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10

这是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

  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

  天似(sì)笼盖(lǒng)

  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

  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的特点是茂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作为诗歌的开头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试想象自己此时若站在草原之上会有什么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来理解表现出来。

  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透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一句你看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你是一位牧民,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草原上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这样写使人油然涌起一种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辽远深邃,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草的海洋清风吹过,海面涌过层层波涛,波涛起伏间,显出了正在欢喜地吃草的牛羊。

  我作为牧民想说:“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家乡,我深深的热爱您。”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激励学生背诵。(要读出草原的辽阔苍茫,和草原人的喜悦,热爱之情。)

  五、探究交流:

  这首北朝民歌的在对景物的描写及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呢?

  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广阔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睛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它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六、拓展交流。

  请学生就自己平时积累的描写赞美草原的诗歌、歌曲进行交流。

  七、布置作业

  赏析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示例:句中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五、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4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六、画中展示:

  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敕勒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课本插图是茫茫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培养。在此之前,他们学过乐府诗《江南》和《画》《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简单的古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诗歌。在课堂教学中,把朗读作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美景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的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四、教学重点

1. 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歌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想象理解法等。

七、教学资源与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记录在预习卡片上。

八、教学时间

1课时。

九、课型

新授课。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课前谈话交流,播放视频导课。

2.孩子们,从刚才的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自由回答所见,指导说完整的句子。

3.教学”阴山”,指导读准字音。

4.板书课题,生书空

5.请大家自己读一遍这首诗,看看它和我们之前学的《夜宿山寺》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6.关于《敕勒歌》,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跟小伙伴交流一下?

预设1:孩子们搜集的资料很全。师: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搜集到的资料比老师搜集到的还全呢!

预设2:孩子们搜集的资料不全。老师也带来了《敕勒歌》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生介绍。(2-3人)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生自读,圈生字。

2.请2生展示读,正音。有错自纠,无错表扬。

3,词语教学。

穹庐、笼盖、天苍苍、野茫茫。

4.认读“见”。

(1)出示卡片,齐读。

预设1:读作现。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回答。

预设2:读作见,在现代汉语中它读作“见”,但在这首诗里它读作“现”,打开课本,翻到84页, 你看,最下面的课后注释里告诉我们了,是显现,露出来的意思。

(2)点拨:课后注释是学习古诗词的好帮手,我们一定要学会看注释。

(三)再读古诗,注意停顿

1.读古诗的时候,出要读准字音,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生回答。

2.请1生读。

预设:1.学生读得字音准确流利,节奏不明显。

预设:2.学生读得准确,停顿明显。

3.点拨:读诗词时,我们要在标点符号的地方停顿,逗号处停得短一些,句号处停顿稍长一些。同时,还可以请节奏停顿线来帮忙。

4.出示带节奏的诗歌,学生带节奏自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四)理解诗歌,想象画面

过渡:注意了停顿,就读出了韵味。但是,要想体会其中的美景,我们还要读出诗中描绘的画面。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2.巩固:敕勒川、阴山、天、野、风、草、牛羊。短短的27个字里,包含着这么多景物。

3.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4.让我们一起把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吧!

(1)提示:( )的敕勒川,在( )的阴山下。

天空好像( ),笼罩着( )。

(2)抬头望向远处,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两个试着说一说。提示:( )的天空,( )的草原。一阵风吹来,草( )露出了( )。

5.孩子们,如果我们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预设:绿色、蓝色、黄色、白色。

6.孩子们,读这首诗,你最大得感受是什么?

预设:草原风光美。

板书:草原美。

7.体会动静结合。

(1)你看,在这片辽阔而安静的草原上,突然,吹来一阵风,吹低了丰茂的牧草,露出成群的牛羊。它们有的,有的,有的(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2)你听,晚霞中,初生的羊羔呼唤着羊妈妈发出——咩咩的叫声。老牛呼唤走远的牛犊发出——哞哞的叫声。

(3)小结:宁静的草原,因为牛羊的出现,顿时热闹起来,这是一幅多么动静合一的画面啊!好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成群的牛羊,不正是敕勒人民安居乐业的希望吗?这肥壮的牛羊,就是敕勒人民幸福生活的象征啊!好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

板书:牛羊壮。

(五)分析画面,体悟情感

1.孩子们,假如你是敕勒族的一个小朋友,生活在这美丽富饶的草原上你的心情怎样?

预设:开心,高兴,快乐……

板书:爱家乡

2.请你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读。

3.让我们在这美景中,一起背诵出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吧!

师生齐诵。

4. 诗歌不仅可以读可以背,还能唱出来呢!播放音乐,欣赏歌曲。

(六)渗透国学,指导写字

过渡: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这样,我们要读出诗中的美景,读出诗中的情感。我们还可以认认真真的抄写下来。

1.出示课件:阴、似、野、苍、茫,按结构不同,分两行,请学生观察。

(1)上面三个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

(2)下面两个呢?

生:上下

(3)在这五个字中,你觉得哪个比较难,需要老师和你一起写一写?

预设1:野、茫

预设2:没有。老师觉得“野”和 “茫”两个字需要特别提醒一下。

2.观察这两个字,如果你是小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地方,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

预设1:横变提

预设2;右边不是“子”

预设3:茫是上下结构。

3.师范写,生书空。

4.配乐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过渡:孩子们《敕勒歌》寥寥数句就勾勒出敕勒川独特的壮丽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在诗歌的长河里,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还有很多。像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出示)

1.教师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呢?

预设1:江花、江水。

预设2:一生说不全面。其他人补充。

3.塞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首诗的风格差异巨大,其中的风景却同样美不胜收。我们也当当小诗人,一起读一读吧!

(八)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总结:孩子们,走进古诗乐园,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想象了画面,欣赏了美景。

2.自选作业。

(1)请孩子们根据诗歌内容,想象画面,用手中的彩笔画下来吧!

(2)找一找其他描写祖国山河美景的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1-2首。

十一、板书设计

敕勒歌

草原美

牛羊壮

爱家乡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二年级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二年级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二年级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年级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二年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教师评价: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二年级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