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语言常规教案20篇

日期:2021-07-1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语言常规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语言常规教案20篇

第1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捉迷藏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永远是他们最钟爱的活动。捉迷藏这一游戏是幼儿经常会经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对于这一游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恰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太阳与一群活泼可爱的颜色在捉迷藏这一活动,散文语言生动有趣机具儿童化,动感强烈易于表现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本活动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游戏为主线贯窜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并能进行仿编。
  2、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口语能力。
  3、感受颜色无处不在,体验与颜色共同游戏的乐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并能进行仿编句子。

  活动准备
  1、立体画一幅(里面画有:蓝天、白云、太阳、树木、花、草);
  2、一面红旗、一把香蕉、一堆草丛、一朵浪花的图片;
  3、红、黄、蓝、绿的颜色宝宝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说一说:捉迷藏
  1、教师:你们玩过捉迷藏吗?你们是怎样玩的?
  2、幼儿举手发言,说说自己对捉迷藏游戏的认识。
  3、教师小结:捉迷藏游戏就是一个躲,一个找的游戏。

  二、活动指导
  1、出示红、黄、蓝、绿的四个颜色宝宝。
  教师:捉迷藏游戏真好玩!老师这里有四个颜色宝宝,它们也想玩捉迷藏游戏,请小朋友来帮它们藏一藏,看看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
  2、教师出示立体图画的教具,请幼儿上来操作。接着逐一出示颜色宝宝引导幼儿操作,如:
  教师:(拿出绿色宝宝)这是什么颜色宝宝啊?它躲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树叶里)
  教师:因为绿色宝宝的颜色和树叶很相似,所以躲在里面不容易被发现。
  过渡语:小朋友都帮颜色宝宝藏好了,那颜色宝宝是不是和小朋友一样聪明呢!请听老师朗诵散文诗《捉迷藏》。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捉迷藏》,幼儿欣赏。
  过渡语:听完老师朗诵的散文诗颜色宝宝是不是躲在小朋友帮它躲藏的地方呢?
  4、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然后再集体说一说。
  过渡语:你们太棒了!那太阳、黑夜是怎么样和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呢?请听老师朗诵散文诗《捉迷藏》。
  5、教师再次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捉迷藏》。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颜色宝宝,它躲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6、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颜色宝宝。
  7、请找到颜色宝宝的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

  三、游戏:捉迷藏
  过渡语: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做一次颜色宝宝,老师来做太阳,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1、布置游戏场地,把一面红旗、一把香蕉、一堆草丛、一朵浪花的图片分别放在椅子上,并且把红、黄、蓝、绿色宝宝放在桌子上(颜色宝宝的数量视幼儿游戏人数而定)
  2、请小朋友选一个颜色宝宝挂在胸前,然后按颜色分别找到同颜色的地方躲起来。
  3、教师提示幼儿只能躲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
  4、教师数一到五,然后去找,被找到的幼儿要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颜色宝宝躲在哪里?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水平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色躲在××里”,并能进行仿编。2、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口语能力。3、感受颜色无处不在,体验与颜色共同游戏的乐趣。活动重点是欣赏散文诗《捉迷藏》的意境美,能用完整的语言说:“× 色躲在××里”。活动难点是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并能进行仿编句子。
  优点:首先利用提问式导入让幼儿拓展思维,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说说对捉迷藏游戏的认识,我觉得这个很好,幼儿也能积极的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用拟人的称呼颜色宝宝也想玩捉迷藏游戏,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帮颜色宝宝找到躲藏的地方,幼儿能够积极的举手参与,让我意外的是有个小朋友帮黄色宝宝躲到太阳里,我当时能够肯定了他的答案。接着我就从课堂引到生活中,让幼儿找寻生活中颜色宝宝的躲藏之处,我认为我能耐心的引导他们去发现颜色宝宝,并且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们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色躲在××里”。最后我就用一个游戏来让幼儿发现颜色宝宝更多的躲藏之处,开拓幼儿的思维,还有我在进行每个环节时能够无意识的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比如让幼儿操作时我对幼儿说“请你来××”,操作完了我对幼儿说“谢谢,你真棒!”等等这些,并且我在进行每个环节时都对幼儿提出要求,我觉得这样非常好,能够让幼儿有目的去做,让他们知道只有认真听讲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继续发扬!
  不足之处:虽然我也按照那样的环节来上课,但我个人认为上的不是很好,首先我觉得今天的课我缺少了那种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玩的激情,整节课下来没什么**的地方,我应该用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去发现,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第二个就是在朗诵散文诗时,我没有很好的把握朗诵故事和朗诵散文诗的区别,其实朗诵散文诗是不需要扮演角色去朗诵的,只要把那些优美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带着感情朗诵出来就行了。本次活动我觉得幼儿对散文的欣赏还不够,虽然我也朗诵了两遍这首散文诗,但我觉得我应该要有点创新,在朗诵完第二遍时我应该多设计一个提问的环节,比如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的?太阳和谁在玩捉迷藏的游戏?颜色们又是怎样躲起来的;当黑夜把手帕拿开的时候,太阳又是怎么样找到他的玩伴的?这样或许能让幼儿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以达到欣赏散文诗意境美的目的吧;第三在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颜色宝宝的躲藏之处时,我应该适时的引导他们去发现更多的颜色宝宝而不是局限在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里,这样孩子们就能认识到更多的颜色宝宝。第四就是游戏的环节,让小孩带着自己喜欢的颜色宝宝躲到老师指定的地方去,有好几个小孩躲错了“黄色宝宝躲到了草丛”,如果我在游戏之前就出示那四张椅子上的图片让幼儿先认识再玩游戏,或许他们就不会躲错吧!

第2篇、中班语言活动恐龙妈妈藏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述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  能看图讲述故事,体验编构故事结尾的乐趣。
  3.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布置场景(草丛 树洞 沙滩 鹅卵石 泥土) 图片 挂图 恐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  以玩藏蛋的游戏。体验藏的方法,知道怎样藏不被人发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 鸡蛋 )“我们一块来玩藏蛋的游戏“一些小朋友来找蛋。”“你们要看那些地方藏蛋,不容易被发现? ”
  师提问:“你把蛋藏哪了?你为什么要这样藏?”
  2.  教师出示图一图二。引导幼儿围绕恐龙妈妈怎样藏蛋进行看图讲述。并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恐龙妈妈藏蛋的办法。
  (1)教师提问:恐龙妈妈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办法? 教师出示图一问图上画着谁?是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请小朋友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一找图上哪些地方可以藏恐龙蛋?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藏蛋会更好?学习词语“四处寻找”“又大又圆”并体验四处寻找心情和样子。
  (3)师问“恐龙妈妈最后会把蛋藏在那?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教师出示图二证明小朋友的猜测。并和幼儿一块把图一图二连起来讲述。
  3.提出悬念“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那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小朋友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可让幼儿派代表回答)
  4.教师出示图三 图四 图五问幼儿说“你们说得不错。那我们看看这几副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1)幼儿边看图片教师边提问“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学习词语“砌”。如句子:砌围墙是用石块砌.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第3篇、中班语言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最近正在开展“我在马路边”的主题活动,我们带孩子走出校园,找路,小朋友们认识了幼儿园的园牌、标志性的图案、所在的路名和门牌号,由此对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班孩子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还有所欠缺。因此这个活动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出发,为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孩子感兴趣的标志人手,带孩子在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探索标志、感知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等,主要运用差异性师幼互动介入策略、分享交流策略等。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故事中的标志,感受标志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并愿意关注。  
  2.能在集体面前分享、表述自己的经验。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大图书;书中标志;生活中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看看、猜猜标志(引起兴趣,并初步引发对标志的关注。)  
  1.教师出示“安静”的标志。  
  提问:为什么你们看见这张图都不说话了?  
  小结:哦,原来这是一个安静的标志,它提醒我们别出声,该安静了  
  2.猜猜“兔子”标志。  
  你们这么聪明,那再给大家看一个标志,猜猜可能是什么意思?(直接引导孩子从兔子带着的领带中看出是“兔子先生”。)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标志,标志是图案也会是文字,标志是要仔细看认真猜的。(在互动中告诉孩子怎样认识标志。)    
  看看、说说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二、兔子先生要出门去散步,这一路上也有很多标志。兔子先生一路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兔子先生去散  步》。    
  1.看大图书,解读书中出现的标志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第4页:这个标志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第6页:这次的标志画了什么?这个标志想要告诉兔子先生什么?      
  第8页:兔子先生又看见了什么标志?     
  第12页:      
  (1)兔子先生蹦蹦跳跳过了桥!哎呀,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子先生为什么会摔跤?      
  (2)摔跤了,该怎么办?哪里有医院呢?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红十字?      
  第14页:      
  (1)包扎好了,兔子先生看见前面有两个标志,你说兔子先生是继续走还是回家去呢?为什么?      
  (2)兔子先生如果继续往前走,该注意什么呢?(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o)      
  第16页:瞧,又有标志了,可能是什么意思?      
  第18页:哎呀,兔子先生掉进洞里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第20页:是呀,兔子先生真不小心。不过,还好这次没有受伤。看这里又出现一个标志,这个标志贴在什么地方?打开门会是什么地方?      
  第22页:好美的大海啊!海里有一艘船,这个标志贴在船上是为什么? (巩固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意义。)      
  2.总结故事。       
  提问:      
  (1)故事里,兔子先生一共碰到多少个标志?      
  (2)看了大图书,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有的是告诉大家周围的情况,有的是警告大家有危险,有的是禁止我们做一些事情。注意周围的标志,就会更安全。(提炼总结,提升幼儿个体经验。)      

  三、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标志(在互动中交流分享,提升个体经验。)      
  1.说说自己认识的标志。      
  提问:这里,我们也找到了很多标志,你认识吗?在哪里看见过?      
  2.延伸: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寻找、认识标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用一个故事引导孩子了解标志对生活的作用,很能吸引孩子,标志也是用孩子最喜欢的图画语言来表示,孩子们在猜猜讲讲中感受标志语言的魅力,也为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标志打下基础。

第4篇、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 丰富词汇:融化 垂柳 嫩 蔚蓝。
  4.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 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 带幼儿到户外观察。
  2. 录音机 录音带
  3. 课件:诗配乐《春天的秘密》
  4. 每组一张大的图画纸,绘画用的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 律动《春天的秘密》
  2. 激趣:听录音,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听(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小河哗哗流水声)。
  3. 提问:刚才听到这么好听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4. 欣赏诗歌:教师说:“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我眼前出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你们想听吗?”看课件,教师朗诵。
  5. 再次感受诗歌: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大声讲出来。
  6. 提问: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
  (1) 小河怎样说?
  (2) 桃花怎样说?
  (3) 垂柳怎样说?
  (4) 燕子怎样说?
  (5) 禾苗怎样说?
  (6) 农民伯伯怎样说?
  7.  幼儿讨论:小朋友,你们又觉得春天在哪呢?教师小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的冰融化了。桃树开花了,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新装。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绿油油的麦苗从泥土里钻出来。农民伯伯开始种地,春天美极了。
  8. 为诗歌起名:这么好听的诗歌还没有名呢,谁能为它起个好名字呢。
  9. 描绘春天:请小朋友以组为单位,用你的彩笔把美丽的春天描绘出来。
  10. 展示作品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看到美丽的图画,兴趣浓厚,观察画面很认真,很细致,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

第5篇、中班语言活动《小雨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感知春雨——这一自然现象,理解雨水与万物间的关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 在观看动画短片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在看看、讲讲、做做中学习诗歌,认读“小雨点”、“张嘴巴”、“摇尾巴”、“向上拔”、等字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4、 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录有风声、雨声、小鸟叫声、青蛙叫声等……)。
  2、 多媒体课件。
  3、 字卡(“小雨点”、“张嘴巴”、“摇尾巴”、“向上拔”)。

  活动过程
  1、 导入,并感知春雨。
  (1)、教师以愉快的口吻说:小朋友,春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雨声、小鸟叫声、青蛙叫声等……)。
  (2)、对了,春天吹来了小雨点,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谁会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沙沙沙)认读字卡“小雨点,沙沙沙”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在沙啦啦的小雨中,花儿慢慢地开放,张开嘴巴快乐地喝着雨水;鱼儿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嬉戏;远处青青的禾苗茁壮成长……)。
  观看动画短片的同时,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小雨点,沙沙沙,唱着歌,落在哪里?花儿变得怎么样了?花儿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出: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认读字卡“张嘴巴”,并要求幼儿做动作。
  小结:花儿喝到了雨水,高兴极了,张大了嘴巴(引导幼儿学做花儿,边读短句边做动作:花儿乐得张嘴巴)
  (2)小雨点还落在了哪里?鱼儿变得怎么样了?从哪里可以看出鱼儿很开心? 认读字卡“摇尾巴”,谁来学学小鱼摇尾巴的样子?(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说短句: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结并带领幼儿朗读: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3)这是什么?(禾苗)它在干什么?(生长)禾苗为什么张得这么快?好像被拔起来似的? 认读字卡“向上拔”并用道具示范。
  (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最后小段: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了得向上拔)
  3、学习诗歌
  教师:小雨点,沙沙沙地唱着歌,一会儿落在花园里,一会儿落在池塘里,一会儿落在田野里,像个顽皮的小朋友,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我们一起来学《小雨点》这首诗歌。
  (1)带领幼儿边看动画边朗诵诗歌。
  (2)出示字卡,让幼儿在朗诵时巩固这些词。
  4、 诗歌表演
  请幼儿在朗朗的诗歌声中,贴上字卡分别饰演“小雨点”“鱼儿”“花儿”“苗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诗歌的美。
  5、 结束活动
  创编新的诗歌:小雨点,沙沙沙,它欢快地唱着歌,又会落在哪儿呢?(树林,草地,小朋友身上……)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整节课幼儿在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中,能够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雨点以及花园里的花儿、池塘里的小鱼、田野里的麦苗的快乐心情,在快乐中我真切感受到他们对春天的喜爱。

第6篇、中班语言活动不怕冷的大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4、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5、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
  《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
  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活动反思: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总喜欢粘在暖暖的被窝里迟迟的不肯起床,宁愿呆在室内而不愿去室外活动。本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故事,了解运动能让人暖和,从而产生不怕冷的意念,了解不怕冷的方法,锻炼和培养不怕冷的意志,努力争取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我先是设置了悬念,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听故事,加上我利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基本上都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但当我问到"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啊?"孩子的回答是"棉袄",一连问了几个,答案都差不多。这时我意识到了,也许对于中班的孩子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深奥,孩子可能理解不过来。于是我适时地进行了启发,通过做出各种动作举出了孩子们平时喜欢的活动,并让他们一起做,谈谈感受(身体变暖了)。然后总结出这些活动都可以称为运动,所以让他们理解"不怕冷的大衣"其实就是运动已经很容易了。尤其结尾处小兔布偶出现时更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随着"兔子舞"的音乐,孩子们跳得可高兴啦!总的来说,这节活动实施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变得爱运动了,而且早晨也没有小朋友迟到了!

第7篇、中班语言活动《胆小先生》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故事《胆小先生》构思奇特,情节有趣,深受中班孩子的喜爱,因此,我组织了此活动。
此活动我从情感教育入手,将重点放在挖掘作品的内涵上。旨在通过此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完整地讲述。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胆小先生内心由胆小到勇敢的变化过程。
  2、大胆地参与讨论,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
  3、感受故事奇特的构思及有趣的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活动中给孩子倾听各种有趣的故事。
  2、与故事情节变化基调相一致的音乐,故事配乐录音。
  3、 故事围裙剧操作材料(围兜、小动物、大木桶)

  活动过程
  1、 师:小朋友你见过老鼠吗?你看见老鼠会怎么样?老鼠见到你又会怎么样呢?       
  幼:见过。我看到老鼠很讨厌,想打死它们。老鼠见到我会吓得赶快逃走。
  2、 师:如果是位胆小的先生,他看见老鼠会怎么样呢?听完故事《胆小先生》你们就知道了。
  3、教师有感情讲述第一遍故事
  4、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
  (1)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不在胆小,很勇敢了。
  幼A:我听到胆小先生说的话,觉得他不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勇敢地用扫帚把老鼠打得吱吱乱叫。
  幼C:胆小先生说:“老鼠的脚是那么小,我有什么好怕的。”我觉得他不在胆小,非常勇敢了。
  幼D:我听见胆小先生使劲地跺脚,老鼠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觉得他很勇敢。
  (2)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勇敢的表现。
  (3) 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很胆小呢?
  幼A:我听到老鼠要换房子,他就换了,觉得他真没用,太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被老鼠赶到地下室,觉得他很胆小。
  幼C:我听到老鼠在客厅里大吃大喝,他也不去管,觉得他很胆小。
  幼D:胆小先生听说老鼠一跺脚,整个房子会塌的,就害怕地让老鼠住进了地下室。
  5、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胆小的表现。
  6、这个故事真好听,一会儿胆小先生胆小得要命,一会儿又勇敢地很。那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你喜欢吗?(设问)
  7、教师用围裙剧的方式讲述第二遍故事。
  8、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奇特的构思。
  (1)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
  幼A:,我听见老鼠说:“我只要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觉得真有趣。”
  幼B:胆小先生胆小害怕的样子真滑稽。
  幼C:我听见母老鼠生一窝小老鼠,小老鼠长成了大老鼠,大老鼠又生小老鼠,到处都是老鼠,觉得很奇怪,也很讨厌。
  幼D:胆小先生最后胆子大了,用扫帚打老鼠的情景,很有趣。
  (2)你听过什么故事也像《胆小先生》一样很奇怪、很有趣呢?请你介绍一下。
  幼A:我听过《苍蝇找尾巴》的故事,苍蝇到处找尾巴,最后被牛尾巴打死,很好玩的。
  幼B:我听过《不要脚的朋友》,知道了蛇、蚯蚓、小鱼是不需要脚的。
  幼C:《小红帽》的故事非常有趣,狼的肚子剖开来,小红帽、外婆还活着,真奇怪。
  幼D:《咕咚》中,胆小的兔子边跑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的小动物吓得也跟着一起跑,最后知道,“咕咚”原来是个木瓜,真有意思。
  (3)师:这么多奇怪又有趣的故事多好听呀,我们以后也来编很奇怪、很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总是讲一遍故事问几个问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记忆,理解故事内容上,对故事的内涵,幼儿听故事的感受很少顾及。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从情感入手,紧抓了故事中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故事奇特的构思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通过讨论和迁移,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文学作品的朦胧感知,得到了梳理与提高。在孩子的表达中把活动推想了高潮。在活动中,教具的使用也很有创意,采用围裙剧的形式,幼儿兴趣浓厚,至始至终注意力集中,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参与,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第8篇、中班语言活动小动物的家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以前已认识了不少的小动物,了解了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但这些知识都是零碎的。幼儿的语言表达缺乏完整性、连贯性,为了对已有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幼儿动手拼图并把拼图内容讲述出来,使幼儿在做中玩,在玩中学,激起幼儿动口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并可以使幼儿学到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结合背景图和已有生活经验拼出一幅有情节的画面,并能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语句将画面的主要内容有顺序地表达出来。丰富词汇“美丽、静静的、可爱的、五颜六色”及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
  2 、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或小组中讲述。
  3 、学习评价他人的讲述。
  4 、认识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动物的家。 
  难点:完整连贯地讲述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 VCD 机、电视机,大背景图 2 张、小背景图 12 张,立体动物图片若干。
  2 、播放动物科教片,观察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
  出示大背景图和小背景图,上面有小河、森林、房子、花草树木等场景,教师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观察,并说:“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些小动物,教师一放音乐,它们就纷纷回家了。小朋友跟着音乐想象,把这些小动物找出来放在背景图上。”
  教师播放音乐,乐曲中有轻快活泼的乐段,也有恐怖可怕、平稳舒缓的乐段,幼儿每二人一组,根据想象将小动物放在自己面前的小背景图上。
  教师提问:这些小动物园的家在哪儿?家的旁边有什么?它们的邻居是谁?请小朋友自己先讲讲。
  2 、中间部分:
  ( 1 )幼儿分组讲述:
  幼儿自由地讲述自己摆放的“小动物的家”,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围绕着“家在哪儿?家的旁边有什么?邻居是谁?”等话题完整连贯地讲述。
  ( 2 )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根据幼儿自由讲述的情况,有重点地示范讲述“小动物的家”。
  A 、注意讲述的顺序。从背景图的上方开始讲,逐渐过渡到图的中间,最后讲图的下方。
  B 、讲述时注意词汇的丰富性。如“有的动物生活在池塘里,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里,还有的生活在大树上。”又如“小兔子住在美丽的小河边,那儿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小兔子的邻居小鹦鹉住在高高的大树上,它每天都要准时将小兔子叫醒。”
  ( 3 )集中倾听:
  A 、幼儿再次摆放动物并自由讲述,教师提醒幼儿运用新学的讲述经验。
  B 、每组请一名幼儿到集体前面讲述,并评议他们讲得出色的地方,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 4 )巩固和再实践:
  每组两名幼儿相互讲述,或两名幼儿合作讲述“小动物的家”。教师提醒幼儿讲述时运用想象力,讲述的内容与众不同,词汇更加丰富,句子更完整连贯。
  3 、结束部分:教师评议幼儿的活动情况,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表扬。
  4 、活动的拓展:将背景图移至“娃娃家”,幼儿可以讲述“娃娃家”里的小动物,小动物的家在什么地方?也可以发挥想象,自由讲述“美丽的大森林”以及如何保护小动物。

  活动反思
  平时幼儿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渴望和小动物一起玩耍,所以活动中幼儿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很好,积极性很高,玩游戏的时候积极举手发言参加了这次活动,幼儿们很快的掌握课程的内容,通过这篇课程,幼儿们对小动物的认识更加深厚了。

第9篇、中班语言活动《垃圾的悄悄话》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垃圾对话”的内容,丰富词汇:“发霉”、“变形”、“你推我挤”、“吵吵闹闹”,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给人类带来危害。
  2、鼓励幼儿对变废为宝进行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的表演,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表现力。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带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体验环境污染状况。
  2、创设环境:垃圾角
  3、录像带一盒(大班幼儿对应的配戴各种垃圾进行表演)
  4、旧报纸、酸奶杯、胶袋、纸盒、布碎等。

  教学过程:
  1、教师做扫垃圾的动作,出示充满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小朋友看到我现在干什么呢?(扫垃圾)老师看到地面有这么多垃圾觉得很不干净,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洁干净,把垃圾扫进垃圾筒里,你们看垃圾筒里面有这么多的杂物废品。嘘,请小朋友们认真地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话”,丰富词汇。提问:
  (1)刚才有什么垃圾在说话?
  (2)旧报纸为什么会说自己还很有用呢?
  (3)废旧物品还能有用吗?有些什么用呢?
  3、观看大班幼儿的情境表演,再听第二遍故事。
  4、提问:
  (1)你们看到马路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
  (3)垃圾对人们有什么害处呢?
  (4)我们要怎样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5、幼儿学习表演“垃圾的悄悄话”的故事情境。先请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看,要求大胆地说出垃圾,说出的垃圾的话,并启发幼儿想像各种垃圾的动作,然后再请全体幼儿一起表演,分别配戴各种垃圾。最后请表演得最好的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欣赏,老师作最后小结。
  6、活动结束: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的活动室也有垃圾,这样的环境干净吗?现在请你们来当环保小卫士,把活动室的环境清洁干净。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环再用的旧物丢到垃圾筒里,要把它收起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废物变宝的一种新本领。
 
  附故事:垃圾的悄悄话人们把不用的、不想留下来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桶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挤得喘不过气,垃圾你推我挤,吵吵闹闹。旧报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呢,难受极了。其实,我还很有用的。”酸奶杯说:“实在太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胶袋、纸盒、布碎也在轻轻地叹气:“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不知道变什么样了,真担心。”

  教学反思: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而这些垃圾已经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侵害,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既贴近我们生活又被我们忽视的“垃圾”这一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环境报意识。
  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是一节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步树立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0篇、中班语言活动会跳舞的小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主题活动“春夏秋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感知不同季节的特征,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在引导幼儿感知秋天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大自然的美时,我以秋天争相开放的各种花卉和满天飞舞的落叶为切入口,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秋天的斑斓色彩。我预设了集体活动“会跳舞的小树叶”,通过文学欣赏、音乐烘托、优美的画面等各种媒介和表达方式,帮助幼儿整体体验和感受,引发表达的愿望。活动前期,我和幼儿一起秋游,在踩落叶、拾落叶中体验秋的景色;将幼儿收集的树叶投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由探索,如“叶子贴印画”“降落伞”小实验等,让幼儿在观察树叶、玩树叶和认识树叶的过程中,感知和积累有关落叶的经验。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会跳舞的小树叶》,感受秋天落叶的美景。   
  2.大胆地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落叶飘落飞舞的多媒体课件;歌曲《会跳舞的小树叶》磁带;幼儿自制各种树叶头饰、胸饰等;收集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秋天的树林》。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树叶飘舞》:幼儿与媒体的互动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幼儿带入秋天优美的意境中,共同回忆、欣赏曾看到的树叶飘落时的情景。   
  师:树叶飘落时像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幼儿与多媒体的互动。由于活动前,幼儿针对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已展开过想象、讲述,因此,他们能够创造性地想象和表达。此外,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音乐的烘托等辅助手段,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审美体验。

  二、欣赏诗歌:幼儿尝试创编诗歌   
  教师配乐诗歌朗诵《会跳舞的小树叶》:小小的落叶,轻又轻/风一吹呀,摇摆不停/像飞舞的小蜻蜓/像美丽的小花伞……飘在美丽的秋天里。    师:听了诗歌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尝试创编。)   
  设计意图:此时,教师运用诗歌,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归纳、整理和提升,借助诗歌的文学功能,幼儿体验落叶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诗歌与乐曲的完美结合,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三、快乐舞动:幼儿自主表现   
  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幼儿可以单独或自由结伴表演,选择道具装扮自己。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喜欢通过动作、语言进行表现与创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以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身份,适时鼓励帮助幼儿借助语言、肢体动作表现心中的感受,丰富了幼儿多种表现的经验。  
 
  四、延伸活动   
  1.教师演唱歌曲:《会跳舞的小树叶》。   
  2.欣赏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秋天的树林》。   
  3.讨论:你们发现秋天还有哪些美景?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11篇、中班语言活动好心的小蛇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尝试提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推测能力。     
  3 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动物之间相互友爱的情感。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r、黑板、标记纸若干(两张问题空白标记纸,表情语言标记图,1、2、3、4序号纸标记,四种动物标记图)。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图片。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
  难点:能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问题。  
  
  活动过程     
  导入。师: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来讲故事,不过今天我们讲的方法要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要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做小老师,讲给大家听。你们敢试试吗?     
  一、观察画面,幼儿提问,幼儿回答     
  (一)观察画面一,幼儿提问,幼儿回答。     
  1 师:可能发生着一件什么事情?把你看出来的事告诉大家。     
  2 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怎样过河?”)     
  3 师:这个问题,谁能来回答?     

  (二)观察画面二,幼儿提问,幼儿回答。     
  1 师: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小动物们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来过河的?     
  师小结:小蛇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幼儿学着一起说)     
  2 师:这张图片。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在纸上记录幼儿的问题:“谁先过河?”)     

  二、幼儿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     
  师:谁能来说说,你觉得哪个小动物第一个过河?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幼儿意见会有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少数服从多数”,统一意见,并以此方法确定第二、第三、第四个过河的动物。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顺序和相应动物图片。)  
  
  三、幼儿观看PPT并进行描述     
  师:一起看看××动物是怎样过河的?把你们看到的告诉大家。请你们看仔细了。     
  师:你们看到小蛇的表情了吗?(出示小蛇表情图)小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它是怎样想的?你能猜出来吗?     
  师小结:小小的、轻轻的蚂蚁从小蛇身上过去,小蛇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小蛇眯起眼睛,感觉很轻松。(幼儿练习描述)     
  按照此法,依次放映PPT,引导幼儿观察小蛇表情,猜测小蛇的心理,并描述。教师分别小结后,再让幼儿练习。     
  蚯蚓过河,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小蛇竖起眉毛,睁大了眼睛,感觉有一点点累。     
  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小蛇感觉累多了,头上都流汗了,     
  小鸡走到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头上流下了很多汗,勉强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四、幼儿重新讨论,再次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     
  师:刚才你们商量的小动物过河的顺序,现在要调整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联系小蛇表情,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是从体重最轻的动物开始,依次体重逐步增加。)     

  五、播放动画。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师:在小蛇的帮助下,四只小动物都顺利地过河了,它们真的应该要谢谢这条小蛇了。你们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蛇呢?     
  幼:好心的小蛇,爱帮助别人的小蛇,可爱的小蛇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个故事,来学习这条……的小蛇。好吗?     

  六、延伸活动:引出后续故事     
  (出示图片:小狗来了……)师:你觉得小狗能在小蛇帮助下过河吗?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去想,想好以后编进这个故事里,让小蛇的故事更加精彩,再给故事取个名字,好吗?     

  活动反思     
  1 素材的分析。我认为在选择某一素材作为语言活动内容时。必须具体分析素材本身的价值点。并以此作为活动开展的生长点。故事《好心的小蛇》选自《互动分享绘本》(配有PPT),我对其作了以下分析:(1)故事是以“过河”情节为主线贯穿始终,在语言表述上更多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而不是语言的重复性。f21故事中四个小动物过河的顺序是和动物体重相关的,故事编写者意在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f3)故事尾声“小狗的出现”可谓峰回路转。根据以上分析,我对素材进行了以下处理:(1)将素材提供的静态的PPT修改为动态的,目的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小蛇在帮助四个体重不同的小动物过河时的表情与神态”,更好体会“小动物体重的增加对小蛇的压力”。(2)对PPT中既定的四个小动物过河的顺序进行了单张链接处理,可以根据幼儿排序次序出现,以配合活动中“让幼儿讨论确定过河顺序”这一环节。(3)故事结尾“小狗出现”处理为活动延伸部分,这样能让故事“好心的小蛇”主题更清晰,同时也给幼儿留下续编的空间。     
  2 目标的定位。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我关注了以下几方面:(1)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目标中要求幼儿“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2)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从经验中获得,并非经由成人的刻意教导而来。因此,目标中提出“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主动理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因此,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尝试提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突出了幼儿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主体地位。(4)语言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的应该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提高,还应包括情感、沟通、态度等方面的体验和提升,目标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意图。     
  3 环节的设计。我始终把“幼儿学习方式的自主”“活动环节的创新”“学习内容的挑战”作为设计活动环节的出发点。重点就以下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尝试:(1)变“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为“幼儿提问幼儿回答”,为幼儿创设更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2)变“完全以本为本”为“以本为线适当调整”。一般语言活动中,教师都是以故事内容为蓝本,整个活动的主线也是完全依赖于作品本身的。在此次活动中,我通过“幼儿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和“幼儿重新讨论再次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对既定的故事内容进行了相对开放的处理,先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做出选择,接着通过对画面内容的观察理解,再次讨论重新调整。如此设计,既遵循了故事本身的情节线索,同时增加了悬念,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和经验、思维紧密结合。

  附故事:好心的小蛇      
  一群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是小蛇、小老鼠、小鸡、蚯蚓和蚂蚁。      
  它们要过河,但是它们中间只有小蛇会游泳,其他的动物都不会游泳。怎么办呢?      
  好心的小蛇想了个办法,它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      
  首先是身躯微小的蚂蚁从它身上过河。小蛇简直感觉不到小蚂蚁的重量。      
  接着是蚯蚓过河。这一次,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      
  再接着是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      
  当小鸡走上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这时,忽然走过来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也想从小蛇身上过河。那可不行,小蛇迅速地缩回了身子。小狗那么重,小蛇哪能承载得起呀! 

第12篇、中班语言活动七星瓢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瓢虫以后学会儿歌,巩固所学知识。
  2.进一步知道瓢虫的特征,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了解瓢虫与农作物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图片,玩具两个教学

  活动过程:
  1.咱们小朋友上次认识了瓢虫,哪个小朋友能讲一讲七星瓢虫长什么样子?(找幼儿讲述)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七星瓢虫是不是和咱们小朋友说一样?(看图片,幼儿观察,导入活动)
  2.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穿了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它飞到菜园里,棉田里去抓害虫,爱吃蚜虫,是益虫。”(巩固复习)
  3.听教师读儿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七星瓢虫》,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附:儿歌:七星瓢虫 
  小瓢虫,真美丽,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一飞飞到棉田里, 
  专抓蚜虫当点心,乐得棉桃笑眯眯。
  4.各种形式引导幼儿记忆,如齐背,分组背,小组比赛等等,激发幼儿背诵兴趣。(可找幼儿扮演瓢虫)
  5.游戏,边背儿歌,边与玩具七星瓢虫做游戏。
  6.背着儿歌去户外寻找七星瓢虫。(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根据中班发展情况而选择,比较容易熟念。在学习儿歌时,结合相应的儿歌图片,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能达到活动目标。启发幼儿创编时,也结合了鲜明的图片,幼儿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而不足之处,是在选材时,应选些较肯定的儿歌,教具,做起来也比较鲜明易懂。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还算是很成功的,活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第13篇、中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 、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 、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 、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 、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 、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活动反思:
  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第14篇、中班语言小苹果树请医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2.初步理解、想象故事的情节。    
  3.让幼儿通过文学作品了解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活动目标:    
  1.喜欢安静倾听文学作品。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等几种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3.懂得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
  2.幼儿收集的各种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摘苹果》,引出活动内容。    
  2.提问:幼红红的苹果长在哪里呢? 出示两棵苹果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两棵苹果树的不同。          
  猜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谁能为老苹果树治病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口述故事《小苹果树请医生》,幼儿安静地欣赏。
  2、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回忆并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苹果树都请了谁给树婆婆看病,它们能给树婆婆看病吗?   
  (3)谁会给树婆婆看病呢?啄木鸟是怎样为树婆婆看病的呢?请幼儿学一学啄木鸟捉虫的动作。    
  (4)这个故事里有谁帮助了别人?     
  (5)说一说: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自己应该怎么办。  
  3、教师复述故事,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4、幼儿了解鸟类的特殊本领。       
  利用各种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认识的各种鸟及鸟的图片,并能说出几种鸟的本领。
  如:啄木鸟会捉树洞里的虫子,喜鹊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会捉老鼠等等。  
  5、启发幼儿思考并互相交流保护鸟类的办法。
 
  三、结束部分:
  律动《小鸟》。幼儿学小鸟一次飞到户外去游戏。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中投放画有小鸟轮廓的画纸,幼儿练习给小鸟设计美丽的衣服。

  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生过病,对生病时的情景深有体会,因此他们对苹果树婆婆的病情很着急,都能主动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为苹果树婆婆治病。通过活动他们知道了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要想办法帮助,有了初步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活动中孩子们能安静的倾听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了解了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等几种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不足:活动中幼儿有抢话现象,他们很激动不等别人说完就抢着发言,这一现象还应继续进行引导教育。

  附:
  小苹果树请医生   
  果园里,有一棵老苹果树和一棵小苹果树。有一天,老苹果树忽然浑身发抖,碧绿的叶子也发黄了。    
  小苹果树很奇怪,问道:“老苹果树婆婆,您怎么了?”老苹果树说:“孩子,我病了,有几条虫子钻进我的身体里,咬得我很难受。从前,我的妹妹就是这样被虫子咬死的。看来我也要死啦!”   
  小苹果树听了很伤心,决心给老苹果树请一位高明的医生。   
  一只喜鹊飞过来,小苹果树连忙高声喊:“喜鹊先生,请您给老苹果树婆婆看病吧!它身体里有虫子啦!”喜鹊摇摇头,说:“好孩子,我只会捉树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我不会动手术啊!”小苹果树失望地低下头,不说话了。   
  夜里,一只猫头鹰从这里飞过。小苹果树连忙高声喊:“猫头鹰先生,请您给老苹果树婆婆看病吧!它身体里有虫子啦!”猫头鹰摇摇头,说:“好孩子,我只会捉田鼠,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小苹果树失望地低下头,眼泪一滴一滴掉在地上。   
  每二天,飞来一只啄木鸟,它在空中绕了一圈,不等小苹果树说话,就落在老苹果树身上,不停地在树干上跳来跳去。   
  小苹果树高声说:“啄木鸟先生,您这是干什么呀?”   
  啄木鸟笑着说:“别担心,我看出来它有病,是来给它治病的!”说着,它用爪子抓住树干,用尾巴支住身子,用坚硬的嘴在树干上使劲地啄起来。   
  小苹果树生气了,喊道:“老苹果树婆婆已经病了,您不能再使劲啄它了!”   
  啄木鸟笑笑说:“我这是给它动手术啊!”说着,它就把坏了的树皮啄掉,找出虫子的洞口,从里边一下子钩出几条大虫子来。啄木鸟说:“手术做完了,明天我再来看它吧,因为还有好多树等着我去治病哪!”啄木鸟说完,忽忽忙忙飞走了。   
  第二天,啄木鸟真的又来了,它在这儿啄啄,那儿敲敲,又在老苹果树的身上啄出一条大虫子。   
  过了几天,老苹果树婆婆的病全好了,它高高地抬起头,叶子长得绿油油的,结满了苹果。小苹果树也高兴极了,它们都非常感激啄木鸟。   
  有一天,啄木鸟从这里飞过,老苹果树和小苹果齐声喊道:“啄木鸟先生,您歇歇再走吧!请来尝尝我们的苹果吧!”    
  啄木鸟笑着回答说:“谢谢你们,我不吃苹果,也不能歇,我还要去给别的树看病哪!只要你们健康,我就高兴啦!

第15篇、中班语言活动小动物的叫声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在“动物音乐会”活动之后进行的。幼儿对各种常见动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动物头饰也特别感兴趣。我就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孩子的心理、生理实际发展水平,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不时的出示幻灯片,既保证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被分散,保持较高的兴趣,又使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出三种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喵。
  2、培养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丰富相关词汇。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动物头饰、汉字卡片头饰。
  2、投影仪、幻灯片。
  3、小鸡、小鸭、小猫的图片,叽、呷、喵的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观察幻灯片)
  1、出示小鸡的幻灯片。
  师:这是谁 ?
  幼:小鸡。
  师:小鸡什么地方最有趣?
  幼:鸡毛。
  师:为什么?
  幼:小鸡的鸡毛可以做毽子,我们可以用毽子来玩。
  师:很有趣。
  幼:小鸡的叫声也有趣。
  幼:因为小鸡叫时“叽叽叽”。
  师:对“叽叽叽、叽叽叽”(边说边模仿小鸡的动作,之后,将汉字卡片“叽”帖到黑板上小鸡图片的下方)
  2、出示小鸭的幻灯片。
  师:这是谁?
  幼:小鸭。
  师:你们想和小鸭玩吗?
  幼:小鸭是在水里玩的。
  幼:我看到动画片里的小鸭是在地上玩的。
  师:小鸭不但在水里玩,还可以在地上玩。你们听过小鸭子叫吗?
  幼:呷呷呷。
  师:(将汉字卡片“呷”帖到黑板上小鸭图片的下方)
  3、出示小猫的幻灯片。
  师:这是谁?
  幼:小花猫。
  师:你喜欢她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抓老鼠。
  师:那它怎样叫?
  幼:喵—喵。
  师:(将汉字卡片“喵”帖到黑板上小猫图片的下方)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表示动物叫声的汉字。并采用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
  2、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叽、呷、喵”三个汉字的结构,启发幼儿找找三个汉字的相同点。

  三、想一想,说一说
  师:你见过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幼:小羊。
  师:小羊怎样叫?
  幼:咩咩。
  师:说的真好。 ......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一些常见的动物的名称、叫声,教师将动物的主要形象及想关的汉字写黑板上,带领幼儿认读,让幼儿感知“口”字旁的汉字)

  四、玩一玩
  1、幼儿到手工区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汉字头饰戴上回座位。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在这里。(戴小鸡头饰的小朋友起立)
  师:小鸡怎样叫?
  幼:“叽叽叽、叽叽叽”(戴汉字头饰“叽”的小朋友起立可创编动作)
  (幼儿熟悉后,可变换游戏的角色。)
  2、 找朋友
  第一组: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帖到黑板上,请小朋友在图片下面帖上该动物叫声的汉字卡片。
  第二组:戴动物头饰的小朋友和戴该动物叫声的汉字头饰小朋友,手拉手、站站队。

  活动延伸
  通过歌表演来巩固幼儿的认识。

  我爱我的小动物
  1=C4/4
  5  6  5  4  3  1 /  2  1  2  3  5 -/
  我爱  我的 小 鸡, 小鸡  怎样  叫,
  我爱  我的 小 鸭, 小鸭  怎样  叫,
  我爱  我的 小 猫, 小猫  怎样  叫,
  我爱  我的 小 羊, 小羊  怎样  叫,
  3  3  3  5  5   5 /   3  3  2  2  1 - //
  叽叽  叽  叽叽  叽, 叽叽  叽叽  叽 。
  呷呷  呷  呷呷  呷, 呷呷  呷呷  呷 。
  喵喵  喵  喵喵  喵, 喵喵  喵喵  喵 。
  咩咩  咩  咩咩  咩, 咩咩  咩咩  咩 。
  在教师琴声的伴奏下,幼儿自由创编动作,也可分组、分多种形式唱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很感兴趣,通过节奏图谱的出示和指挥,幼儿大多一开始就能够基本会唱小动物的叫声。在掌握了叫声的节奏后自然地引入之后的小动物,学习唱出小动物的叫声来。

第16篇、中班语言活动特别的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停顿与押韵的感觉。
  2、知道一年中有12个月的含义,初步获得年和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龄,并能用相似的数来表征。
  4、设计生日蜡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儿歌:《我几岁》(请参见幼儿用书)。
  1—12月份的生日蛋糕图卡【附1】;纸张、画笔等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请幼儿看“儿歌:《我几岁》”图页,有没有发现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动作(五根指头排排站)。
  用轻快的语调念“儿歌:《我几岁》”【附2】给幼儿听。
  问问幼儿几岁。学念儿歌时,根据各自的年龄做出手势。
  大家一起念儿歌,把手举高,看看大家是几岁(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内容)。
  问幼儿过生日时有没有许愿。邀请幼儿玩“生日许愿”的游戏:
  ——老师将制作好的1—12个月的生日蛋糕图卡贴在展示区的墙面上。
  ——请幼儿运用美工材料画一根代表自己生日的蜡烛,并试着在蜡烛上标出代表自己的符号(亦可请老师帮忙写上姓名、生日)。
  画好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生日愿望,老师用简单的文字将幼儿的愿望记录在画有生日蜡烛的纸上。
  请幼儿轮流将自己的“生日蜡烛”贴在蛋糕上,班上就有一面“生日许愿墙”了。

  活动评价:
  能画出代表自己的生日蜡烛。
  能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

  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同月出生的人,同时也可以比看,谁的生日先到?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同月生日的人?统计哪个月的人数最多。
  【附1】生日蛋糕参考图案
  【附2】儿歌:我几岁
  去年我几岁?大拇指弯一弯,举起小手掌,四根指头排排站。
  今年我几岁?大拇指不用弯,举起小手掌,五根指头排排站。
  明年我几岁?请你算一算,举起小掌,几根指头排排站。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第17篇、中班语言活动萤火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作品的语言美,练习有感情的朗诵。
  2、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幼儿学会关心别人。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电教媒体、录音磁带、课件、动物头饰 活动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小小萤火虫》,幼儿听音乐近活动室,谈话导入活动
  2、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引导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内容。让幼儿欣赏并感受语言美。然后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散文诗。
  A、 这首散文诗叫什么名字?
  B、 散文诗里有那些小动物?
  C、 蚂蚁认为萤火虫是什么?
  D、 小蜜蜂认为萤火虫是什么?
  E、 金龟子认为萤火虫是什么?
  小结:萤火虫外表很美,像会飞的星星,像草原上的巡逻兵。萤火虫的心灵更美,他帮小蜜蜂搬运花粉,把迷路的金龟子送回家中。
  3、让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进一步帮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A、这首散文诗这么好听,你们听了这首散文诗有什么感受?
  B、小蚂蚁是怎么说的?(看,哪儿有一颗会飞的星星)
  C、小蜜蜂是怎么说的?
  D、金龟子是怎么说的?
  E、萤火虫是怎么说的?(我不是星,不是灯,也不是巡逻兵,我是昆虫王国的普通一员,我的名字叫萤火虫。)
  F、小朋友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你最喜欢这首散文诗里的那句话?(幼儿自由回答)
  4、师生共同来表演朗诵这首散文诗。
  5、分角色朗诵。
  师:萤火虫这么美,我都想变成萤火虫了,小朋友,请你到教师这里来选择你喜欢的动物透视,我们来分角色朗诵表演好吗?
  6、结束部分:
  配班教师:“我迷路了,谁来帮助我呀?”小朋友听是小动物迷路了,我们一起去帮助它,送他回家好吗?(教师带幼儿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第18篇、中班语言活动鼠小弟的小背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想象故事情节。
  2、理解并会讲述故事的内容。
  3、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幽默和趣味性。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电脑动画。

  活动过程: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想象故事情节。
  线索一:了解故事的开始与结尾部分,想象故事的中间情节。
  提问:鼠小弟穿了一件什么呀?
  谁给鼠小弟织的小背心呀?
  后来鼠小弟怎么了?小背心怎么了?
  鼠小弟的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师:鼠小弟的小背心会变成这样,是和这几个小动物有关。
  线索二:播放电脑动画,提供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鼓励幼儿再次想象故事情节及人物对话。
  提问:这几个小动物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为什么和它们有关呢?(教师再次鼓励幼儿猜想故事情节)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
  线索三:教师播放故事情节一:小鸭子与鼠小弟之间的对话,启发幼儿猜想故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提问:谁想穿鼠小弟的小背心?它对鼠小弟怎么说的?  
  小鸭子穿上鼠小弟的小背心合适吗?为什么? 谁能知道鼠小弟的小背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师:是不是小朋友们刚才所想、所说的那样?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教师完整播放电脑动画《鼠小弟的小背心》,中途引导幼儿说出角色对话。
  提问:老师看见有很多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都笑了,为什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好笑呢?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这个故事还没起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的作者给故事起了一个什么名字?
  (教师播放故事的名字,引导幼儿读一读)
  3、播放电脑动画《鼠小弟的小背心》,师生共同讲述。
  4、提供新的线索,发展图书的新内容。  
  师:妈妈又给鼠小弟织了一件小背心,鼠小弟还会把小背心借给别人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一本无论在构思上还是画风上都带有明显荒诞风格的图画书。它的乐趣就在于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猜推结尾是怎样一个结局,还有图画中特别幽默的是动物的表情,就说鼠小弟吧,你看它穿着小背心站在那里:“挺好看吧”时,多神气啊,可当它拖着被动物们拉长了的背心,泪流满面地伤心远去时,又是多么沮丧啊。同时,把鼠小弟高兴、惊讶、悲伤的表情,巧妙地穿插到了绿、红、黑单纯的色彩与构图以及登场的动物们的表情与小背心的变化之中。此外,结尾的意外性中所流露出来的幽默与悲伤,让幼儿兴趣浓厚。我选择这个活动主要原因是故事情节贴近幼儿心灵的语言,充满幽默,受孩子的喜爱,其中蕴涵的幽默、礼貌用语也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感受与学习。

第19篇、中班语言活动朋友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参与文学阅读活动。 
  2、知道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朋友船》的故事(见幼儿画册)。 
  2、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自己看画册。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儿画册,请你翻到**,小朋友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想你在图画上看到了什么,请你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事? 
  2、欣赏故事。 
  师讲故事,或者让幼儿听磁带,讲清楚听的要求:小朋友们听的时候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 
  师:故事听完了,请你回忆一下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用投影仪示范阅读,让幼儿再听故事。 
  师:听这一遍的时候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师:这一遍故事又听完了。大家讨论讨论:a为什么这条船叫“朋友船”?b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c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幼: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海豚、大章鱼;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还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里的小动物小狮子、小熊、小马、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小鸟非常想去看大海,他们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并起名为“朋友船”,当“朋友船”驶进大海时,忽然刮起了大风暴,海浪越来越大,把“朋友船”冲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当海豚和大章鱼呼喊小狗小猴,让它们离开破船的 
  师总结: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4、再次让幼儿看书讲故事。 
  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看书讲故事,边看边想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幼:因为这艘船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分工合作一起造的;这些动物都是好朋友;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附故事:朋友船。 
  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他们都是好朋友。他们非常想去看大海,于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终于造好了。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狮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马和小猪接着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后,小猴和小鸟上了船。“朋友船”起航了,顺着小河驶进了大海。忽然,大风暴来了,海浪越来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开始进水了!一只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狗说:“不!我不能离开我的朋友。”一只大章鱼向小猴喊道:“小猴!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猴说:“不,我不会离开我的朋友。”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驶向了岸边。从此以后,森林里就多了一条船,船上还画着小动物航海的故事呢。时候,他们谁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朋友,并且齐心协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使驶进向了岸边。 

  活动反思
  《朋友船》是一个非常具有讲述性的故事且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能够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我将这节课目标定为:了解并能讲述故事内容,知道朋友间应该团结互助。整个活动上下来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班幼儿对看图讲述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部分幼儿还是仅仅关注在小动物之间所发生的事,但是在由故事引申出来的道理感悟这一方面却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可能是我在引导深入的部分并没有处理好,仅仅让孩子们的认识和关注点停留在表面的一些东西上。活动中也有少数幼儿是不愿意表达讲述的,也有的是答不应问,可能这些孩子在表达方面还是需要帮助提高。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都能够有所进步。

第20篇、中班语言活动散文诗《捉迷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的内容。
  2、通过电脑动画,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象、喜欢文学作品,乐意与同伴一起朗诵。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配乐的电脑动画。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师:“小朋友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好玩吗?你们捉迷藏你们会躲在哪里?为什么?太阳也喜欢玩 这个游戏,你们猜一猜它跟谁玩呀?”
  “现在老师要念一首很好听的散文给小朋友听,听完以后,你们就知道猜的对不对了。”
  2)、完整欣赏散文诗
  提问:“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诗里哪句话最好听?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二、看动画欣赏散文诗,进一步理解、感受意境师:“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为什么是黑夜蒙的?太阳在数数时颜色都躲在哪里了?为什么绿色躲在草地里?他为什么不躲在菊花里?如果你是绿色,你还想躲在哪里?最后太阳有没有找到他们?”

  三、和老师、同伴一起学念散文诗。“你们喜欢这首诗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把这首散文诗念一遍。”

  活动反思:
  《捉迷藏》这首散文诗恰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太阳与一群活泼可爱的颜色在捉迷藏这一活动,散文语言生动有趣机具儿童化,动感强烈易于表现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本活动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游戏为主线贯窜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相关文章

《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活动课,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吧。

《幼儿园亲子游戏大全(50篇)教案》:幼儿园亲子游戏大全(50篇)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玩法,活动规则等内容,爸爸妈妈双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转处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妈妈共同拿桶子接球,投中1个后,爸爸妈妈手拿木棒,孩子双手吊在木棒上返回,以先返回到起跑线者为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亲子游戏大全(50篇)教案吧。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2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菊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秋风来了,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也带来了秋天的花儿朵朵 。深秋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秋天由于有了种类繁多、五彩缤纷的菊花而更加绚丽多姿。菊花是秋天具有代表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