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40篇及反思

日期:2021-09-1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语言教案40篇及反思,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语言教案40篇及反思

第1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月亮船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月亮船》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四个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了解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准备
  1、幼儿图画书《月亮船》;
  2、哭泣的蒲公英图片一张;
  3、四个世界之最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蒲公英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他怎么了?蒲公英为什么哭呢?教师引导幼儿自主猜测。
  2、那让我们一起听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问题: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儿回答后教师归纳,然后集体学说: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
  3、仙女告诉蒲公英什么了?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最长的城墙是长城。(教师相应贴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图片)。
  4、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鼓励幼儿跟学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部分,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三、感受祖国真伟大
  1、问题: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中国)
  2、我们的祖国出来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幼儿自由发言加深幼儿对祖国美丽风景的印象,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把幼儿图画书《月亮船》分给幼儿,幼儿看着书本,跟着故事录音学讲故事。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2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乌鸦喝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 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第3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逃家小兔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逃家小兔》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和爱与温情的童话绘本故事,它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故事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展开情节,孩子们通过猜猜、议议兔宝宝与妈妈之间的对话,深切地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能够满足孩子想象、创造、兴趣的需要,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使自己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关爱妈妈,关爱家人,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
  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3、学会如何接受爱和对待爱,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1、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2、愿意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逃家小兔》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课件图片)(兔妈妈和兔宝宝)

  二、理解故事
  (播放背景音乐)一天,兔宝宝对妈妈说自己要逃走了。
  1、师:你们想兔妈妈听了小兔的话,妈妈会怎么办呢?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2、师:小朋友,你们想过要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呀?
  师:如果你们出走了,妈妈也会去追你的,因为你也是她的小宝贝呀!
  3、师:小兔子可不想被妈妈追上,他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鱼,游得远远的。”
  提问:这下子兔妈妈该怎么办才好呢?(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想法。)
  出示课件一
  师提问:仔细看看这幅图,兔妈妈在干什么?
  她用什么做诱饵的?为什么要用胡萝卜做诱饵呢?
  总结:兔妈妈知道它的宝宝最喜欢吃胡萝卜了,这根红红的胡萝卜中藏着妈妈对宝宝满满的爱呢!
  4、师: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妈妈抓住,所以他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提问:小兔变成小花,妈妈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想象)
  播放课件二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师:看看兔妈妈拿着一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拿小草?
  总结:兔妈妈知道它的宝宝也很喜欢吃小草,这些青草中也藏着妈妈浓浓的爱呢!”
  5、师:可是小兔子还是不想被妈妈抓住,所以他说:“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了我,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提问:这时,妈妈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播放课件三
  你找到兔妈妈了吗?她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变成大树?(幼儿自由说)
  兔妈妈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总结:“因为树是小鸟的家,不管小鸟飞的再远都还是要回到家的。
  6、师:兔宝宝和妈妈越聊越开心,他说:“如果你变成树,我就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提问:这回兔妈妈又会想出什么办法呢?为什么?
  播放课件四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提问:兔妈妈为什么要变成风?风和帆船有什么关系?
  师:“因为风能帮助帆船前进,帆船离开了风就不能行驶,小兔子还是离不开妈妈的帮助啊!”
  7、师:小兔还是不甘心,她说:“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提问:妈妈听了,又会怎么说呢?为什么?兔妈妈可有办法了。
  播放课件五
  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我就变成走钢丝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提问:孩子们,看到兔妈妈走在细细的钢丝上,你心里怎么想?你们敢走钢丝吗?
  总结:钢丝多细啊,而且很高很高,走在上面多危险啊!其实兔妈妈是很害怕的,但是兔妈妈为了能遇到自己的宝宝,还是冒着危险走在细细的钢丝上。
  8、师: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这时你还想逃走吗?为什么?
  播放课件六
  小兔说:“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做你的小宝贝吧。”
  播放课件七
  妈妈说:“那就这么办吧,来根红萝卜吧!”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的名字叫《逃家小兔》。

  三、激发幼儿对自己妈妈的爱
  1、兔妈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
  2、兔妈妈那么爱自己的宝宝,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是怎么爱你的?
  3、妈妈这么爱我们,她们的爱就像彩虹一样美。我们身边爸爸、妈妈、许许多多的人对我们的爱都很美,让我们听一首好听的音乐感受一下我们身边这么浓的爱吧!播放课件,歌表演《彩虹的约定》。
  4、我们的家人都这么爱我们,你们爱她们吗?现在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请找到你的家人,把你们对她们的爱也大声的说出来。

  四、活动结束。

  案例反思: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在第一个活动环节中,首先我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呈现给幼儿一幅兔宝宝和兔妈妈温馨的家的画面,请幼儿猜猜它们是什么关系?让幼儿谈谈看到这样的画面的感受时体验出一种温馨的味道,加上恰到好处的轻柔音乐,为整个活动奠定一个温暖柔和的情感基调。

  二、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爱的情感。
  我把整个故事用课件分段讲述呈现给幼儿。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层层递进的提问,孩子已经深深感受到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在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发展。而且视听觉的结合,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动形象性,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活动中,我借助轻音乐配上图画书,用既写实又浪漫的美丽画面,充分挑起孩子们的兴奋神经,使幼儿乐于去观察画面,并且非常享受表达的乐趣。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情感教育。
  问题“兔妈妈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兔妈妈那么爱自己的宝宝,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是怎么爱你的?”让幼儿通过回忆现实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爱的不同方式,获得切实的情感体验。
  激起幼儿愿意以歌表演的方式表达对妈妈及家人的爱,也再次体验了家人的爱,歌表演《彩虹的约定》把活动推向了**。
  最后我问孩子“我们的家人都这么爱我们,你们爱她们吗?现在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能接受爱的同时大胆表达爱。
  鼓励幼儿用最深情的语气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妈妈(或其他亲人),我爱你!”看着孩子们奔向自己的家人,幸福的依偎在家人的怀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彼此之间的爱,其乐融融。
  整个活动都在一个爱的氛围中开展,孩子沉浸在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之中感受着小兔的调皮、可爱,感受着兔妈妈无私的爱。当然活动中也难免有些小的缺憾,如:故事情节的教学稍嫌冗长,要控制好时间;尽量减少对多媒体的运用,进一步凸显绘本的魅力,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绘本的欲望等等。
  总之,活动中我能以孩子为主体,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提问设计具有开放性,给孩子们留下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空间。师幼互动非常充分有效,孩子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昂,非常投入,获得了有效的发展,达到了教育目标。

第4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蛀牙王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从图意的逻辑顺序来推断故事情节,提高阅读能力。
  2、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连贯地讲述故事。
  3、认识汉字:蛀牙王子。
  4、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从图意的逻辑顺序来推断故事情节,认识汉字:蛀牙王子。
  活动难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连贯地讲述故事,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
  2、教师自制蛀牙王子哇哇大哭的图片一张;云朵形状的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蛀牙王子图,引发好奇。
  1、引导幼儿观察图面并有依据地判断:为什么王子突然大声地哭,猜猜发生什么事情了?
  2、引发后续阅读愿望: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就知道小王子为什么哭了。

  二、自主阅读“蛀牙王子”,学会看懂图意。
  1、引导幼儿观察图意,并能前后联系:小王子为什么哭?从哪里看出来?
  2、一起逐页翻看图书,教师运用提问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
  师:
  (1)、小王子最爱吃什么?(先请幼儿回答,说出判断理由后教师再用故事原文进行总结)
  (2)、医生为什么要来?他会说什么呢?(用最后一句话小结时出示字卡:蛀牙王子)
  (3)、连续讲述第7—8页,提问:现在你知道小王子为什么哭了吗?大家都称小王子什么?(学习汉字:蛀牙王子)

  三、阅读“蛀牙王子”第9—12页,继续提问并讲述图意。
  1、小王子成为了蛀牙王子,应该怎么办呢?
  2、幼儿自主阅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连续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3、共同讨论补充保护牙齿的方法:假如你是医生,会对蛀牙王子说什么?(出示云朵白纸贴在小王子大哭图周围,将幼儿提出的保护牙齿的方法记录在白纸里)
  4、听了你们的建议后,小王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5、教师连续朗读原文,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图意。

  四、完整讲述一次。
  幼儿边看图书并听教师讲述故事,能用角色的语调、语气模仿对话部分。

  活动反思
  文学作品的欣赏有利于帮助幼儿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蛀牙王子》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知道不能多吃糖,要勤刷牙多吃有营养的蔬菜等。
  活动中,这个故事通过分段来让幼儿欣赏,这样,更加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通过图片的展示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内容很贴近小朋友们的生活,更加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幼儿能认真的听故事,并且当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述地时候,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能积极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基本上能讲述故事的完整内容。
 

第5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借尾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模仿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的对话,理解故事的内容。
  活动难点
  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出主题:森林里要召开百兽大会啦!小兔子看到布告后也想参加,可是它对自己的尾巴不满意。猜猜它会向谁去借尾巴?

  二、倾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遍。
  2、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
  小兔子想干什么?

  三、讨论理解
  1、教师出示活动教具,并讲述故事第二遍。
  2、依次提问:小兔遇到了谁?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愿意将尾巴借给小兔吗?为什么?(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讨论中,通过猜测动物是否愿意借给小兔尾巴及原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即对动物尾巴作用的了解情况)
  3、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幼儿对各种动物尾巴作用的猜测。
  4、继续讲述故事并提问,重复上面的环节。
  5、拓展讨论,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特殊作用。

  四、完整倾听
  1、倾听故事第三遍,幼儿尝试跟着教师能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2、翻看《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29~3页“借尾巴”,再次根据画面复述故事中小动物间的对话。

  课后反思
  《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借助形象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白兔向大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借尾巴的故事,使小朋友们知道了小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和小白兔的短尾巴的特殊用处。教学中,充分利用采用挂图、书本结合、听说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让孩子去思考、交流、表达,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在活动中交流各自的看法,闪现思维火花,表现出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

第6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咕咚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害怕,是幼儿常遇到的情绪问题。听到班上孩子说害怕,害怕情绪对小孩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很多令孩子害怕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所以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孩子们有这种害怕怕的情绪。

  活动目标
  1. 欣赏《咕咚来了》。
  2. 理解故事,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4.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
  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 、狐狸 、猴子 、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
  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讲述听到的故事内容。当有些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及时给予了丰富的知识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讨论
  1. 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
  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教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 一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五、角色表演
  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走进胆小国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在幼儿身上表现地更明显,请幼儿说说自己胆小的经历,怎样克服这样的心里障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游戏活动《咕咚来了》中,幼儿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故事内容也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大部分幼儿较大胆、较完整地回答问题。本次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说对”, 爱说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赏完视频之后,幼儿模仿动作而进行角色表演,在这样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以培养积极地动脑和动手的能力,还有表述的机会。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故事做详细的如何克服胆怯的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努力的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争取完善优质的教学效果。
 

第7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我妈妈》解读:《我妈妈》是英国儿童画家安东尼•布朗。这本《我妈妈》和2000年出版的《我爸爸》是安东尼•布朗给爸爸和妈妈的献礼。《我妈妈》和《我爸爸》撰写文字的手法非常相似,两本书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布朗同样运用对比的句子,形容妈妈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妈妈的歌声像天使,吼叫起来又像狮子;或者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又像犀牛一样强硬。此外,他也使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柔软得像沙发……
  2、我在第一次读到这本绘本时,正好是母亲节,后来我想对于大班学生来说真正的去观察一个人,展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真的很难。孩子们只看到了不和自己心思的一面,如:粗暴的妈妈,唠叨的妈妈,甚至讨厌的妈妈。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妈妈,能够更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妈妈,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这本书。《我妈妈》没有说教,所要反映的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妈妈爱我,我爱她”这样一个内涵,但是仔细分析这个绘本我们会发现,要让孩子在阅读中理解这样一个内涵还是有一定难度
  3、我想通过这个绘本的阅读与欣赏让幼儿对母爱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形象的语言于图画感受母爱的伟大.

  活动目标
  1、在图片中理解绘本故事。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
  3、感受绘本语言,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感受种种母爱
  难点:通过形象的图画联想母爱

  活动准备
  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 《我妈妈》绘本ppt.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初步感受爱,引导幼儿说出对音乐的理解。说出爸爸妈妈是怎么样表达对他们的爱的。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
  师:你们怎么知道他们爱你们?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总结幼儿对爱的理解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做饭,买衣服,陪你们做游戏…….这些都表示他们爱你。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外国大画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时候他妈妈是怎么爱他的。
  2、播放课件《我妈妈》ppt1,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图片
  师: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师:图片中的妈妈美吗?
  师:图片中的妈妈在安东尼心目中都变成了什么?
  师:你们的妈妈在你们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妈妈是怎么爱你的?
  师:你们爱妈妈吗?
  3、带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片的内容。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用什么方式爱你们?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语言讲述《我妈妈》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爱我你就抱抱我》带领幼儿集体做律动,让幼儿感受爱得不同表现形式。让幼儿学会把爱表达出来。
  活动总结:
  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大班阶段的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敏感。比如老师轻轻的摸摸他们的头,他们就觉得是爱他们,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觉得开心。我觉得本次活动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母爱,从直观的绘本中看到妈妈质朴的爱。

  教学反思
  1、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踊跃发言,本来在设计课程时以为绘本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可是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智慧远远大于我的想象。
  2、 通过活动幼儿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知道了批评也是一种爱。
  3、 通过活动幼儿认识了母爱的多样性。
  4、 本次活动内容相对有点长,在今后你的活动中我应该选择内容稍短一些的绘本。

第8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老鼠和大老虎》沿用了美国传统图画书的结构来发展故事情节。在书里,画家设计和隐藏了许多细节,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的“发现”能力。根据大班年龄特点设计了《小老鼠和大老虎》活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提高辨别细微差别的能力,才能有灵敏的感觉和很高的鉴赏力。只有具有灵敏感觉的人才能欣赏艺术品。”从心理发展来看,儿童内心蕴藏着天然合谐的艺术灵敏感觉,只要顺其自然地引导,其内心的感觉就会觉醒。引导儿童辨别细微差别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多欣赏高品质的艺术品,而绘本正是这样一种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艺术品,它可以刺激幼儿的思维,激发其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猜测、倾听、想像、议论、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3、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才能长久。
  4、培养孩子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
  5、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说话中,让孩子享受阅读的情趣。
  6、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7、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学会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玩偶:形象反差较大的一只形态可爱的小老鼠和一只大老虎。
  2.道具:老虎外衣、虎头帽、灰尾巴、鼠帽。甜面圈、花儿、城堡立体图。
  3.提示牌:西部牛仔的游戏、分甜面圈、采花、搭城堡。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朋友之间那种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2、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学会续编故事。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玩偶。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猜测。
  ★教师出示玩偶形象反差较大的一只形态可爱的小老鼠和一只大老虎。
  ★伴随玩偶的出现,教师边有节奏地晃动着小老鼠,边模仿小老鼠轻声细语地讲述故事的第一自然段。
  ★引发幼儿讨论: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会有点什么小问题呢?
  2.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故事前半段。
  ★教师继续以小老鼠的身份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注意经常用眼神与幼儿交流,吸引幼儿认真地倾听故事。
  3.教师设置悬念。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当教师讲到“大老虎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时停住,请幼儿猜猜小老鼠会怎么做,并鼓励幼儿配合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用跺脚、气愤的语气讲述故事中小老鼠的做法。
  ★教师请幼儿想想:小老鼠和大老虎分手后,各自的心情是怎样的?
  4.幼儿继续欣赏故事至“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教师继续运用语气、眼神变化,配合动作生动地讲述故事,特别要表现出小老鼠内心的感受和变化。
  5.教师和幼儿共同回味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教师和幼儿共同回忆:小老鼠的心理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的?大老虎的心理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的?
  ★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6.教师和幼儿共同运用戏剧表演的方式演绎故事。
  ★教师身披老虎外衣,头戴虎头帽或头饰,扮演老虎。另一位配合的教师带领部分幼儿身后夹一个灰尾巴,头戴鼠帽扮小老鼠。两名幼儿做提示者,负责适时出示提示牌。其余的幼儿做评论者。
  ★借助道具(甜面圈、花儿、城堡立体图)以及提示牌(西部牛仔的游戏、分甜面圈、采花、搭城堡),教师和幼儿共同表演故事。小老鼠的心理独白以及人物间的对话,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朗读。
  ★请评论者说说谁什么地方表现得好,什么地方可以进行改进等。
  7.教师采用逐步退后的方法。引领幼儿逐渐地进入自主表演。
  ★教师可以逐步减少语言,改换角色:由演员到提示者,再到评论者、旁观者,让幼儿自主地表演。
  8.续编故事
  接下来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这就要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去编写他们之间的故事。想不想自己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活动延伸
  开展“我和我的朋友”的谈话活动。 请幼儿说说自己和朋友之间有趣的事情,相互交流与朋友交往的经验。可以开展续编故事的活动,根据故事的最后一句,引发幼儿想像故事的可能发展;教师鼓励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幼儿采用增加对话、描述细节等方法来丰富故事的情节。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整个活动可以改成情景讲述活动。教师可以先请幼儿观看事先排练的《小老鼠和大老虎》的表演,再请幼儿就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幼儿讲述的情况,教师可以分段再次请幼儿观看,分段讲述内容,最后引导幼儿分析一下大老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点明主题。
  ★区角活动:在表演区继续提供相关的道具,让幼儿自由进行表演。在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让幼儿看图书讲述故事。
  ★领域渗透:活动后可与社会领域相结合,开展大带小的活动,给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表演故事,带领他们共同游戏,帮助他们穿衣、整理衣服等,从而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含义:平等、互助。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一直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会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幼儿爱看动画片的心理,带他们完整欣赏故事,从而使得幼儿全身心投入。在活动的最后,我将故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幼儿通过倾听学到的本领得到再次的升华,自己创编故事。
  通过这篇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都懂得了朋友之间不可以以大欺小,做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朋友和自己之间的平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第9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狐狸和兔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创编故事中狐狸与兔子的主要对话。
  2、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表演童话剧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幼儿在创编对话时,语气、语调与故事角色的匹配
  教学难点:
  幼儿合作创编并且表演情节

  教学准备:
  视频、故事录音、PPT

  理论依据:
  在之前的教时中,幼儿已经熟悉故事的内容,在前几个教时中对于故事表述的对话、台词已经进行过复述,并且结合故事情节分段表演了片段,幼儿在区角中也能关注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了解其中变化对角色性格的改变,他们也愿意通过自己的想象,及时改编故事中还不熟悉的台词,帮助完成表演。在创编台词的环节中根据大班童话剧的目标中提到的:“能创造性地表演同一主题中的不同情节,表现不同角色的形象”这一点,结合这一目标,通过故事中“狐狸的房子融化了,兔子的房子还好好的,狐狸求兔子借住一晚上,倒把兔子赶出来家”一句话,引发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根据角色的性格、故事情节合理、大胆地创编相关台词,并且通过图片联想、默片欣赏、录音听辨的方法,推动创编和表演的进行,一步步将幼儿自己创编的情节、对话转变为童话剧的一部分,从未推动大班幼儿合理想象的能力。在合作表演的环节中,结合“大班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并能合作、协商进行角色之间的分配以及情节的展开”,在上一环节的创编台词、表演基础上递进要求,两人合作表演,并由幼儿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表演中神态、动作、语气的表演要素,推进幼儿自主表演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故事图片引出活动
  1、引出活动
  最近我们在表演童话剧《狐狸和兔子》,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还记得,故事中提到了怎样的狐狸和兔子?
  ——小结:狡猾的狐狸遇上了善良的兔子,故事就这样开始的。(听故事录音开始部分)

  二、尝试创编台词
  1、狐狸、兔子介绍自己房子时各自的对话
  (1)出示图片一(狐狸和兔子各自的房子)
  提问:睡在这房子里会有什么感觉(外形、作用)
  提问:兔子和狐狸会怎么介绍自己的房子?
  2、狐狸出场
  (2)看啊,狐狸来了。
  听音频(事先准备狐狸和兔子的音频)
  提问:兔子和狐狸说话时的声音听起来有什么地方不同?
  (3)出示幼儿说的不同之处,制作成卡片贴在黑板上作为记录(口气、语调、情感等)
  (4)幼儿听一听、学一学
  ——兔子的声音很温柔,狐狸的声音又尖又细,不同的声音能表现不同性格的角色
  3、视频表演
  肖老师也录了视频,分别是狐狸骗兔子、狐狸赶走兔子的片段,看了以后,说说这两段视频说了什么?
  出示两段无声音的表演
  幼儿说说理由(动作、神态、表情)
  小结:相同的动物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神态、表情表演出不同的心情。
  (3)再看一遍视频,配上声音、动作
  (4)放完整视频,幼儿跟着试一试
  4、兔子重新回家
  (1)提问:兔子被赶出了自己房子后,想了什么办法要回房子
  今天的结局不一样了,兔子是聪明、勇敢的,她会想什么办法要回房子?
  (2)我们来尝试做导演,两人合作,分别扮演狐狸和兔子,演一演兔子被赶出后想要回房子时他们的对话。
  两人尝试表演
  (3)展示
  请2到3组幼儿上前表演,观众点评(通过评价动作、表情、语调等)
  幼儿评价同伴的表演

  三、欣赏童话剧,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这是你们的剧照,像不像为小朋友继续表演新编的故事呢?下次再来试一试。

  教学反思:
  根据大班童话剧的目标中提到的:“能创造性地表演同一主题中的不同情节,表现不同角色的形象”这一点,结合这一目标,我借助故事中“狐狸的房子融化了,兔子的房子还好好的,狐狸求兔子借住一晚上,倒把兔子赶出来家”一句话,引发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根据角色的性格、故事情节合理、大胆地创编相关台词,一步步将幼儿自己创编的情节、对话转变为童话剧的一部分,从而推动大班幼儿合理想象的能力。另外,教案中也关注大班幼儿合作表演的能力,结合“大班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并能合作、协商进行角色之间的分配以及情节的展开”,在上一环节的创编台词、表演基础上递进要求,两人合作表演,并由幼儿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表演中神态、动作、语气的表演要素,推进幼儿自主表演的能力。
  活动中的关键,是通过之前对角色的语气、动作揣摩,请幼儿进行创编。然而我并没有让幼儿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创编,或是根据情节来进行续编故事,为了给与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渲染,我通过正面的形象激发幼儿对于故事重新做了改编:“兔子不再是胆小的、靠别人帮助的人,他今天也变得勇敢、聪明了,你认为他会像哪些办法要回自己的房子呢”?马上激起了幼儿创作欲望,幼儿的想法多种多样,有的说让兔子拿一块肉吸引狐狸,当狐狸出门想吃肉时就把狐狸给赶跑;也有的说兔子会用勇敢、大声地去要回房子,把狐狸给吓跑。在这么多的充分想象之后,幼儿合作表演了自己创编的内容,用动作、神态表现了自己对于角色理解。

第10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请你快来帮帮我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遇到困境,该怎么办,要怎样寻求帮助,是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常识,也是孩子从小就需要学习的能力。《请你快来帮帮我》这一主题就是从幼儿的这一需要出发选择的。

  活动目标
  1. 乐意根据故事《请你快来帮帮我》的情节发展,进行情景表演。
  2. 尝试扩展故事的情节,进行创造性表演。
  3. 在表演中,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语句《请你快来帮帮我》《快快拨打120,它会帮助你》。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语句。

  活动准备
  1. 故事图片。
  2. 小羊,牛妈妈,小狗,小兔的头饰若干套。
  3. 录音机,故事磁带。
  4. 事先把桌子摆放到活动室的四周。每张桌子上有一套小羊,牛妈妈,小狗,小兔的头饰。

  活动过程
  1. 复习故事。
  教师:“请小朋友听故事录音,然后告诉老师,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
  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着图片讲故事。”
  教师:“请小朋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2. 表演故事。
  (1)示范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着图片讲故事。”
  教师:“老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请两三组幼儿到前面表演。
  (2)分组表演。
  教师:“每张桌子上都有头饰,请小朋友选你喜欢的桌子,去表演这个故事吧。”
  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对话。
  (3)个别组到前面来表演。
  教师:“哪个组想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可以多请几组)。

  活动延伸
  把材料留在活动室,以便幼儿自由选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通过示范表演和分组表演,让幼儿明白遇到困境时,怎样寻求帮助。通过表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11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经验并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
  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
  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讲讲故事
  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播放PPT,欣赏故事)
  1、 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
  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
  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
  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
  (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倾听故事结尾)

  三、 做游戏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游戏(藏在粽子里):
  1、打开粽子一,游戏:听话。
  要求:幼儿仔细倾听老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2、 打开粽子二,游戏:接龙。
  (1)“词语接龙”要求:幼儿用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词接龙,前一词的词尾是下一词的词首。
  (2)“句子接龙”要求:用许多词说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将前一人的话重复一遍再接下去。
  3、打开粽子三,游戏:悄悄话。
  要求:老师在幼儿耳边说一句故事中的话让幼儿传话。
  ☆在玩语言游戏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性和培养仔细听认真想的好习惯。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幼儿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讲故事
  1、教师操作故事盒,幼儿讲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以幼儿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动中来,使孩子有讲述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总体感觉,效果非常好,活动很顺利,幼儿非常喜欢,非常投入,活动的微调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儿能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了愉悦,而且,也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获得了经验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活动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活动,也感觉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养。如: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有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幼儿应耐心等待,认真倾听;当你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养成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如: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如在游戏“悄悄话”中,要认真仔细地听,听清楚了,再按游戏规则进行传话,这样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都要注意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

第12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猴子捞月亮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 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 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 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第13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三个和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思路:
  《三个和尚》的故事幽默有趣,富有哲理,内容适宜幼儿表演,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各种角色的情绪感情,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同时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制作部分故事表演道具,与幼儿一起布置故事环境。
  2、经验准备
  (1)幼儿能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和轮换角色表演。熟悉故事情节,掌握角色间的对话。对身体动作有一些设想,幼儿能和老师一起复述故事旁白,并适时插入。
  (2)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根据需要及教材特点、幼儿实际情况,深入推敲,钻研教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讨论各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思考哪些角色可以让小朋友来表演,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
  活动难点:
  合作表演中幼儿不仅要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能照顾其他幼儿的表演进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引导幼儿回忆故事。
  教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表演过了《j个和尚》,其实故事中除了三个和尚,还有很多角色可以有小朋友来演,现在请你们仔细想想,还可以演哪些角色?
  幼儿:小老鼠!太阳!观音菩萨!火!白云!蝴蝶!水桶!
  2、尝试表演,并总结部分角色的表现方法及注意事项。
  引导幼儿尝试各种表现方法并使用部分道具,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太阳必须要在小和尚来之前出来,同时晚上还要落下,表演太阳的幼儿就要跑来跑去,东升西落;火苗是要等到着火的时候才能出来,而且是从小火越烧越大,幼儿的动作也要从蹲到起再到站,灭了就要全部趴下或躲起来等。)
  幼儿1:观音有水的时候就会很高兴,水被小和尚喝完以后就不高兴了,当起大火的时候,观音还有点害怕。
  幼儿2:火有许多表现方法,火可以用红色的塑料袋,也可以用红色运用的词汇和情节推理来自于他们自身,他们对同伴传达信息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教师传递知识的信息,因此,要使幼儿的言语信息在同伴的发言中不断丰富起来。由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想与假设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这是一般的故事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活动中幼儿倾听同伴发言的同时,要对同伴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头脑中迅速选择与其他人不同的词汇与想法进行表达。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锻炼了勇敢和自信的品质,感受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

  活动反思: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本班幼儿的词汇量较少,对幼儿来说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词汇,词本身具有抽象概括性,因此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边说边做动作,体验、理解、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够给幼儿带来乐趣。表演还需要练习角色间的对话,想象并创编身体动作,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同时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不足之处:
  一次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幼儿的活动不够尽兴,没有机会尝试表演其他角色,还可在本次活动后设计一些延伸内容。

第14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狼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绘本《狼来了》 色彩搭配很漂亮,动物形象也很逼真。是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是伴随幼儿睡觉的枕边寓言益智小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富有教育意义。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狼来了》。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活动目标:
  1. 观察、想象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 自己的话讲述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3. 体验阅读乐趣,感受大家成为朋友的快乐。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幼儿对大灰狼原来印象。
  1. 调动幼儿原有阅读经验。
  2. 调查对大灰狼的印象。
  3.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
  教师小结:原来在小朋友印象中大灰狼是个凶猛、以强欺弱的坏家伙。

  (二)理解绘本内容。
  1. 引领幼儿阅读。
  2.幼儿阅读。
  3. 集体阅读绘本结尾。

  (三)完整欣赏,提升拓展。
  1.完整欣赏。
  2.欣赏后再次调整幼儿对大灰狼的印象。
  3.教师总结。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大灰狼都是坏的,大灰狼也有可能和动物们成为朋友。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够合平共处,大家都能成为朋友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提供胸饰等让幼儿进行表演,进一步体验故事的乐趣。

  活动反思:
  《狼来了》是一个老故事,但其中蕴含着极具学习,发人深省的道理。通过读本的学习让幼儿明白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告诉大家做人应诚实,不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说谎去愚弄他人。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第15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大鲸鱼在海边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小动物的心情变化,积极思考大鲸鱼回到海里的办法。
  2. 懂得人多力量大,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 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视频,海浪的音效,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意图:交流去海边的经验,引出故事。)
  1. 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音效)
  2. 你们去过海边吗?谁来说说你在海边做过什么有趣的事?
  3. 小结:是啊,在海边玩可真有趣,可是今天海边发生了一件特别事,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 分段欣赏故事,思考问题。
   (意图:感受小动物的心情变化,积极思考大鲸鱼回到海里的办法。)
  1.可怕的大鲸鱼
  (1) 大鲸鱼为什么要来到海边?
  (2) 海边从来没有来过大鲸鱼,小动物们看到大鲸鱼会有什么反应呢?(紧张、害怕、讨厌、不知所措)他们会让大鲸鱼加入游戏吗?
  (3) 海水退潮了,大鲸鱼为什么留在海滩上?
  (4) 小动物们会怎么做?为什么?
  2.救救大鲸鱼
  (1) 大鲸鱼是怎么说的?(幼儿模仿微弱的声音)
  (2) 听到大鲸鱼的求救,小动物会怎么想?
  (3) 本来都很害怕的小动物,现在他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4) 小结:海蟹觉得大鲸鱼是来跟他们一起玩的,坚定地救他;海贝还有些胆小有些犹豫;海龟看它没力气,也没之前那么害怕了。
  3.小动物有办法
  (1) 有什么好办法吗?
  (2) 小动物们想了哪些办法来帮助大鲸鱼?(观察四幅图片)
  (3) 这样做成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观察图片细节,表情、动作)
  (4) 大鲸鱼实在是太重了,大家费了好大的劲,大鲸鱼还是在原地。你觉得小动物们会放弃吗?
  (5) 小猴和老虎分别是怎么做的?
  (6) 最后是谁的办法让大鲸鱼获救了?那么大鲸鱼要感谢谁呢?
  (7) 为什么大鲸鱼不只是感谢老虎,而是感谢所有小动物呢?
  (8) 小结:是啊,大鲸鱼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得救的,因为团结力量大。

  三、 完整讲述,交流启发。
  (意图:懂得帮助周围的人。)
  1、 小动物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为什么大家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大鲸鱼?
  3、 小结:虽然一开始小动物们很害怕大鲸鱼,但是当看到它有危险时,也会不顾一切地去帮助它,最后成功地帮助它回到大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原来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目标突出,在活动中,孩子的表达积极性也很高,尤其是在讨论小动物们如何帮助大鲸鱼回到海边的方法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再次涨潮时大鲸鱼就能自己回去了;有的说可以先用水倒在大鲸鱼身上,让它不会觉得口渴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孩子的互动较多,大班下学期了可以尝试让孩子自主阅读,增加挑战。

第16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裁缝"、"姑娘"、"说"、"胖"。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4、让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记录,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准备
  自制月亮变化图;故事录音;生字卡。

教学课时:
  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谜语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小朋友们玩过猜谜语的游戏吗?
  生答……师:请认真听题,比一比谁的小脑袋最聪明--"有时圆圆像个盘,有时弯弯像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猜一猜是什么啊?
  点名提问……师:真聪明,被你们猜到了,谜底就是"月亮"。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月亮的故事。
  2、谈话揭题,整体感知师:月亮啊,虽然在夜晚才会出来,但是呢她是个非常爱美的姑娘,她特别喜欢穿新衣裳,小朋友们是不是跟月亮姑娘一样喜欢穿新衣裳啊?
  生答……师:这节课呢,我们就陪着月亮姑娘一起去做新衣裳,好不好?
  生答……板书课题:月亮姑娘做衣裳(其中"姑娘"可以重点突出,读三遍)师:月亮姑娘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则小故事吧!
  【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完全部故事】
  师:故事美不美啊?
  生答……师:听完这么美的故事,谁能来告诉老师月亮姑娘是怎么做新衣裳的呢?
  点名提问……师:看来小朋友们听的很认真啊!都知道月亮姑娘找到了裁缝来做新衣裳。那,裁缝是做什么的呢?你们有没有见过裁缝啊?
  点名提问……师:(总结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裁缝就是做衣服的人,对不对?
  生答……3、分段欣赏故事师:那月亮姑娘的新衣裳做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怎么讲的,好不好?
  生答……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34页,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一页的小故事,读的时候,你们的小手指不许偷懒,要逐字逐字的指着读,跟上节奏,能做到吗?
  生答……【及时强调坐姿、指读的姿势,组织课堂教学;师领读两遍】
  师:故事的前半部分读完了。谁能告诉老师,裁缝和月亮姑娘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
  点名提问……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老师应及时强调初三、初五、初十这几个时间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部分的故事内容。
  师:哎呀,裁缝真是太粗心大意了,月亮姑娘初五那天没能穿上新衣裳。所以裁缝连忙说,他说了什么呀?
  生答……师:裁缝连忙说:"是我量错了,我重新给你做一件。""连忙"是什么意思啊?点名提问……师:对呀,裁缝觉得是自己的错,赶紧、马上向自己的顾客解释,不想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顾客不高兴,对不对?
  生答……】
  师:接下来,老师觉得裁缝一定会吸取教训,第二次做衣服的时候,肯定不会出差错了,月亮姑娘就能穿上新衣裳了,是这样吗?
  生答……师:这次的试穿和第一次的结果一样,月亮姑娘的新衣裳还是穿不进去。这一次裁缝又是怎么说的呀?
  点名提问……师:对,裁缝又重新给月亮姑娘做了一件。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了,你们认为这次做的衣裳,月亮姑娘再来试穿会成功吗?
  生答……师:后半部分呀,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看看小朋友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好吧?
  生答……4、结合图文,教学生字师:故事欣赏就到这了,小朋友们把这一部分红色的字宝宝,用铅笔圈出来。师出示"裁缝""姑娘""说"生字卡,反复认读三到六遍,视学生情况而定。
  【释意:"裁缝"做衣服的人。
  师:大家看看裁缝旁边的小图,这里画的裁缝拿着什么呀?
  生答……师:以前想穿新衣服,就得先去买块布,找到会做衣服的人,做衣服的人呢,根据量的尺寸,把布裁剪好,然后再用针线缝好、熨烫,这样,一件新衣服就做好了。所以啊,裁缝也就因他的工作程序而得名了,先裁后缝。
  "姑娘"对女孩的一种称呼。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解说。可以找学生组词。】
  5、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师:字宝宝处理完了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课文读的更流畅了呢?
  生答……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领读、学生齐读、分组比赛等形式,多读几遍课文。】
  师:这节课啊,小朋友们听的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觉得《月亮姑娘做衣裳》有趣吗?
  生答……师:不仅仅是有趣啊,而且还非常的曲折,是不是?做了两次衣服了,还是没有穿上,是不是很曲折呀?
  生答……师:明天呀,我们会继续学习月亮姑娘和裁缝爷爷之间发生的曲折有趣的故事。今天回家呢,要把生字复习一下。记住了吗?
  生答……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前半部分,其中有三组字宝宝,回家复习了没有?
  生答……师:那好,老师现在来检查检查。出示字卡,复习生字。
  【复习生字方式自定】
  师:生字都记得这么牢,老师想,小朋友们齐读一遍昨天我们学的课文肯定没问题吧?现在小朋友们来齐读一遍好不好?
  生答……【强调读书的姿势、声音洪亮】
  2、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师:小朋友读的真棒!这一部分已经讲到月亮姑娘第二次试穿了,对吧?
  生答:
  师:这一次又没穿进去,裁缝爷爷再一次重新给她做一件对吧?
  生答……师:咱们来看看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先跟着老师把剩下的课文读一遍。
  【师领读两遍】
  师:这接下来的第三次试穿怎么样?
  点名提问……师:小朋友说的对,第三次啊,裁缝逃走了,月亮姑娘没能成功的试穿,找不到裁缝了。为什么呀?
  点名提问……师:这一次,月亮姑娘是十五来的。十五的月亮怎么样啊?
  生答……师:对呀,裁缝看到远处走来的月亮姑娘圆圆胖胖,他就知道自己做的衣裳又小了,月亮姑娘肯定还是穿不进去,裁缝就吓的逃走了。裁缝还想再给月亮姑娘做衣裳吗?
  生答……师:为什么呀?
  点名提问……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这里的裁缝爷爷是街上非常有名的,可还是做不出来月亮姑娘穿的衣裳,这真的是裁缝的原因吗?是裁缝量错了,还是月亮姑娘自己的原因呀?
  点名提问……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是月亮自己的原因,因为她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看看月亮到底怎么变化的,好不好?【出示自制月亮变化图】
  师:【图文结合,跟学生解说月亮的圆缺变化】说到月亮的变化,老师想起一首童谣《看月亮》:初一看,一条线。初二三,眉毛弯。初五六,挂银镰。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圆。十五六,像玉盘。 是不是很形象的说出了月亮的变化呀?
  生答……师:裁缝爷爷逃走之后,月亮姑娘到现在也没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月亮姑娘穿上自己喜欢的新衣裳吗?
  点名提问……3、图文结合,教学生字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呀!可惜,当时那个有名的裁缝爷爷没有想起一个好主意。真是遗憾呀!这个曲折、有趣的故事讲完了,可是还有一个字宝宝在冲着我们笑呢,找一找是谁呀?
  生答……师:胖(出示字卡),领读三到六遍。
  通过图片,形象地描述一下"胖",找学生组词。
  备注: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也可通过字的演变来解说,"胖"的左半部分"月"本义是"肉的意思",右半部分"半"在造字之初上面是 "八",下面是"牛"。小朋友们见过牛吗?牛是不是很大呀?不仅仅大,而且肉很多,即使把牛分割了,每一块上的肉还是很多。所以说"肉多了,就是胖",有意思吧?
  学完生字,可以通读两遍课文,朗读方式自定。
  4、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们学到了什么呀?
  生答……师:而且月亮的圆缺变化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对不对?
  生答……师:其实啊,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小朋友们,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一下月亮的奥秘,画一下月亮变化的过程,好不好?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复习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编故事,提升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师:昨天晚上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月亮啊?
  生答……可以点名提问,也可不提问……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坚持下来,不用太长,一个月的时间,月亮的变化规律你们就能画出来了。好了,现在我们来复习复习《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复习生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生字复习,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复习生字之后,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也可复习一下童谣《看月亮》。
  3、能力提升、复述及创编故事师:小朋友们已经把故事读的非常熟练了,老师想找位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讲一遍故事,不能看书,好不好?
  生答……点名提问……学生复述故事后,老师应做点评。
  师:小朋友们把故事都讲的这么好,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那么,有名的裁缝爷爷逃走了,月亮姑娘到现在也没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们你们说,现在月亮姑娘还想穿新衣裳吗?
  生答……师:那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思考时间,我想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编一个《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棒,有小粘贴作为奖励哦!
  点名提问……4、课堂总结及家庭作业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小故事都非常棒!以后肯定能成为故事大王、小小作家。是不是?
  生答……师:好好努力,好不好?今天回家的作业啊就是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做到吗?
  生答……

活动反思:
月亮是小朋友心中很熟悉的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总是以温柔善良的形象出现:月亮婆婆,月亮姐姐。那么夜晚挂在天空洒下温柔月光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月亮姑娘做衣裳》这本绘本用可爱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示了问题的答案。因此,借助绘本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理解故事,知道月亮是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的重难点在于通过阅读和讲述知道月亮是如何随日期变化而变化的。
   活动开始,我先出示封面,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由于孩子们之前听过《月亮的味道》,因此孩子们纷纷猜测小动物们对着月亮在讨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带着疑问,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非常好奇,因此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投入,对于故事的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通过故事,孩子们也对月亮的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月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的变大,变成圆形之后再逐渐变小,直到变得像一条线一样再慢慢变大。故事内容非常简单,孩子们的投入也让他们很快理解了故事内容,甚至可以复述故事中的一些对话,但是由于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因此,我遵循语言活动的一般模式,又将故事完整的讲了一遍,让幼儿完整感受故事情节。
  然而,由于孩子们对故事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因此这个步骤似乎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让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多的提高。另外,对于活动的重难点知道月亮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月亮变化和日期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本次活动的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成。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课前没有对孩子们的原有经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在活动进行时有很好的教育机智,那么在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内容以及非常熟悉后,应该及时调整方向,沿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帮助孩子们继续了解月亮的变化跟日期的关系。活动过后由于发现了问题,我又将绘本后面的月相图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感受月亮的变化,在给孩子们介绍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孩子们并不需要多么准确的知道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只要他们对三者的位置关系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知道我们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是由于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改变而造成的,另外,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月初最亮最小,到月中变到最圆,接着有慢慢变小,到月末又变小,接着到下一个月的月初月亮又变成了最小的样子。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反思和后续延伸活动,活动目标总算是基本达成了,如果在课前有更充足的准备,那么这些事情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完成,剩下来的可以留给感兴趣的孩子继续深入探索。

第17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夸自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猴子、狗熊、大象、鳄鱼、蚂蚁卡片5—6套。

  活动过程
  1.说说这些动物。 ——教师出示猴子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喜不喜欢猴子,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把准备的动物卡片分别发给每一个小组,请他们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 ——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听听动物夸自己。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时不能把别人说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别人。 ——请幼儿夸夸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夸夸别人的优点。

  活动建议
  最后一个环节可根据幼儿自信与不自信的情况,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学会了跳绳,XX小朋友也学会了,我们跳得很好。”或“XX小朋友会讲故事,我也会讲故事。”要注意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幼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
  附故事: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医生来到森林里。他让动物们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可以帮助动物们变得漂亮起来。 医生让猴子先说。猴子说:“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满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样,有四肢、有五官。我还比人多一条漂亮的尾巴呢。你们瞧,狗熊的长相才不好看呢。他长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说:“什么呀,我的长相一点都不难看。我比猴子长得壮,我的力气也大呀。大象才难看呢!你们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长了一条猪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长得不像样子。” 大象听了很不高兴,他生气地说:“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长得很好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当滑梯呢。要说身体吗,鲸鱼才是长得太大太蠢呢。”
  鲸鱼也生气了,他喷出一股水,高高地冲上天空。他说:“我是海里最大的动物。最厉害的鲨鱼看到我都逃得远远的。没有那么大的身体,鲨鱼会怕我吗?你们瞧,蚂蚁才长得不好看呢。蚂蚁长得那么小,让人看不清楚,一脚就把他踩扁了。”
  蚂蚁虽然长得小,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难看。蚂蚁说:“谁说我长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难看呢。猴子说他和人长得一样,人的身上可没有那么长的毛呀,还有那么难看的红屁股,人也没有呀。”
  动物们夸了一通自己,批评了一通别人,很开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医生没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

  活动反思:
  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么一部分小朋友,他们不够自信,同样也会有一部分过分自信的小朋友。不够自信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上别人,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优点。而过分自信的孩子却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见自己的缺点,而看别人的时候却恰恰相反。这两种就是两个极端,哪一种都不好。我们应该帮助不自信的孩子树立自信,像活动中,我请小朋友帮助找不到自己优点的孩子找找优点,听到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出自己的优点,他们很高兴。而对于那些过分自信的孩子,我们也应该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什么都好,也有不好的地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有缺点是必然的。这也是一种因材施教吧!
  不管是过分自信的孩子还是不自信的孩子,他们都是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赏识,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这样都是不对的。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孩子,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与不同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自信而不自大,谦逊而不自卑。

第18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狐狸和乌鸦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本活动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连贯清楚地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创造性的运用动作、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3、通过模仿、表演乌鸦和狐狸的语言、动作、表情,明白乌鸦上当的原因是喜欢听好话。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2、《狐狸和乌鸦》 故事动画
  3、大树林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快来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出示大树林的图片。
  “美丽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看,飞来飞去的是什么鸟?”出示乌鸦的头饰,“它的妈妈年纪大了,它飞出来给妈妈找吃的,我们一起帮助它寻找食物好不好?”
  “它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块肉,可就在这时,来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出故事《狐狸和乌鸦》
  2、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1)提问:乌鸦找到一块肉,心里怎么样?(高兴)
  (2)引导幼儿学一学乌鸦高兴的样子。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高兴的?
  3、请幼儿看《狐狸和乌鸦》的动画。
  (1)提问: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会打什么坏主意?(把肉骗到手)
  (2)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怎么对乌鸦说?乌鸦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说,并想象表现出动作。
  (3)引导幼儿讨论:狐狸是不是真的想听乌鸦唱歌?你觉得狐狸怎么样?(狡猾)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爱听好听的话)我们能不能学习它?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对幼儿进行教育: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不能光听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5、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改编故事。

  教学反思
  因为幼儿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利用狐狸和乌鸦的头饰以及一些图片,让幼儿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使他们想要学。紧接着,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19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去年的树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蕴涵温情。
  2、能大胆想象,乐意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讲述自己的猜测。
  3、珍惜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动画片《去年的树》
  2、《去年的树》PPT
  3、背景音乐二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出活动。
  (出示图片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倾听故事的欲望。
  1、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T:封面)认识字吗?(去年的树)故事的名称就是《去年的树》
  2、去年的树长的什么样子?(粗粗的、刚长树叶)
  那树上有谁呢?(鸟)。那树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听故事《去年的树》。

  二、分段欣赏、让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猜测。
  1、欣赏故事前半段(背景音乐一)
  2、故事讲到“树,不见了。只剩下树墩”时让幼儿猜想;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欣赏故事后半段。(背景音乐二)
  4、提问故事主要内容:
  5、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故事中有谁?
  你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
  (让我们完整的欣赏故事一遍)

  三、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
  嗯,小朋友都讲得很好,那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听看故事里还有哪些情节我们刚才没有讲到哦。
  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体会故事蕴涵温情。
  (一)出示PPt图一
  提问:
  1、故事里谁和谁是好朋友?
  2、他们每天怎样开心地生活着?(谈到小鸟唱歌时,播放音效)
  3、后来小鸟问什么要离开树呢?
  4、临别前,树对鸟儿说了什么?
  5、鸟儿是怎么回答的?
  (全班幼儿跟说一遍鸟儿与树的对话)
  教师:恩、这是鸟儿对数的承诺,后来鸟儿有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呢。它有没有做到呢?

  (二)出示PPt图二
  提问:
  1、春天由来了,小鸟又回到这里找它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2、小鸟问树墩什么?树墩怎样回答的?
  3、小鸟听完树墩的回答后,是怎样做的?

  (三)出示PPt图三
  提问:
  1、它向哪里飞去?
  2、它去问谁?
  3、门是怎么回答的?

  (四)出示PPt图四
  提问:
  1、接着,鸟儿又向哪里飞去了?
  2、在村子里它看到谁?
  3、它问小女孩什么?小女孩怎样回答?
  4、鸟儿听完小女孩的话后,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然后它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要唱歌给火焰听呢?
  5、小鸟唱完了歌,对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儿,它的心里想什么呢?
  教师小结:小鸟回来的时候,看到树没有了,心里很难过、伤心,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小鸟,不用难过,树被砍了。但是它已经变成其它有用东西了,它还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光明。所以树不但是鸟的好朋友,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都应该保护树、爱护树、多种树。

  四、情感教育
  教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鸟吗?为什么?
  小鸟对朋友真好啊,真守信用。那你们对待好朋友是不是也像小鸟一样呢?希望大家以后对待好朋友也像小鸟一样守信
  (是啊,我们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拉着自己的好朋友出去玩游戏。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主要讲述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整个活动我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让幼儿理解故事。首先,活动一开始我先请有幼儿观看PPT主页《去年的树》,直接说出故事的名字?对于大班的孩子,很多孩子会识字。直接对故事题目的展开,既是激发对故事的喜欢和期待,又是引导孩子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通过教师的口语讲述,肢体语言的动作,让幼儿第一遍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当故事的讲到:树怎么不见了,只剩下树墩呢?我马上让幼儿猜测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故事的后半部分埋下伏笔,吸引幼儿入情入境。听完故事,通过提问: 1、故事的名称,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回答出自己对故事的初步理解。
  在第二环节中,设计了让幼儿看动画片《去年的树》。动画片是幼儿的最爱。幼儿能在一边看一边的听的情况下,更能掌握故事中内容。之后,通过第三环节,幼儿一边根据教师的故事中的提问,一边看相应的PPT图片,逐步引导幼儿感知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并让幼儿多次来学说,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幼儿们在学说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感受到了故事中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感。
  在整个教学中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热情和潜能。让幼儿的思路随着教师思路转,以大树和小鸟之间友情为切入口,让幼儿运用自己的头脑,放飞自己的想像。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建构,情感得以丰赡,个性得以放飞,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实现。

第20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在动物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千奇百怪、活泼可爱的动物,给了孩子们极高的兴趣。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提高,孩子们都生活在封闭式的高楼里,客观上减少与限制了其与外界人群的接触与交往。有的害怕与人讲话;更多的幼儿是有交往的愿望却不知如何与人交往。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在动物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了解了常见动物的名称、特征和习性,认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动物,使幼儿喜爱小动物,并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萌发了幼儿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与人交往。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的过程中,理解熊猫伯伯为小动物们出谋划策的故事情节。
  2、感受故事中熊猫伯伯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熊猫的百货商店》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树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看看是谁开的呀?(熊猫)
  2、关键提问:什么是百货商店呢?
  教师小结:百货商店就是能买到各种各样商品的店。

  二、理解故事
  过渡语:熊猫的百货商店生意可好了,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来买东西。
  1、长颈鹿——脖子(局部出现)
  关键提问:为什么熊猫店里的围巾一条也不适合长颈鹿。
  教师小结:因为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要戴很长很长的围巾,熊猫店里的围巾太短了,所以不适合长颈鹿。
  关键提问:商店里没有适合长颈鹿的围巾怎么办?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想的办法可真多呀,熊猫伯伯也想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2、河马——谜语(像马不是马,嘴巴宽又大,天天下河塘,从不捉鱼虾)
  关键提问:怎样的口罩才适合河马呢?
  教师小结:很大很大的口罩才适合河马。
  关键提问:如果你是熊猫伯伯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看看熊猫伯伯想了什么办法,是不是和小朋友想的一样。
  3、大象——鼻子(局部出现)
  关键提问:大象为什么没有买到合适的皮带,大象需要怎样的皮带?
  教师小结:大象的腰很粗很粗,需要很长的皮带。
  关键提问:如果你是熊猫伯伯,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熊猫伯伯量了大象的腰围,请工厂为大象做一条很长很长的皮带。
  总结:在熊伯伯的帮助下,长颈鹿、河马、大象都买到了适合自己的东西,它们高兴地说:“熊猫百货商店真好。”

  三、完整欣赏,理解故事
  关键提问:听了故事后,你们觉得熊猫伯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熊猫伯伯是一个喜欢帮助同伴,助人为乐的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过渡语:

  四、延伸活动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引导扮演售货员的幼儿学说:“请问你要买什么?”指导扮演顾客的幼儿正确使用量词,如:“我要买一顶帽子。”或者“我要买一顶红红的帽子。”

  教学反思:
  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的语言本色,每个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他们自己想说的话。游戏部分就是要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敢于与同伴及周围人交往,掌握简单的交往的方法,体验交往的快乐。
  在活动中肯定幼儿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幼儿的自身体验,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幼儿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孩子的发展靠老师有意的引导,靠老师的支持,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不断地引领着幼儿发现、探究。这种激励机制既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表现能力。但教师对有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还了解的不够,今后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通过相关的渠道获取相应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幼儿获取比较正确、科学的知识。

第21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猫的故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想象,创编小猫的故事,运用绘画的技能绘制连环画。
  2.能根据自己编的《小猫的故事》较生动地讲述所画的故事内容。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第31页,水彩笔。
  2.课件《小猫的故事》、轻音乐。

  活动过程:
  1.观察连环画图片。
  (1)出示图片一:一天早上小猫咪咪从窗户里往屋外跳,将猫爸爸放在窗台上的一盆花碰到在地。
  提问: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意外?
  (2)出示图片二:猫爸爸非常生气,气得胡子都撅起来了。
  提问:猫爸爸看见后怎样了?
  (3)出示图片三:调皮的咪咪跳到家门口的树上,冲着爸爸做鬼脸。
  提问:咪咪看见爸爸生气了,他是怎么做的?他知道错了吗?
  小结:咪咪做错了事情,没有想爸爸道歉,还调皮地跑掉了,这样做对吗?他最后会承认错误吗?
  2.出示连环画图片最后一幅图:咪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碰到的花盆重新放回到窗台上。
  提问:左后咪咪改正错误了吗?他是如何改正的?
  3.出示空白的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咪咪跑掉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咪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了的呢?
  4.幼儿创作连环画。
  让幼儿编出中间发生的事情,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分享。
  展示自己创作的连环画,并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编的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帮助孩子记录编出的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这节课重点是在后面的创编环节,我们班小朋友在我的初步引导下,能简单的讲出自己创编的故事,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因为有些孩子想的很好,但是在表述时语句不流畅,前后的因果关系也处理的不好,特别是转接词的运用。

第22篇、大班语言故事活动教案:熊妈妈请客教案

  教学内容:
  幼儿故事《熊妈妈请客》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准备:
  小动物图片,小动物头饰,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师:(小朋友们,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幼儿:﹙想!﹚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师:﹙小熊说了,今天是熊妈妈的生日,他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大家说好不好啊?﹚幼儿:﹙好!﹚师:﹙那在去之前,老师来问问小朋友们你们生日时都是怎样过的呢?﹚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日体验,大胆积极的发言。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现在就让我们快快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吧!﹚
  2.分段播放ppt课件,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老师提出问题:(都有谁来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了?小熊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复述谜语让幼儿学念,并引导幼儿按照故事人物的顺序把对应的小动物图片粘到黑板上。
  3.继续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诶呀!客人们谁也不做声,谁也不吃,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幼儿说出是因为把菜送错了,教师展示错误的配对关系图。﹙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让我们接着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
  4.继续播放课件至结束,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客人们都爱吃什么吗?﹚引导幼儿进行动物与食物的正确配对 。
  5.活动延伸:情境表演《熊妈妈请客》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参加了熊妈妈的宴会,大家开心吗?﹚幼儿:﹙开心!﹚师:﹙那现在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分别扮演这些小动物,我来当熊妈妈,咱们一起来进行情境表演好吗?﹚教师完整地播放一遍ppt课件,让幼儿观察揣摩人物的动作表情,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第23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金鸡冠的公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公鸡的贪吃、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猫和画眉鸟的机智、勇敢。
  2.学说故事中各角色的主要对话,丰富词汇: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热烘烘。
  3.能积极动脑筋参与故事情节,喜欢表演。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揭开式活动图片。(公鸡的鸡冠是用金色的纸做成)
  2.提前请幼儿观察背景图片,理解黑黝黝、急腾腾、高耸耸、热烘烘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看到图片上有什么?”鼓励幼儿说出“黑黝黝的森林、急腾腾的河流、高耸耸的山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老师结合图片介绍故事名称分段讲故事,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在黑黝黝的森林里有一座小房子(揭开式教具),里面住着……。在高耸耸的山上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揭开式教具)
  2.猫和画眉鸟为什么让公鸡在家里一声不响?不能把头探出窗口?
  3.狐狸是怎样唱的?为什么给它小豆?(引导幼儿感受狐狸的狡猾)
  4.猫和画眉鸟听见了公鸡的喊声,于是它们走过……,跨过……,把公鸡救回来了。(鼓励幼儿一起说,帮助幼儿掌握公鸡喊救命时说的话)
  5.猫和画眉鸟为什么是“严厉”的对公鸡说?(鼓励幼儿模仿,提醒幼儿表现出严厉的神情。)
  6.狐狸第二次来的时候,鼓励幼儿和狐狸一起唱。(体现狐狸的狡猾)
  7.狐狸为什么要说“不给公鸡”?(进一步体验狐狸的狡猾)
  8.告诉孩子这次太远,公鸡喊一遍救命,它们没听见,引导孩子体验公鸡此刻的心情,帮公鸡一齐喊救命。(鼓励幼儿体现公鸡的着急,此环节主要让孩子学说对话)
  9.帮助幼儿理解“非常严厉”,请幼儿模仿。
  10.当猫和画眉鸟发现公鸡不见了,心情会怎样呀?怎样才能把公鸡救出来?(丰富词汇,理解猫和画眉鸟的机智)

  活动反思:
  《金鸡冠的公鸡》是幼儿园语言教材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生动、形象,是幼儿所喜欢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故事 的提问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引出问题讨论,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能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渐渐对这个故 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通过向幼儿提出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幼儿理 解故事内容,使幼儿对《金鸡冠的公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充分挖掘故事的教育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还不熟悉,建议下次活动应该重点在幼儿对故事角色之间的对话的理解和掌握上下功夫。

第24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的时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理解词语:顶、蹦蹦跳跳。
  2、感受关心别人和被别人关心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兔、小鸡、小猫的胸饰若干、纸做的大荷叶

  活动过程:
  一、用下雨声导入活动,激起幼儿兴趣。
  1、放下雨声,师说:“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什么时候听到这种声音的?”
  2、讨论:天下雨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避雨?
  3、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白兔用什么方法来避雨的?

  二、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1、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3)小白兔用什么方法来避雨的?

  三、分段欣赏、理解故事《下雨的时候》。
  1、提问:小白兔在草地上是怎么样走路的?它在草地上干什么?(模仿理解“蹦蹦跳跳”)
  2、忽然,下起雨来了,小白兔想了什么好办法来避雨?(理解“顶”)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顶”。
  3、小白兔看到小鸡被雨淋湿了,小鸡的心情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小白兔是怎么对小鸡说的?小鸡是怎么回答的?
  4、后来,小白兔和小鸡又碰到了谁,它们是怎么对小猫说的?

  四、提问:
  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白兔吗?为什么?

  五、玩模仿游戏,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1、请幼儿在椅子下拿出小动物胸饰,挂在胸前,看看是什么小动物,与旁边的同伴说说自己扮演的是谁?
  2、师幼一起进行表演。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听了故事《下雨的时候》,知道小白兔是个会关心、会帮助同伴的好孩子。那我们在幼儿园里也要象它那样,和小朋友相处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样我们就能成为爸爸、妈 妈和老师眼中的好宝宝啦!

  活动反思:
  《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的内容生动、有情节且比较简短,又有重复的对话,很适合小班幼儿。下雨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下雨没带避雨的工具也会经常碰到,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都在大人的呵护下,下雨天没带雨伞难得遇到,这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那么, 故事《下雨的时候》就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会关心帮助别人。
  在故事《下雨的时候》活动过程中,第一环节,我先让幼儿听“下雨声”由此而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接着,让幼儿说说,下雨天没带避雨的工具,你有什么好办法?杨懿帆说,躲到大树下,郑铖说,双手抱着头快跑,小禹说,躲到屋檐下……紧接着老师告诉幼儿,有一只小白兔没带伞,下雨了,它是怎么办的呢?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故事,自己寻求答案。在完整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我没运用多媒体、图片、肢体语言、不用过多的画面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耐心倾听,初步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后,我提了三个问题来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其中有一个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当时孩子的回答另我惊讶,有的说,小白兔,有的说,小花猫,有的说,下雨了,表达的意思不清晰,他们没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这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话,虽然这个问题提问的面大,但我认为可以激发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想说的进行表述。然后活动进入重点环节:分段欣赏理解故事中动物间的对话和词语(顶、蹦蹦跳跳),对于词语的理解,我采用让幼儿用动作表现进行理解顶、蹦蹦跳跳,他们模仿得惟妙惟肖,活动进入了一个小**。为了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我采用比较保守的方法,让幼儿个别说、集体说的方式,在发现大部分幼儿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活动推向了**,这样他们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关心别人和被别人关心的快乐,我只是在在情感迁移的过程中,问小朋友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喜欢小猫,有的说喜欢小鸡,也有的说喜欢小兔,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只有个别幼儿如:杨懿帆会说:“我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喜欢帮助别人。”大部分幼儿说不出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给幼儿太多的思考时间,如果让小朋友相互讨论一下,我想效果会更好。整个活动我让孩子们先听、再说、接着听、然后说、最后演,将孩子们放在主体地位,使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25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北风和太阳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原先教过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北风和太阳》的寓言故事,现在我上学前班了,很想把它与我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于是我就琢磨着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把它介绍给小朋友,如果单纯把它当成故事课来上,又显得没多大意义,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活动的突破点。想到我身边的幼儿当中存在的一种普遍情况:他们总是认为某几个幼儿特别棒,而对自己缺乏信心。于是我就把目标定位在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方面。有了目标以后,活动的设计也就呈现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其实各有所长。
  2、敢于在集体面前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难点是让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北风和太阳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故事中的两个角色
  (1)出示北风和太阳
  师:它是谁?(北风)对,是北风爷爷。谁来说说看北风爷爷有什么本领?它又是谁?(太阳)太阳公公又有什么本领呢? (2)小结
  师:北风爷爷有北风爷爷的本领,太阳公公有太阳公公的本领,那它们两个究竟谁的本领更大呢?(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在讨论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故事第一部分
  师:有一天,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发生了一次争吵,它们在争论谁的本领大,各人都夸自己的本领强。忽然看见一个人在赶路,他外面穿着一件大衣,于是他们决定谁能叫这个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谁就算赢了。 (2)分角色,各自想办法
  ① 师:下面这样好不好,我请你们来扮演北风和太阳,想出自己的办法来让这个人把外衣脱掉。谁愿意来当北风爷爷,请坐到这边来。要扮演太阳公公的小朋友请坐到这边来。 ② 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这个人把衣服脱掉呀? (3)继续听故事
  师:到底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你们仔细听。(4)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本领大?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5)小结:北风爷爷有北风爷爷的本领,太阳公公有太阳公公的长处。其实我们小朋友也一样,大家也都有自己的长处。
  3、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师:那你有什么长处呢?到前面来大声地夸夸自己吧!让每个人都知道你的长处。
  4、了解小朋友其实也各有所长
  (在夸自己的同时,也让他说说小朋友的长处)师:你最喜欢哪位小朋友,你觉得他有什么长处?
  5、分组来夸自己
  师:找几个好朋友一起来互相夸夸自己吧!

  教学反思
  一、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想说了,新《纲要》提出我们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第一次的选择分组后,他们就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同组内小朋友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因为他们持有同样的观点。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为了一个目的而共同努力,孩子们想说了,肯说了,敢说了。

  二、在主动的讨论中,孩子们理解了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寓言的内涵。我不想强调幼儿去学习讲这个故事,只想把它当成一个载体,让幼儿知道其实事物各有所长就够了。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主动畅谈,一边讨论,一边讲寓言。与其说是我在讲寓言故事,还不如说是他们讨论的结果。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是他们经验的调度者和指挥者。在两次比赛结束后,仍然有很高的呼声要求再次进行比赛,我又看到了幼儿之间的这种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火花了。

  三、在互相的鼓励中,孩子们懂得了寓言故事讨论好了,当然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得到升华。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他们才是孩子们得到发展的最佳途径。于是乎设计了这个环节,让他们大声地夸自己,说出自己的长处。这也是一个能引起幼儿共鸣的很好的机会。夸完了自己之后,我还请他们说说自己最佩服班上的哪位小朋友,在认识自己的长处之后也得尝试着去赞赏别人的长处。气氛很融洽,让我不舍得把他们从中拉回来,我又提出了更高层的问题,问他们最佩服班上的哪位小朋友,觉得他有什么长处,当然我的提问是有目的的。而幼儿的回答集中在一、两个小朋友身上,不约而同的又达到了我的目的。我又反问这两位小朋友他们最佩服的又是谁,他有什么长处。就这样循环着进行,最后大家懂得了其实各有各的长处的道理。在轻松、主动而幼儿间又互动的氛围中结束了活动。

第26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漂流屋教案

   设计思路
  《漂流屋》是大班语言领域文学活动中的一篇故事。作品内容寓意美好,语言生动形象。讲述了一对小兄妹制作漂流屋与小动物们共同分享的美妙故事。
  针对幼儿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存在自私,霸道,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等情况而制订本次活动计划。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教育环节“理解故事”和“制作漂流屋”,以集中教育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通过听、学、讨论等形式领会文学作品寓意、情感,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漂流屋》

  活动目标:
  1、能领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和简单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
  2、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3、尝试运用多种技能制作各种“小屋”,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利用柚子皮、泡沫板自制漂流屋。
  2、音乐录音带、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贴绒挂图(自绘)。
  3、泡沫、小木片、雪糕盒、纸盒、矿泉水瓶、白乳胶、双面胶、水彩笔、蜡笔、绘画纸、剪刀、皱纹纸、及时贴、刻刀等材料。

  活动过程
  环节一:理解故事
  1、出示水盆中的漂流屋,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小朋友快过来看看水里漂来的是什么呀?
  幼:像个小房子;还有窗户呢?
  幼:老师,这个小房子是谁做的?
  幼:这么小,谁住得进去呀?老师,这给谁住呀?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问题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漂流屋》这个故事好吗?听完小朋友就知道了。
  2、音乐声中,教师边演示贴绒挂图边完整讲述故事。
  师:原来,这个小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
  幼:漂流屋
  师:漂流屋就是一种可以在水上漂来漂去的小屋子,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故事中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适当指导。
  3、结合小图书,幼儿学习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
  师:小朋友翻开手中的小图书,我们一起来边看图书边学讲故事好吗?老师还有很多问题要让小朋友们来思考呢?
  提问(穿插于边看边学讲故事中):是谁发现了漂流屋?青蛙有没有独占了漂流屋?河边的小动物分别用什么做屋子?小动物们在漂流屋里干什么?漂流屋原来的主人是谁?小兄妹发现漂流屋时心情怎么样?当看到漂流屋有了新主人他们心情又是怎样的?
  4、组织幼儿讨论:
  师:青蛙和光着脚丫的小兄妹有了美好的东西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幼:小兄妹把漂亮的漂流屋送给小动物们。
  幼:青蛙请朋友们一起住到漂亮的漂流屋里。
  师:对了,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大家以后要怎么向他们学习呢?(教师指导幼儿讲述)
  环节二:制作漂流屋
  5、组织幼儿在配乐朗读的良好气氛中尝试制作漂流屋。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流屋送给家人,朋友或是小动物呢?
  幼:老师,我想送给您;我想送给小松鼠;我想送给爸爸可以吗?……
  师:大家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找朋友商量以后合作来完成,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废纸屑不乱扔,如果要使用刻刀,可以请老师帮忙。(幼儿动手制作时教师从旁指导协助完成)
  6、欣赏作品,互赠作品。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中以柚皮制作的精美小屋出现,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幼儿听故事非常认真,积极思考。幼儿学习边看图边学讲故事中穿插的许多提问,让幼儿更易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生动形象,自绘挂图精美形象。对幼儿的回答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幼儿轻松学习,寓教于乐,掌握故事寓意。

第27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夸夸自己和别人教案

  设计意图:
  在我们当前的幼儿活动设计中,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教案是数不胜数。培养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却在家长、幼儿园的共同培养下自信心膨胀,只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甚至去取笑别人。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夸夸自己和别人》,通过理解故事,让幼儿感受被取笑的小动物的心情,从而认识到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应该取笑别人,并通过改编故事角色的对话,夸夸身边的同伴和亲人等一系列的环节,让幼儿学会在别人的身上找出优点,同伴间能够做到互相欣赏,互相鼓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取笑别人。
  3、让幼儿学会夸奖自己和别人。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蚂蚁的卡片各一张。
  2、音乐《朋友,你好》的磁带

  活动过程:
  ㈠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的优点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教师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蚂蚁)小朋友最喜欢哪位动物朋友?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㈡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哪位动物朋友,还夸了他们的许多优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按故事中情节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出示在背景图上,并提问:
  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请幼儿用动作表演猴子的动作)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听了,心里会觉得怎么样?他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听了高兴吗?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蚂蚁的?
  ⑤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
  ⑥他们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却没有看到别人的优点,只会去取笑别人,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的时候,一定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夸别人,可不能取笑别人。

  ㈢完整欣赏故事并改编故事
  ⒈师:小动物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想改过来。你们帮他们想想该怎么说?我帮小猴想了一句:"我会爬树,我很能干,狗熊力气大,会搬木头,他也很能干!"
  ⒉幼儿依次改编狗熊、大象、蚂蚁的发言。
  
  ㈣夸夸自己和别人
  ⒈先请一位小朋友来夸夸自己会做什么,问在坐的小朋友还有谁也会做同样的事?再请另一位小朋友来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⒉请幼儿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认为能干的小朋友。
  ⒊请幼儿夸夸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等等。

  ㈤结束部分:
  ⒈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能发现这么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我们聊了那么久,有点累了,现在请你们站起来找个朋友一起来跳舞,再去发现发现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优点"。(幼儿自由找朋友跳舞)
  ⒉师:好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么优点吧!

第28篇、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第29篇、大班故事教案: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活动目标
1、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老虎叫声
2、图片:老虎、狮子、狐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老虎的叫声,用声音引出“林中之王”,引导幼儿形容描绘老虎给人的感觉。
2、出示瘪嘴老虎
教师:有一只老虎以前可厉害了,可是它现在一点都不厉害了。
请幼儿观察:它怎么了?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瘪嘴的样子。
丰富词汇: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教师:那这只凶猛的大老虎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瘪嘴的老虎呢?

二、展开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认识大老虎厉害的牙齿。
(1)大老虎的牙齿厉害吗?有多厉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说的?
(2)出示小狐狸的手偶,教师模仿小狐狸: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信,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问题:那小狐狸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老虎又是怎么做的呢?
谁又去劝的老虎呢?
狐狸又是怎么骗的呢?
老师把这四个问题抛给小朋友,大家可以利用手中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

2、通过提问,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
(2)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
(3)这时候,谁来劝老虎了?出示狮子的手偶,它是怎样说的?
(4)大老虎听了吗?为什么没听狮子的话?狐狸这次又是怎么骗的?
(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
一名幼儿扮演老虎,一半幼儿扮演狐狸,一半幼儿扮演狮子,全班进行故事表演。
教师: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请幼儿继续听故事录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
通过讨论,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2)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www.qinzibuy.com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3)最后,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
(4)请幼儿先自由讨论,后回答: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如:大胆、诡计多端、爱动脑筋、狡猾、聪明、机智、勇敢)
老虎呢?(如:笨、愚蠢、不听别人劝告)为什么?
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样做?
(如:不会上狐狸的当的;先动脑筋再做事;谦虚听取别人的建议;每天早晚都刷牙)
(5)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谁能为故事取个名字?

三、结束

师幼交流: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附: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在大森林里,谁都知道老虎的牙齿厉害。
小猴伸着舌头说:“嗬,比柱子还粗的树,大老虎只要用尖牙一啃就断,真怕人哪!”
“大老虎嚼起铁杆来,跟吃面条一样……”小兔说着,害怕得缩起了脑袋。
可小狐狸却说:“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哈哈哈,哈哈哈,谁相信小狐狸的话呢? “吹牛!吹牛!”“没羞!没羞!”小猴和小兔一个劲儿地笑小狐狸。
“不信,你们就瞧着吧!”小狐狸拍拍胸脯走了。
嗬,狐狸真的去找大老虎了,他带了一大包礼物:“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糖是什么?老虎从来没尝过,他吃了一粒奶油糖,啊哈,好吃极了!
狐狸以后就常常给老虎送糖来。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糖还含在嘴里呢。
这时,大老虎的好朋友狮子忙来劝他:“哎哟哟,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蛀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别上他的当呀。”
“嗯。”大老虎答应着,他正要刷牙,狐狸来了:“啊,虎大王,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
“可听狮子说,糖吃多了会坏牙的。”
“唉呀呀,虎大王,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这么厉害,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对对,在大森林里,我大老虎的牙齿最厉害,是不怕糖的。”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大老虎的牙齿开始疼了,哎吆吆,哎吆吆,牙齿这是怎么了?
得找大夫看看去,大老虎捂着嘴走啊走,老远的它看到马大夫,大老虎马上喊:“马大夫,马大夫,快来帮我看看牙齿吧,马大夫一看。
吓的掉头就跑,大老虎会吃掉我的,没办法,大老虎只好往前走,老远的它看到牛大夫,大老虎连忙喊:”牛大夫,牛大夫,快来帮我看看牙齿吧。牛大夫一看,吓的转身就跑,天那,是大老虎啊,我不要命了吗?牛大夫也跑了。
这时,狐狸来了,“虎大王,虎大王,它们不敢给你看牙齿,我来给你看吧。”“谢谢,谢谢你狐狸。”老虎捂着嘴巴说。
狐狸一看老虎的嘴巴就叫了起来:“嗳哟哟,虎大王你的牙全得拔掉!”
“啊!”老虎歪着嘴,一边哼哼,一边说:“唉,只要不痛,拔……就拔吧……”
吭唷,吭唷,狐狸拔呀拔,拔了一颗又一颗……最后一颗牙,狐狸再也拔不动了。
嘿,有办法了!狐狸拿着一根线,一头拴住大老虎的牙,一头拴在大树上。然后他拿个鞭炮放在老虎耳朵边,一点火,呼──啪!“啊哟!”

老虎吓得摔了个大跟头。最后一颗牙齿也掉下来了!
哈哈,哈哈……这只没有了牙齿的大老虎成了瘪嘴老虎啦!他还用漏风的声音,对狐狸说:“还是你最好,又送我糖吃,又替我拔牙,谢谢,谢谢!” 

第30篇、大班语言优质课:爷爷一定有办法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爷爷一定有办法

活动目标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能大胆尝试、想象,剪纸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托盘、蓝色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 、兴趣导入 

  1.出示图书,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师:有办法的爷爷是怎么样的?聪明的爷爷在故事里做了什么?这本书就讲了爷爷和约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分段欣赏故事,逐步尝试剪纸。

(一)毯子变外套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演示剪外套。
  师:当约瑟还睡在摇篮里的时候,爷爷为他缝制了一条蓝颜色的小毯子。那么温暖和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可是,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太小了,也旧了。妈妈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也有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材料还够做……”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2.(在幼儿座位的后面准备剪纸工具)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对称的剪纸方法。
  3.将幼儿剪的外套成列在黑板上,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4.再次剪外套(让刚才剪外套成功的幼儿做计时员)。

(二)外套变背心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 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又小又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太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不同意,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师: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把外套做成最大的背心。(这次教师没有示范)
  2.幼儿将黑板上自己刚才剪的外套取回剪成背心(教师指导个别剪外套不成功的幼儿)。
  3.成列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讨论最大一件背心是怎么剪的?
  教师小结,剪掉的越少,背心越大。

(三)背心变领带 
  1.鼓励幼儿想象剪纸出各种可能的物品。(不揭示领带的答案)
  师: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他好喜欢这件背心。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显得小了、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又小又旧,还沾了胶水和颜料,真该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怎么会同意,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你猜猜爷爷这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幼儿猜想)
  2.让幼儿取回自己剪的背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
  师:怎样剪才能是大大的?强调:剪得越少越好。
  3.展示幼儿的作品。评评谁剪得最少,最漂亮。
  4.教师继续讲故事: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四)领带变纽扣 
  1.师:不过,约瑟还是在渐渐地长大,奇妙的蓝领带肯定又小了、旧了,而且上面还沾了一大块汤,不用说,妈妈又想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肯定还是不同意,因为约瑟会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的。那么,现在,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
  2.激发幼儿用对称的方法,将两颗最大的纽扣。幼儿操作(剪掉最少,就是最好)。
  3.幼儿相互之间互动比较,介绍自己是怎么剪的。
  师:你看到什么形状的纽扣?各种形状(教师没有说一定是什么形状的)。

三、延伸 
  师: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给幼儿问题(留疑): 约瑟的纽扣会落到哪去了呢?(老鼠洞)纽扣被老鼠捡出还会有什么用?引发幼儿阅读故事书的兴趣。
  师:为什么我让你们把废纸留下来,可以用这些废纸给老鼠做什么?

附:爷爷一定有办法!
  1.在约瑟生出来的时候,爷爷为他打造了一张可爱的“小婴儿床”。
  2.可是约瑟有点长大了小婴儿床睡不下了,爷爷一定有办法,他拿起锤子和锯子,咄!咄!咄!吱!吱!吱!把小婴儿床变成了一张精致的“小桌子”。
  3.可是不到多久约瑟又长大了,手和身子都大了长了,小桌子太小了有点矮了,爷爷一定有办法,他拿起锤子和锯子,咚!咚!咚!喳!喳!喳!把小桌子变成了一把小巧“凳子”。
  4.可是到后来约瑟有大了身子也胖了,小凳子只能坐下半个屁股了,爷爷一定有办法,他拿起锤子,锯子和颜料,邦!邦!邦!噔!噔!噔!刷!刷!刷!把小凳子变长了一块块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积木”
  5.等约瑟完全长大以后,积木不知都到哪里去了!在老鼠洞里....

第31篇、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老鼠娶新娘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老鼠娶新娘

活动目标:
    1、爱听民间故事,初步理解故事中一物降一物、循环往复的关联。
    2、体会人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愿意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活动准备:
    故事插图、太阳、乌云、墙、风、老鼠图卡。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唢呐音乐《过新年喜洋洋》。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大家在干什么?
    孩子:好像过年……好像看戏……好像结婚……好像抬花轿……
    老师:哦,放这样的音乐;‘一定是有喜事,有高兴的事。那么,今天这段音乐下,发生了什么事?
    2、引发对故事的想象(出示花轿的图片)。
    孩子:结婚……花轿……
    老师:是啊,这是结婚用的花轿。谁坐呢?
    孩子:新娘。
    老师:(出示坐有老鼠新娘的图片)新娘是老鼠美叮当。有新娘就会有新郎,美叮当想找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她找到了(出示有太阳、乌云、墙、风、老鼠五幅图卡)……你猜她会找谁做自己最强的新郎。请听故事《老鼠娶新娘》。

二、欣赏理解
    1、边欣赏画面,边听故事。
    2、理解讨论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
    幼儿:我认为太阳最强……
    老师:都同意吗?
    幼儿:不同意。
    老师:为什么不同意太阳是最强的?
    幼儿:因为,太阳没云强。
    老师:那么,谁最强。
    幼儿:风最强。
    老师:有反对吗?
    幼儿:反对,墙比风强……老鼠强……没猫强……猫怕太阳,太阳最强……又回来了,这是个圈……
    老师:世界上有没有最强的新郎?尽管他们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可是,他们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他们最强的地方分别是什么?(用汉字记录:照、遮、吹、挡、打洞、抓。)

3、你有没有最强的地方?
    (1)鼓励自信地说出自己最强的长处,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2)记住朋友的长处。
    老师:我们都说出了自己最强的长处。现在,我们来比比,能记住朋友的长处这件事谁最强?你记住了谁的长处?(这里让孩子关注自己的同伴,并需要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对习惯和心理的挑战。)

    (3)寻找“扬长补短”的朋友圈:你有什么不强的?你想变得更强吗?只要你想,你就可能变得最强。怎样变得更强呢?找人帮忙。怎么找呢?

    活动中
    幼儿1:我最强的是舞蹈,不强的短处是画画。
    老师:谁画画强?
    幼儿2:我!
    老师:来,你们手拉手,你因为他在,就会变得更强。(问幼儿2)你什么不强?
    幼儿2:吃饭不强。
    幼儿3:我吃饭强……
    老师:这样的朋友圈,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示(出示汉字:扬长补短)。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朋友圈,让自己变得更强。

三、游戏感受:抬花轿
    1、讲述故事结尾。

    老师:美叮当找不到世界上最强的新郎,怎么办?
    幼儿:找自己最喜欢的……老鼠。
    老师:是啊,老鼠配老鼠,那是最合适的。(继续讲述故事)瞧,办喜事、坐花轿、美叮当嫁给了小阿郎。

    2、抬花轿。
    老师:这真是喜事,我们也来玩玩抬花轿的游戏吧。我要抛绣球,找人抬花轿。我要找走步一致的朋友圈,为我抬花轿。
    老师念童谣,朋友圈一起原地走步。其间:老师提示,看着朋友的脚步一起走。活动中,老师有意将绣球抛给步伐协调的朋友圈。游戏反复进行。

附民谣    老鼠娶新娘

    小白菜,地里黄。老鼠村,老村长。
    村长女儿美叮当,要嫁女婿比猫强。
    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
    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
    墙不行想一想,还是嫁给老鼠郎。
    正月一、年初一,正月二、年初二。

第32篇、大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推测,学会清楚表达。
    2、感受故事,体验大小老鼠之问其乐融融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故事画面、一顶用废旧材料制成的帽子、各种装饰材料及一些厨房日用品等。

活动过程:

一、交代故事名称,引起幼儿的兴趣
    有只可爱的小老鼠,它想讲讲自己忙碌的一天,什么叫“忙碌”?猜猜小老鼠在“忙碌的一天”里到底在忙些什么?瞧!这只小老鼠头上戴着什么呀?

二、分段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故事开头至小老鼠说“我已经找到梦想了……”猜猜小老鼠的梦想可能是什么?
    2、至“这小老鼠到底在于什么呀”。
    (1)小老鼠究竟在忙些什么?
    (2)小老鼠收集了哪些东西?
    (3)它收集这些东西可能要做什么呢?

    3、至“原来,你的梦想就是做一顶特别的太阳帽啊”。
    (1)小老鼠用这些东西究竟做了什么?
    (2)小老鼠为什么要给大老鼠做一顶帽子呢?
    (3)这是一顶怎样的帽子?哪些地方很特别?
    (4)大老鼠收到帽子以后开心吗?为什么会特别开心?

    4、最后的画面,讲述故事结尾部分。
    (1)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他搜集了哪些东西,做了哪些事情?
    (2)猜猜大老鼠和小老鼠还有什么重要的任务?

三、欣赏“特别”的帽子,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
    1、欣赏小老鼠的特别帽子,观察帽子所用的材料。
    2、讨论:我们能不能也为妈妈做一件礼物,可以利用些什么材料。

驸故事:    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大老鼠忙着在花园里翻土。小老鼠在悠闲地荡秋千,头上戴着它最喜欢的那顸太阳帽。大老鼠冲着小老鼠喊道:“还有好多土要翻呢,快过来帮忙!…‘我太忙了,不能帮你。“小老鼠慢吞吞地回答,“我正在想很重要的事情呢!”它荡过来荡过去,荡过来荡过去……我们一起播种吧。大老鼠说,‘‘把种子撒在地里,它们会开出像梦一样美丽的花儿。”“我已经找到梦想了,正在想着应该怎么去做呢。”小老鼠说。大老鼠轻声嘀咕着:“找到梦想了?大概想着什么事情都不干吧。”
    于是,大老鼠去收拾草地上的杂草。突然小老鼠“咚”地跳进了手推车里,躺在车里,望着天空在发呆。“快起来,帮忙一起做事!”大老鼠叫起来。“不行,不行,我真的非常非常忙。”小老鼠一溜烟地跑到屋顶上采雏菊去了。“热死了!”大老鼠擦了擦头上的汗,又捶了捶背,拉起了手推车,准备把杂草倒进垃圾桶里。“扑通!”手推车突然变沉了——原来,小老鼠又跳了上来。他坐在杂草堆上把雏菊一枝一枝穿起来。“我推着杂草还不够,还要推你啊!快下来,
帮我把杂草倒到垃圾桶里!小老鼠赶紧把穿好的雏菊挂在脖子上,跳下车。小老鼠没有去倒杂草,而是采来了很多三叶草,放在花盆里。大老鼠只好自个儿“吭哧吭哧”地把杂草倒掉了。“小老鼠,你到底在干什么呀?“‘我在收集小鸟的羽毛,我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啊!”“哼,你有梦想?别瞎说了。”小老鼠找到了三根雪白的羽毛:“要实现梦想可真不容易啊!”这时候,大老鼠找到了一颗大大的草莓:“小老鼠快来帮我把草莓搬下去!”“现在不行,”小老鼠说,“我得去厨房拿一样东西。”大老鼠只好自个儿把草莓从屋顶上搬下来。“这小老鼠到底在干什么呀?”大老鼠真想不明白。

第33篇、大班语言:《红红的苹果》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故事内容,学会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2.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及述事的条理性。
 
活动准备: 
1.乐幼教课件-动画片:我喜欢苹果
2.课件-照片:苹果树
3.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吃?

二、展开
1.动画片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动画片里的这个小朋友也非常喜欢苹果,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动画片吧!

2.提问导入故事
(1)动画片里的小朋友喜欢吃什么颜色的苹果?
(2)课件-照片:苹果树
伟伟家院子里有棵苹果树,他很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苹果还没有熟,怎么办呢?
小朋友给他想想办法。
(3)你们知道伟伟想了什么办法嘛?

3.欣赏故事,播放录音《红红的苹果》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伟伟想了什么办法把苹果变红了?
(4)伟伟的脸为什么变红了?

4.讲述故事
   幼儿集体跟录音机讲故事。

5.续编故事
(1)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想象出新的情节和对话。
重点提示:伟伟的脸蛋也变成了红苹果后,他会怎么做?
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想象出新的情节和对话。
(2)幼儿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大胆续编。

三、结束
让续编故事情节新颖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多吃水果,水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对身体有益处。

【附】          苹果红了  (故事)
    院子里有棵苹果树,树上结了很多很多的苹果,伸手就能摘到。
    伟伟很想吃苹果。妈妈说:“苹果要红了才好吃”伟伟等呀盼呀,苹果就是不红。他想了想,跑回屋子里,拿来了爸爸绘画的笔,把苹果涂得通红通红。“妈妈,苹果红了!苹果红了!”伟伟大声的喊。妈妈笑了笑,伸手摘下一个苹果,放在水里洗洗,苹果变青了,水变红了。。。
    妈妈望着伟伟,伟伟的手也红红的,伟伟很不好意思,他用双手捂住了脸蛋。。。这下,伟伟的脸蛋也变成了红苹果啦!

第34篇、幼儿园大语言班优质课:城里来了大恐龙

幼儿园大语言班优质课: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是大班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他们经常围绕恐龙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如恐龙的特征、种类。恐龙对幼儿有特殊的吸引力,它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我和恐龙做朋友”这一主题活动,向幼儿介绍恐龙的特征、种类以及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孩子们的兴趣较高。通过《城里来了大恐龙》这篇童话故事,能使孩子们理解作品中恐龙善良、可爱的形象,并体验爱护动物。

    教师:看看是谁来了?(此时将恐龙贴在“交通堵塞”的图上)
    幼儿:啊,大恐龙来了!(孩子们一起说出并且露出惊讶的表情)
    教师:哎,那大恐龙来到这里,它要做什么呢?
    幼儿:它要破坏我们的房子,把房子都弄倒。它会把汽车都踩扁,以后我们的马路上就没有汽车了。它还会把我们都吃掉的!
    教师:咱们来看看恐龙来这到底做什么?(出示恐龙立交桥图片)。
    幼儿: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
    教师:那这里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幼儿:许多的车都从大恐龙的身上开过,大人、小孩子都从恐龙的身上走过,道路变得通畅了。
    教师:原来,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它使马路变得通畅。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活动开始部分,通过参观恐龙博物馆,带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幼儿兴趣。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小小解说员”作了铺垫。幼儿互相交流、共同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再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合理地进行创编,并比较连贯地讲述。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幼儿的合理创编给予肯定。结束部分“我为恐龙建乐园”,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进行构想,并通过多种形式为恐龙设计乐园,激发幼儿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活动体现了家园配合,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活动,如恐龙博物馆的布置。

    教师:看看是谁来了?(此时将恐龙贴在“交通堵塞”的图上)
    幼儿:啊,大恐龙来了!(孩子们一起说出并且露出惊讶的表情)
    教师:哎,那大恐龙来到这里,它要做什么呢?
    幼儿:它要破坏我们的房子,把房子都弄倒。它会把汽车都踩扁,以后我们的马路上就没有汽车了。它还会把我们都吃掉的!
    教师:咱们来看看恐龙来这到底做什么?(出示恐龙立交桥图片)。
    幼儿: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
    教师:那这里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幼儿:许多的车都从大恐龙的身上开过,大人、小孩子都从恐龙的身上走过,道路变得通畅了。
    教师:原来,恐龙变成了一座立交桥,它使马路变得通畅。

    (2)鼓励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并连贯讲述图片内容。
    (3)老师讲述并引出下一步。
    教师:如果有一天,城里建了一座新的立交桥,不再需要恐龙立交桥了,大恐龙会去哪儿?还会去做什么?(引导幼儿创编)
    幼儿:恐龙会去动物园;大恐龙会回自己的家,去找它的朋友;大恐龙会跑到别的没有立交桥的国家去当立交桥,为那里的人服务。

(4)建造恐龙乐园,引导幼儿关爱恐龙。
    教师:想一想恐龙乐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幼儿:那里应该有许多树林、小花和小草,的玩具,有旋转木马、摩天轮、还有秋千……
    教师:请小朋友自选材料为恐龙建造乐园。(引导幼儿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建构)   
    教师:小朋友为恐龙设计的乐园非常漂亮,相信那些恐龙朋友们看到后也会非常高兴,因为它们知道还有我们这些朋友在关心它们,帮助它们。(引导幼儿关爱恐龙)

    2、活动中的不足:
    在创编过程中老师虽然给予了支持,但是没有给幼儿提供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多加引导,让幼儿能够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主要内容:

    1、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兴趣,利于调动幼儿积极性。本次活动选择了大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恐龙”作为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恐龙知识,而且通过图片进行创编、为恐龙建构乐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达到目标。

    2、设置环节为幼儿提供大胆讲述的机会。在“小小解说员”环节中,解说员首先要对恐龙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们的名字、种类、特征、生活习性等,然后将这些内容讲给同伴们听,共同分享恐龙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特点,体会分享的快乐。教师鼓励解说员声音洪亮地大胆解说,也是培养自信心的一种途径。解说员的语言介绍,同样也激发了其他幼儿大胆尝试,形成了一股推动力,将幼儿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在活动中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形式引导幼儿讲述,如听故事,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愿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热情。

    3、教师为幼儿的有效创编提供示范。教师不仅对幼儿的大胆创编给予肯定,还通过对两张图片的讲述表现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这也是师幼互动的体现。所以在创编时必须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鼓励幼儿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老师在此环节中有示范、总结、概括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示范要把握好度,不能局限幼儿的思路,阻碍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综合评析:

    1、恐龙是大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动物,恐龙的世界对幼儿来说是新鲜有趣的,教师选择的这一活动深深吸引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表达机会,能够尊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性想象。通过布置恐龙博物馆、小小解说员和建构恐龙乐园让幼儿充分的交流和体验,进一步感知恐龙的特点,使恐龙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让幼儿明白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中的动物。在整个活动中,以恐龙博物馆为中心主题将幼儿带人情境中,过度环节自然不生硬。教师始终十分注意培养幼儿大胆表达的语言习惯和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反思中教师就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否实现,没有进行深人的反思。小解说员的设立是否有助于帮助大部分幼儿大胆表达,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下,教师是否给大部分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设计思路很好,但是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更有助于实现目标,如何解决幼儿学习活动中的难点,是教师下一步需要思考的。

第35篇、大班语言故事教案:金色的房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金色的房子

活动目标
1、能熟悉故事情节并掌握角色对话,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能用各种表情、动作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活动准备
 表演道具2套:动物、小姑娘头饰及金色的房子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下午好!我是小小剧场的负责人。
现在小小剧场就要开始演出了,请你们安静的观看表演。这个表演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展开

1、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对话以及角色的动作表情。
(1)表演结束后,教师根据故事提问:
--小朋友都看完表演了,请你们说说小小剧场表演的故事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小姑娘、小羊、小鸟、小狗、小猴)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朋友都说得很好,你们想不想学会这个故事的表演呢?

(2)引导幼儿与教师复习故事。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个故事吧,
老师提个要求: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练习角色里的对话。
比如,小羊跑过来说:“小姑娘您早,你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顶亮堂堂”
这时小朋友就要和老师一起说。
教师开始复述故事,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2、根据幼儿座位成八字型,将幼儿分成左右两边,分别扮演小姑娘与小动物。
(1)在角色出现时说相应的对话内容。一遍以后互换角色再次表演一遍。
教师在**说时,将语气加重并用手势提醒幼儿该轮到他们说对话。
教师:现在啊,我要请这一半的小朋友说小动物的对话,(手势示意),
请这一半的小朋友说小姑娘的对话,(手势示意)。
轮到小动物时,这一半的小朋友说小动物说的话;
轮到小姑娘时,这一半的小朋友说小姑娘说的话。(开始练习)

(2)小朋友表现的不错,现在我们互换角色。(第二遍的练习)

3、教师:小朋友的角色对话都练习的不错,要是你们能给角色加上动作或表情表演那会更棒的。
哪位小朋友能上来表演小羊跑的动作?
谁能表演小鸟是怎样飞的?小猴的动作是怎样的?
小姑娘采花时心情是怎样的?(脸上的表情是开心、高兴)
谁能上来表演小姑娘采花的动作?

4、引导幼儿加上动作表情一起表演《金色的房子》。

三、结束部分

教师进行活动评价,鼓励表演出色的幼儿。
(活动自然结束)

第36篇、大班语言教案:空气变新鲜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空气变新鲜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一些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2.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乐幼教课件-照片:乘凉,大森林。
2.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课件-照片:乘凉
(1)大树下的这些人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呢?(乘凉)
(2)看看周围的环境怎么样呀?(清新,干净)

清清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多么好的环境呀!

2.你们看看把小猴子都吸引来了

二、展开
1.有一只小猴,从森林来到大城市,小猴非常开心,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很开心吗?
2.播放录音故事《空气变新鲜了》

(1)小猴子为什么开心?它看到了什么?
(2)小猴子住下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
(3)小猴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4)城市里的空气为什么会受到污染?
(5)医生是怎么说的?小猴子想了什么办法?

3.教师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再仔细的听一遍故事

(1)大烟囱冒烟怎么办?
(2)汽车后面排出的尾气有毒怎么办?
(3)城里的人还是这么拥挤怎么办?

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来让城市里的人也能吸到新鲜的空气?

4. 启发幼儿讨论,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这个故事好听吗?
听完这个故事,想一想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呢?
(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子,大胆想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三、结束
幼儿跟随故事录音,运用自己在表情、动作,饶有兴趣的讲述故事。

延伸活动
       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

【附】故事    空气变新鲜了
  有一只小猴从森林来到了大城市。“哇,城市真美呀。”小猴高兴地大叫起来。他看见大城市“嘀嘀嘀……”马路上开着各种各样的汽车。人们穿着各种漂亮的衣服来来往往,一座座高楼大厦真漂亮,商店里还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大城市真好!小猴决定在大城市住下来。可是在城里住了一段时间,小猴觉得身体很不舒服。鼻子痒痒的,嗓子干干的,呼吸也很困难。于是,小猴去医院看病,“哇,看病的人这么多。”医生说:“你们都是得了空气污染过敏症,最好的办法是呼吸新鲜空气。”小猴灵机一动,“我回老家去。”回到森林老家,小猴就觉得森林里的空气甜甜的、香香的,真的和城市不一样。

  没过几天,小猴的病就好了。小猴想:要是城里和自己生一样病的朋友们也能吸到新鲜空气,那该多好啊。对,我把空气带到城里去。小猴在城里开了一家空气供应站,病人一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病就马上好了。于是,这些病人一起商量,要把我们大城市的空气也变得象森林里那么新鲜。他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在空地上种上了许多绿草、红花、大树,还通过先进技术让城市的烟囱不再冒黑烟,让各种车辆排出的尾气不再污染空气。
  人们知道了不随便乱仍垃圾,要保护绿化爱护环境,终于大城市的空气也变得甜甜的,香香的。

第37篇、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三个和尚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三个和尚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三个和尚》的故事幽默有趣,富有哲理,内容适宜幼儿表演,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各种角色的情绪感情,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本班幼儿的词汇量较少,对幼儿来说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幼儿丰富词汇,词本身具有抽象概括性,因此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边说边做动作,体验、理解、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够给幼儿带来乐趣。表演还需要练习角色间的对话,想象并创编身体动作,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同时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讨论,确定《三个和尚》故事中的角色,幼儿尝试扮演。
    2、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部分故事表演道具,与幼儿一起布置故事环境。
    2、经验准备:
    (1)幼儿能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和轮换角色表演。熟悉故事情节,掌握角色间的对话。对身体动作有一些设想,幼儿能和老师一起复述故事旁白,并适时插入。
    (2)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根据需要及教材特点、幼儿实际情况,深入推敲,钻研教材,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讨论各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和注意事项,思考哪些角色可以让小朋友来表演,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
    难点:合作表演中幼儿不仅要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能照顾其他幼儿的表演进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引导幼儿回忆故事。
    教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表演过了《j个和尚》,其实故事中除了三个和尚,还有很多角色可以有小朋友来演,现在请你们仔细想想,还可以演哪些角色?
    幼儿:小老鼠!太阳!观音菩萨!火!白云!蝴蝶!水桶!
    2、尝试表演,并总结部分角色的表现方法及注意事项。
    引导幼儿尝试各种表现方法并使用部分道具,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太阳必须要在小和尚来之前出来,同时晚上还要落下,表演太阳的幼儿就要跑来跑去,东升西落;火苗是要等到着火的时候才能出来,而且是从小火越烧越大,幼儿的动作也要从蹲到起再到站,灭了就要全部趴下或躲起来等。)

    幼儿1:观音有水的时候就会很高兴,水被小和尚喝完以后就不高兴了,当起大火的时候,观音还有点害怕。

    幼儿2:火有许多表现方法,火可以用红色的塑料袋,也可以用红色运用的词汇和情节推理来自于他们自身,他们对同伴传达信息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教师传递知识的信息,因此,要使幼儿的言语信息在同伴的发言中不断丰富起来。由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想与假设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这是一般的故事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活动中幼儿倾听同伴发言的同时,要对同伴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头脑中迅速选择与其他人不同的词汇与想法进行表达。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锻炼了勇敢和自信的品质,感受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

2、活动中的不足:
    一次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幼儿的活动不够尽兴,没有机会尝试表演其他角色,还可在本次活动后设计一些延伸内容。

主要内容:
    1、教师大胆尝试,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

    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改由老师教幼儿演什么、怎么演的模式,让幼儿自主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表现方法,反映出老师对幼儿的充分信任,相信幼儿具有挖掘角色、运用已有经验表现角色的能力。幼儿的现场表演能力强,说明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教师平时对幼儿的关注和培养。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充分认识到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借助适宜活动内容和形式,帮助幼儿进行概括提升建构新经验。

    本次活动选材适合大班幼儿,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法,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引发讨论,使用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积累大量词汇,让幼儿的言语信息不断丰富起来。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讨论和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在集体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活动有创意,说明教师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充分体现尊重幼儿,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与老师的互动、与幼儿的互动中自主发展。

    2、教师对活动整体把握中还要关注个体。
    个别幼儿出现经验缺乏的现象。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收集一些活动中需要的资料,来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了解收集资料的多种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幼儿没有参与收集,不了解收集的整个过程,所以导致了幼儿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的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活动中及时地把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还需要教师更好的解决。

综合评析:
    1、活动设计大胆新颖。教师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感受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表演的乐趣,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道具、表情来表现一个事物,尤其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找到了各种角色,探讨出每个角色的表现方法。亲身体验到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和道具来表现火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后到熄灭的过程,有的小朋友甚至把“火”藏在了衣服里。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教师确实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乐于说的环境。

    2、表演活动既有小组活动,同时又有幼儿个体的个性表现。幼儿语言的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的个人反思与小组反思中都关注到幼儿整体表现,而对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没有重点给予关注。同时在教师的目标中亦没有体现,使本次活动在幼儿个体指导方面略显不足。

    3、小组评析中充分肯定教师的大胆尝试,对于教师所采取的互动式的教育策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怎样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提出了建议,但在建议的基础上最好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和解决办法,使教师在后续活动中有章可循。

第38篇、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妈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妈妈

设计意图: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 是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故事《我的妈妈》讲述了生活中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孩子生病了,妈妈照顾他的故事,同时作品深处也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妈妈关爱孩子,孩子疼爱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纲要》中指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通过活动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幼儿只有学会爱妈妈,才会潜移默化的去爱老师、爱同伴以及爱集体、爱家乡和爱祖国。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在“ 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中,给孩子讲述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体会到简单的“母爱”,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关爱别人,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妈妈的形象及是怎样带丁丁看病的,丰富词汇:热汗淋淋、体弱瘦小。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出妈妈关爱丁丁和丁丁爱妈妈的情节。
  3、激发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师:“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幼: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带我去医院打针;妈妈给我量体温,发烧了就用湿毛巾敷在头上……
  (评析:幼儿生病时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教师正是抓住这一点,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把幼儿拉入到故事情境中。)

二、利用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讲述第一段后提问:

  ①丁丁生病了,妈妈是怎样做的?妈妈的心情怎样? 
  幼:妈妈给他拿退烧药吃,不停地给他扇扇子。妈妈很担心他;妈妈很着急、难过。
  ②妈妈的身体是怎样的?看到体弱瘦小的妈妈,丁丁担心什么?
  幼:妈妈的身体很瘦。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担心妈妈这么瘦,自己会把妈妈压坏了。
  小结:丁丁生病了,妈妈非常的着急又是买药、又是扇扇子,同样,丁丁也担心妈妈背不动他,所以不想去医院,我们可以看出丁丁非常懂事,很关心妈妈。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会热汗淋淋?热汗淋淋是什么样子的?
  幼:因为妈妈干了一天活了,早就没有劲了;因为妈妈走得很快;妈妈太瘦了,丁丁太重了。热汗淋淋就是满身都是汗,就像是雨下在身上一样,衣服都湿透了。
  ② 看到妈妈累得热汗淋淋,丁丁的心情怎样,他是怎么说的?丁丁为什么这么说?妈妈是怎样说的?妈妈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幼:丁丁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想让妈妈歇一会儿,不想让妈妈太累。妈妈心痛他,也怕耽误去医院的时间。
  ③看到妈妈实在没力气了,为什么丁丁要自己走?妈妈为什么还要命令丁丁?
  幼:他看到妈妈实在没有力气了,所以要自己走。因为妈妈担心他,要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④给妈妈唱歌的时候他为什唱不下去了?
  幼:因为他病得很厉害了;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哭了,怕妈妈伤心。
  小结:在去医院的路上,妈妈不舍得让丁丁自己走,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很爱丁丁的;丁丁两次想下来自己走,不想让妈妈太累,我们能看出丁丁也非常地爱妈妈。

3、讲述第三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么一直守护在丁丁的床头?
  幼:妈妈担心他醒来后看不到妈妈;担心他的病是否能赶快好起来。
  ②妈妈为什么不断的为丁丁扇扇子?她也很热,为什么不自己扇呢?
  幼:妈妈想让他早点好起来;妈妈心里只有丁丁,她希望丁丁的病赶快好了,自己很热也忘掉了。
  小结:丁丁住院了,妈妈精心的照顾丁丁,不停的为他扇扇子,希望他早点好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多么地疼爱丁丁。

4、讲述第四段后提问:看到妈妈熬红的眼睛,丁丁想怎样做?
  幼:丁丁以后也会像妈妈照顾他那样的照顾妈妈。
  小结:看到妈妈笑了,丁丁心里很感谢妈妈,以后也会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爱妈妈。
  (评析:教师将故事分成了几个段落,在每个段落中都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问中隐含了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一步步地切入到教材的核心价值,使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充分地体验到了妈妈对丁丁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妈妈的那伟大、无私的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会不知不觉将这种认识与感受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萌发对妈妈的爱的目标也实现了。)

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讲述妈妈怎样照顾丁丁。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幼:听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很高兴,因为丁丁知道关心妈妈;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妈妈也是这样照顾我的。

2、丁丁生病时妈妈是怎样照顾丁丁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丁丁是爱妈妈的?
  幼:丁丁生病了,妈妈给他拿药吃,不停地扇扇子,背着他去医院,一直守护在他床边为他扇扇子;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要下来自己走,他还给妈妈唱歌,丁丁要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还说:“妈妈我爱你!”

3、平日在家里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的呢?
  幼:妈妈给我洗衣服、做饭、收拾房间、去超市买好东西;妈妈接送我去幼儿园;妈妈经常抱抱我。

4、播放公益广告后半部分:请小朋友看看电视里的孩子爱妈妈的方式是不是和你一样?他是怎样爱妈妈的?
  幼:他给妈妈洗洗脚,给妈妈讲小鸭子的故事。
  小结:其实,不管是给妈妈洗脚,还是帮妈妈扫地……,这都是爱妈妈的表现,我们不但要爱妈妈,还要爱身边所有的人。
  (评析:教师给幼儿完整地呈现故事后,从让幼儿谈感受为突破口让幼儿的情感再一次升华。在“你有什么感受”之后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回顾了故事中妈妈对丁丁的爱,丁丁对妈妈的爱。最后一个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使整个活动中积蓄的情感得以表达,实现了情感目标。)

【活动延伸】
  1、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回家亲自为妈妈做一件事情,同时还要把爱妈妈的话说出来告诉妈妈,做完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爱妈妈的。
  2、到美工区亲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母亲节送给妈妈,想好对妈妈要说的话;到图书区和小伙伴一起讲一讲我和妈妈之间爱的故事。
  (评析:活动延伸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这是爱的表达,是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体现,同时孩子也将这份爱传递到了每个家庭,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感动,自然地会去关爱自己的母亲,这个小小的举动会感动每个家庭、感动我们的社会。)

【活动反思】
  1、目标定位清晰、具体、可操作。我们在分析教材后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方面来确定了教育目标,目标具体可操作,适合幼儿发展水平,表述清晰,便于我们操作和评价。
  2、精心设计教学,利于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抓住“情感”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而且每个环节的目标都是明确的,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3、师幼互动实效,面向全体幼儿。在每个互动环节中,我们将孩子的回答当成了有效的教育资源,不但能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能把球再抛出去,在师幼不断抛接球过程中引发孩子思维不断地活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了故事中丁丁对妈妈的深挚的爱。我们互动环节中面向全体幼儿做得还不够好,如果能分组讨论,让幼儿之间互动,与能力弱的幼儿互动,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个幼儿获得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需要努力,应该注意把握教育的时机,精心设计每个教育活动,发挥自己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价值,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促使教育活动质量不断提升。

附故事:  我的妈妈

  一天晚上,天气非常闷热。吃过晚饭,我忽然发起高烧来——体温竟高达39.5度。妈妈急忙到诊所拿了退烧药给我吃,一边不停地为我扇扇子。可是到了晚上十一点,热度一点也没有退,这可把妈妈急坏了。妈妈说:“丁丁,我送你去医院。”从家里到医院要走很远的路,还要过一个小山坡,爸爸又不在家,体弱瘦小的妈妈怎能背得动我呢?我说:“妈妈,到天亮的再说吧!”可妈妈坚持说:“热度这么高,不能再拖!”妈妈两手一揽背起我就往外走。

  妈妈不顾一天工作的劳累,背着我急匆匆地走在公路上,野外的风一吹,我感到凉快多了,可妈妈身上热汗淋淋,衬衣全湿透了。我心里真难受,就说:“妈妈让我自己走吧!”妈妈生气地说:“热度这么高,你还有力气?”她两手紧紧地托住了我,继续急步向前,走到半路,妈妈实在没有力气了,才把我放下,喘了一口气。我又一次央求妈妈:“妈妈,我自己能走!”可没等我的话说完,她命令似地喊我:“快,趴上来!”我拗不过妈妈,含着眼泪只好又趴在妈妈瘦小的后背上,我说:“妈妈我给你唱支歌吧,‘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唱不下去了……一颗泪珠滚到妈妈的脖子上,和妈妈的汗水粘在一起往下滴……

  到了医院,医生诊断我患的是病毒性感冒,需要住院治疗,我迷迷糊糊地躺在病床上,妈妈一直守候在我的床头,不停地为我扇扇子。

  经过一天一夜地治疗,到第二天傍晚,我的高烧退了,医生同意我出院。整整二十多个小时,妈妈没有合过眼,她见我脱险了,搀扶着我,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我望着妈妈熬红的眼睛和深深的倦意,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妈妈如果你身体不好的时候,我一定象你对待我一样地照顾你。妈妈,我爱你!

第39篇、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照镜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父与子“照镜子”

活动目标:
    1、阅读漫画作品“照镜子”,体验漫画故事的诙谐有趣。
    2、在猜测中想象出乎意料的结局。

活动准备:
    《父与子》系列漫画,“照镜子”多媒体课件或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忆趣激趣

    1、出示《父与子》封面画:认识他们吗?
    2、还记得在“父与子”身上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3、幼儿回忆曾经看过的《父与子》漫画内容。

二、设疑引思
    今天这对父子俩会遇到什么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音响效果“敲碎镜子的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
    2、观察画面(1)产生联想:一天,儿子刚准备打曲棍球,没想到把爸爸心爱的镜子打碎了,爸爸要打儿子的屁股了。

三、推波助澜
    1、议论:儿子该怎么办呢?
    2、观察画面(2):现在儿子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把镜子全打掉?他想出了什么妙招?
    3、观察画面(3):儿子究竟想出什么好办法?为什么要画爸爸?儿子画完爸爸的像以后觉得怎样?他在干什么?

四、真相大白
    1、爸爸果然不出儿子所料,回家就来照镜子。
    2、观察画面(4):儿子的妙计有没有被爸爸识破呢?怎么会识破的?
    3、学学爸爸面对镜中人物从不经意到大吃一惊到火冒三丈的表情变化。

五、联想
    1、这个毛手毛脚的儿子又闯祸了。他还自作聪明地想了个办法,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一下子就露了馅。
    2、如果你是儿子,你有什么让爸爸没法猜到的办法吗?

第40篇、大班语言活动:狐假虎威

教学理论依据
《狐假虎威》是一则久经传承、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幼儿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呢?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删减修改,精炼语言,抓住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即角色的心理变化,层层推进。狐狸从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老虎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之威”和“狐之猾”。
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出发,遵循《纲要》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的要求,教学中紧紧围绕两条线索,通过讲述倾听—梳理讨论—角色表演—配乐讲述,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寓意。对狐狸的角色特征的讨论,既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也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最后,借助申公豹,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策略
1.运用动画,形象刻画“虎之威”和“狐之猾”。
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表现老虎一把逮住狐狸的凶猛、“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狐狸和“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老虎,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角色的心理。
2.设问引思,充分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老虎一把逮住了狐狸,狐狸感到怎么样?”
“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小动物到底害怕狐狸还是老虎?老虎觉得小动物害怕谁?”
层层设问,引领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考,理解 “虎之威”和“狐之猾”。
3.置身情境,感受表现“虎之威”和“狐之猾”。
“狐狸,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老虎,你东张西望在看什么?”
“小鹿、小兔,你们为什么跑啊?到底害怕谁啊?”
将幼儿置于情境,融入角色,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乐说;角色表演,配乐讲述,他们设身处地用语言、动作、神态演绎着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教学难点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 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过程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幼儿分角色表演。
4.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附:改编故事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噌”,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一把就逮住了狐狸,“哈哈,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狐狸害怕极了,它眼珠骨碌一转,嗯,有办法了!狐狸扯着嗓子喊:“你敢吃我?” “嗯?不敢?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所有的小动物,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难道它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松了口气,摇了摇尾巴,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就带你到动物们面前走一趟,保证它们见了我,没有一个不赶紧逃命的,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有多威风!”
狐狸真有那么大的威风?老虎不太相信,可是,看着狐狸的神气劲儿,又有点相信。
于是,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看到老虎上当了,狐狸心里得意极了。它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老虎呢,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小动物们真的会害怕狐狸吗?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狐狸今天怎么这么神气,这么威风啊!”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快逃命啊!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

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40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美术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下学期安全教案3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动物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活习性。  2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观察动物的能力,喜欢与同伴交流。  3 学习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

《幼儿安全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轮滑安全我知道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玩轮滑的安全注意事項,学习轮滑安全儿歌。  2、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守玩轮滑的安全规则。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