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5
这是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3.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4. 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知音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出示【课件:课题】(板书题目:伯牙鼓琴) 学生齐读课题。
3.课文选自《吕氏春秋》,简介《吕氏春秋》。【课件】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的字词,指名读。齐读。【课件】
2.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请大家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延长,读出文言的韵味。【课件】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课件】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5.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1)我们一起来看文中几个关键词的意思。【课件】齐读字音
(2)看看这几句你会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意思吗?
翻译句子: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课件】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文中哪个字解释为“弹”,引出课题。【课件】从“鼓”字引导,出示文言文理解的方法。【课件】
课文只有83个字,但经过翻译后字数增多了,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4.当我们采用文言文理解的方法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按课文句子依次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接着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 鼓琴 锺子期 听 志在太山)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怎么赞叹的?
师:同学们,伯牙弹琴时心中还想到什么?锺子期又怎么赞叹的?(相机板书:志在流水 )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你从哪些句子得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课件】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课文后面的资料袋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课件】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课件】……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课件】
(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课件】
(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
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板书:死 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4】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拓展延伸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2.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深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七、课后作业【课件】
1.背诵全文
2.摘抄表示“知音”的成语、名言、诗句;
3.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俞伯牙 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破琴绝弦 互相欣赏
锺子期 听 若太山 若流水 死 知音难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
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伯牙鼓琴》。(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 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鼓琴 哉 若 巍巍 汤汤 绝弦 终身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依次出示: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
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3. 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5.指名配乐读。
【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
“琴”指的是古琴。
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的理解为例,使学生明白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要理解文言文就要理解到每一个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师:“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3.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
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
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法提示:
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了解课文内容后,练习读文、尝试背诵。读背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学习准备:
搜集并倾听《高山流水》乐曲,积累有关友谊的古诗或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学习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相信大家诵读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走进有趣的古诗王国,去感受古诗的无穷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古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鼓琴”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弦()哉()
兮()峨()
(3)我能将本课最难写的生字书写端正美观。
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
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对比阅读,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
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善哉
4.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在文中标注出节奏来。
5.读了几遍课文后,让我最感动的几句话是:
6.我来盘点一下:
(1)我理解词语的方法是:
A.查字典。()B.看注释。()
C.联系上下文()D.先理解句子中重点的字,再连起来理解。()
(2)本课中我认为难写的字是,我是这样记住它的
(3)课文我读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通过:
A.大声地朗读。()
B.先读,读熟后再看课文注释和查字典。()
C.默读,边读边看课后的注视或查字典。()
D.先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知道了文章大意后,再大声地朗读来进一步
理解。()
课中
三、合作探究
1.链接资料,边读边思。
俞伯牙钟子期
衣着衣着华贵,羽扇纶巾青布包头,两截布衫
国籍晋国楚国
身份上大夫打柴的樵夫
2.小组合作,细读质疑。
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针对学案中的资料卡片分组进行交流,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资料,展开交流和学习,其中组内1号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3.品词析句,想象画面。
(1)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用“”在文中画出来,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A.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①擅长②表示赞叹。
B.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
C.朗读汇报,读中体会。(伙伴互读、小组互读、师生互读)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
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潇潇竹叶、潺潺流水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我来创作——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竹叶。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4)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也不管他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子期总能知道,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教师引读)
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就叫——!(教师引说)
4.知音相遇,心灵相通。
(1)伯牙当时已经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身边一定有许多赞美之声。当他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假如你就是伯牙,写写此时你的心情!
(2)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播放“知音”音乐)
5.痛失知音,深悟“绝弦”。
(1)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知音。之后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已经去世的消息。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带上你的感受多读几遍!
(2)读到这,你知道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6.链接短歌,升华情感。
(1)伫立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满怀悲痛地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老师引读,学生跟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3)欣赏《高山流水》乐曲,回味动人故事。
7.背诵课文,领悟写法。
(1)背诵指导: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鼓琴。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边想象边背诵。
(2)自由练背。
(3)背诵展示。
四、拓展延伸
1.我能把这篇古文改写成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2.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
(2)理解句义我能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课后
五、交流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薄弱的学习环节有哪些?以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对学习方法有哪些感悟?……
六、资料链接
1.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3.伯牙学琴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
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念俞伯牙破
知音
得钟子期绝
一、 学习目标
1、读懂、读通文言文,有感情朗读课文。2、能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深刻含义,感受知己之间的真挚情谊。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及知识,理解故事内容和知音的内涵。
2、难点:了解故事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探究道家思想内涵。
三、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伯牙善鼓琴图和一个动画节目引出新课,通过图片和小动画的形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把我文章内容,迅速进入课堂。
(二)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列子,名御寇,相传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伯牙善鼓琴》选自 《列子▪汤问》。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2.纠正读音:
卒( )逢暴雨 峨峨( )兮若泰山 初为霖( )雨之操 钟子期辄( )穷其趣 援( )琴 舍( )琴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
善、鼓、志、峨峨、念、得、阴、卒、援、操、造、辄、穷、趣、于、逃。
2、全文梳理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开始弹奏大雨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情趣。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 ,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弹琴时心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五)精读文本
1、分层: 第一层:总写伯牙、子期的特点,再具体写子期善听。
第二层:伯牙遭遇暴雨就通过鼓琴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而钟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他的琴声,进一步说明知音难寻觅的道理。
2、重点句子: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钟子期辄穷其趣。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4、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高山流水(遇知音)
5、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对知音,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何为 “知音”,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6、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五、巩固反馈:
1、给下列红色的字解释。
志在登高山 泰山之阴
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所念
2、翻译句子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你能写几句关于知己知音的名言警句吗?
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六、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 志在登高山 志在流水
伯牙善鼓琴{ ↓ ↓ 知己难遇 知音难求
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七、 教学反思:
作为初三的学生,还赶是了这次疫情,停课不停学,只能在家上网课,那么如何能保证好学生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其实还是很重要的。在家学习有利有弊,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要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