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3
这是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山歌的学习体验广西民间风情,在创编山歌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从而喜爱上广西“对山歌”这一民歌形式,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美好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的方法学唱歌曲。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认识广西,以及了解广西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与活泼、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在创编山歌活动中,结合“对山歌”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演唱创作歌曲。
教学重点:
了解“对山歌”的特点,自编歌词,尝试“对山歌”,感受到“对山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一民歌形式。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复合拍子和弱起节奏,根据山歌特点创编山歌,同学间相互配合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原曲和创作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响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广西风景画,画中人物由远及近,教师在《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伴奏音乐中手撑船桨唱着山歌出现。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在扮演一位歌仙,在风景宜人的山水间传唱,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可以向同学介绍一下吗?(广西桂林)
师:广西风景非常优美,尤其是桂林山水一向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广西除了风景美,那儿的人们也是多才多艺,尤其是广西壮族人民,歌唱可算得上一绝。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歌圩”,壮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那里进行赛歌。传说中壮族有一位唱歌最好昕的人叫“刘三姐”,她是壮族人民心中的歌仙,她用自己优美的歌声讽刺了地主恶霸的剥削,更是用自己的歌声抨击封建统治对劳苦大众的压迫,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被尊称为美与智慧的化身。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三姐的故乡聆听他们的歌声。
二、感知山歌
1.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视频并思考:
(1)对山歌有什么特点?
(2)对山歌的内容都和什么有关?
2.了解“对山歌”
(1)生说说自己感受的“对山歌”的特点。
(2)师引导学生了解“对山歌”。
(3)师生总结“对山歌”的特点: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而且问和答的旋律都相同;唱之前都要加一个“哎”字:通常都是一人先唱,然后其他人帮腔(这种演唱形式叫一领众和)。对山歌的内容都和生活有关。
三、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
1.感受歌曲旋律。
师:“对山歌”这么有魅力,老师也忍不住想唱“山歌”。师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分析歌词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吗?到了秋天,红红的高粱熟了,沉甸甸的穗子挂下来,是不是像小船?我们再看看玉米,玉米棒子不是长在玉米轩的顶上,而是长在中间的,所以玉米结籽半中腰,豆荚长出来后都是成双成对的;芝麻成熟后,人们把它收回家,然后用棒子敲打,这样芝麻粒儿就被敲出来了。广西壮族人民都是非常勤劳能干的,劳动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在对山歌中很多内容都是和他们的劳动生活有关的。
3、身势伴奏读节奏。
领的部分教师用响板伴奏,合的部分学生拍手跺脚:
4、师生配合演唱。
(1)随琴学唱歌谱,师唱领,生唱合。
(2)师生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完整演唱歌曲,师领生和、生领师和。
(3)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加上身势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师:每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歌好上进行对山歌,想象一下大家在对歌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钢琴伴奏,推选一名同学手持响板领唱,其他同学加入身势伴奏与其配合,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创编山歌
1.师生合作介绍南京景点。师:谁不说俺家乡好,2014年举世瞩目的青奥会在南京举办,作为文化名城的小朋友我们更应该自豪,让我们用山歌形式向游客介绍一下南京吧!
师生合作:哎,什么山上俯看城哎,哎俯看城,什么陵里祭领袖哎,哎祭领袖,什么湖面撑小船哎,什么寺里赏枫叶哎,哎什么湖面撑小船哎,什么寺里赏枫叶哎?哎,紫金山上俯看城哎,哎俯看城,中山陵里祭领袖哎,哎祭领袖,玄武湖面撑小船哎,栖霞寺里赏枫叶哎,哎玄武湖面撑小船哎,栖霞寺里赏枫叶哎。
2.生生合作歌唱学习生活。
师:山歌的内容大都和人们生活有关,现在我们就唱唱学习生活中的学习工具一一笔。
学生小组合作,每组出一题,分别由其他组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回答。
生生合作:哎,什么说话先喝水哎,哎先喝水,什么说话飘雪花哎,哎飘雪花,什么说话先洗头哎,什么说话五颜六色哎,哎什么说话先洗头哎,什么说话五颜六色哎?哎,钢笔说话先喝水哎,哎先喝水,粉笔说话飘雪花哎,哎飘雪花,毛笔说话先洗头哎,彩笔说话五颜六色哎,哎毛笔说话先洗头哎,彩笔说话五颜六色哎。
五、欣赏延伸
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提起广西壮族,自然就想到山歌和家喻户晓的刘三姐,刘三姐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舞台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自于舞台剧《刘三姐》传唱至今俨然成为民歌中的经典。
师播放情景导入环节的图片,由近及远,摇着船桨唱着《山歌好比春江水》从学生中唱到讲台前形成渐行渐远的情景。
六、课堂小结
优美的山歌就像潺潺的漓江水一样流淌在我们心间,山歌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人们,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让我们把山歌传唱下去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用山歌的形式说再见吧!
哎,下课铃声敲响了哎,哎敲响了,书本合上放放好哎,哎放放好,老师说声再见哎,整齐有序轻离去哎,哎老师说声再见哎,整齐有序轻离去哎!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刘三姐》剧情片段,初步了解歌剧的简单知识。
2. 通过对唱、创编歌词等环节,激发对本首歌曲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歌剧的表现手段和形式,通过演唱产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
2. 唱好一领众和的对唱形式,并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选自中国歌舞剧《刘三姐》。这是一首一领众和的对歌式歌曲,第一、三乐句为问句,二、四乐句为答句,歌词以人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内容,表达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情趣。
《刘三姐》的剧情是: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能歌善唱,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但她遭当地地主迫害,沿江漂流时幸被一老渔翁救起,留驻在渔翁家里,靠采茶打鱼为生。恶霸地主莫怀山要霸占茶山,提出要和刘三姐比歌。刘三姐在与地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比赛中胜利,地主穷凶极恶,将刘三姐抢到家里软禁起来。乡亲们巧妙配合救出刘三姐并把她护送到外乡,开始新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猜谜语: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出本首歌曲。
师: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首歌,里面有四个谜语,你能听出来吗?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2. 揭示课题。
师: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名字叫《什么结子高又高》,答案就在歌里,我们来听听。
二、《什么结子高又高》歌曲学习
1. 师:初次聆听歌曲,听后回答“这首歌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2. 师:这首歌曲每句歌词的后面都要重复一次,这种形式叫做“一领众和”,而且是有问有答,叫做问答歌。
3. 复听歌曲,听出演唱形式及山歌风格。
师: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哪两种?每段开头是怎样唱的?
生:歌曲里有领唱──独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每段开头都是先唱“哎”……
师:原来“一领众和”是由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构成的。“哎”在每段句首出现,好像在呼唤对方,因此这是一首具有山歌风格的歌曲。
4. 唱歌谱:通过配合演唱方式,带领学生视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歌谱。
师:老师先范唱一遍歌谱,请你视谱观察,曲中都用了哪些音?
学生自由回答:共用了1、2、3、5、6五个音……
师:这是用我国五声音阶创作的,所以才具有民歌风格。
师:你能跟老师对唱歌谱吗?老师唱领唱部分,你们唱齐唱部分。(师生配合视唱歌谱,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5. 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歌词:利用师生配合演唱的方式,把歌词唱熟。
(1)念歌词:师生配合“一领众和”形式念歌词。(注意节奏的准确和衔接准确性。)
(2)唱歌词:师生配合唱──学生独立唱──指名演唱。(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当堂出现的问题,调整学生的声音。)
(3)再唱第二段歌词,之后学生之间对唱。
三、背景介绍
1. 讲解:介绍歌舞剧简单知识,讲解《刘三姐》传说,引发学生兴趣,渗透文化背景。
师:关于这部电影,有谁知道情节,请给我们讲一讲?(指名讲解。)
介绍歌舞剧:歌剧和歌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歌剧音乐不但有歌曲,还有序曲、前奏曲、间奏曲、舞曲、描写性音乐。其代表人物有莫扎特、罗西尼、威尔第、瓦格那等,代表作有《卡门》《魔笛》《图兰朵》,中国第一部歌剧为《白毛女》。
介绍剧情:《刘三姐》讲的是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能歌善唱,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但遭当地地主迫害,沿江漂流时幸被一老渔翁救起,留驻在渔翁家里,靠采茶打鱼为生。恶霸地主莫怀山要霸占茶山,提出要和刘三姐比歌。刘三姐在与地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比赛中胜利,地主穷凶极恶,将刘三姐抢到家里软禁起来。乡亲们巧妙配合救出刘三姐并把她护送到外乡,开始新的生活。
2. 拓展欣赏:观看《刘三姐》对歌片段,让学生了解本歌在电影中出现的实际场景,并欣赏《多谢了》唱段。
四、创编活动
1. 分角色演唱。
师:在了解了剧情后,咱们再来演唱一遍,这次分女生唱《什么结子高又高》问题部分、男生唱《什么结子高又高》回答部分。(学生演唱。)
2. 创编歌词。
师:请你创编新的谜语歌词,演唱自己的歌词。(学生创编,示范演唱。)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歌剧的知识,并且学唱了一首歌剧插曲。请同学们在课下查一些有关歌剧《卡门》的信息,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分享歌剧音乐。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刘三姐》剧情片段,初步了解歌剧的简单知识。
2.通过对唱、创编歌词等环节,激发对本首歌曲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歌剧的表现手段和形式,通过演唱产生对歌剧艺术的兴趣。
2.唱好一领众和的对唱形式,并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选自中国歌舞剧《刘三姐》。这是一首一领众和的对歌式歌曲,第一、三乐句为问句,二、四乐句为答句,歌词以人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内容,表达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情趣。
《刘三姐》的剧情是: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能歌善唱,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但她遭当地地主迫害,沿江漂流时幸被一老渔翁救起,留驻在渔翁家里,靠采茶打鱼为生。恶霸地主莫怀山要霸占茶山,提出要和刘三姐比歌。刘三姐在与地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比赛中胜利,地主穷凶极恶,将刘三姐抢到家里软禁起来。乡亲们巧妙配合救出刘三姐并把她护送到外乡,开始新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出本首歌曲。
师: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首歌,里面有四个谜语,你能听出来吗?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2.揭示课题。
师: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名字叫《什么结子高又高》,答案就在歌里,我们来听听。
二、《什么结子高又高》歌曲学习
1.师:初次聆听歌曲,听后回答“这首歌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2.师:这首歌曲每句歌词的后面都要重复一次,这种形式叫做“一领众和”,而且是有问有答,叫做问答歌。
3.复听歌曲,听出演唱形式及山歌风格。
师: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哪两种?每段开头是怎样唱的?
生:歌曲里有领唱──独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每段开头都是先唱“哎”……
师:原来“一领众和”是由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构成的。“哎”在每段句首出现,好像在呼唤对方,因此这是一首具有山歌风格的'歌曲。
4.唱歌谱:通过配合演唱方式,带领学生视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歌谱。
师:老师先范唱一遍歌谱,请你视谱观察,曲中都用了哪些音?
学生自由回答:共用了1、2、3、5、6五个音……
师:这是用我国五声音阶创作的,所以才具有民歌风格。
师:你能跟老师对唱歌谱吗?老师唱领唱部分,你们唱齐唱部分。(师生配合视唱歌谱,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5.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歌词:利用师生配合演唱的方式,把歌词唱熟。
(1)念歌词:师生配合“一领众和”形式念歌词。(注意节奏的准确和衔接准确性。)
(2)唱歌词:师生配合唱──学生独立唱──指名演唱。(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当堂出现的问题,调整学生的声音)
(3)再唱第二段歌词,之后学生之间对唱。
三、背景介绍
1.讲解:介绍歌舞剧简单知识,讲解《刘三姐》传说,引发学生兴趣,渗透文化背景。
师:关于这部电影,有谁知道情节,请给我们讲一讲?(指名讲解。)
介绍歌舞剧:歌剧和歌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歌剧音乐不但有歌曲,还有序曲、前奏曲、间奏曲、舞曲、描写性音乐。其代表人物有莫扎特、罗西尼、威尔第、瓦格那等,代表作有《卡门》《魔笛》《图兰朵》,中国第一部歌剧为《白毛女》。
介绍剧情:《刘三姐》讲的是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能歌善唱,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但遭当地地主迫害,沿江漂流时幸被一老渔翁救起,留驻在渔翁家里,靠采茶打鱼为生。恶霸地主莫怀山要霸占茶山,提出要和刘三姐比歌。刘三姐在与地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比赛中胜利,地主穷凶极恶,将刘三姐抢到家里软禁起来。乡亲们巧妙配合救出刘三姐并把她护送到外乡,开始新的生活。
2.拓展欣赏:观看《刘三姐》对歌片段,让学生了解本歌在电影中出现的实际场景,并欣赏《多谢了》唱段。
四、创编活动
1.分角色演唱。
师:在了解了剧情后,咱们再来演唱一遍,这次分女生唱《什么结子高又高》问题部分、男生唱《什么结子高又高》回答部分。(学生演唱。)
2.创编歌词。
师:请你创编新的谜语歌词,演唱自己的歌词。(学生创编,示范演唱。)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歌剧的知识,并且学唱了一首歌剧插曲。请同学们在课下查一些有关歌剧《卡门》的信息,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分享歌剧音乐。
教学目的:
音乐什么结籽高又高教案设计
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歌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
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大家想先来听听刘三姐的歌吗?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但是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
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
[优美的图片、音乐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走进美的意境。]
师: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
师:我们先来听两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义。
师:先请大家闭着眼睛来听首歌,听听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
学生讨论分析
师:接着我们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龙船调》)
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山歌的定义(启发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中,主动发现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山歌的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什么结子高又高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哎——”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歌词,歌曲处理。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表情游戏,只做嘴型不出声音,看谁唱的模样最象“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
(师范唱,学生不出声音对口型跟唱歌词。)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学生讨论并演唱。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山的南面”,齐唱在“山的北面”。
学生可以变换一下位置。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歌曲,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多角度鉴赏音乐的能力,让民族音乐代代相传]
三、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师在旁作介绍。
四、课堂小结
好热闹的歌会啊!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
师唱山歌“哎——谁的山歌唱的好类?什么地方山歌多类?水乡山歌叫什么类?草原上唱什么歌哎?”
让学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这样一举两得,既复习了歌曲旋律,又反馈了学习的知识。)
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