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班会教案

中彝医药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日期:2022-03-02

这是中彝医药知识主题班会教案,是优秀的班会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彝医药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中彝医药知识主题班会教案第 1 篇

彝族医药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彝族药物数达千种,包括有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运用较为广泛。

  彝医动物药使用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彝族先民。古彝文记载着59个病种,231种彝族药物、226种单方、验方。”公元10世纪末的古彝文医书中已载有动物药的种类和功效;16世纪中叶的《双柏彝医书》中收载了动物药92种,占全书药物的1/3。成书于明代嘉靖45年(公元1566年)的《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是16世纪以前彝族群众医药经验的总结。清初的《彝族献药经》中记载的动物药比重更大,占92.8%;可见彝族对动物药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 

自1978年以来,云南、四川等地分别进行了彝族植物药的调查,目前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已整理出102种,峨山县整理出23种,凉山彝族自治州整理出105种并编著出《彝医植物药》专著。《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了8种彝族药物,《中国民族药志》收载的民族药中,记录了彝族药名及药用经验约有15种。

彝医植物药多以鲜品入药,在某些聚居区(如凉山)无准确剂量,并且使用单味药较多,常见的用法有捣烂、揉烂、外敷、咀嚼、熬水内服和炖鸡肉服。彝族先民很早就发明了制盐技术,盐的运用,对彝族人民的生活及彝族医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以盐水清洗伤口,给牲畜吃。此外,彝族将酒用于药中,亦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43年(即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居住在凉山一带的彝族先民之一“邛人”,已经会酿制毒酒,并将其用于战争。在日常生活中,彝族自古以来好客喜酒。酒成为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中彝医药知识主题班会教案第 2 篇

众所周知的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它由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研制成功,原名“曲焕章百宝丹”。问世百多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也由此成名于世、蜚声海外。

可大家是否了解云南神奇的彝医药?作为中医药的源头之一,彝医动物药使用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彝族先民。古彝文记载着59个病种,231种彝族药物、226种单方、验方。公元10世纪末的古彝文医书中已载有动物药的种类和功效;16世纪中叶的《双柏彝医书》中收载了动物药92种,占全书药物的1/3。成书于明代嘉靖45年(公元1566年)的《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是16世纪以前彝族群众医药经验的总结。清初的《彝族献药经》中记载的动物药比重更大,占92.8%;可见彝族对动物药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

在众多彝族传统疗方中,最著名的当属水膏药疗法,在云南彝区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是彝族医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治疗方式。这种疗法的关键点在于水,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彝医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伤势,选用不同的药粉,然后再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冰雪水、井中凉水、地表长流水、温水、烟筒水、草药液等溶剂中进行选择,用来将药粉调制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效,用于“跌打损伤”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是彝医药集“内病外治”和“异病同治”的经典代表。而历史悠久的云南白药正是使用了这种传统制药技艺得以成为国家绝密。

然而随着近现代医药行业趋于国际化的发展,西医西药的普及虽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技术,但对于我们国家本土的民族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药要求药物成分明确以及疗效明显,因此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无菌操作等防护及质检措施以达到纯净的目的,但就彝医水膏药疗法等民族药而言,有着一切皆取于自然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制备过程中往往忽视药物的隐形安全危险,此外许多中成药的生产工艺制度还有待改进完善,如何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平衡点,也正是我们民族药物发展的突破口。

正如云南省彝医医院院长许嘉鹏就当下民族医药的发展现状所说:“目前彝族医药还存在体系不够完善,人才不足,临床机构数量少,科研力量薄弱,发展经费不足,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但我们会克服困难,继续前进,把彝族医药发扬光大,让彝族医药走出彝州、走向世界。”现今是我们发展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有很多的困难,也有更多的机遇,我们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也有许许多多热爱民族医药的严谨科学工作者,相信一定能够为其在世界医药领域搭建一个更博大宽广的发展平台,让大家认识到我国民族医药的神奇之美。

中彝医药知识主题班会教案第 3 篇

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彝族医药,弘扬优秀民族医药文化,继全国首套《彝医药》教材启动编写,云南中医学院申报“彝医学”本科专业之后,楚雄彝族自治州启动中彝医药知识进校园活动,将彝族医药文化推入中小幼儿校园,再次助推“健康楚雄”建设。

为大力弘扬中彝医药文化知识,推动中彝医药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将中彝医药基础知识融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社会实践课程等全程教育,形成全社会信中彝医药、爱中彝医药、用中彝医药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彝医药的良好格局。

结合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特点和“健康楚雄”建设要求以及《关于在全州中小学校幼儿园中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 健康在校园”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做到总体规划、总体部署、总体实施,高位推动中彝医药事业与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启动中彝医药知识进校园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全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学校:一是在校内开展中彝医药知识宣传教育,做到课堂内有中彝医药知识内容;二是校内花台花盆内有中彝药种植并标识性能功效;三是学校勤工俭学基地有中彝药种植(根据具体情况种植30-50种中彝药);四是板报、宣传栏内有中彝医药知识;五是校内广播有中彝医药知识内容,校内有中彝医药宣传材料;六是要确定1名中彝医药兼职宣传员,负责中彝医药进校园宣传工作,以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广播板报、永久性标语、花台花盆及勤工俭学基地种植食药同源的中彝药(种植30种以上无毒中彝药并标有中文、英文、拉丁文、彝文药名,中文功效、二维码图片链接)等宣传普及中彝药知识。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通过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促进中彝药知识进家庭,让广大中小学学生、教师、群众进一步认识中彝药、了解中彝药、使用中彝医药,确保中彝医药知识覆盖全州机关单位、大街小巷、城市农村。

“中彝医药进校园”活动,是对中彝医药文化的大普及、大提升。将中彝医药知识传播融入学校、幼儿园,传承中彝医药从娃娃抓起,使娃娃从小就了解中彝医药、认识中彝医药、喜欢中彝医药,让这门国粹取得广泛的受众基础,提高中小学生中彝医药文化知识修养,进一步强化爱国爱乡思想。同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小手拉大手),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彝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掌握中彝医药治未病理念(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含义,重在预防为主)和养生保健基本方法。通过开展“中彝医药进校园”活动,形成全社会“信中彝医药、爱中彝医药、用中彝医药”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彝医药的良好格局,从而促进中彝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为“健康楚雄”再添车轮。

中彝医药知识主题班会教案第 4 篇

感冒:彝医认为感冒时手触风邪、雨淋、暑湿、或兼伤于饮食而致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为其特征的外感性疾病。

咳嗽:彝医认为咳嗽是一独立症候,有外邪侵袭肺部系咳嗽,有肺虚内邪扰肺咳嗽。

哮喘:彝医认为痰鸣气喘、呼吸急促,甚则喘吸不能平卧的原因归纳为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以及时宣散,久而蕴肺,壅阻肺气;体虚痰饮内生或阴虚火盛,痰热胶固于肺;此外彝医还特别指出食盐过多引起谈结于肺致哮喘。

肺痨: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由于损伤在肺,故称肺痨。主要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特征。

汗出过多:彝医认为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不因外界因素、环境影响,而白昼时出汗,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至者称盗汗。自汗、盗汗,彝医统称为汗出过多或汗多症,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在其他疾病过程中,本条指前者。

血症:彝医认为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而形成的疾病成血症。彝医将血症分为鼻衄(nv)、吐血、尿血、便血等进行治疗。

心悸: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chong)、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彝医认为常因心虚胆怯、突受惊恐,或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气内停、淤血阻塞等因素引起。

不寐[附]多寐、健忘:不寐又称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不寐症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时则整夜不能入眠。形成原因多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及胃中不和等因素。

[附]:多寐、又称“嗜睡症”,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其病因多因湿胜、脾虚、阴虚等。

健忘:为脑力衰弱、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其原因多为思虑伤脾、肾精亏耗、素体不足而又劳心过度等。

昏厥症: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得一种病症。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严重的,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厥症原因多为恼怒惊骇,情志过极,气机逆乱,蒙闭窍隧而昏倒;或因肝气素旺而暴怒致血随气逆壅闭清窍而昏倒;或为痰随气升而蒙清窍,也有饮食不节,积滞内停,气机受阻,以致窒闷而厥。应分清虚实寒热用药。

癫狂: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疾患。癫症以沉默疾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症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有能互相转化,故而癫狂并称,本症多见于青壮年。其原因主要有清浊失调,情志抑郁,痰气上扰,气血凝滞等。

痫症: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至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其病因多为艾哺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等。

胃痛:又称心口痛,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其病因多为寒邪或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肝胃郁热、淤血停止、胃阴亏虚等原因而致。

呕吐:呕吐时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症。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有物有声称呕,有物无声谓吐,无物有声称干呕。其原因多为风、寒、暑、湿之邪、秽浊之气侵袭;饮食过多、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不洁等;或恼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胃失降和;或脾胃虚寒等。均可引起呕吐。

呃逆: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其原因主要因过食生冷,或服用寒凉药物致寒气侵犯于胃、胃受侵犯,浊气上逆;情志不和,清浊之气不利,津液失布而滋生痰浊,导致胃气挟痰上逆,或正气亏虚、重病、久病之后或因误用吐、下之剂,耗伤清气,或损于胃均可致呃逆,如病深及肾,则呃逆多为肾气失摄纳,引动胃去上乘,损胃浊之气动膈所致。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