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3
这是燕门大守行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发展联想、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中情,小组讨论理解诗中意,潜心品析发现诗中美,继而发挥想象感受全诗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策略:
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意境,组织学生小组自学自悟赏析全诗,师生、生生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发挥再造想象感受诗之美。
教学用具:
多媒体图片、乐曲《十面埋伏》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明珠,诗词的世界是一个如歌如画的.世界。诗中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有“晓风残月”的凄凉;有“把酒问天”的人生感慨,有“铁马冰河”的壮烈情怀。在诗中,我们认识了“吞吐日月”的曹操,我们了解了“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我们明白了“报得三春晖”是天下儿女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我们懂得了“但愿人长久”是炎黄子孙对团圆的共同企盼。诗中有“曲径通幽”,有“波涛如怒”;有“水光潋滟”,有“绿肥红瘦”。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的世界,让它来壮阔我胸襟,激荡我心海。
二、朗读品味——读出韵味美
1、师配乐朗读(乐曲《十面埋伏》)
2、生配乐朗读、齐读。(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
三、理解诗意
1、问:读出了哪种情感?(苍凉、悲壮、豪迈……)
2、小组讨论:具体看看描述的是什么情境,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小组发言解释诗意。
四、品析词语——感受形象美
1、引导:诗是美的,还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这首诗有一种悲壮之美,美在哪里?还需要我们从品析词语入手来发现美。
提示: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品其味,谈出你的感受。
2、学生讨论,谈感受。
3、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这是一副壮美的画卷,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五、再造想象——品味意境美
1、引导:通过品析,我们发现了美,让我们再来感受这美。好的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
2、示范:请让我当一回导演,大家轻轻闭上眼睛,随老师的描述放映首联所表达的画面:
镜头中首先出现的是辽远苍茫的大漠,逐渐推近到一座灰蒙蒙的孤城上,孤城的上空是墨似的乌云。镜头渐渐拉远,只见整个天空都是阴霾密布,一直到远远的地平线上,黑沉沉的,给人沉闷肃杀的感觉,犹如大敌当前。偶尔有一丝日光从云间缝隙中射出。镜头逐渐推移——这是城门前的一队士兵,他们身穿铠甲,手握刀枪,持着盾牌,笔直的站着。一个特写镜头——这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他的脸上是刚毅严肃的表情,目光中透着坚定,那是誓死报国的决心。日光透射到他的铠甲上,闪出金色的光芒,仿佛给他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3、请同学们描述颔联颈联的画面。
要求:生动再现画面,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六、积累比较——吟诵其他边塞诗
1、交流吟诵自己积累的边塞诗
2、反复朗读《雁门太守行》,直至背诵。结束语: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用他那不凡的魅力感染着我们,我们为诗歌美妙的意境而心驰神往,为诗人阔达的胸襟而感慨激动。我们爱诗,更爱孕育诗歌这片土壤的五千年文明古国!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想到20xx版课标对于古诗文阅读的要求中说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又在温儒敏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二十四条条建议的第十九条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词“慢慢就懂了”,他还在第二十和二十一条中分别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的滚瓜烂熟,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就有感觉了。想到这些我的担心瞬间就减少了许多。
于是在让学生预习这首诗时,就一遍一遍的让他们读,直到完成背诵。课堂环节上也一改过去的先讲后背变为先背再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我想到采用“由扶到放,由教到学”的教学方法,由教《雁门太守行》的学习带动其它诗歌的学习的方法尝试。教《雁门太守行》时通过三读、品三、一知的教学环节步步引导,带领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问题。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三个切入点,也可以说是开启阅读诗歌之门的三把钥匙,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三把钥匙自主学习第二首诗。
部编版的编者温儒敏先生谈到: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课后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于是这节课的设计我也力争紧扣课后题,比如:在学习《雁门太守行》时让学生结合表示色彩的词语描绘画面,就把课后题第二题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首诗时出示的问题也是参照课后题第四题的问题进行提问的。包括最后的作业布置也是参照课后第五题稍有改动。
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我也尚处在探索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把握好扶和放的尺度,精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等等,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地学习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初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引入《雁门太守行》
(2)解题。
(3)简介作者:师生交流资料(检查预习,了解作者风格)。
二、朗读赏析
1、读诗韵: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和节奏。
2、解诗意:在初读感知基础上,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解疑。
3、悟诗情:(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描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赞颂将士们奋勇杀。
敌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3)配乐齐读
4、品诗言:
(1)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集体讨论;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独立见解)
(2)背诵全诗
5、小结过度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两首诗的异同点
2、名句欣赏: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四、布置作业
必做:诵读25课《诗词五首》。
选做:1、结合注释,发挥想像,把《雁门太守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写
点赏析文字,与同学交流。
一、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节课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第一次是学生听范读。学生动笔画出自己认为容易错的字,加深第一印象;第二次是学生自读,放开声音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通读顺。然后小组组员间互读,纠正错误;第三次是让学生示范朗读,并自由点评;第四次是学生齐读,确定声音响亮,节奏整齐,读出气势。最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自由背诵,集体背诵。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他们不同的要求。当教师的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挥的天地。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赏析诗句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整体布置任务,而是让学生任选角度,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赏析。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和尊重,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三、精心制作,合理利用课件。把一些需要学生了解并且内容较多的知识点用课件展示出来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把提问的要点出示在大屏幕上,有助于学生有条理的讨论,交流。这些有助于节省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