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大堰河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2-25

这是大堰河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堰河教学设计一等奖

大堰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学习目标

  1 、 认识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

  2 、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3、情感目标: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 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2、难点:

  (1)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 2)文章篇幅较长,四十分钟学习较紧张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

  的兴趣,同时用这首作品引出“母爱”这一话题。

  播放片段后,教师以“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导入新课。

  投影课题:课题背景设计为一只燕子给几只乳燕喂食的图片。

  投影“学习目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配较为凄凉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同时投影自读时的任务:试在脑海中为大堰河“画像”——目的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大堰河

  的形象。

  自读课文后,让生闭上眼睛想想大堰河的形象。

  (三)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给大堰河

  填写一份“档案”,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也可自己设计。表格留出空行,目的让学生

  自由发挥。

  表格见课件

  教师巡视,适当点拨,拓展学生思维。

  五分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讨论情况。并让学生说明理由,相机让学生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预想可能出现不一致的回答:

  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

  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温顺善良......

  血型:O——奉献型,万能献血者

  其他型——学生可能从大堰河性格方面考虑

  身高、体重——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生活状况而偏轻。

  健康状况——估计学生会写出“营养不良、椎间盘突出”等,能自圆其说即可。

  人生信条——学生的答案会是丰富多采的。教师适时说出自己的认识:套用鲁迅先生的名

  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深化大堰河的形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课文中筛选有用信息,并发挥想象,

  对“大堰河”加深认识,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也能使学生把这篇较长的文

  章读短,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中的第(2)点。同时也避免了就课本讲课文的简单枯燥乏味。

  2、教师:“既然是档案,照片必不可少。老师这儿有几副图片,你们帮我看看哪副图片

  更符合大堰河的形象。”

  依次投影四副母子图,最后将四副图定格在屏幕上,让学生讨论争鸣。

  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会在第二副和第三副之间发生争议。

  处理方法:发动学生进行争鸣。要求从文中找依据,言之有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对大堰河的认识由抽象的概念上升为具体的外在形象。让学生在争鸣中进一步明晰大堰河形象。

  (四)观看观看MTV 《懂你》

  体会片中母亲的形象

  教师:“分析了大堰河的形象后,让我们再感受另一分伟大的母爱,请欣赏《懂你》,大家要注意画面中的故事。”

  教师播放MTV 《懂你》片段,学生静静感受。教师也可用包含深情的语言叙说这一片段的故事。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

  1、由大堰河这一特殊的母爱扩展到广泛的母爱,扩展到学生的内心,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2、将学生由合作探究的热烈气氛过渡对感受母爱的深沉气氛。

  (五)诵读课文

  让学生再读课文。同时投影要求:

  1、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2、找出让你感动的语段,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学生任意挑选一段朗读,教师相机评价。必要时反复读,直至教师范读一段。

  学生朗读后,教师可适时提问:“你读的.这段是否让你想到自己的妈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妈妈吗?”或“妈妈疼爱你吗?能给大家讲讲吗?”

  之后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将最后一段中的“大堰河”换成“妈妈”,再反复读。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大堰河形象后,通过诵读课文,体会感情。并将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再怀着这种感情去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

  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可能会因为害羞不愿说自己母亲的事。

  处理方法:教师要用诚意去打消学生害羞心理。

  (六)课内(外)练笔

  教师:“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母亲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

  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投影要求: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50~150字即可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由课文的学习转入对自己母亲的赞美,完成情感目标。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时间紧张,学生无时间写。

  处理方法:

  1、留作课下作业

  2、读一篇学生写的片段

  (七)结束语:

  学习这课,我们不仅要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诵读时把握感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课让我们更了解我们母亲的情、母亲的爱、母亲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珍视母爱,更好地爱我们的母亲!

大堰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通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主要方法

  分组比赛,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天,晓风来我校作报告,内容之一,就是学会感恩。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是啊,应该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诗人艾青。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

  1.第一轮比赛:诵读

  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

  (2)准备两分钟。

  (3)各组轮流读

  (4)集体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

  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

  宣布规则:

  (1)时间15分钟

  (2)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

  (3)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

  (4)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

  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情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

  (四)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1.问题:学了这首诗,你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有没有一些深的认识?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学会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修养、令人敬佩的人。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

  附:板书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雪──实与虚

  手(抱、抚摸) 怀念

  笑──洗、提、切、掏、扇、背 眷恋

  铺叙细节 借事抒情 同情

  梦(不能对人说) 讴歌

  泪

大堰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诵读方法,体会排比反复修辞的好处和诗歌抒发的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和揣摩诗歌语言,锻炼朗读能力,培养鉴赏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3.激发创作热情,尝试着自己动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和文中排比、反复等修辞运用的好处,激发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关键词句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与学生共同回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对国家深沉的爱,引出作者对于其保姆——大堰河的思念之情,顺势导入本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

  1.通读全诗,标出小节,试着划分出节奏读出自己的感受。

  明确:全诗共13小节,学生初步感知艾青对大堰河的情感。

  2.教师范读一小节,划分节奏。(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明确:以第6节为例,诗人在这一节突出的描写了地主家庭的富足以及我的不适感,与我之前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诵读时,比如“红漆雕花”“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油漆过”“安了火钵”“碾了三番”等修饰语都应适当强调,以符合作者突出地主家庭富足这一意图。

  作者自比为“新客”,比如在读“摸”“呆呆”“看着”“不认得”“不熟识”等词语时应用心诵出“忸怩不安”之态,以突出作者的不适感。

  3.学生带着这个任务继续读诗:这首诗很长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首先,分别介绍我和大堰河;其次,雪天作者在囹圄中,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的保姆大堰河;最后,作者集中的抒发了对于大堰河的爱。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第4节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首先,一幅充满温情的劳作画面,大堰河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抱起我、抚摸我,充满温情。其次,这样文字让每一位读到的人都会感觉到温暖,比如“厚大的手掌”“怀里”“抚摸”“灶火”“煮熟”等,与第3节的“雪”“坟墓”“枯死”等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入狱)触景怀人,引起作者对于温暖美好的回忆。最后,运用“在……之后”的排比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样的反复,通过排比的列举突出了“大堰河”的劳作辛苦,通过反复,突出的体现了大堰河对我的爱并不会因为繁重的生活而有所减少,给幼小的作者带来了丰富的爱的感受。

  2.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后来回到了他的家里,他的感受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要求:小组内的成员都要积极发言并且认真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去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明确:“新客”将作者回到富足的自己家中的不适凸显了出来,面对家里华丽的装饰和物质生活上巨大改变,我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这样的陌生感足以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心理崩溃。

  3.通过刚刚分析过的两节,你认为排比和反复的修辞在“新诗”当中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内容上,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形式上,与古体格律诗比较起来,没有严密的韵脚和整齐的句式,但是通过排比和反复的运用让全诗节奏鲜明旋律回环,体现出新诗的韵律美。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作者的两个家是“贫与富”“亲与疏”“简陋与华丽”的对立,如果你是作者你更喜欢哪个“家”呢,说说你的理由。

  2.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试着自己写一首自由诗,内容不限,真情实感即可。

大堰河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也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大堰河 — 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诗歌以诗人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惨经历,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切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大堰河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你觉得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到谁?(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到的是谁?(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大堰河却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艾青,将伟大的母爱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艾青。艾青写这首诗,既是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也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同时表现出作者背叛地主阶级,向劳动人民靠拢的真诚愿望。)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堰河,看看这个平凡而卑微的劳动妇女为什么能让作者终生敬仰。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1)听配乐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诗中强烈的节奏和流畅跌宕的旋律。

(2)要求学生找出难懂的字、词、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本诗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

(4)本诗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如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

(5)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反复和对比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第4、6节中运用了对比,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2 、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 、教师小结。

(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既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蕴涵,又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意蕴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 、合作交流,感悟形象

(1)大堰河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她的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诗中的细节描绘,发挥想象,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也可以自己设计。表格留出空行,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发挥。

005.jpg

(3)教师巡视,适当点拨,拓展学生思维。

(4)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探究成果,并要求说明理由,相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如属相:牛--忍辱负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猪--任人宰割、不知反抗。兔、羊--温顺善良……血型:O型 --奉献型,万能献血者。体型--体重可能因大堰河的生活状况而偏轻。健康状况—营养不良,肩椎劳损等。人生信条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不必僵化一致。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发挥想象,对大堰河加深认识,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避免了就课文讲课文的的单调枯燥乏味。)

2 、品味鉴赏,体验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深入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

(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切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

(2)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感情。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教师要相机评价,也可适时提问,如:你读的这段是否能让你想起自己的妈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妈妈吗?

(4)在交流学生的亲身体验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要求将“大堰河”换成“妈妈”,再反复朗读。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与作品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并引导学生将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情,用“情”打动学生,用“情”将学生带入诗的天地之中,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又能引导学生体验高尚的情感生活。)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 、自主阅读《母亲》、《我的母亲》或其他歌颂母爱的作品,比较与课文的相通性和相异性,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 、母爱写真

教师引导:“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母爱,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她的代名词。母亲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是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儿女的不应该刻骨铭心?让我们更好地珍视母爱,更好地回报母亲的爱吧,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请从你的生活中摄取一个最打动你心灵的真情片段来赞美你的母亲。

3 、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共赏。

(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的伟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激发学生用真情赞美母爱、回报母亲的激情,体验高尚的情感生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