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4
这是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对文言文的一些常用字词句的解释有了一些掌握。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读准字音,
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
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
,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四、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
理解主旨
: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五、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六、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七、教学流程:
1
、通过写诸葛亮的诗和故事引到文章《诫子书》;
2
、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
、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
、
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
1
)标记生字注音。
夫(
fú
) 澹泊(
dàn
)(
bó
)淫(
yín
)慢 遂(
suì
)庐(
lú
)
3
、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
2
)注意词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
/
无以致远……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
、学生自由朗读。
5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
、学生齐声朗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
、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
1
)难点预见:
A
、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
、句子:
a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
2
)处理措施:
A
、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
、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
a
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
b
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
、总结交流:
(
1
)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
2
)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
54
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
800
株,薄田
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
、集体探究:
(
1
)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
2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A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3
)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
A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正)。
C
、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
、惜时:(见上,略)
(
4
)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
自背。互背。齐背。
(
5
)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
1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警句推荐:
A
、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
;
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
、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
2
)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自励。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要有初步了解。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
三、多维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读通译顺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理解诸葛亮家书的内容,体会其教子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切体会诸葛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
四、
教学重点:
理解诸葛亮家书的内容,体会其教子智慧;
教学难点:深切体会诸葛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
五、教法学法:朗读法、探究式学习法、置换法
六、教学活动:
1、导入: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
朗读投影中的两组文字,体会诸葛亮写家书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对儿子的情感。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学生活动:
讨论明确: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患有疾病,八月就去世。写此信时已经重病在身,但对儿子诸葛瞻牵肠挂肚。以诸葛亮的才学智慧,他临终给八岁幼子的信,必定思虑周详。
设计说明:本环节为交代背景,开门见山,为学生赢得更多品读课文的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深入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情感服务。
2、 问题探究
教学活动:诸葛瞻当时尽管“聪慧可爱”,但还年幼,请同学们帮诸葛瞻读准家书。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理清文章大意。
教师进行正音,并做好节奏指导;注意语气 示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投影展示:用担忧的语气,读出不能陪伴孩子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出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热切的语气,读出对聪慧幼子的期待。
学生个人展示朗读,师生点评。
3、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设计说明: 此环节设计朗读指导,符合七年级新生刚接触文言文的学情特点。朗读训练有层次,从读准到读出韵味,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顺利进行课文的翻译和内容理解。
4、交流点拨
教学活动:在古代,家书是相隔两地的亲人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家书的字里行间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又凝聚着做人处事的智慧。找一找,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
投影展示
关于“淡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关于“节俭” 吾受赐八十万斛,今家财无余,妾无副服。 亮遗命,葬于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VS学须静,才须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生活动:
讨论明确:智慧体现在将德行放在劝诫的首位;注意劝诫时语气和句式的运用;善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劝导;
设计说明:采用聚焦法和置换法,围绕诸葛亮的“智慧”展开讨论,问题集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理解更加深刻。
5、巩固拓展
教学活动: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学生活动: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任务。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设计说明:在巩固拓展环节通过对本文的警句赏析,和课外警句推荐,加深学生对本文主题和诸葛亮智慧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板书课题:诫子书)
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韬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四、品读课文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 。原因是 。”的句式来回答。学生举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宁静,不能急功近利。这对我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均为对偶句。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喻为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
五、背读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积累语言。
2、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作者:杨顺琴 邮编:441002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第12中学
附: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诫子书>)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诸葛亮为相数十年,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分别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2)积累文章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师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七)作业设置: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