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5
这是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梳理文本
由学生来解决文字障碍(检查预习情况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
1、“一日之内,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中“气候”与现在的“气候”同不同?是为了表现宫殿之大还是表现宫中人的主观感受?
强调宫很大;“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应该说的是秦始皇对一些妃嫔的偏爱或者是冷漠。一位从实处讲其大,就像经历了四个季节,一位从主观讲宫廷里头的宫女受到了不同的境遇而感受不同。上文“歌台暧响,舞殿冷袖”暧和冷主要是主观写感受的。
2、“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中的“王子皇孙”到底指的是什么人,请从文本上寻找依据。
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怎样理解?其中“鼎铛”属不属于文言现象中的意动?
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主语,根据上文来看,主语是谁呢?六国。今天的“一旦”与之相同吗?接近。六国一旦不能再享有这些东西;输来其间,宝物都被秦国运到了阿房宫里来了。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个人的想法,同时也是千万人的想法。
这里“一人”指谁?“千万人”指谁?秦始皇,广大人民。
你秦始皇自己如此奢侈,贪图享受,同样也表现了每一个人的心理啊。你一个人的奢侈,普通老百姓也会珍惜自己的财富的啊。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指什么?阿房宫
焦土是名词动化,是化作焦土。切合原文特点,语言简洁,非常有力。
以后再学习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参照我们课堂上的学习方法自己解决。
三、填字训练
读文章需懂“出入法”,读进去,跳出来,也可谓“厚薄法”,先要读厚,再要读薄。
阿房之宫,其势可谓(雄 )矣,其制可谓( 大 )矣,宫中之女可谓( 众 )矣,宫中之宝可谓( 多 )矣,其费可谓( 靡 )矣,其奢可谓( 极)矣,其亡亦可谓(速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 )矣!
四、划分层次
1、哪些句子是写阿房宫其形的雄伟壮丽,规模庞大?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规模雄伟)
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出宫中之女的众,宫中之宝的多?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绿云扰扰”写的是什么?南朝吴均“绿鬂愁中减,红颜啼里灭。”李白《怨歌行》“沉忧能伤人,绿鬂成霜鬓。”白居易《和春深》云“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绿均作黑讲,绿去被称为黑发。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运用了多种手法,夸张、排比、比喻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迭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经营”是什么意思? “朝歌夜弦”是互文,合而见义解其义。
互相参照,回避词语简单重复。收藏、精英都是六国费劲心思从其他国家争抢、抢夺来的宝物
3、“其费可谓靡矣”体现在哪里?
文中 还有哪些语句表现宫殿的“其费可谓靡矣“? “蜀山兀,阿房出”,就是说把蜀山的东西砍光了。 从“使负栋之柱”到“多于市人之言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作者用了夸张、比较、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它的耗费之糜
4、“其奢可谓极矣”体现在哪里?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体现了秦王朝的奢侈
四、文体特点
《赤壁赋》 苏轼对散文的重大贡献是对赋的拓展,“以文写赋”。
本文被称为“千古第一赋”,它典型的表现了赋的内容和特征。“赋”的形式特征是什么? “铺陈排比”。它能多角度反复描写同一个对象,一个字,他写一大排比句,几个句子,他能用通篇来表现。“ 赋也,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者也。”(刘勰)
文不甚长,义不甚深.更能突出表现描写的对象,语言有气势。是将大于大量的排比、比喻和夸张组合到一起,表现了语言的气势,语言具有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和魅力,征服了我们。
五、配音朗读
现在同学们可以选一两个句子或一二个片段,能够在诵读中表现赋的特点。
第二小节,“而望幸焉。”稍微慢些,表现期盼、等了好久都等不到皇上的心理。读好此节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上,你们知道是哪一个?“也”
六个“也”表达的效果是否一样?有哪一个“也”和其他“也”作用是不同的?有没有发现?
前五个是表示判断,而最后一个更多的是强调,前5 个句子并列关系更为紧密,而最后一个句子要相对疏离一些,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最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车远远地来了,宫女心中就充满了希望,“要到我这里来了”,车慢慢地远走了,心中的失望随着车声的远去而增强。皇帝看不见了,车声听不到了,我们要读出一个效果来,让我们觉得宫女仍然在翘首盼望。 注意文中第小节中六个“也”的效果不一样。前面五个“也”表示判断,最后一个“也”表语气,读的时候稍微绵长一点。“杳”字也要学生集体朗读。
六、思想内容之撷取
课前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的中心段,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哪一段?”还有的同学更具体,“本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不是最后一句?”这些同学都在思考,你们看是不是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其实不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句,这一段都是作者在表达他的思想。
三层意思:第一,下断语:秦人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第二,灭亡都是因为不爱人。第三,示警戒:鉴重于哀。这三层互为因果,没有主次之分。
本文和《六国论》不一样,它不是一篇史论,但作者仍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悟,见解,这篇“千古一赋”描写阿房宫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我们应当抓住最后一小节哪一个词?在告诫我们这些后人。本段中“后人”是指什么样的“后人”?这里的四个“后人”的内涵、所指的对象是否一致?
第一个和第二个“后人”是一个意思,相对于秦人的后人,第三个“后人”是相对于前面两个后人的再一个“后人”。是后人的后人。
文中的“后人”所指是否一样?这四个“后人”是否都是指同一种人?(联系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一个和第二个“后人”是一个意思,相对于秦人的后人,第三个“后人”是相对于前面两个后人的再一个“后人”。是后人的后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四个“后人”两个意思,一二四是指秦以后的人,第一个指唐以后的人,四个后人两个意思又是指同一个对象,是什么? 国君。
八 、总结全文 前文我把全文读成了一句话,而此时我已把全文读成了三个字。洋洋千言,三字足矣。阿房之宫,其势可谓(雄 )矣,其制可谓( 大 )矣,宫中之女可谓( 众 )矣,宫中之宝可谓( 多 )矣,其费可谓( 靡 )矣,其奢可谓( 极)矣,其亡亦可谓(速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 )矣!
从文中找三个字来概括全文“奢——亡——鉴”,“要想不悲不哀又不亡就只能鉴”!奢必亡,国君要借鉴,我们普通人也要借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阿房宫赋的雄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体会阿房宫赋的雄伟。
【难点】
文言文修辞手法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与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运用谈话法,自然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全文。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定学生朗读第一段。
2.难点解释
明确:“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萦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回转”(“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
3.从第一段中体会到阿房宫的规模如何?
明确: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4.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集体齐读第二段。
5.难点解释
明确:“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
6.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
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四)总结文章前两段写作特点,体会语言
大胆运用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
例如:第一段中对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运用想象将神奇瑰丽之景展现出来。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五)作业设计
1.从文言知识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预习3、4自然段。
2.背诵1、2自然段。
【教学目标】
1、 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 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 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
1、 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 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 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 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骊(lí)山 廊腰缦(màn)回 囷囷(qūn)焉 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不霁(jì)何虹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ián)
明星荧荧(yíng) 梳晓鬟(huán)也 辘辘(lù)远听 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剽(piāo)掠其人 鼎铛玉石(chēng) 锱铢(zīzhū) 弃掷逦(lǐ)迤(yǐ)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ǔ)之粟(sù)粒 瓦缝参差(cēn cī) 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 戍(shù)卒叫
三、 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利用工具书逐段疏通文意。六人分工合作,找出并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最后整合翻译整段文意,同时提出疑难点,寻求教师帮助。
1、 第一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结束。
② 骊山北构而西折 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③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抱:适合,随着。
④ 盘盘焉 焉:……的样子。
(2)古今异义
① 直走咸阳 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
今义:多指行走。
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③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
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④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
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3)词类活用
①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 蜀山兀,阿房出 兀:形容词作动词,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③ 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④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⑤ 蜂房水窝 蜂房、水窝:名词作状语,像蜂房、水窝一样。
⑥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
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⑦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⑧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响:动词作名词,歌声。
(4)小结
第一段介绍了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总体规模和布局精巧、构造奇美的建筑风格,以及宫中的歌舞之盛。进而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
2、 第二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荧荧:明亮的样子。
②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无影无声,形容声音的遥远。
③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④ 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2)古今异义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3)词类活用
①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②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
③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④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名词作状语,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
铛、石、块、砾:名词作动词,看作铁锅,看作石头,看作土块,看作沙砾。
(4)通假字
①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通“慢”。
(5)特殊句式
①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判断句
②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判断句
③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定语后置句
(6)小结
第二段写了宫人的来源,写宫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3、 第三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②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纷:多,繁华;念:顾念。
③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④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⑤ 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仓。
⑥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2)古今异义
① 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3)词类活用
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②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③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4)特殊句式
①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② 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句
③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状语后置句
(5)小结
第三段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以致众叛亲离,导致了农民起义,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4、 第四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②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③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哀:哀叹。
④ 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来不及。
(2)词类活用
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3)特殊句式
① 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4)小结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四、全文内容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归纳整理本文中的文言字词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和检查上节课的知识点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A.蜀山兀(wù) 辘辘(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ī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迤(lǐyǐ)
一、梳理文本
由学生来解决文字障碍(检查预习情况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
1、“一日之内,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中“气候”与现在的“气候”同不同?是为了表现宫殿之大还是表现宫中人的主观感受?
强调宫很大;“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应该说的是秦始皇对一些妃嫔的偏爱或者是冷漠。一位从实处讲其大,就像经历了四个季节,一位从主观讲宫廷里头的宫女受到了不同的境遇而感受不同。上文“歌台暧响,舞殿冷袖”暧和冷主要是主观写感受的。
2、“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中的“王子皇孙”到底指的是什么人,请从文本上寻找依据。
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怎样理解?其中“鼎铛”属不属于文言现象中的意动?
理解这个句子关键在主语,根据上文来看,主语是谁呢?六国。今天的“一旦”与之相同吗?接近。六国一旦不能再享有这些东西;输来其间,宝物都被秦国运到了阿房宫里来了。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个人的想法,同时也是千万人的想法。
这里“一人”指谁?“千万人”指谁?秦始皇,广大人民。
你秦始皇自己如此奢侈,贪图享受,同样也表现了每一个人的心理啊。你一个人的奢侈,普通老百姓也会珍惜自己的财富的啊。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指什么?阿房宫
焦土是名词动化,是化作焦土。切合原文特点,语言简洁,非常有力。
以后再学习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参照我们课堂上的学习方法自己解决。
三、填字训练
读文章需懂“出入法”,读进去,跳出来,也可谓“厚薄法”,先要读厚,再要读薄。
阿房之宫,其势可谓(雄 )矣,其制可谓( 大 )矣,宫中之女可谓( 众 )矣,宫中之宝可谓( 多 )矣,其费可谓( 靡 )矣,其奢可谓( 极)矣,其亡亦可谓(速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 )矣!
四、划分层次
1、哪些句子是写阿房宫其形的雄伟壮丽,规模庞大?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规模雄伟)
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出宫中之女的众,宫中之宝的多?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绿云扰扰”写的是什么?南朝吴均“绿鬂愁中减,红颜啼里灭。”李白《怨歌行》“沉忧能伤人,绿鬂成霜鬓。”白居易《和春深》云“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绿均作黑讲,绿去被称为黑发。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运用了多种手法,夸张、排比、比喻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迭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经营”是什么意思? “朝歌夜弦”是互文,合而见义解其义。
互相参照,回避词语简单重复。收藏、精英都是六国费劲心思从其他国家争抢、抢夺来的宝物
3、“其费可谓靡矣”体现在哪里?
文中 还有哪些语句表现宫殿的“其费可谓靡矣“? “蜀山兀,阿房出”,就是说把蜀山的东西砍光了。 从“使负栋之柱”到“多于市人之言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作者用了夸张、比较、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它的耗费之糜
4、“其奢可谓极矣”体现在哪里?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体现了秦王朝的奢侈
四、文体特点
《赤壁赋》 苏轼对散文的重大贡献是对赋的拓展,“以文写赋”。
本文被称为“千古第一赋”,它典型的表现了赋的内容和特征。“赋”的形式特征是什么? “铺陈排比”。它能多角度反复描写同一个对象,一个字,他写一大排比句,几个句子,他能用通篇来表现。“ 赋也,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者也。”(刘勰)
文不甚长,义不甚深.更能突出表现描写的对象,语言有气势。是将大于大量的排比、比喻和夸张组合到一起,表现了语言的气势,语言具有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和魅力,征服了我们。
五、配音朗读
现在同学们可以选一两个句子或一二个片段,能够在诵读中表现赋的特点。
第二小节,“而望幸焉。”稍微慢些,表现期盼、等了好久都等不到皇上的心理。读好此节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上,你们知道是哪一个?“也”
六个“也”表达的效果是否一样?有哪一个“也”和其他“也”作用是不同的?有没有发现?
前五个是表示判断,而最后一个更多的是强调,前5 个句子并列关系更为紧密,而最后一个句子要相对疏离一些,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最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车远远地来了,宫女心中就充满了希望,“要到我这里来了”,车慢慢地远走了,心中的失望随着车声的远去而增强。皇帝看不见了,车声听不到了,我们要读出一个效果来,让我们觉得宫女仍然在翘首盼望。 注意文中第小节中六个“也”的效果不一样。前面五个“也”表示判断,最后一个“也”表语气,读的时候稍微绵长一点。“杳”字也要学生集体朗读。
六、思想内容之撷取
课前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的中心段,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哪一段?”还有的同学更具体,“本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不是最后一句?”这些同学都在思考,你们看是不是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其实不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句,这一段都是作者在表达他的思想。
三层意思:第一,下断语:秦人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第二,灭亡都是因为不爱人。第三,示警戒:鉴重于哀。这三层互为因果,没有主次之分。
本文和《六国论》不一样,它不是一篇史论,但作者仍然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悟,见解,这篇“千古一赋”描写阿房宫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我们应当抓住最后一小节哪一个词?在告诫我们这些后人。本段中“后人”是指什么样的“后人”?这里的四个“后人”的内涵、所指的对象是否一致?
第一个和第二个“后人”是一个意思,相对于秦人的后人,第三个“后人”是相对于前面两个后人的再一个“后人”。是后人的后人。
文中的“后人”所指是否一样?这四个“后人”是否都是指同一种人?(联系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一个和第二个“后人”是一个意思,相对于秦人的后人,第三个“后人”是相对于前面两个后人的再一个“后人”。是后人的后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四个“后人”两个意思,一二四是指秦以后的人,第一个指唐以后的人,四个后人两个意思又是指同一个对象,是什么? 国君。
八 、总结全文 前文我把全文读成了一句话,而此时我已把全文读成了三个字。洋洋千言,三字足矣。阿房之宫,其势可谓(雄 )矣,其制可谓( 大 )矣,宫中之女可谓( 众 )矣,宫中之宝可谓( 多 )矣,其费可谓( 靡 )矣,其奢可谓( 极)矣,其亡亦可谓(速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 )矣!
从文中找三个字来概括全文“奢——亡——鉴”,“要想不悲不哀又不亡就只能鉴”!奢必亡,国君要借鉴,我们普通人也要借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