学生比传统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研读文本;用微课及PPT将阅读这一优秀读书传统发扬光大,让学生感受名家如何阅读经典诗歌;用影视资源片段,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歌的热爱。借QQ群及班级博客平台展示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阅读感受,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
1、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清正义与邪恶。
2、探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对词语的妙用,从而了解作者语言特色。
3、概括人物形象,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
1.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2.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理解并学习刘和珍的爱国精神,特别是在钓鱼屿局势紧张的今天,培养学生理性爱国意识,和高博大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句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朗读、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启发点拨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归纳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
课前检查(2分钟):
1、检查导学案预习情况。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情况。
一、互动式导语(3分钟):
1、出示幻灯1:鲁迅的画像
2、第一组的同学展示预习效果:请补充有关鲁迅的一些文学常识。(目的是让学生展示预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幻灯1中的《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朗读《自题小像》,再让学生一起朗读,重点强调“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句,以期掀起爱国激情的一个小高潮,由此进入新课。
4、展示课题:出示幻灯2
二、展示本文的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3
三、整体感知(10分钟)
1、第二组的同学展示预习效果: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其他同学适当补充。教师展示幻灯4、5进行补充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双色笔做好问题记录,为下节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3、学生自由朗读。
4、分组比赛朗读,要求整齐,声音洪亮,不错字不添字,不读破句,教师评出优劣。
5、第三组同学展示预习效果:口述刘和珍的故事,其他同学做好补充准备。
四、研习课文(2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展示、评价
1、教师出示幻灯片6:各组讨论课题
四组:整理出本文的结构图,并为每一小节拟写一个小标题。
五组:贯穿全文的情感是什么?
六组: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作者笔下所涉及的人物,有几类,作者的感情态度各是什么?
七组:刘和珍之所以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作者是怎样写的?
八组:找出认为难以理解的句子,先在组上讨论,如果讨论没有结果,再交给班上讨论解决。
九组:归纳作者在本文记叙级人物描写时所运用的一些手法技巧。
一组、二组、三组:请你写一副挽联送给我们不幸遇难的刘和珍君。
1、知识与技能: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2、过程与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品析文章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背景介绍;整体感知
一、导入:
一个年轻的生命陨落了,如一枝怒放的鲜花凋零了。刘和珍,一个22岁的女孩,将自己永远定格在那让人钟情的花季。人们痛悼她,是因为她将青春的热血化作了灿烂的星辰;人们怀念她,是因为她像一颗明星照亮了黑暗的天空。对国家、对民族来说,她的牺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巨大的悲痛,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今天,我们再来重温“三一八”惨案这段让人沉痛的历史,一起《纪念刘和珍君》吧。
二、解题
“记”: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记”指出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
“念”:思念怀念悼念
“念”指出本文也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
“君”:对刘和珍的尊称。
三、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
学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四、背景简介
大沽口事件——导火索
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舰*退往塘沽。
大沽口事件发生后,16日,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17日,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国务院*,执政府卫队竟用*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怒。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大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几天后,几个“学者文人”发表文章,说是*和少数民众领袖置青年于死地,说遇害的爱国学生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和卑劣的流言,使鲁迅先生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了”。惨象发生两周后,他写下了这篇悲愤警世的名作。
五、整体感知
1、注音
徘徊páihuái长歌当哭dàng菲薄fěibó肆无忌惮dàn
桀骜jiéào踌躇chóuchú噩耗èhào黯然àn
喋血dié攒射cuán屠戮lù浸渍zì
绯红fēi和蔼ǎi殒身不恤yǔnxù寥落liáo
抹杀mǒmò抹墙转弯抹角mā抹桌子
2、整体把握之一:
梳理情感脉络的语句线索: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还有要说的话”
“呜呼,我说不出话”
3、整体把握之二:
理清思路:
全文由七部分组成,概括每部分内容
一、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祭死者)
二、进一步申述写作意图。(醒庸人)
三、追叙与刘和珍交往的经过,赞扬她敢于斗争的精神。
四、写刘和珍遇害。(事件概括)
五、叙述遇难经过。(详写遇害细节)
六、总结经验教训。
七、热情讴歌赞颂。
1、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二小节)本文的写作缘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三、四、五节)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记念主体)
(第六、七小节)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2、文章总体思路: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记念主体);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3、把握每部分的思路:
第一部分:由爱到憎的逻辑思路:
第二部分:追述生前事迹到详写遇难经过,时间顺序;
第三部分:劝诫徒手*到激励奋然前行,由肯定到否定的逻辑顺序。
4、整体把握之三: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纪念刘和珍评述“三·一八“惨案(重点)
5、整体把握之四:
文中涉及到了哪些人?作者对他们持什么样的感情?
爱国青年(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数百死伤者、*的群众)
沉痛哀悼热烈颂扬激励告诫
反动势力——段祺瑞执政府(或称“*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八国联军、中外的*者
愤怒控诉痛斥
中间状态的“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失望批评呼唤
6、整体感知之五: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悲愤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2、过程与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品析文章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3研讨课文,揣摩重点语句
一、研讨一、二节
1、第一、二小节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
以我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祭奠烈士
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唤醒庸人
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2、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①青年的牺牲,使我悲痛万分艰于呼吸视听;
②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又使我的悲哀出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3、第一、二章,提到了哪几种人?他们对烈士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真的猛士程君等人
悼念、悲痛、怀念悲
所谓的学者文人反动势力
阴险、诬蔑愤愤揭反动*
愤斥文人嘴脸
庸人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愤批庸人麻木
4、本文有很强的战斗性,在斗争矛头直指反动势力和反动文人的同时,鲁迅特别提到了“庸人”。“庸人”是些怎样的人?鲁迅为什么很注意他们的存在?
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暗的根本原因。那么庸人呢?
社会中那些无恶意的闲人,他们的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他们善于遗忘,善于麻木自己的精神,偷生在这黑暗的世界;对于他们,革命者的牺牲的惨痛最后只会成为饭后的谈资。非人间依然能维持,在于庸人太多。
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制度除了有既得利益者的自觉维护,还有不觉醒的人民的不自觉的维护。保守落后,冷漠麻木的群众是不可能投入急风暴雨的革命运动中去的。他们不一定没有爱国心,但是害怕官府;他们可能同情革命者,但是不敢冒死;他们不满现实,但是苟且偷安;他们从皇民变国民,只不过少了一根辫子,一样的都是奴隶;他们谈论英雄的被杀,却丝毫不明白英雄是为大众而死;他们有时会有五分钟热度,但是短暂的狂热过去,他们很快把一切遗忘……鲁迅对*不抱任何希望,他曾寄希望于民众的觉醒,然而他一次次地失望,“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无恶意的闲人”历史悠久,群体庞大,鲁迅对这类人有过深刻体验。47位青年的死,能否唤醒国人?无恶意的闲人不过以此为“饭后的谈资”,而时光流逝,没有希望的人没有“战斗力”,“遗忘力”却特别强。鲁迅极
其敏锐地看到这一点。我们只要想一想《药》中茶馆里的茶客,想一想《孔乙己》中鲁镇酒店的酒客,想一想鲁镇上那些特意跑来听祥林嫂说“我真傻”的女人们,就能知道,三一八惨案47个人,将会给酒楼茶馆中无聊的人们增加多少谈资!
鲁迅痛感人民的不觉醒,他担心的是“在沉默中灭亡”,而并不怕“在沉默中爆发”。所以唤醒民众的意识一直强烈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
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5、名句赏析
A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程度副词更加)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愤怒到了极点)了。我将深味(深深地体味)这非人间(充满血腥和暴力的黑暗统治)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哀痛(为烈士的死难感到极度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于逝者的灵前。·
(1)、更深入地体会到浓黑的悲凉“非人间”
(2)、警告反动军阀,不要肆无忌惮*高兴的太早,血债一定血来还;
(3)、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纪念烈士感到深深愧疚。
B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人生淋漓鲜血——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血腥*
哀痛者和幸福者?——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们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的幸福。(对烈士的热情讴歌)
二、作业
背诵二、四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