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中班教育随笔

幼儿教学随笔中班13篇

日期:2021-12-1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教学随笔中班13篇,是优秀的中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教学随笔中班13篇

第1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幼儿园教育随笔:科学活动中营造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在心理环境中,支持是帮助幼儿实现交流的保障,而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有趣的内容,丰富的材料,在和谐、宽松、愉快的环境氛围里,心理上有了安全感,能使他们无拘无束的集中精力探索和发现。即使在探索中遇到失败,教师也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而要在某些科学意义上给予支持,以免挫伤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科学探索本身就难免失败,而正确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成功才会更加珍贵和让人兴奋。如在自然角种植“蚕豆”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把蚕豆放在泥土表面上、有的把蚕豆倒插在泥土里、也有的把蚕豆浸泡在一大杯水中,对于他们不同的种植方法,我们教师可不必急于训斥,而是要在以后引导幼儿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中让幼儿了解正确的种植方法,让幼儿在自己观察中发现自己种植蚕豆中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活动中有时还常会遇到一些爱提问的孩子,对于他们五花八门的提问,不能胡乱的解释搪塞,不能一口回绝,教师要有耐心,要认真、正确地解答,并引导他们探索和参与活动,通过自己的操作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多用“你能行”“让我们一起试一试” “你想用什么办法?”“你说呢?”等鼓励启发的语言,从心理上支持和鼓励幼儿,树立自信,成为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坚实后盾。

第2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亲子运动会”的比赛真刺激,孩子和家长们卖力地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同伴的掌声,也正因为有比赛性质的游戏,让部分幼儿遭遇到别人的责怪,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班上也精彩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喊小朋友起来回答问题,答的好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会表扬“嘿嘿嘿,你真棒!”,可回答不起来的小朋友,别的同伴总会发出唏嘘声,甚至有时候会听见“小笨蛋”的声音,我感慨这些人小鬼大的家伙是从哪儿学来这样的语言。

  教育孩子这样那样,那也该适时地提醒幼儿,要考虑别的小朋友的感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最棒的地方,都有值得别的小朋友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学会理解同伴,在别人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而不是笑话他人,要学会理解同伴,替同伴着想,要有宽容的心。

第3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3~5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即此时更容易习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如何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行为以及情绪等。不能很好自我控制的幼儿,规则感差,人际关系受影响,较难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往往缺乏耐心,做什么事情都很着急,不能等待,这就是与幼儿的自我控制心理社会能力发展不足有关。尤其在一些公众场所,孩子更容易兴奋、着急,比如等公交车时,会一直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车才能来啊,我都等不及了,太没意思了。”这个时候往往成人也没有耐心引导孩子等待,或是没有关注到孩子因为等待而产生的情绪,都是以命令的口气或批评的方法让孩子坐好、别吵。而成人在否定孩子因等待而出现的情绪和感受时,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自信心、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

  因此,在中班下学期,我们开展了“学会等待”的主题活动,希望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义,并知道在等待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让等待变得容易,从而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升自我控制的心理社会能力。

  活动1等待时的心情

  此活动通过情景导入、经验学习、经验体验、经验拓展4个大的环节,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等待的心情,理解等待的意义。

  情景导入:这是一颗什么蛋

  出示图片,设置情景,并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

  提问:丹尼尔和他的伙伴们在观察什么?这是一颗什么蛋呢?发生了什么事?

  经验学习:丹尼尔等待小鸭孵化

  通过播放动画课件,给孩子讲述故事《丹尼尔等待小鸭孵化》:丹尼尔和他的伙伴们从农场带回来一颗鸭蛋,要孵化小鸭。可是海莉老师说,小鸭要从蛋壳里出来,就必须要等待,这个过程叫孵化。丹尼尔和伙伴们一开始很兴奋,可是等了一会儿后鸭蛋还是一动不动,他们都感到沮丧、无聊,觉得等待很艰难。

  提问1:你们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有的小朋友说:“等待小鸭孵化心情很着急。”还有的小朋友说:“等待小鸭孵化,也很高兴,因为就要能看到小鸭子出来了。”不管孩子们在等待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都要表示接纳和理解,不去否定孩子的情绪。

  提问2:那如果我们把蛋壳打破,让小鸭快点出来可以吗?

  小朋友说:“老师,这样不行,如果我们把蛋壳打破,那就孵不出小鸭啦,就只能是蛋清和蛋黄啦。”

  讨论过后,继续讲述故事:丹尼尔耐心等待,一直观察鸭蛋的变化,终于等到小鸭孵化出来。此时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兴奋。我们和丹尼尔一起体验了等待的心情,也初步了解了等待的意义。

  经验体验:魔法扣游戏

  此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体验等待的心情。游戏简单又有趣:老师扮演巫婆给小朋友们施了魔法,小朋友们都被冻住了,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等待同伴找到魔法扣、并打开魔法扣来解救自己。善良的仙子会用魔法棒解救几名小朋友,这几名小朋友就开始寻找魔法扣。就这样有的小朋友先被解救了,有的小朋友仍然保持一个姿势耐心等待伙伴的解救。

  游戏结束后,我们采访了几名最后被解救的小朋友的心情。有的小朋友说:“等待朋友来解救自己的时候,有点着急,因为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解救了。”还有的小朋友说:“自己在等待的过程中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朋友一定会来救我。”老师由衷地表扬了一直在坚持等待朋友解救的小朋友,肯定了他们的耐心等待。

  经验拓展: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等待

  有的小朋友说:“我和妈妈去游乐园玩,有个游戏项目每次只能进lO个人,我排了很久的队,结果我是第11个,我就一直等他们玩完以后才能玩。虽然有点着急,但是我可以先去玩别的,再回来。”

  有的小朋友说:“我第一次去北京玩,在高铁站等了很久才上车,我又高兴又有点着急。”

  还有的小朋友说:“去超市买东西,要排队交钱,有时候要等很久呢。”

  孩子们说了很多在生活中需要我们等待的场景,而且还知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耐心等待。从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等待的心情和等待的意义。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等待的场景,孩子们也会把自己等待的心情说出来,并愿意耐心去等待,而不是急躁或发脾气。

  活动2等待时的游戏

  此活动分为情景导入、经验学习、经验体验3个大的环节。

  情景导入:等待快递的礼物

  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买了礼物,快递就要送来了,可是还要等20分钟礼物才能到呢”,自然地把孩子们带入等待的情境中。接着老师和孩子们开始坐着等待礼物。刚开始1分钟,孩子们还都坐得很好;1分钟过去了,孩子们开始觉得无聊,坐不住。这时,老师又报了一次时间:“刚刚过去1分钟。”孩子们都说:“啊,才1分钟啊?”老师又问:“你们觉得等待容易吗?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经验学习:丹尼尔在餐厅的等待

  老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说:“等待确实很不容易,那我们做点什么?一起来看动画片《丹尼尔在餐厅的等待》吧。”丹尼尔一家等待去餐厅的铛铛车,丹尼尔在等待的时候也觉得很无聊,老虎爸爸说:“我知道等待很艰难,我们可以玩_些什么游戏让等待变得容易。”就这样他们玩起了猜动物的游戏,一会铛铛车就到了。

  到了餐厅,点完餐后要等待上餐,他和伙伴都觉得很无聊。老虎爸爸说:“你可以玩游

  戏,只要是安静的就可以。”丹尼尔和伙伴一起想办法,他们一起想到了玩“什么不见了”的游戏,丹尼尔还想到了可以玩想象游戏。

  经验体验:等待时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呢

  提问1:“那我们等待礼物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呢?”

  小朋友们纷纷说:“我们玩个手指游戏。”“我们来讲个故事。”“我们也来玩个想象游戏。”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等待时可以玩的游戏。

  提问2:“为什么老虎爸爸说在餐厅要玩安静的游戏呢?如果不玩安静的游戏会怎样?”

  有的小朋友说:“如果不玩安静的游戏,乱跑乱跳就会打碎盘子,是要赔钱的。”有的小朋友说“如果不玩安静的游戏,会打扰到别人吃饭。”

  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不同的等待场景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最后选出了适合这次活动场地的游戏。

  这时等待的时间已经接近20分钟,一位老师送来了他们的礼物,孩子们欢呼起来……

  整个活动都是在等待的情境中进行,生动又深刻地让孩子们体会到等待的不易,同时,也掌握了让等待变得容易的方法。

  核心提示

  孩子做不到耐心等待,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等待的心情,不理解等待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等待。只有我们做到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因此,当幼儿在等待的时候感到很难受、着急,表现出没有耐心时,我们可以试试以下3条原则。

  1.接纳和理解幼儿等待时的感受,并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从而愿意表达出自己等待时的心情。

  2.引导幼儿发现和理解等待的意义,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3.鼓励幼儿找到让等待变得容易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等待。

  摘自:《学前教育》2016.12

第4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今天上午,我教幼儿学习儿歌《小雪花》,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请幼儿欣赏挂图,然后进行了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小雪花这首儿歌,还请孩子们带上小雪花头饰一边说儿歌一边表演,孩子们兴趣很高。多数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但是还有少部分幼儿对儿歌没有掌握好,我想:这怎么办呢?继续学吧,学会了的孩子没了兴趣,不学吧,还有部分幼儿不会。

  我正在犹豫,陈天祥小朋友的话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李健全不会我教他。"这句话点醒了我:何不用孩子好胜的童心……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愿意当小老师吗?""愿意。""好,现在我们学会儿歌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把每学会的小朋友教会好吗?如果教会了,老师就给你戴上小老师的标志。"孩子的兴趣顿时激发起来了。会背的小朋友纷纷争着去教不会的小朋友,不会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劲积极地背,准备去教其他小朋友。问题迎刃而解,原来会背的小朋友在教别的小朋友背诵时知识得到了巩固,不会背的小朋友在别人的帮助下掌握了知识,同时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真可谓一举两得。

  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如果能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随时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育会取得真正有意义的效果。

第5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调控是开展教学活动必备的教育艺术,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自我调控恰到好处,就能维持、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出现融洽和谐、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就幼儿教师而言,我认为应掌握如下三方面的自我调控。

  一、教态的调控

  当教师一走进教室,他的体态语言就开始表情达意了。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教学活动的。

  1、微笑时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表情

  情感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以情感人。当教师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地来到幼儿中间,教师的情绪辐射就会使孩子产生愉悦欢喜之感,对教师油然而生的亲切、亲近之感使教师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主动权,融洽和谐的教学情景和气氛缩短看师生间的距离

  当然,微笑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来到幼儿园前,微笑中要带有热情,以获得幼儿信任;提问时,微笑中要显得深沉,以引起幼儿的思考;一旦幼儿回答问题受挫时,微笑中要显得温柔亲切,以减轻他失误的沮丧;而对幼儿的质疑,微笑中要表达出赞许和鼓励……只要教师心中有"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信念,就能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春风徐徐吹入幼儿纯洁美好的心扉。

  2、教师应用丰富的表情来帮助自我调控

  教师的脸是幼儿的一本"活教材",要让幼儿从这本"教材"上读到许多指令、感受到许多温暖,以此调节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当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表情可以"冷"一点,以示教师的庄重和威严;有时教师也可以"热"一点,即兴发挥,以示教师的风趣和热情……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所以教师既要懂得"生气""不满"的艺术,也要会"风趣""机智",懂得灵活的技巧,以增加教学调节的力度。

  3、教师应时时用眼神来进行调控

  眼神能传递丰富的意蕴,其交往作用往往连语言也无法企及。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要具有敏锐的透视性,以广角度的扫描捕捉反馈信息。同时,教师的眼神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意愿,要带有信任、期待、激励,以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就是用眼神批评孩子,也要融入丰富的感情,使幼儿容易接受。其实幼儿非常留心教师眼睛中透出的信息,因此教师的眼神既不能散漫、目中无人,也不能执着于一点、居高临下,要永远保持目光有神,富有表情;同时扩大目视范围,并使目光具有针对性,既把全体幼儿置于自己的眼下,使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投以不同的目光,做到因人、因情况而有别。

  4、教师应适当用"动作语言"来进行调控

  动作语言是幼儿教师特殊的职业语言。当幼儿哭着来到幼儿园时,教师要会蹲下,拉着幼儿的手,甚至抱起幼儿,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当幼儿大胆正确地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略带夸张地伸出大拇指,甚至亲他一下,以使幼儿体验成功;当幼儿遭遇困难时,教师要走上前弯下腰,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幼儿就会鼓起勇气……这些动作语言的调控,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调控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其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准备阶段把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之间的差异和背景缩小到最低限度;在实施阶段,又以自我调控来弥补这种差异和背景。

第6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幼儿园教育随笔:小班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艺术

  今天的活动是一节数学活动:找相同。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为了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我把活动预设为三个大环节:先出示水果宝宝,知道什么是相同,并了解找相同的方法,然后让孩子去操作,----“给水果宝宝送礼物”。在第一次的操作中,操作的材料是孩子们每天都接触的积木,最后一个环节是用蒙氏数学中衣服的卡片来操作,本以为从实物到卡片,这样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以给水果宝宝送礼物的游戏情景,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的表现应该是不错的。

  案例描述:

  活动开始了,第一环节,就在我预想环节中,一步一步进行着,第二环节开始了,我先交代操作要求:“请你到箩筐中找两个相同的积木送给水果宝宝。”孩子们听到我的要求赶紧去行动。可是不一会儿,孩子们两手空空的回到座位上,只有几个小朋友拿着两个相同的积木给我看,看到这样的结果,出人意料!天哪!接下来我该怎么进行下面的环节呢?无奈,我觉得孩子们也许还不知道相同的感念,重新开始从“找相同的水果宝宝”开始,可我刚开始讲时,孩子们开始坐不住了,头一转向窗外,根本没心思听我讲了……

  案例反思:

  活动结束了,我不禁反思起我的活动,预想时,我已经把枯燥的数学活动创设成有趣的游戏了,为什么孩子到后来还是没有兴趣了呢?于是,我总结出以下两个原因:

  1、受到旁边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只入园了两个星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他们都好动,对事物的兴趣不长久,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转移,这是由于幼儿的注意保持时间短暂这一特点决定的。在活动开始之后旁边小(二)班的孩子都在走廊里玩皮球,当皮球发出“嘭嘭嘭”的声音孩子们自然就会被这嘈杂的环境所影响。所以导致孩子们在听我的操作要求没有理解,注意力集中在外面别的班级的皮球上。

  2、规则意识不够强。

  孩子们刚进入幼儿园,从家庭个体活动进入集体活动的开始,是他们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孩子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受到的启蒙教育不尽相同。他们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对老师提出的规则往往不能很好的接受。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所以当窗外有别的事情时,有的孩子会离开位子,去观察周围的事情。

  3、老师的语言不够简洁明了。

  细细回味我在活动中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为,突然发现在给水果宝宝送积木之前的操作要求似乎太过繁杂。虽然我已经把任务“找两个相同的积木”已经告诉给了孩子,但是在完成任务后,孩子们该怎么送?我都没交代,难怪孩子们会空手回到活动室,失去后面学习的兴趣,都怪我的语言不够简洁,导致这节数学活动的失败,如果,我在操作要求上能够再细致些,活动细节上考虑周全些,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活动钱准备几个箩筐,告诉孩子找到相同的积木放入相同积木的箩筐里。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语言的艺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活动中去,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具有趣味性。因为教师的语言表达上是够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发展。

第7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玩”孩子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初动力,有了兴趣,小朋友就能主动地、愉快地去学、去问、去探索。所以我们将幼儿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到教学中,让我们的幼儿爱上能“玩”的活动课。

  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四点好处:(1)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2) 可以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3)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4) 可以培养孩子做人的高尚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

  所以,不要限制孩子们的手和脚,要让孩子们玩好,才能开发智力发展越好。

第8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今天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要求小朋友做操时都要踩在地上的一个小蝴蝶上,老师带幼儿沿着小蝴蝶绕圆圈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然后做操。而钱震烨每次踩在自己的蝴蝶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幼儿踩在他的蝴蝶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非但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幼儿,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就笑得很高兴。 老师把钱震烨叫到一边,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钱震烨不说话,但是脸上是一脸的无所谓。在小朋友做完操后开始游戏时,钱震烨有些着急了,也想去,老师让他去向被推的小朋友道歉后再去玩游戏,钱震烨照做了。与幼儿交往,成人始终要抱着平等相待的心态,哪怕幼儿犯了错,成人也不能因此呵斥他们,而应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 成人可以告诉幼儿,在特定情况下自己要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要避免冗长的教训。幼儿会从成人的声调中以及从成人说的话中意识到成人的不高兴,但是成人要把自己的不赞成表达清楚。反之,冗长的教训和可怕的言语通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第9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教师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之一,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孩子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而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定一事无成。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地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要求一致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第10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轻松容易的学习儿歌: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可以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第11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每当快放学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吵吵嚷嚷,好像急等着要回家的样子,常常不等听完老师的要求,就手忙脚乱收拾书包,搬小椅子,交头接耳,说话声、桌凳声混杂一片,显得很杂乱,孩子也听不清楚老师说的话。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才能让放学前的秩序更安静一些呢?放学前孩子整理书包是必需的,可是不能让嘴巴随便说话,如何管住孩子的嘴巴?我编了一首儿歌《轻轻》:就要放学了,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好高兴啊!说话轻轻,走路轻轻,小椅子也要轻轻。记住老师的话,告别幼儿园,脚步轻轻,小手轻轻,小嘴巴轻轻,轻轻走出教室,排好队伍,高高兴兴回家去。孩子们边说儿歌边走出教室,没有乱七八糟的声音,只有儿歌声声入耳。    从此后,每到放学时间我就让孩子们说儿歌,小小的儿歌帮我解决了大难题,再也没有出现过放学前的秩序乱的问题。小小儿歌既稳定了幼儿离园前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又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听力和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看来,有问题就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只要我们善于动脑想办法,什么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第12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早上,我把孩子们的38张画一一在投影仪上进行展示.投影仪放大了作品的优点,也放大了作品的不足.这对画的好的小朋友是一个炫耀自己作品的机会,但对画的不好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刺激.呵呵  我把一张画放在投影仪上,我问:"小朋友,请你们来说说看了这幅画后的感觉."举手的人不多,只有四个,于是我先请莹莹来回答,莹莹说:"我觉得这幅画的色彩用得很丰富,而且涂色很均匀."苗苗说:"我觉得这幅画的图案很大,一张纸看上去满满的."文文说:"我觉得这幅画画得很像,和书上的一样."瞧,多好的评价呀!确实,这位孩子的临摹画很不错.在孩子们的掌声中,我又放上了第二张画,慧慧说:"我觉得这幅画,放的位子不是很好,不是在中间,旁边有许多空白的地方."楼震说:"我觉得这幅画挺好的,那颗大树画得特别好."还有一个孩子说:"这幅画图案的线条看上去有点乱,看着不舒服."看来,同伴对这个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趁机我中和了作品的优缺点,既表扬了作品好的地方,又对该孩子提出改进作品的建议.最后我们经过了客观的评价后,发现有八张作品入围,最后选出了两位幼儿成为今天的"小小画家".  在今天这样的评价活动中,让我想到:  评价也是一种学习.在评价中孩子们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  评价促使幼儿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看了作品后的想法表达出来.  评价也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必须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与对美的感受力做出对作品的评价,让孩子作出正确科学的价值判断.  经过评价,让孩子懂得了竞争,懂得了什么是光荣.  所以让幼儿参与评价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真是收获多多.

第13篇幼儿教学随笔中班

  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我发现良好的午睡习惯也是幼儿发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使每个幼儿多能午睡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随着幼儿进入中班以后,由于年龄特点的决定,幼儿的活动量较小班大为增加,难入睡的幼儿也在增加,如何让幼儿午睡好,真让我伤透了脑筋,一次,我偶然在报上看到有篇文章说午睡对幼儿的大脑发育有利,午睡多的幼儿聪明,等等。我马上就将这条信息带到午睡的组织中,我对幼儿说:“聪明的孩子午睡多”“聪明的孩子多睡长脑子”“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要做聪明的孩子。”孩子们哪个不想做聪明的孩子,这样一来,小朋友们都乖乖地入睡了,个别难入睡的幼儿在老师的轻声提醒下也能安然入睡了。

  正面引导的效果确实非常好,由于幼儿主观上有了睡好午觉的愿望,午睡就显得不那么困难了,对老师来说,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但是,我同时也觉得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加以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在我们班,有的幼儿不吃“软”的一套,所以机遇适当的压力,如:时间上的限制,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孩子的时间观念也有所增强。但我也是“软硬兼施”,也好让孩子感到有“新鲜感”。

  在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带班,我发现如何引导孩子真的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很好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并能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不同阶段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而这一点上,我作为一个新教师,还有待于不断地完善、成熟。

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随笔3篇》:中班美术随笔第1篇  对于刚上中班的孩子,绘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决定先来一次涂色巩固的练习,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奥特曼、公鸡、花猫、螃蟹、长颈鹿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80篇》: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第1篇  1、《老师,咱们睡觉吧》  这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每个星期一的午睡时间,晨晨都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由于晚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4篇》:第1篇中班幼儿教育随笔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没有上过托班,乍然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进入幼儿园这么一个全新的环境,有多么的不适应。  看,几个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从父母或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