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常规教案40篇

日期:2021-08-1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科学活动常规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科学活动常规教案40篇

第1篇、中班科学活动野生动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1——2种野生动物,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有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幻灯片、横幅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见过哪些动物?

  二、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师: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动物,观看的时候要找出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他长什么样子?
  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
  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
  1. 播放视频《大象的命运》,观看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
  (1) 视频里是大象,它有着小山一样的身体,粗粗的腿,长长   的鼻子,大大的耳朵。
  (2) 大象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
  (3) 他们在用鼻子卷树叶,洗澡还有王身上喷土等等。
  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它属于厚皮动物,目前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它们有的生活在大草原上,有的生活在雨林里,是群居动物,和人类一样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它们是食草动物,喜欢吃草、树叶、树皮、树枝等植物,它们的鼻子特别的厉害,可以往嘴里送食物、喷水洗澡、喷土保护皮肤、取物还有保护自己。大象还是寿命最长的野生动物,它脾性温和,非常珍贵。另外,大象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习惯,那就是站着睡觉,因为它的内脏承受不了它身体的重量。
  2. 接下来要和我们见面的动物十分凶猛,同样要在视频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视频《凶猛大白鲨》
  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他长什么样子?
  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
  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
  播放完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
  (1)视频里是大白鲨,它长着黑黑圆圆的眼睛,尖尖的牙齿,身体特别大。
  (2)它生活在大海里。
  (3)它在捕食小鱼还有海狗。
  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
  大白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它长着乌黑的眼睛,尖锐锋利的牙齿还有大大的鱼鳍,是用来在水里掌握平衡的,它生活在大洋沿海地区,因为它的身体温度比海水高15度左右,所以它可以在很冷的海水里生活,它可不像大象一样喜欢群居,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喜欢捕食海狗、海狮、海豹等一些海洋动物,它的平均身长有6米,体重1200多公斤。
  3. 归纳野生动物的特征
  (1)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两种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生活在哪里(野外),是自己捕食,没有人工喂养。 教师小结: 像这种生活在野外,没有人工喂养,靠自己捕食生存的动物,叫做野生动物。
  (2)师幼讨论:自己还见过哪些野生动物?

  三、激发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
  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现在却濒临灭绝,很多都遭到了杀害,到底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广告)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大自然才能和谐,我们的生态才能平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让野生动物在那里安全、舒适、自由的生活。
  那我们可以为野生动物做些什么呢?

  四、出示横幅,播放《动物世界片头》,全体师生签名。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条横幅“保护动物 从我做起”,我希望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在上面签上我们的名字,共同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不要伤害它们”,不会写名字的幼儿,画一颗爱心。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十分感兴趣,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本次活动的准备当中,和爸妈了解了一些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在活动中,我利用了多段视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讨论,认识了陆地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和海里最大的食肉鱼类,幼儿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很容易就接受了,结尾时在横幅上的签名活动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全体教师也参与到了其中,激发了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我觉得这样的科学和社会的渗透课程更有益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25个孩子在活动中全部聚精会神,效果十分好。

第2篇、中班科学活动会飞的纸屑教案反思

   教学意图:
  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科学《会飞的纸屑》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 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
  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教学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教学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很强烈。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物品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彩片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彩片吸起来。对此,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不锈钢杯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在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为孩子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第3篇、中班科学活动睡莲花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纸质做的睡莲的吸水性能不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2、幼儿能积极参与并能主动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质地的纸(如油光纸、白卡纸、拷贝纸、牛皮纸、报纸、植绒纸、素描纸)折成的睡莲花、水盆、沙盆、土盆、以及实验结果记录表。
  认识上述各种纸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纸质的含苞待放的睡莲。小朋友们想一想,纸制作的睡莲会在沙里、土里、还是水里开放?(幼儿自由猜想)
  师:我们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到底是怎样呢?大家试着动手试一试吧!(教师指导幼儿把睡莲花分别放入装有沙、土、和水的盆里,仔细观察发现纸做的睡莲能在水中开放呢)。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
  请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纸有吸水的性能。

  (二)猜想活动:
  出示不同纸质的睡莲,幼儿猜想。
  指导语:请你们猜一猜,把这四种不同的纸制作的睡莲同时放入水中,哪种纸做的睡莲先开放呢?哪种纸做的睡莲后开放呢?
  指导语:请你把猜到的记在记录表中第一行,你猜到哪一朵第一名开了,就在它的下面写上“1”,第二名开的写上“2”,第三名开的写上“3”,第四名开的写上“4”。

  (三)幼儿实验:
  指导语:请你们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得一样不一样?
  指导语:请你把看到的记在记录表中,你看到哪一朵第一名开了,就在它的下面写上“1”,第二名开的写上“2”,第三名开的写上“3”,第四名开的写上“4”。 引导幼儿把不同纸制作的睡莲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有个别幼儿观察不仔细,也许有误差,针对此情况,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进一步验证)

  (四)幼儿再次实验:
  验证自己的结果,把结果记录在第三行。

  (五)交流实验结果: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讨论:为什么拷贝纸做的睡莲第一名开呢?
  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纸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拷贝纸的吸水性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的速度快,所以拷贝纸做的睡莲就第一名开了。

  (六)延伸活动:
  为幼儿设疑:把报纸、植绒纸、素描纸做的睡莲和这四种纸做的睡莲同时放在水里,谁第一名开,谁最后一名开呢?
  幼儿可以继续在区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问、喜欢探索操作活动,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于是我设计此节科学活动。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各种纸质的睡莲展现出来,让幼儿猜想,它们能在土、沙,水里开放吗?因为有些幼儿先前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缺乏,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教师对孩子的猜想暂且不做评价,让孩子进一步试着实验观察,结果结论一致,教师继续抓住幼儿探究心理,为什么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初步让幼儿了解纸有吸水性。教师循序渐进,纸有多种,它们吸水性一样吗?幼儿通过猜想-----验证------再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整节活动结束,老师和领导对活动的组织评价较高,组织比较严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探究欲望较高,最后通过区域活动使幼儿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从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纸质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儿不注意观察,有可能结果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尽量选择吸水性差别较大的观察,对于吸水性差别小的,放在区域中个别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第4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第5篇、中班科学活动我家的电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几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初步了解家用电器的特点和用途。
  2、知道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热水器的图片各一张; 关于用电安全的视频一个;

  活动过程:
  1、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引出电冰箱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幼:想
  师:看,第一位小客人来了,他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如果猜对了,他就出来和我们见面,我们能猜出来吗?
  幼:能
  师:听仔细了: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上霜。猜一种生活中家家都有的
  幼:电冰箱 (教师出示电冰箱图片,以示幼儿猜对了)
  师:真棒,那谁告诉老师,电冰箱是干什么用的
  幼:把东西放进去不会变坏
  师:对,电冰箱可以保鲜食物,使食物不变质,谁告诉老师,为什么电冰箱能保鲜食物
  幼:因为它有电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因为电冰箱有电,才能让我们吃到可口美味的食物。我们家里使用的一些能够方便我们生活、使用电的机器,我们称它们为家用电器。
  2、借助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微波炉、洗衣机、电视机等几种常见家用电器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师:电冰箱还带来了他的好朋友,你们看是谁
  幼:洗衣机
  师:洗衣机是做什么的
  幼:方形的,插上电就可以洗衣服 (依次出示微波炉、电视机、空调、热水器的图片,向幼儿逐一讲解)
  师: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家用电器,空调、电视等,这些家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
  3、进行有关电器使用的安全教育。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家用电器,那我们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观察视频,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知识。)
  师:谁说说刚才视频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用电器
  幼1:不摸带电的插座
  幼2:不把手放到电风扇里
  幼3:手上有水不摸电器
  师:小朋友都说对了,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儿歌里的做法
  用电器,结束一定要关闭,
  不乱开,不乱拆,
  湿手更不摸电器。
  电风扇,风叶转,
  一叶一叶像刀片,
  手指伸进多危险。
  洗衣机、微波炉,
  还有电视、电脑、电冰箱,
  不能当做玩具玩,
  安全使用最重要。
  寻找电器,结束活动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家用电器,谁告诉老师,你家里还有哪些家用电器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师:刚才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好,给我们讲了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现在,我们要走出活动室,去看看我们幼儿园里还有哪些,让我们走吧!(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讨论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时,孩子们从好几个方面展开。有的幼儿说家用电器的插头不能碰;有的幼儿说了几种我们小朋友不能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电熨斗、电饭煲、电水壶等;有的幼儿说出了一些我们小朋友可以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空调开关、电视机、电冰箱等一些可以不接触电源的家用电器;还有的幼儿说出了一些危险动作如插头上不可以碰到水,使用电水壶、电熨斗等家用电器时不可以离开……
  这堂课来源于生活,又跟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小朋友非常感兴趣,不仅学习了简单的使用方法,还增加了安全使用意识,非常有意义。

第6篇、中班科学活动我的树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下学期主题“大树和小花”中,有一个科学活动《我的树朋友》,需要幼儿认识周边环境中的树朋友,与树建立亲近感。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我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学校旁边的老干部局里,因为在那里有一大片的树林子,各种各样真实存在的树肯定比简单的看几张图片,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 认识各种树木,能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比较各类树的不同特征。
  2. 与同伴交流、探讨中,加深对树朋友的亲近感和喜爱之情。
  3.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事先选择便于幼儿观察的老干部局树林子,测量粗细的标尺。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朋友,感知各类树的不同特征。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树,你能向我们介绍认识的树朋友吗?(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树朋友)
  2.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隔壁的老干部局,去那里的树林子认识下各种各样的树朋友,让我们出发吧。
  3.带领幼儿来到树朋友身边,认识树林子里的树朋友。(说说树的名字,对于幼儿不认识的树木,教师给予介绍。)

  二、我的树朋友
  1.引导幼儿用直接接触的方法,集体观察树朋友的特征。(如用脸颊贴一贴树皮,用手摸一摸树皮,看看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闻一闻树和树叶的气味,等等。)
  2.重点选取两颗树进行粗细的比较,先引导幼儿进行目测,后教师用标尺进行测量验证。
  3.树会呼吸吗?有心跳吗?爱吃什么?
  4.你还想了解树朋友的什么?

  三、夸夸树朋友
  1.这里还有许多树朋友,它们都很可爱,请你们每个组找一棵树朋友。
  2.幼儿分组寻找自己的树朋友,用各种感官感知树的特征。
  3.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和同伴交流树朋友的特征。
  4.个别小组比一比,你们的树朋友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5.引导幼儿以夸赞的口吻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树朋友。(教师小结,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弱噪音等功效)
  6.我们怎样和树交朋友?(带领幼儿用茶杯接水,给树朋友浇水。)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与老干部局的护林员结对,开展“护林小卫士”活动,每组认领一棵树进行养护,经常带领孩子们给树浇水,清理树林子里的垃圾等。
 
  活动反思:
  树是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提取教学内容,以“树”为题材进行欣赏,每个幼儿对待同一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并且引导和鼓励他们想象、创造,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指纹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在活动的选材上,选择了“指纹”为整个活动的探索对象,这一活动对象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带有一定的陌生感,让幼儿从发现自身的奥秘开始,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的欲望。   
  带着“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教育理念设计了此活动,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幼儿外,还设计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幼儿有目的的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引导和帮助幼儿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主要以观察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示范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活动进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指纹的类型、特性以及指纹技术简单的应用。
  2、在活动中探索拓印指纹的方法。
  3、能利用指纹塑造不同的形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指纹的类型,知道指纹独一无二的特性。   
  难点:了解指纹技术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并能利用指纹进行形象塑造。

  活动准备:   
  1、课件《有趣的指纹》   
  2、放大镜、印泥、透明胶带、水彩笔、橡皮泥、抹布、幼儿绘画用纸和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动画《名侦探柯南》,引出指纹话题。    
  导入语:大侦探柯南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把手枪,这把手枪是谁的?谁是真正的凶手呢?
  1、幼儿观看动画片《名侦探柯南 抢上的指纹》片段。 
  2、提问:是什么帮助柯南找到了真正的凶手?(根据抢上的第三个人的指纹)。

  二、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
  引导语:那么我们的指纹在哪呢?请你指给老师看看。
  (幼儿用手指出指纹的位置:在每个手指的第一个关节上。)
  1、点击出现指纹图片,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
  ①箕型纹——特征:它的中心纹理向一面开口像个簸箕;
  ②涡型纹——特征:它的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圈,一圈一圈像池塘里的小旋涡(或是小蜗牛的壳)。
  师:我们的指纹一般有两大类,涡型纹和箕型纹,(聚光灯观察)仔细观察涡型纹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圆,这样的纹理像什么?
  幼:像蜗牛壳、像树的年轮、像池塘里的小酒窝…….(点击涡型纹图片左方出现蜗牛的图片,下方出现漩涡图片).
  师:再看箕型纹,它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什么呢?
  幼: 像木头上的花纹、有的像弯弯的弓、中心像小马的脚……(点击箕型纹下方出现簸箕的图片)。
  师: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个簸箕,所以叫它箕型纹,有的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像一边开口较大像弓箭似的也叫弓型纹。
  师:那么用什么工具才能更清晰观察自己的指纹?
  幼:用放大镜放大指纹可以看得更清楚。
  幼儿利用放大镜自主观察自己以及同伴的指纹。(幼儿在自主观察中知道自己指纹的类型。)
  师:涡型纹又叫螺型纹,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过一首关于螺的童谣,一螺巧,二螺好,三螺四螺背稻草,五螺穷,六螺富,七螺八箩开当铺,九螺是秀才,十螺中状元。你有几个涡型纹?有几个箕型纹呢?(童谣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指纹的类型。)

  (二)通过讨论、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
  1、幼儿说说印指纹的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指纹的类型,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把指纹印下来呢?(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回答问题,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怎样印  的。)
  幼:用水笔涂在手指头上,在纸上印下来。
  幼:手指蘸上印泥,像盖章一样盖在纸上。
  幼:把手指头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就印下来了。
  幼:在玻璃上哈气,手印上去就有了。
  幼:面粉洒在桌子上,把手按在上面,就有手印了。
  ……………………………
  2、通过各种操作材料尝试拓印指纹。
  师:小朋友的想法真的很不错,那么选择你所需要的材料来试一试,看看哪一种方法可以最清晰的把你的指纹印下来。
  幼儿利用老师提供的胶带、橡皮泥、水彩笔、印泥等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操作时有个小朋友发现胶带上的手印特别清晰,兴奋地与同伴分享,周围幼儿纷纷尝试。
  师:通过尝试,小朋友们有哪些心得要告诉大家呢?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最清晰的印下自己的指纹?
  幼:哈气印的指纹马上就消失了。(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幼:橡皮泥上只能印下指纹不太清楚。
  幼:我看到了胶带,胶带上粘粘的,印的很清楚。(举起胶带给大家看)
  幼:我用印泥印的。(展示给大家看,发现有的糊在一起,有的很清晰,有的都看不清了)
  师:大家来帮忙找找原因,为什么印泥印的有的糊,有的清楚,有的很淡呢?
  幼:手指上的印泥太多了,一碰就糊了。
  幼:太少了就印不出指纹了。
  师:总结的非常好,我们在用印泥拓印指纹时,用手指肚蘸少许印泥,把手指肚用力地按在纸上,手指肚不能移动位置,迅速的拿开,这样才能清晰地记录下你的指纹。(详解用印泥拓印指纹为最后的指纹添画作伏笔。)

  (三)进一步观察比较指纹,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师:我们的指纹都一样吗?(不一样)指纹的类型不一样,指纹类型的个数不一样,那么同一类型的指纹它们的每一条纹理线都一样吗?(点击出现六个涡型纹,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是涡型纹,但是他们的纹理线或多或少的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师: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指纹,它们也存在着细小的差别。    
  小结:指纹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当我们还是个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指纹的纹样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改变改变。

  三、指纹的应用,初步了解指纹的独一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因为指纹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人们借助于指纹技术设计出了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出示指纹签到机)
  看,这是什么?你见过吗?
  幼:妈妈学校里有,妈妈早上去上班时用手按一下,校长就知道妈妈有没有迟到。
  师:这就是指纹签到机,涵涵的妈妈学校大门口就有他,它在里面储存了学校里所有老师的指纹,
  每天早上老师们在签到机上按一下,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它能准确地记录下老师上班的时间。那么指纹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幼:指纹破案(柯南利用指纹破案)、电脑上的指纹开关、在银行看见爸爸盖手印……….
  师:因为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指纹技术可以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的财产和隐私,(点击出现动感视频相册,向幼儿展示指纹锁、指纹保险柜、指纹门禁、银行卡指纹付款、汽车指纹识别、指纹鼠标等指纹技术产品。)指纹技术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安全,

  四、指纹添画,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师师范。
  师:指纹不光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安全,还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点击出现画面:指纹,老师在指纹上师范添画,引导幼儿想像可以变成什么。)(变成小鱼、小猫、人物头像等等)

  (二)幼儿在白板上利用指纹塑造不同的形象,师幼互动。
  师:指纹能有这么多的变化,你有更好的创意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幼儿在白板课件上尝试添画,塑造各种有趣的形象。

  (三)幼儿自主创作指纹创意作品。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是太多了,白板上都画不下了,愿意把你们的奇思妙想展示在画纸上分享给大家吗?  
  幼儿运用已学会的方法拓印指纹,进行指纹添画。(背景音乐响起)
  (四)指纹作品展示。
  幼儿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老师和同伴讲解自己的创意。
  结束语:小小的指纹蕴藏着大智慧,医学上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也能发现某种疾病,将来指纹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挑战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寻找答案。

  活动反思:
  好奇心是孩子们们与生俱来的,孩子们对于“指纹”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在玩橡皮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了许多痕迹,不过却不知道那指纹是每个人独特的存在,《有趣的指纹》这个活动将幼儿的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类型,知道指纹独一无二的特性,对指纹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利用指纹进行形象塑造。

第8篇、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小盆,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

  二、观察尝试,操作感知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
  ①.你看见了什么?
  ②.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
  ③.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
  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一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
  ①.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质。
  ②. 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
  ③.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

  三、交流讨论,发现不同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
  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
  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样吗?
  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
  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一样。

  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
  1、结合生活实践提问:
  ①、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
  ②、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
  ③、老师这里有一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
  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手电筒检验)

  五、迁移活动
  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
  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
  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第9篇、中班科学活动镜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平面镜动物玩具音乐 各种透镜、面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2、请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
  3、小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镜子反光实验
  1、幼儿分组探索
  2、小结

  三、游戏:小动物照镜子
  1、第一次操作,发现动物数量的变化
  2、第二次操作,发现如何变化
  3、第三次操作,把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进行探索。
  四、拓展经验
  1、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好多平面镜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奇妙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
  2、这些镜子也藏着许多秘密,我们在分区活动的时候再玩一玩,发现它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活动时,继续探索平面镜的其他特性。
  2、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其他镜子的特性。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可能是因为镜子是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认识镜子。孩子们虽然认识镜子,喜欢照镜子,但对镜子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而且镜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科学活动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第10篇、中班科学活动国宝熊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第11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玩电脑的时候注意到了那个计时的小沙漏,于是大家关注起计时的问题来,开始研究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计时,古代和现代的计时工具有什么不同,等等。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运用沙漏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帮助幼儿感知速度的快慢,理解时间概念的较好途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观察、判断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2.交流和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饮料瓶若干、钻有不同漏洞的饮料瓶盖。
  2.细沙、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观察沙漏,引起兴趣。
  2.制作沙漏
  (1)幼儿讲述制作沙漏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示范操作。
  (2)教师介绍不同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沙漏,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表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验情况,并给予帮助或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1)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2)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并讲述实验经验。
  通过交流,幼儿获得漏口少则沙漏漏得慢,漏口多则沙漏漏得快的知识经验。
  4.引发新问题
  沙漏中沙子的多少是否会影响沙漏的速度?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第12篇、中班科学活动玩冰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较多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情感、态度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重视不够。《玩冰》的设计就是想尝试通过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孩子从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学会技能,以达到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冰块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音乐《娃娃滑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
  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
  1、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冰?水龙头会结冰吗?
  2、为什么现在是冬天,我们屋里的水龙头没结冰呢?
  3、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龙头不结冰。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 结成的,里面放了一些彩色的纽扣,谁能想个办法把纽扣取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①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②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丰富词汇:融化)
  ③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
  ④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
  ⑤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

  四、让幼儿观察刚才玩的冰块,思考讨论:
  1、说说冰块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冰块也融化了?
  3、小结:手有热量,空气里也有热量,冰块吸收热量就融化了。
  4、总结:刚才我们玩了冰块,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热后会融化成水。
  听音乐随教师模仿滑冰动作出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利用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前的猜想,并将猜想记录在记录单上。接着通过每人各自进行的小探索,让孩子发现“冰的物理特性”。调动其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通过经验分享环节,帮助孩子们汇总探索结果,总结探索结论,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活动的热情。

第13篇、中班科学活动筷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玩筷子让幼儿了解各种筷子的用途,特点。
  2、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用筷子创造各种图形。
  3、让幼儿练习并使用筷子,做到姿势正确并会用筷子夹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样式及色彩的筷子数十双,用盘子装好豆子、玻璃球、纸条等少许。

  活动过程:
  老师的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猜个谜语,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它先尝。”(筷子) 筷子每天都要与我们见面,是我们的小伙伴,它在吃饭时帮助我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今天,金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重新来认识筷子。
  老师拿出一双筷子教会幼儿大声说出:“筷子,两根筷子,一双筷子。”让幼儿了解表达该用的量词。
  小朋友带来的筷子和老师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像个筷子家庭聚会一样,“长的是爸爸,细的是妈妈,短的是儿子,你们看这家人热闹吗?”让幼儿对筷子产生兴趣。
  小朋友可离开位置观察筷子的不同,通过看看、摸摸、玩玩,回答老师的问题:筷子哪些颜色?
  请将长、短分出来 摸摸看,是不是每双筷子都是同一种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双筷子?为什么?
  讨论筷子的作用 “小朋友,筷子我们都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玩具、敲)老师说:“筷子还会变戏法呢?不信你们看。”老师将一些筷子,摆成好看的形状,调动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脚自己在桌子上也摆出各中图形。
  小朋友人手一双筷子,老师教幼儿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
  (1) 教师示范(2)幼儿操作(3)筷子夹物比赛
  结束
  小朋友们,老师有要给小朋友出谜语了:两兄弟,一般高,一日三餐不长腰。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筷子,以后我们要和筷子做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不能伤害它,好不好?

  活动反思:
  筷子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同时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体验筷子给我们带来的娱乐功能,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第14篇、中班科学活动小小风车转得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 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 风扇、扇子、等

  活动过程:
  1、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2、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方法。
  3、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4、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5、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的时候带领孩子玩自己制作的风车。

  活动反思:
  活动游戏性、操作性强,体现了让幼儿在做中感受,做中学习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流畅,环节层层递进,教师的提问启发性强。活动中记录方法新颖,采用实物(具体纸张)记录的方法,既具体形象,又缩短了幼儿记录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纸张的适宜性。
  活动可以更开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让幼儿猜想哪一种纸张适合做风车,可以让幼儿猜想哪些纸张适合做风车,然后让幼儿制作多个风车,这样幼儿可以将几种纸张制作的风车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同伴比较)从而得出更科学的答案。

第15篇、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发现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静电现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有关静电的现象。作为教师,应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操作,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再次试验各种方法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操作结果,最后鼓励幼儿多观察,勤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摩擦产生的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幼儿认识静电,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摩擦产生的神奇魔力,从而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   
  师: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教师边说边抛洒小纸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
  师: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你们桌上有些东西,可以用它们试一试。
   
  二、 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木棒、木头筷子、塑料筷子、纸棒、塑料梳子、木头梳子、小铁棒等)一 一试验,看能否成功。
  
  三、 做各种物品摩擦毛衣产生的现象   
  师:看这里,老师手里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在表格中画一把尺子),老师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不能)   
  师:真的吗?看看老师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开花。(在毛衣上擦)   
  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纸屑,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观察   
  师:小纸屑被吸引过来了,小朋友,轻轻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行的表示法)   
  (神奇)   
  师:塑料尺只要我们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样,能吸引起小纸屑,真是很有意思。还有什么东西擦一下就能产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让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产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开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画铅笔)能不能吸引啊?   
   (不能)   
  (老师在黑板上做记录演示不行的表示法)
  师: 这儿还有一把梳子,让我们看看它摩擦后能不能产生魔力(营造一种看见什么都想试一试的情境。)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四、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结果
  下面请你们再用桌上的那些东西试试,看看它们摩擦了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来做试验,把你们发现的现象都在纸上记录下来。做试验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一个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协助他,并且要仔细观察。   
  教师巡回指导,统计的时候引导幼儿如何做记录。

  五、 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请3--4名幼儿展示记录表,并表述出来。
  师:从你们的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这些东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纸屑。其实,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后你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就告诉杜老师,比一比谁眼睛最亮,最善于发现身边的奥秘!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第16篇、中班科学活动玩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看看什么地方有沙,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次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说沙的用途。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7篇、中班科学活动一篮蔬菜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让幼儿学会对进行分类,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鼓励幼儿试着给蔬菜分类。
  3、学说:“我喜欢吃……”。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蔬菜卡片、蔬菜、小篮子若干;
  2、将洗净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黄瓜、等色彩鲜艳的蔬菜艺术的装在一个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厨师神秘礼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用白布遮着竹篮子,让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揭开白布后,让幼儿整体看一看:这篮蔬菜好看吗?什么地方好看?(请幼儿自由发言)

  二、利用课件教幼儿认识蔬菜并试着分类: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给蔬菜分类:根茎类、蔬果类、青菜类。

  三、分一分:
  请幼儿每人拿一张蔬菜卡片,说出拿的是什么?然后给它们分类。

  四、送蔬菜宝宝回家:
  1、教幼儿学说:“我喜欢吃……”
  2、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放在篮子送它回家。

  生活教育
  告诉幼儿蔬菜有营养,不要偏食,不吃蔬菜不生病。

  活动延伸
  学唱《小小姑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反思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第18篇、中班科学活动大树妈妈本领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作用,知道保护树木的具体方法。
  2、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小树苗
  知识准备:让家长带孩子找一找哪里有树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树呀?(幼儿讨论)原来这么多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出示图片家里、幼儿园、路边上、公园里)那么树都有哪些本领呢?

  二、讨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
  1、引导幼儿能知道树可以做桌椅、做家具、做积木(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建立直观认识
  2、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 可是天气很热,这时候你喜欢躲到什么底下,会感觉凉快一些。(让幼儿知道大树可以乘凉)
  3、出示两幅图片,提问幼儿你喜欢哪幅呢?(一幅树很多环境优美;一幅是没有树)。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美化环境。
  小结:大树可以做桌椅、家具;能乘凉;能美化环境,它的本领真大!你们喜欢大树妈?大森林里有许多大树妈妈,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小朋友们请上车(播放开车的课件)

  三、没有了大树会怎么样
  树妈妈家到了,小朋友们请下车。(出示小动物哭得课件)咦?小动物们怎么哭了?幼儿自由讨论。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挡风沙 她们为什么戴口罩,她为什么把脸都蒙上了。沙尘暴让我们的环境变的很糟糕;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知道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泥为什么把房屋都压塌了,没有树木,就会有泥石流把房子冲垮……

  四、我们怎样帮助爱护大树妈妈
  1、树有那么多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树呢?幼儿自由讨论。
  2、辨对错,出示图片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
  教师小结: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不在树身上乱刻,不在树身上拉绳子晾衣物、荡秋千等,冬天给大树穿上稻草袄……

  五、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去种树 树被砍掉了,小动物们都没有家了,我们一起去帮助小动物种树吧(放音乐小松树快长大树)。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纲要》为指导,结合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从寻找树——了解树的本领——感知没有树的危害——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活动中运用了讨论法、观察发现法、游戏体验法等方法。

第19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力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有关磁铁的直接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2、了解磁铁能透过纸板、木板、玻璃板来吸引铁或铁制品的现象。
  3、能够手眼协调地做磁力游戏。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磁铁、磁性物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黑板二块。
  2、学具:人手一块磁铁、每桌一篮物品、小精灵胸牌人手1个、玩具若干、小毛巾、沙等
  3、场景:布置神秘王国

  活动过程:
  (一)以小精灵到神秘王国引题
  小精灵律动进场

  (二)小精灵到神秘王国探秘:
  1、神秘王国到了,小精灵玩一玩,试一试,什么玩具最好玩;
  2、小精灵自由分组进入神秘王国探秘:
  ①小动物比赛
  ②小蛇跳舞
  ③钓鱼
  ④分类盒:牙签、大头针等
  3、组织小精灵入座,进行提问:(小树叶音乐)
  师:到了神秘王国,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4、小结。

  (三)介绍磁铁的特性:
  “磁铁宝宝”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铁,但我有磁性,能吸铁和铁制品,所以我也叫吸铁石。

  (四)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

  (五)教师提问,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1、磁铁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2、磁铁能吸木珠吗?铁杯吗?
  3、磁铁能将铁钉、牙签分开吗?
  4、缝衣针掉在地上了,什么办法能找到它?
  5、塑料球、皮球、铁球,用什么方法区别铁球?
  6、磁铁能吸到什么?

  (六)活动评价: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小精灵队,发奖杯。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磁铁并不陌生,老师贴挂图时经常用到。在孩子们的眼里,磁铁是很神秘的东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

第20篇、中班科学活动谁住在皮球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跳、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气的皮球若干、瘪皮球一个、气针一枚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对皮球的动态产生兴趣。
  2、难点:知道皮球里面装的是空气。

  活动过程:
  1、出示皮球,说说并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皮球)
  师:嗯,你会拍皮球,那你能上来拍一下皮球给大家看好吗?
  师:你们说这个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还可以怎样玩呢?谁来说说?分别请小朋友来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刚才这些小朋友都很会玩皮球,真不错!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
  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时候,你们观察到皮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时老师可以边拍边问?引导幼儿说出皮球会蹦,会跳,会滚,会转等。哦,皮球能跳,能滚,能飞…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用你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跳,蹦,转)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
  问:皮球什么形状的?(圆形)来,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皮球,现在我们先来学学皮球跳的样子,再来学学皮球滚。分别让幼儿模仿。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师:刚刚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们知道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呢?
  现在我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播放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师问:现在故事看完了,你们说说皮球里到底住着谁呢?
  (2)师: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教师启发幼儿互相讨论,幼儿之间互相讲述皮球里住着什么?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皮球里住着什么?幼儿互相想办法,讲述自己想的办法并做给其他幼儿看。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用挤一挤、敲一敲、听一听、闻一闻、看一看、摇一摇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着谁?
  请部分幼儿讲讲自己的探索过程。
  教师将气针插入气门芯,将皮球里的气体放出来,保持适度距离并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将充满空气的皮球与瘪皮球进行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师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么样?请幼儿猜想。
  教师出示瘪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幼儿的猜想。
  (3)教师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它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真了不起!
  4、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球,感受皮球的运动状态。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第21篇、中班科学活动生蛋和熟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记录等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验用品:生熟鸡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水。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不小心把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混在了一起,你们能不能给老师想一个办法,把熟鸡蛋和生鸡蛋找出来呢?   
  2、请幼儿讨论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3、请幼儿尝试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并请幼儿讲一讲,是怎样区分出来的生鸡蛋和熟鸡蛋。   
  4、共同探索区分生、熟鸡蛋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刚才有的小朋友成功的区分出了生鸡蛋和熟鸡蛋,那现在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记得在实验的过程中作好记录。   
  (1)摇一摇,仔细感觉两个蛋宝宝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验证幼儿发现:晃动的是生鸡蛋、不晃动的是熟鸡蛋。咱们给熟鸡蛋贴一个小标记,贴一个蓝色的小方形。   
  (2)转一转,两个蛋宝宝要进行转圈比赛,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猜猜转得快的是生蛋还是熟蛋,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验证幼儿的发现:转得慢的是生鸡蛋、转得快的是熟鸡蛋。   
  5、教师小结,再次尝试。   
  刚才咱们成功的区分出了生鸡蛋和熟鸡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办法,咱们一起来试试,放在水里,这两个鸡蛋会有什么不同?熟鸡蛋会飘起来,生鸡蛋会沉下去。   
  6、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咱们找出了生鸡蛋和熟鸡蛋,并在熟鸡蛋上做了标记,贴上了蓝色的小圆形,那么,咱们找的对不对呢?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小朋友敲一下带蓝色标记的鸡蛋,试试自己找的对不对。   
  7、活动结束,一起来分享熟鸡蛋。

  活动反思
  《生蛋熟蛋》这个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活动中注重体现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即教师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

第22篇、中班科学活动可以食用的叶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已经开展三个星期了,幼儿对叶子的外形特征、生长变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叶子的一些功能,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食物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人可以食用的叶子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吃呢?”“为什么我吃了一种叶子就不会肚子疼了?”“叶子可以生吃吗?吃了会拉肚子吗?”抓住幼儿共同的兴趣点,我们班生成了“可以食用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制作、品尝等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多种食用方法。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  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  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  电脑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电脑两台。
  4、  其他辅助材料:小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沙拉酱、番茄酱等;清水几盆。

  活动过程:
  1、  集中谈话: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引入活动的主题——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  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引入分组讨论活动。
  (2)  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
  (3)  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
  2、  分类活动:
  (1)  第一次分类:师: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 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篮子里。(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
  (2)  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
  (3)  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
  3、  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在电脑上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引入观看电脑课件活动。
  (1)  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
  (2)  电脑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幼儿不认识的叶子,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请教客人老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  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引入表演活动:《种菜忙》。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
  5、  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陈倩茜说:黄金搭档是叶子做的,我们要多吃。)
  (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
  6、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品尝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好吗?引入分组延伸活动:
  (1)  制作叶子拼盘。
  (2)  制作生菜沙拉。
  (3)  分菜、洗菜。

  活动反思:
  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第23篇、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磁铁教案反思

   活动来源:
  磁铁能够吸所有的铁制品,这一现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磁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的特性,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我们开展了此次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 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喜欢玩磁铁。  
  2. 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3. 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快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 雪花片、回形针、钥匙、硬币、玻璃珠、小剪刀、瓶盖、布、纸、铁夹、挂坠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  
  请大家把新朋友跟摆在面前的木头、塑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个新朋友比塑料和木头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它特别好玩。  
  2 . 幼儿探索活动  
  老师: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 东 西,请大家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举手说一说?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4、 动脑筋、想办法  
  (1)打捞小汽车,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车弄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3)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  
  5、自制磁铁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领。  
  (1)出示范例,教师演示跳舞的小兔子。(幼儿感到很好奇。)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小兔子动起来?(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3)总结:用一个回形针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小兔子,此时小兔子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隔着物品能吸铁的特性。)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活动反思: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铁石。孩子们在自主的动手操作探寻中,发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在集体的相互交流中,满足了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也达到了我们“支持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24篇、中班科学活动我们的种植园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了解一些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2、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3、尝试自己参与种植,体验种植的乐趣。   
  4、爱护植物,尊重劳动成果。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园种植园的蔬菜:水萝卜,生菜,大葱,油麦菜:还有幼儿园种植区的树:山楂树,   
  2、活动前准备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   
  3、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我们的种植园的植物,看看种子它们长大没有?(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并提问:前几个天这里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参观幼儿园的各类植物请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名称以及特征。
  A.你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吗?
  B.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类植物的名称以及特征。  
  3、分组讨论: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为什么?”(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浇水方便)
  教师总结: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土壤,空气
  4、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土壤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5、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6、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死)
  7、分享交流——亲亲我们种植园的宝贝。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参观后的感受。
  8、教育幼儿要爱护植物,知道植物来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9、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活动反思:   
  1、此教育活动符合中班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参加劳动、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现实需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前以组织幼儿观看植物生长过程的录像,使其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为本次活动作准备。本次活动教师带领幼儿亲子去参观这些种植园的植物,让幼儿更感兴趣,其中以师幼讨论的形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共同总结出种植的方法以及种子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让幼儿在活动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大部分幼儿较感兴趣,目标也完成的不错。   
  3、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从理论到实践,既了解了种子种植的方法和发芽的条件,又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这个活动在后期的植物生长过程中,还蕴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随着种子不断地成长,幼儿要对其进行细心地照顾,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责任感,同时幼儿在此过程中,也就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从中体验到生命的神奇。

第25篇、中班科学活动报纸发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用途。
  2、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报纸的活动中,通过探索、观察、模仿,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3、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人手一张)  音乐   报纸工艺品图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
  难点: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报纸,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请小朋友们回答听到的声音;
  A唱歌的声音;     
  B抖动报纸的声音。
  对,是抖动报纸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和报纸做游戏。
  2、报纸的认识
  ①你在哪里见还过报纸?
  ②你们家有人爱看报纸吗?谁最爱看报纸?
  ③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报纸?报纸上有什么?
  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他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本领,报纸上有广告,能了解新信息。
  3、观看课件了解更多用途,通过启发初步让幼儿知道报纸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形状的 为探索报纸如何发声做准备
  总结:用旧报纸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肯动手,就可以把很多没用的东西变成很多有用的好玩儿东西。

  二、幼儿尝试操作让报纸发声
  1、幼儿尝试想出各种让报纸发声的方法 “报纸还有特别的神奇的功能,能够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需要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来帮助它。”将报纸发给幼儿。注意了,报纸上有油墨,玩过后手会脏,不要把手放在嘴巴里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启发指导。   
  2、鼓励幼儿来展示自己发现的方法
  小结:揉成一个球、用手指弹一弹、用手甩一甩、搓成棍子、卷成筒打、放在身上擦,双手各拿报纸一角抖一抖、用手拍一拍、用嘴用力吹、放在地上踩、用东西砸、用笔戳。。。

  三、游戏《报纸乐器》 ”
  我要给小朋友出个难题,看看能不能难住你们,你们能用报纸当乐器给乐曲伴奏吗?  
  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报纸发出的什么声音可以和他们相对应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投放报纸供幼儿继续探索报纸的玩法

  活动反思:
  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经过多次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兴趣浓厚,可对报纸的利用性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怎样让报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孩子们对本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说到报纸的用途时,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当孩子们看到报纸工艺品图片时不禁拍起了手,普通的报纸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动手实践时,孩子们探索出多种发声地方法,搓、弹、揉、撕....孩子们形象地表达出了报纸的发声方法,丝丝丝....咚咚咚....孩子们兴奋不已,最后报纸乐器演奏时,孩子们跟着节奏,脸上洋溢着欢乐! 只是报纸的认识部分有些过于长,导致整个活动有些拉的太长。

第26篇、中班科学活动海马爸爸生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内容: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但它却是生活在海洋的鱼类。它的头部长着突出的冠,眼睛和细长的类似吸管状的嘴巴,名字叫做吻。海马的背部有鳍,可以帮助它游泳。尾巴细长,呈卷曲状。不仅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能够缠在海藻上帮助它休息。胸腹部突出,长有育儿袋,可以孕育海马宝宝。海马是由爸爸生出来的,每年夏天到来之前,海马妈妈就会把卵产到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经过40—50天,这些卵就会孵化成小海马,海马爸爸就会像不倒翁一样前俯后仰。当他后仰着时育儿袋的小孔就会张开,这样就可以把小海马从爸爸的肚子里喷射出来,小海马就真正开始了他的海洋生活。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海洋动物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繁殖方式。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于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难点在于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活动准备:
  1、海洋背景图 海马照片
  2、教学课件 资料录像
  3、音乐磁带 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广阔的海洋中,有很多的小动物,你都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啊?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快乐地在海洋里游来游去吧!(幼儿跟随音乐模仿海洋小动物)
  2、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看海马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小动物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叫海马。请幼儿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仔细观察海马的样子,由哪些部位组成。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
  (2)了解海马外形特征:小朋友们你们说,海马长什么样子啊?它的身体由哪些部位组成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进行总结:小朋友们,海马的头部长的像马,在他的头上长着突出的冠,眼睛还有像吸管一样的嘴巴,在他的背部长的鳍,是帮助他游泳的,海马的尾巴卷卷的,像大象的鼻子,他的尾巴不光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可以缠在水藻上帮助海马休息呢。海马的肚子上长着育儿袋,是用来养育海马宝宝的。他的名字虽然叫海马,实际上他是海洋里的一种鱼类。
  (4)关于海马你还知道什么?请幼儿说一说。看课件,小朋友们你们看,海马的身体还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颜色呢,真是一群奇妙的小动物啊。
  3、讲故事,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小海马有没有爸爸妈妈呢?那小海马是爸爸生的还是妈妈生的呢?让我们一起听一个故事,听完之后你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做《海马爸爸生宝宝》
  (2)播放课件,教师讲故事。
  (3)提问:小朋友们,小鱼逗逗的故事听完了,你听明白了吗?小海马到底是谁生的呢?小海马是怎样出生的呢?
  4、智力问答:现在你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玩一个智力问答的游戏吧。
  5、观看海马爸爸生宝宝的录像,进一步加深印象。
  6、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海马爸爸生宝宝
  7、结束: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知道了海马爸爸生宝宝这件奇妙的事情,可是在广阔的海洋中,值得我们探索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好不好!那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快乐地游出教室吧!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第27篇、中班科学活动冰和水好神奇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高原上又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一天早上由于头一天的一场大雪,使得教室门前结了很大的 一块冰,来上学的时候幼儿们感到很好奇,因此特抓住幼儿的这一爱好,制定了本节课,让幼儿从活动中感知大自然的季节变化。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四季变化使得冰和水发生的变化。
  2、通过认知自然变化,初步建立热爱自然的意识。
  3、在活动中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冰和水的变化
  难点:冰和水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若干冰块,热水几盆,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课前让幼儿做做热身操:小朋友们冬天到了,是不是感觉很冷啊,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做操,让我们的小手小脚热起来好不好。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冰块并让孩子触摸冰块,向幼儿说明两点;
  第一点:冰块之所以又冷又硬,是因为放在冰箱里。
  第二点:冰块加热后会变成水;
  2、在幼儿触摸冰块后,让幼儿说说摸了冰块后的感觉是怎样的。(冷)
  3、将热水端到幼儿的面前让幼儿摸一摸热水,摸后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4、为了证明第一条的两个观点,将冰块置于太阳下,定期观看,并告诉孩子冰块是如何融化的;
  5、冰块全部融化后,将冰水倒入玻璃杯,让孩子用手触摸感觉水的冰凉。
  6、小朋友我们的大自然到了冬天就会很冷所以水就会变成冰块,可是夏天很热所以冰块就变回水了,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没有大自然我们就不能生存,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哦。
  延伸活动:水是怎样变成冰的,在冰块盘上灌满水,放入冰箱,可多次重复此游戏。 
 
  活动反思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幼儿很感兴趣,但唯一的不足是整个游戏过程较短暂,使得能力弱的幼儿并没有实现目标的认知,在经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把游戏过程再部署的更细致些,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目标的认知 。

第28篇、中班科学活动我和气球一起玩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气球因其色彩鲜艳、形状灵活多变,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想何不利用气球这一有利资源,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有关空气知识的教育呢?于是我设计了《我和气球一起玩》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空气能流动的特点,知道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2.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在玩气球的游戏中体验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空气的流动性,知道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难点: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笑脸气球、哭脸气球各一个,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气球若干。
  2.养有盆景的自然角。
  3.有关工业污染(工厂的烟囱)、交通污染(汽车、飞机、摩托车尾气)、生活污染大气(吸烟、焚烧垃圾等)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导人主题。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要来我班做客,你们猜猜它谁?“彩色橡皮袋,宝宝都喜爱,一吹就长胖,飞到半空去。”
  师:可爱的气球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2.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帮助幼儿了解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几个来源,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气球亲亲我。教师出示吃饱空气的笑脸气球,朝每位幼儿脸上喷一喷。边亲小脸蛋边说:“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亲亲小耳朵,耳朵躲一躲;亲亲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师提问:“气球在用什么亲你们?”
  师总结:“气球吃的是空气,里面的空气在我松手的时候就会跑出来亲你们的小脸蛋。原来空气是会跑、会流动的。”
  (2)师:“还有一位气球宝宝想来亲亲你们的小脸。看看它是谁?”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气的哭脸气球。
  师问:“咦?这位气球宝宝好难过,为什么呢?”教师学气球宝宝说话:“我想吃饱了和你们玩儿,可是却吃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我觉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呼吸很困难,浑身都难受。我不能亲小朋友了,心里真难受!”
  师问:“这个气球宝宝为什么不能亲我们?”
  师:“你们见过或者感受过被污染的空气吗?”幼儿回答完后看课件。
  教师演示空气污染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烟、炉灶等)和交通运输工具污染。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一些公共场所去,如拥挤的公交车上、集市、商场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请爸爸妈妈多开窗通风,这样,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气。
  3.我帮气球来治病。
  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呢? 幼儿分组讨论。
  师:“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师:“什么能净化空气?” 幼儿回答完后放课件。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那我们先一起帮气球宝宝治病吧。我们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脏空气吐出来,让花草把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净化一下,然后再让它吸点儿新鲜的空气,病就好了。”“气球宝宝,等你好了我们再来接你!”
  师:“我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心地玩玩气球吧。”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气球,玩气球小老鼠的游戏。
  4.气球小老鼠: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
  (1)教师吹起一个气球,突然松开手,气球跑出去。问幼儿:“气球怎么会跑呢?”
  师:“噢,是空气等不及要出来,就把气球给挤跑了。我的气球变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气球也变成小老鼠吧!
  (2)幼儿将气球吹起来后,突然松开手,气球会像小老鼠一样四处乱跑,幼儿追赶。
  (3)幼儿反复玩游戏,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我以孩子们为主体,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设计了“气球亲亲我”、“生病的气球”的环节,形象、直观,有较强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尝试气球亲亲小鼻子,亲亲小耳朵,亲亲小眼睛等的感觉,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探究问题,直接得出结论:空气是流动的,是会跑的: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轻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气球小老鼠”游戏活动中,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参与尝试、体验游戏快乐的机会,既巩固了教学活动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在此环节中,个别孩子不能很好的将气球吹起来,所以参与活动不是很积极,不能尽兴的体验游戏的快乐,作为教师在以后组织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29篇、中班科学活动让纸立起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二)幼儿操作
  1、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先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同样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三)结束部份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
  这本来是一个科学探索活动,但我发现了其中的创新价值,因而稍作修改运用了一番,效果还不错,幼儿开始用胶泥、回形针、绳子等铺助材料或粘、或卡或拴使纸立了起来,后来没有任何辅助材料了,他们也能用折叠、组合等方法让纸立起来,充分调动的求新求异思维,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幼儿还两个、三个合作,将纸组合造型,还取了不少象形的名字,体现了复合思维的萌芽。

第30篇、中班科学活动植物怎样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实验、观察的技巧。
  2、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芹菜、白色康乃馨若干;
  2、事先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将康乃馨的花朵的茎剪开;
  3、剪刀、红蓝两色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活动过程:
  1、做小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⑴芹菜实验:
  A、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
  B、将芹菜插进杯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
  C、过一段时间,让幼儿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
  ⑵两色花实验:
  A、两个杯子各装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色、蓝色墨水。
  B、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里。
  C、经过一天后,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
  1、 讨论:如果植物没水会怎样?
  3、讲解为植物浇水的方法。
  2、 提醒幼儿给自然角和家里的植物浇水。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

第31篇、中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瓜子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小食品,而且随着人们见健康意识的提高,瓜子的种类口味也越来越多,瓜子都一样吗?为什么有的瓜子不能直接食用呢?《纲要》中也提出: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好吃的瓜子》。

  活动目标:
  1、知道瓜里都有瓜子,了解不同的瓜子及其用处。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瓜、向日葵、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瓜子找妈妈        
  1、教师出示西瓜子、南瓜子、向日葵瓜子,请幼儿为这些瓜子找妈妈。
  师:这些瓜子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心里很着急,谁能帮助他们找到妈妈呢?(提醒幼儿把的瓜子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这一环节允许幼儿出错)        
  2、小朋友真能干,为这些瓜子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瓜子找对妈妈了吗?我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向日葵,切开南瓜、西瓜,验证幼儿刚才游戏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什么瓜里有瓜子?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瓜里有瓜子?
       
  三、这些瓜里有瓜子吗?        
  教师请幼儿想一想黄瓜,北瓜里有瓜子吗?这些瓜子和我们刚才说到的瓜子一样吗?       
  教师切开这些瓜,让幼儿来观察。请幼儿品尝黄瓜,感受这些瓜子和前面说到的瓜子的区别。       
  小结:这些瓜里也有瓜子,只是它们的瓜子皮不像南瓜、西瓜、哈密瓜里的瓜子皮那么厚硬,它们的皮比较薄软。这些瓜子我们平时都在不经意间吃到肚子里了。发现:原来瓜里都有瓜子。 
       
  四、瓜里的瓜子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说一说瓜里的瓜子有什么用?可以食用,可以做贴画,可以做种子等等。         
  介绍一些瓜子的可以入药,瓜子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比如:冬瓜子可以清肺化痰,利湿排脓,润肌肤。         
  南瓜子有很好的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的作用。      
 
  五、结束活动:品尝各种瓜及瓜子       
  请幼儿进一步感受各种瓜里面的瓜子。(提醒幼儿,有好吃的要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瓜及瓜子送给听课的老师吃)。

  活动反思:
  吃是幼儿的天性,整个活动当中,幼儿非常感兴趣,整个活动能流畅、有序地进行,由此认为活动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参与活动有35名幼儿,个别时候,老师不能观察和照顾到每个孩子,所以有个别孩子在某个环节中表现的不是很积极。这也告诉我,在活动当中要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感受,适应当今大班化教学的实际情况。

第32篇、中班科学活动水果宝宝的故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水果宝宝。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桔子、梨子各若干个,并用布袋包好。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课件:西瓜宝宝图,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 猜一猜      
  1、出示西瓜图。     
  小朋友你们看,他是什么啊?(西瓜)     
  对,西瓜宝宝今天要过生日,谁想去啊?还可以带一个宝宝去,就是布袋里的宝宝。请你们摸一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宝宝。     
  2、幼儿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

  二、 认一认     
  1、请小朋友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幼儿说出自己布袋中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     
  2、请手中是红色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圆圆的宝宝举起来给我看。          
  请手中是香蕉宝宝的举起来给我看。    
   3、请小朋友把你的宝宝放在桌子中间。这些宝宝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你们还吃过哪些水果呢?老师出示课件(水果图),幼儿根据图片回忆。

  三、 说一说     
  1、现在请小朋友带着你的宝宝到西瓜宝宝家去。可是,西瓜宝宝不认识你的宝宝,你应该怎么介绍呢?请个别幼儿尝试。(老师当西瓜宝宝:“你是谁啊?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大家一起来。

  四、 尝一尝     
  1、小朋友,欢迎你们。我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请大家尝一尝,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幼儿品尝。     
  3、组织交流。

  五、 小结。    
  今天我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宝宝,知道了它们的颜色和形状;还品尝了许多水果,知道了他们的味道。谢谢你们。

  活动反思:
  1、您设计的活动是否适合您的儿童?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趣味性,符合中班的幼儿需要和年龄特点,本次活动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活动中吃水果的环节。幼儿在认一认的环节中每个幼儿都对水果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孩子说话的欲望,调动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说一说你喜欢的水果,幼儿各抒己见,我用肯定的话语赞扬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后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其他幼儿积极思维。活动中幼儿体验到认知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就习得了知识。   
  2、有几个儿童参与不积极,这是为什么?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在提到“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时,反应不是太积极,说的还是眼前的水果,只要极个别的幼儿能说出一些其他的水果,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少,很多水果都没见过,有的幼儿虽然吃过,但让他回忆以前吃过的水果就有了难度了。我的引导不够,准备也不是太充分,我应该多找一些水果图片,让幼儿观察,这样可能就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33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蝌蚪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
  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
  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
  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
  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
  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
  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
  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1、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
  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34篇、中班科学活动可爱的小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做蜗牛。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35篇、中班科学活动蔬果的沉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 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 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 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 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 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第36篇、中班科学活动“纸杯漏水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探索发现涂蜡的纸杯不漏水,知道一次性纸杯是既卫生又方便的饮水用具。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其余各种纸(新闻纸、马粪纸等)制作的纸杯若干。记录卡,笔。
  2、各桌一壶水,一个小桶,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分组探索,了解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反应:
  1、请幼儿往纸杯中倒水,观察水在各种纸杯中的变化。发现有的杯子漏水,有的不漏水。
  2、让幼儿往各个杯子里倒入等量的水,观察,记录不同杯子的漏水现象。
  3、提问:所有的纸杯都漏水吗?哪种纸杯漏水快?哪种纸杯漏水慢?哪种纸杯不漏水?
  展示各组的观察记录结果,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纸杯,探索饮料纸杯不漏水的原因
  1、组织幼儿互相观察比较、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杯不会漏水,有的纸杯会漏水?
  2、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不漏水的纸杯内涂了一层蜡。

  三、组织幼儿讨论一次性纸杯的用处
  1、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纸杯?他们都有什么用处?(请幼儿互相交流、回答)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这是常见的一次性纸杯,它制造方便,既卫生又便宜,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做实验,给一般的纸上涂一层蜡,检验其漏水程度。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37篇、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线条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幼儿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用绳子记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各种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绳子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的彩色绳很漂亮!”“我的是塑料绳!”“我的绳子很结实,是麻绳!”“我带来的绳子最长,可以拔河!”……还有的小朋友发现弯弯曲曲的线绳可以变:“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摆弄自己带来的线绳。以后几天,绳子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

  活动目标:
  1、在玩线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绳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3、积极参与线的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电线,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2、教具:一个悠悠球、数码照相机和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各种各样的线、绳,交流、共享经验。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许多的线。你们找来了一些什么样的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幼儿自由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线、绳,对它们的外观、材质这些特点产生初步的印象,老师观察指导。
  2、幼儿从外观、材质、用途方面进一步了解绳子。
  ①老师玩悠悠球,幼儿比较悠悠球的绳子和自己玩过的绳子,它们在外观、材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②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玩法。
  ③幼儿讨论绳子的其他用途。

  二、引导幼儿感知线会变形的特点。
  1、老师使用幻灯机,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2、启发幼儿对变形后的绳子进行联想,引起幼儿再次玩绳的兴趣。

  三、幼儿自由用绳子造型,体验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1、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图案来,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用线、绳造型的作品。
  2、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流,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及操作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在电视里相互欣赏刚才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绳子造型,并根据这些图案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觉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探索不同外观、材质线绳的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第38篇、中班科学活动水跑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值日生每天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这天,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给花儿浇水时浇了一遍又一遍,我连忙过去制止他:“浇这么多水,花儿会死的”。可他却说:“我一倒下去,水就跑了,我怕花儿没喝够,所以多浇一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可爱呀!他这一句“水跑了”引发了我的思考,“水为什么会跑了,不见呢?”这不正是一个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       
  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
  2、每组一盆水;
  3、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
  4、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水跑了?       
  3、请幼儿猜猜水跑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跑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让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跑了没有?水变跑了用√表示,水没有跑用×表示。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2、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活动反思:
  不足之处:
  1、没有提前让幼儿接触一下这些材料,以至于活动时有部分幼儿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上。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成功之处:
  这节科学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跑了。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跑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跑了”的原因,并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第39篇、中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冰块若干 干湿毛巾两块 脸盆4个 镜子每人一个 灯笼一个 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 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幼儿能够多元化的发展。

第40篇、中班科学活动动物们的运动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动物是孩子的朋友,是幼儿喜爱并乐于接受的事物,很多幼儿在家中也养着各种宠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每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小动物来运动”这个活动,对动物的运动特点进行探索。
  知识点:1、动物是运动健将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它们会跑、会跳、会爬、会攀……会做许许多多的事,有很大的本领,有的可是大自然中的运动健将。(1)跳远健将:袋鼠,袋鼠一跳的距离可以达到十几米。(2)跑步健将:猎豹,猎豹的跑步速度有时比人类的汽车还快。(3)游泳健将:海豚,海豚游泳的速度比现代核潜艇还快。(4)跳高健将:跳蚤,跳蚤能跳过自身高度的100多倍。(5)滑雪健将:企鹅,企鹅的滑雪速度可达每小时30公里。2、生活中的小动物也会很多运动(1)跑――马、羊、狗、猫(2)跳――兔、猫、青蛙(3)爬――乌龟、蛇(4)攀――猴(5)游――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运动特点,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
  3、乐于观察与发现,激发幼儿探索动物运动方式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2、动物运动和人类运动的影片(由动物的运动、人的运动、人和动物的运动穿插三部分组成)
  3、户外锻炼器材

  活动过程:
  1、它们怎样动幼儿已经自行收集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相关经验,正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可引导幼儿先交流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说一说图上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运动的?(幼儿可以边说边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教师在活动中可穿插进行知识点的强调。
  2、动物模仿秀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比一比谁学得最像也可将幼儿分成几组,各组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其他组的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3、动物和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运动项目与动物的运动很相似,有些就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让幼儿自行发现、思考其中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观看动物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影片里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2)观看人类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你看到了人们在做哪些运动?
  (3)讨论:动物的运动与人的运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观看人的运动项目和动物的运动穿插对比的影片片断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就模仿动物的运动,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如:游泳、拳击、赛跑、荡秋千等。
  (5)引导幼儿找一找:还有哪些人类的运动也是受到了动物运动启发?

  活动反思:
  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在了解幼儿兴趣、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在自由且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探索动物的运动特点引导幼儿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在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也进一步发展幼儿跑、跳、爬、攀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相关文章

《中班健康教案20篇》:《中班健康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健康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中班游戏教案20篇》:《中班游戏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游戏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