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这是孔子主题班会教案,是优秀的班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主题的价值、意义】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和延续起着重要作用,对封建的史学、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至今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世界公认的十大思想家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它所创立的儒学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教育、伦理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在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有人提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正因为如此,在每年的9月孔子诞辰日,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要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而且,近年来,这种纪念活动由过去的民间活动转变为政府主导的活动,去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以晚会的形式式向全球宣传孔子及孔子文化。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祭孔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近年来“孔子学院越来越多,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升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理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孔子热”现象说明孔子其人其思想学说价值在中国、在世界都得到进一步的承认和尊重,“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于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进步将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在民间和学校教育中悄然兴起经典诵读现象,《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经典之作,很多名句被传颂,思想主张被人们接受,有的学校把《论语》作为校本课程学习。美国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读100部名著(篇)中,《论语》赫然在列。
初中和中高职教材中,入选《论语六则》《论语八则》《孟子四则》《寡人之于国也》《庄暴见孟子》《劝学》等篇目,这些篇目为我们了解孔子和儒学提供了入口,但显得零散、不成体系。而我们的学生在文化素养上也是比较薄弱的。所以,结合教材内容,以“走近孔子”主题教学为契机,以“孔子热”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串联起新旧知识并向课外辐射,进而由孔子到他的后继者们。不求深入的学术思想研究,而是广泛、全面的了解,足矣。
【可行性分析】:
一是学生的兴趣、爱好。
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学生具有好奇心,对于前面分析的 “孔子热”现象,如教师恰当引导,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情趣,(中国历史有很多名人,为啥只隆重纪念孔子,而且国外也受到重视,他有哪些影响?----)应该有很多疑问。当然,学生的兴趣毕竟只是一种热情,具有变化快,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不能作为选题的唯一依据。
二是学生实际情况。
现有的学习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因此,选题要尽可能地估计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本主题活动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孔子”为研究对象。对职校生来说,《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名言已经耳熟能详,对这些名言的出处、对《论语》和孔子可能略知一二。并且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研究的问题具有自己的观点和辨别能力,只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就能将学生生活中积累的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类、梳理、引向深入,孔子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是客观条件(课程资源的支持)
研究孔子的主题课程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图书、网络、学生身边的人力资源等。
四是主题切口小。
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习惯的限制,选题要选择小而精可行性比较强,相对好操作。原本考虑以“走近儒学”为主题的,因为教材中还涉及孟子、荀子等的作品,很想通过“走近儒学”的主题研究对儒家的代表们以及彼此的传承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但终究觉得主题过大难以驾驭。孔子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历史名人之一,研究他,应该说是很具体的。尽管主题切口小,具体到研究某一人,若挖掘得深,就可以将研究不止步于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思想、贡献等资料上,完全可以拓展延伸至他的的后继者们。只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组织,使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就能够顺利完成本主题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将《走进孔子》作为高职第三册学生的一个学习主题。开展本主题学习活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孔子,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深邃内涵及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弘扬孔子文化,提醒和促进学生关注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孔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深邃内涵及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弘扬孔子文化,提醒和促进学生关注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孔子的优秀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2.学会自主制定学习方案,发展规划与组织能力。
3.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4.通过调查采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思路,形成对对问题深入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5.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和成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聚焦问题,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提供学习帮助。
难点:激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过程设计】
本主题活动10课时完成。(主题确定阶段2课时,研究问题阶段6课时,成果汇报展示及总结评价阶段2课时)
一、 主题确定阶段
该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引导聚焦问题,论证子课题的价值,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该阶段学生主要任务: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学习子课题,形成小组,拟定学习计划,论证学习计划的价值及可行性,提交学习方案。
二、 研究问题阶段
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下面的活动:
(1)通过身边的书籍、计算机网络、向家长或教师咨询等方式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2)对收集到的资料要有一定分辨、整理能力,要有自己的观点,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孔子思想涵盖很多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治国等,对孔子思想的研究要指导学生选取与其生活关联密切的,易于理解的像指导做人的诚信的教育的等作为研究的重点,孔子毕竟生活封建社会,对其思想研究要辩证的分析,哪些对当今有现实意义,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3)阅读、背诵《论语》中自己欣赏的名句。
(4)调查、采访:调查、采访前小组成员要商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教材中学生作问卷调查,对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在小范围内视着回答,检验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时补充修改。
调查采访本着立足校园、安全的原则,活动尽可能在校内进行,了解“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问题,要选择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涉及采访成年人,可安排在晚上放学家长接孩子时在校门口随机进行。
调查、采访后要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定期进行小组间的中期交流,以使各小组相互学习,将活动推向深入。
(6)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
如: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活动情况,记录个人体验,为总结评价提供依据。可采文字描述,或表格式记录活动过程: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指导教师 参加人员 记录人 活动内容及过程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收获与感受
要建立个体档案袋,让学生收集和记录自己的活动资料。为最后的多元评价提供依据。
三、 成果展示及总结评价阶段
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如实例讲述、角色模拟、电子演示文稿、手写小报、日记、辩论赛等展示对孔子的认识,交流活动过程的发现、体会和收获;各小组的学生经过对孔子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充分认识了孔子的思想等对时代的影响和深远意义;从《论语》中体会到孔子的人格魅力。因此,学生会有很多的感受,请学生写一篇日记,小论文。
(2)展示的过程,是资源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3)结合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的情况,做好多元的活动评价。
【教师活动】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导入:“孔子热”持续升温,为什么?距今2500多年的一位古稀老人,为什么会被后人堪称为一代圣人?
二、 引导聚焦问题,论证子课题的价值
师:想深入了解孔子,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整理归类子课题:
A.现代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
B.孔子的生平与代表作
C.孔子的思想
D.孔子的故事
E.孔子的弟子
F.孔子的名言、《论语》中的成语
G.孔子的后继者
H.孔子的影响 孔子对历史的影响 孔子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孔子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I.对孔子思想的置疑。
J.对孔子的综合评述。
三、 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引导学生明确承担任务和责任,可以将任务与兴趣结合,根据个人特长分工,保证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任务,任务要适合学生,不能太难,否则挫伤积极性,明确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总结好体验进行定期交流沟通,检查完成的情况;将任务与鼓励结合,对学生取得的收获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以保证全员、全程、全身心投入,让素质、能力各不相同的孩子得到不同提高。
四、 关注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促进整个学习活动的有序、有节奏的开展。要求学生做好学习活动记录。
五、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互取短长,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六、 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小组子课题学习成果;请学生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
收获和感受,写一篇小论文。
七、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互相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八、结合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的情况,做好多元的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文学常识 出自《 》作者是 字 , (朝代) 家、 家、 家。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 通史,与后来的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全书包括 (记历代帝王政绩)、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大事年表)、 (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 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这本书被鲁迅誉为“ , 。”
2、初试身手 (1) 我所了解的孔子其人
(2) 我所喜欢的孔子其言
(3) 我所知道的《六艺》
二、朗读课文,理解经典 1、积累实词 (1)仰止 (2)景行 (3) 行止 (4)心向往之 (5)适鲁 (6) 礼器 (7)以时 (8)习礼其家 (9)余祗回留之, (10)不能去云 (11)至于 (12)当时则荣 (13)没则已焉 (14)布衣 (15)十余世 (16)宗 (17)折中 (18)至圣 2、积累句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三、深入赏析,品味经典 1、的文体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具体阐述。
2、请从文中找出作者盛赞孔子的词?并说说盛赞孔子的依据有哪些?
3、最能体现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课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这句话的?
四、总结归纳,研讨经典 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 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回味经典,仿写练笔 要求:结合孔子言论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
(1)示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感悟联想】 片断一: 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 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知识爆炸,读书囫囵吞枣犹恐不及;人情淡薄,交朋结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沛然而生。你我扪心自问:还有儒雅的君子风度吗?还有几多衷心喜悦几多无猜欢乐呢? 片断二: 人不知而不愠,于己于人皆好。于己,可以节约许多不必要的倾诉时间,还可以避免把自己的心情搞坏;于人,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生本短,其乐融融,当然不错。 然而,人不知而愠怒,说说话话的,也是人之常情。抱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岳飞,当然是君子;抱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更是一位响当当的君子。 人不知,愠与不愠,可能公私有别吧!
(2)小试牛刀: 原文: 感悟联想:
六、巩固提升,当堂检测 “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孔子还未封“王”,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请分析其原因。
学后反思:
链接经典: 1、《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赞》是《史记 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世家》记述了孔子一生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介绍并评价了他的思想学说,对孔子流离坎坷、困顿不遇的一生,寄予了深深地同情和惋惜。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 第五部分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学习目标】
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个故事。
2.引导学生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阅读文本,结合注释相关资料疏通选文1。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圉()寐()簋()菽()
藿()屦()跣()旄()
箸()缟()轸()
三.解释古今异义词。
(1)子胥出走,边侯得之(古义:今义:)
(2)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今义:)
(3)必善事左右(古义:今义:)
【探究案】
一.文言知识归纳。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1)曾从之,善相剑者也()
(2)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3)因为君刺之()
(4)鲁人身善织屦()
(5)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1)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2)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
(3)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4)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
(5)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6)横树之即生()
3.文言句式归纳。
(1)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这个人你们熟悉吗?(板书课题)通过对21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边听边回忆,通过对1、2自然段的学习,你都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1、2自然段。
②交流: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③出示大屏幕。看看老师屏幕上给大家总结的是不是这些内容呢?
④鼓励学生说说课外知道的关于孔子的事。
2、看来,大家通过学习,对孔子和《论语》中的故事并不陌生了。今天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通过再次的阅读课文,我们能更进一步地走近孔子。想一想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
3、同学们回想一下,第一课时,我们提出了好多的疑问。经过我们共同梳理,剩下了几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问题:
为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孔子为什么因为厌恶“盗”字就不喝盗泉?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孔子为什么到了晚年还反复读《周易》?
后人为什么那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这些问题还记得吗?都是大家思考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想一想,在孔子的这些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通过自己的阅读,能有一个答案。
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提示:
边读边思考课件中的问题,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处可做简单的批注。在解决疑问的同时,想想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学生默读课文。
4、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
①交流第一个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要做到“终身奉行”难不难啊。我们曾经学过一句话,大家还记得吗?“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希望同学们把这句话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连老师也要努力这样去做。
谁能有感情地把这段读一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是什么呢?(板书:推己及人)
②交流第二个故事。
同学们课间给课文配插图,演课本剧,有一个同学给课文插得图特别好。想不想看看。学生根据插图讲第二个故事,并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可用课外资料来补充。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饮盗泉里的水,书中有没有具体描写。指名朗读描写孔子和弟子干渴的句子。
从孔子的言行中,你们感受到他是怎样为人处事的道理或准则呢?联系下文,你觉得孔子和君子有什么联系呢。往下看一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③读“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师小结:君子自律。板书
最后我们把这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他的干渴和毅然决然的离开。
读书的时候不仅要联系课外资料,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④交流第三个故事。
你们准备怎样给大家交流呢?
学生演课本剧。
你们演完有自己的体会吗?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你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
联系学生实际深入理解。
大家从这个故事里还得到什么启发吗?
回忆孔子关于改正错误的经典话语:
师小结:善于自省。板书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评价。
最后一个故事又给人们带来什么养的思考。
⑤交流第五的故事。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板书:学而不厌
5、出示课件:问题……
看看课前提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三、作业
出示:有教无类与人为善富而兴教
课后延伸: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言-----再找一篇《论语》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启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