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0
这是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目的要求
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像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锯与丝茅草、飞机与鸟、薄壳建筑与蛋壳、筒形叶桥与植物的卷叶、多镜头摄影机与昆虫复眼、雷达与蝙蝠、机器人、变色龙、壁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讲述:我们知道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的许多本领令人惊叹羡慕。例如,鱼能在水中自由游泳,鸟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绿叶靠阳光、水、空气就能制造食物……在生物的启示 (板书课题)下,人们发明了许多新技术、新工具。
2 、谈话:你们对这方面的问题感兴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人花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哪些东西,以及怎样发明的。
学习新课
1 、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 1 )了解几件学生比较熟悉的发明创造
①谈话: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吗?它们分别是在哪种生物启示下发明的?
②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几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
③阅读:课本第 37 页。
④谈话:
课文介绍了几种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分别是什么?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船与鱼。)
船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鱼)
为什么说船是在色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锯与丝茅草。)
锯是谁发明的?他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丝茅草叶)
说一说鲁班发明锯的过程。
请你推测一下,鲁班在被丝茅草叶划破手时有什么想法?他怎么会想到要发明锯呢?(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飞机与鸟。)
飞机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鸟)
为什么说飞机是在鸟的启示下发明的,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讨论: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②教师小结:通过船、锯、飞机的发明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当人看到某种生物的特殊本领时,常常会联想到人在生产或生活中的需要,然后就模仿这种生物的形态、构造、功能,设计制造出所需要的东西。
( 2 )了解近代人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
①讲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在生物的启示下,有了更多的发明创造。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薄壳建筑和蛋壳,筒形叶桥和植物的卷叶,多镜头摄影机和昆虫的复眼,雷达与蝙蝠,机器人。
③讨论:
图中是些什么新技术?它们有什么用?
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④讲解:
鸟的蛋壳很薄,但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这与它的卵形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有些植物的叶子很薄很大、很长,但能挺拔地伸展在空中。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植物叶子的边缘常是卷曲的,甚至卷成筒形,依靠这种形状,增加了叶的强度,使叶能挺拔生长。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发明了筒形叶桥,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蝙蝠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蝙蝠能在空中、树林中、山洞里自由飞翔,捕食飞虫。是不是蝙蝠的'视力特别好呢?据观察蝙蝠的视力特别差,不是靠眼来识别方位和周围物体的,而是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定位、识别物体的。它在飞行中,从嘴、鼻发出人听不见的声波超声波,超声波能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快速传播,遇到障碍就会返回,被蝙蝠的耳朵接受。
根据声波返回的时间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蝙蝠就能判断前面有什么物体及有多远,是食物,捕捉;是障碍,躲开。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方位的设备。雷达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四部分组成。发射机通过天线向空中定向发射电波,电波如果在空中遇到障碍:飞机、导弹、云层等,就会反射回来,被天线接收,经接收机的放大、加工,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障碍物的种类、方位、距离。雷达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军事、天气预报等方面。
昆虫的每只眼睛由很多小眼构成,叫做复眼。它们花看周围的物体时,在眼里可以同时形成很多的像。人们仿照昆虫眼睛的构造,发明了多镜头照相机和多镜头摄像机,一次可以拍成很多张像。这在摄影、摄像以及其他方面有很大用途。
机器人是仿照人的器官及其作用的机器。机器人的构造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操纵部分,人根据需要,输入各种指令;二是电脑,将输入的指令加工、处理、输出,指挥机械部分工作;三是机械部分,通常包括动力、传动、工作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有的机器人具有人的外形,有的机器人看上去只相当于人的某一个部分,例如机械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工作,比人做得更快、更精确、更好。
( 3 )讨论: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
( 4 )讲解:
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
①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②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想。
③设计制作:根据发明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④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发明。
2 、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一些小发明的设想
( 1 )讲述: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怎样在生物的启示下提出一些发明的设想。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变色龙、壁虎。
( 3 )观察: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的身体构造或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
( 4 )分组讨论:根据变色龙或壁虎的特点,提出一件小发明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奇特。
( 5 )汇报讨论结果。
6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提出的设想。同时告诉学生,能够根拥生物原型提出一些发明设想很重要,但发明设想还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实验才能成功。
巩固应用
1 、讲述:这节课,我们知道人们是怎样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的。
提问:说一说人们在生物的肩示下完成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怎样的过程?
一、教学目的
生物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1.进一步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发明。
2.在初步了解仿生学的基础上,感知仿生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和发明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同学勇于参与的科学态度,让同学体会到自身也能“搞”科学。
二、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同学感知仿生学独特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蜂巢”结构的性能,归纳仿生学的研究程序。
四、课前准备
模型资料、(2.5kg、5kg、10kg、15kg)铁饼若干个、蜂巢实物一个、鸡蛋一个、“蜂巢板”一块。
电脑、实物投影、静电黑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提问:
①通过课前同学们对仿生学的了解,你们认为下面几种事物是仿照哪些生物体研制出来的呢?
②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仿生的例子呢?
③同学们说得很好,想一想仿生学是否就是简单模仿生物的科学呢?
④通过了解,你们认为“仿生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2.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是啊!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是要感谢这些生物朋友。但是,不知同学们是否想过,仿生学的研究过程是怎样的?也就是科学家是怎样研究仿生学的呢?
想不想亲自参与一次这样的研究活动呢?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出示“蜂巢”实物)以蜂巢为例,做一次关于仿生学的研究吧!
(二)活动定向
1.提问:
①(将“蜂巢”放在实物投影上)仔细观察蜂巢的结构,它有什么特点?
②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2.同学汇报
3.讲解:人们正是在这样的启发之下,发明了许多东西,比方:这块蜂巢结构的板子,它是我从一间拆毁了的活动房屋的墙壁上找到的,通过了解我还知道,这种板子不只是活动房屋建筑资料,还是居室里门的重要资料。
4.提问:从“蜂巢”这种结构,怎样发明出“蜂巢板”呢?
5.同学汇报:(通过实验研究)(板书:实验检测)
6.考虑:假如如同学们所说是通过对蜂巢的实验研究所得,这个实验是针对蜂巢的哪种性能实验的?(小组讨论)
7.同学汇报:接受的压力大、防震、轻、节省资料……
8.提问:这个实验怎样进行呢?
9.同学汇报:仿照蜂巢结构制作模型。(板书:蜂巢模型)
(三)活动执行
1.制作蜂巢模型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制作。
2.讲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检测“蜂巢”结构的性能,这节课我们就从“蜂巢”结构的承重问题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下面给每组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你们组打算怎样检测。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重量的铁饼,检测时假如需要可以取用。(同学讨论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活动分工)
实验报告:研究“蜂巢’结构的承重问题
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2.同学汇报活动方案
3.评价活动方案;提出活动要求。
4.同学活动
5.讲解:今天我们是用重量的单位研究力的大小,到了中学以后同学们还会继续学习,用力的研究单位“牛顿”研究力。
6.汇报实验结果,论证“蜂巢板”的.合理性。(请个别组展示实验过程)
7.教师小结:
①评价活动情况
②总结同学结论:因为蜂巢结构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应用这种新型的建筑资料不只重量轻,而且节省资料。
③提问:这种优良性能还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
(四)活动总结
1.提问:根据对“蜂巢”结构的研究,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仿生学的研究过程呢?
2.同学汇报
3.教师归纳:(板书)
4.提问: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5.同学汇报
6.教师小结:真遗憾我们没能严格地依照研究程序进行研究,这也说明仿生学的研究是需要一定周期的,40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我想同学们可能有了更珍贵的收获,那就是我们初步了解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但是这只是刚刚开始。(出示仿生学的标志)这个标志代表仿生学,一个积分符号代表数学、一端连接着一把电烙铁代表电子学、另一端则连接着一把解剖刀代表生物学,可见仿生学是一门综合学科。认真向我们周围生物朋友们学习吧!美好的生活等着你们去发明!
五、活动延伸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用手用力握鸡蛋,握不碎,这与这种(出示图片)屋顶有什么关系吗?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册教材中的第课,概括地讲述了近代和现代仿生科技产品,在生物的启示下,人类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使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发明创造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并自己尝试运用生物的某些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
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小发明的构思。
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故事导入,阐述课题 对比观察,启迪智慧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奇思异想,交流汇报
一. 故事导入,阐述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么?(出示视频)在这里我用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引入,以此创设情景。目的是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渗透了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活动起源于实际需要,得启示于生物特征,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
二.对比观察,启迪智慧 明确探究内容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在设计本环节时,首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人们在这些生物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创造出了什么产品?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给以引导提示。通过对比观察进一步说明人们仿照植物的叶发明了锯;仿造鱼的外形造出了船;根据青蛙的游动创造了蛙泳;根据老鹰的飞行造出了滑翔机。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代仿生科技产品的探讨,使学生理解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面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会学。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将本环节分为两个步骤:
1、提出 问题,自主探究:这些科技产品有什么优点用 处?分别在哪种生物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自主探究。
2、实验操作,解决问题: A 鸡蛋壳的启示(实验说明)。 B 筒形叶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目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蛋壳凸面朝上时,承受力较大;筒形叶桥不但漂亮而且坚固,省料。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 奇思异想,交流汇报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止境的,请把你的发明构想说出来吧!在此环节中,我倡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从网上搜集资料。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就可以在讨论区中畅所欲言,奇思异想了。 1、出示图片,提出构想(壁虎与变色龙)
2、网上查询,交流汇报(提供相关网址)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奇思异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一、教材说明
本课以学生玩葱叶的典型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做葱叶模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信息资料,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仿生,怎么进行仿生,知道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2、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
3、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和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
2、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作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你知道飞机和雷达是如何被发明的吗?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和查阅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2、让每个同学准备10条新鲜葱叶和部分已变得柔软或枯黄的葱叶,观察一下新鲜葱叶和已变得柔软或枯黄的葱叶有什么不同。
3、教师为每个实验桌准备适量的木板、胶水、白纸(16开)2张、砝码1盒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玩葱叶、找发现。
1、导入课题:葱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植物,你知道葱叶有什么性能吗?拿出你准备好的葱叶,利用桌上给出的材料,参考课本插图,玩一玩,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分组玩葱叶,教师巡视指导,必要时可做一下点拔:我们试试一条葱叶可承受多大的压力?剪成条形再试试,看能承受多大压力,看哪种情况承受压力大。
3、学生讨论、交流玩中的发现。(学生的发现不一定相同,交流的内容也不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结果认真分析、细致比较。
4、小结:筒形葱叶比剪开的条形葱叶承压能力强。
过渡:其它物体是不是也具有这种特性呢?
活动二、我们来做葱叶模型
1、你打算用什么材料做葱叶模型?为什么?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桌上预先准备的材料。
2、学生动手制作葱叶模型,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你做的模型具有葱叶的特性吗?比一比,看谁制作的最接近。
3、检测模型性能。让学生参照课本上的两幅图分组检测,看纸筒和纸片分别承受多大压力。
4、你的检测结果是什么呢?
5、我们如果把葱叶的这种性能应用到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你打算设计件什么产品来为人类服务?
6、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引导总结:同学们进行两项探究,实际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板书)发现生物(葱叶)性能->根据生物结构特点(葱叶筒形)->建立生物模型(纸筒)->检测模型是否也具有生物性能->研制开发新产品。
教师明确:人们模仿生物的特性,研制产品,这就是仿生。(板书“仿生”)
课外拓展:
1、你知道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了哪些发明创造吗?请你在课下做调查看谁搜集到的资料多?提示学生可参考课本上列举的几种仿生产品。了解他们是根据生物的那些特性研制的。
2、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看你能否得到启示,进行仿生设计。比一比,看哪些同学的发现多、设计的合理。下一节课我们在课堂上展示(可以把生物带进课堂,但要注意保护生物)。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好搜集到的关于仿生知识的资料、信息。
3、 上节课拓展活动2的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探索其中的奥秘。
3、让学生汇总资料,小组内讨论交流,作好记录。
4、提问:在生物的启示下,人们完成了哪些发明创造?你知道它是受哪种生物的启示吗?你有什么感受?
5、让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可适时播放有关视频资料。谈感受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
6、对于“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会不会失去控制?”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告诉学生这是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的课题,没有定论,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
活动二:观察不同的树叶,我们会得到哪些启示?
4、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观察他们的特点和性能并做好记录,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猜想记录下来。
5、同学之间交流,这些形状、大小各异的树叶有哪些共同点?(都有叶脉,大都是绿色的等)这些共性有哪些作用呢?(支撑、保护等。)
6、根据树叶的这些性能,开动你的脑筋大胆设想,进行仿生设计。
说发现、谈设想
1、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看你能否得到启示,进行仿生设计。那就请你们谈谈各自的发现和设想吧。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交流自己的设想。教师巡回指导并加以评价。
3、刚才大家谈得都挺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大胆设想、制作,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和设计制作,填写表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