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大班数学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分房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按要求给小动物分到合适的房子。
2、初步理解序数,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白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出示PPT-2,认识小动物。
师:森林里盖了两栋漂亮的三层小楼房,小动物们很想住进去。可是,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它们谁也不想住在自己不喜欢的房子里,要重新分房子。你能帮助它们吗?
二、分房子1、出示PPT-3,知道小老鼠的要求,并帮助小老鼠找到自己的房子。
2、出示PPT-4,知道大象的要求,并帮助大象找到自己的房子。
3、出示PPT-5,知道大公鸡的要求,并帮助大公鸡找到自己的房子。
4、出示PPT-6,知道小猫的要求,并帮助小猫找到自己的房子。
5、出示PPT-7,知道小乌龟的要求,并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房子。
6、出示PPT-8,知道小狐狸的要求,并帮助小狐狸找到自己的房子。
三、给小动物排排队1、小朋友人手一张白纸,按教师提的要求给小动物们排排队。
如:从左边数:大灰狼坐在第五个座位上,小兔坐在第三个座位上,小羊不能坐在大灰狼旁边,小狗不能坐在小老鼠旁边,小老鼠最小,坐在第一个座位上。这些小动物应该怎样坐才对呢?
2、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教学反思:
《分房子》即让孩子们孩子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各种动物生存之间简单的关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动物住新房为线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帮助而展开。活动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会有哪些不同的动物需要分房子。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动物们该住哪一间房子里,他们有什么样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动物分房子的兴趣。故事的发展是让幼儿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为活动的延伸,另外不同动物的动物需要分房子,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点,再一次展开思考,望孩子多关注关心动物,让孩子继续有探索的机会,让本次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有体现。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大胆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第2篇、大班数学夏天的池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2.复习10以内的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等内容。
3.培养幼儿手口一致数数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题:教师:小朋友好,今天数字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数字宝宝来到了我们身边。(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把它读出了)二、基本部分1.手指游戏:教师出示手写数字1-20,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唱数1-20。(小朋友认识了这些数字宝宝,数字宝宝也着急的要和大家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有趣的小魔星)。
2.游戏"有趣的小魔星"。
(1)请幼儿听铃鼓声拿相应数量的小魔星,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桌子上的小筐里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小魔星,游戏的要求是老师拍几下铃鼓,小朋友就要从小筐里取几个小魔星,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小朋友听明白了没有。好,游戏开始,小朋友仔细听,看谁拿的又快又准。(教师拍3下,5下、6下、8下)鼓励又快又准的小朋友。小朋友还想玩吗?哪我们换一种玩法。
(2)教师出示数卡,幼儿根据数卡上的数拿相应的小魔星。(出示数4、数7、数9、数10)(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做对了吗)刚才小朋友游戏玩的特别好,接下来我们要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3."比比谁的反应快"。
(1)教师出示不同的实物卡,请幼儿用目测点数的方法快速说出正确数量。提问:图中是什么,各有几个?幼儿个别回答。
小结:好了游戏到此结束,小朋友玩得好,反应也快。接下来老师这里有几个漂亮的池塘要让小朋友来看一看。
4."夏天的池塘"。(出示课件,幼儿观察)(1)出示椭圆形池塘。
天气好热呀,小鱼宝宝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里面有几条小鱼?
(2)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鱼的数量。
(3)老师根据幼儿所说的结果在黑板上做记录。
(4) 出示长方形池塘。
小蜻蜓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就像小飞机一样。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蜻蜓在飞?
(5)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蜻蜓的数量。
(6)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7) 出示梯形池塘。
青蛙呱呱唱,小朋友真快乐,大家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青蛙?
(8) 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现在小朋友来看这张图片咱们回忆一下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先来看梯形池塘,梯形池塘里有谁,有几只青蛙。教师示范圈画部分内容。
(9)出示《夏天的池塘》圈画部分内容(挂图),分别请幼儿回忆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
(10)教师请2位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圈画部分内容。
(11)利用《幼儿用书》第19页进行操作练习。找一位小朋友在电脑上操作。
(12)讲评幼儿作业。(作业和电脑上完全一样的小朋友举手)三、结束部分1.教育幼儿喜欢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小朋友说夏天的池塘漂亮吗?有了小动物更漂亮,因此我们的小朋友要保护小动物,爱护的环境,不能在水中扔垃圾,不能伤害小动物。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图片展示的布局有待于更加完善。
2.教师展示印章"10"的实物卡时,应注重排列形式的多样性。
第3篇、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自然中数列中一个数与其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一,X比X少1"。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教学挂图(二)中1~10的竖长条点卡。
2、新房图(见附图一),实物卡,点子印章,铅笔。
3、幼儿用书第24页《空缺处填什么》的材料;按标记排列数卡或点卡的操作底板(见附图二),幼儿用书第1、3页的点卡和数卡若干;"小动物的家"的操作底板(见附图三),记录单(见附图四)。
活动过程:
1、感知小动物的新邻居。
引导幼儿观察新房图。这是那些小动物的家?它们分别住在几号房?
引导幼儿认识2的相邻数。
教师:小狗住在几号房?它的邻居是谁?它们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的前面是几号房?2号房后面的是几号房?
师幼讨论:为什么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后面?
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述:2的前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2比1怎样?2比3又怎样?
2、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1~10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相应的数字。
引导幼儿观察5的点卡,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图上有几个点?5有邻居吗?它的邻居是谁?
教师:和5靠的最近的是几和几?5比4怎样?5比6又怎样?
教师:数也有邻居,数的邻居我们称它们是相邻数 。
组织幼儿讨论:一个数有几个相邻的数?是两个什么样的数?
教师;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教师: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与7相邻的数?
师幼共同总结: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比大1,前一个数比它小1.
3、了解2~9的相邻数。
游戏"举卡片"。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老师报一个数,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卡片中寻找并举起与这个数相邻的两个数的数卡(多1的数与少1的数)。
4、幼儿操作活动。
完成"找朋友"。(2组)数数中间是几?在它前后的空缺中印出比它少1和多1的实物,并说说"几比X多1,几比X少1"。请在空缺的地方印出相应的点数,说说它比前面的数怎样,比后面的数又怎样?它的朋友是几和几?
完成"按标记排列数卡或卡点"。(1组)根据标记把数卡或卡点在红旗后面排好,排好后读一读,说说卡片是按顺数还是倒数的顺序排列的。
完成"小动物的家"。(1组)看看每幢房子有几层楼,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房间,在记录单上用数字表示,最后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楼房中的第几层第几间。
活动反思:
开展了《数字邻居》即相邻数的教学活动,相邻数教学是学前班教学课中知识,对于学前班在学习这个知识时往往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就会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大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年的教材活动中我决定选择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结束后效果较好,幼儿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邻数,并且能够正确找出来。
经过了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应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能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一、充足的教学具准备,激发幼儿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学习可以说全凭兴趣,能否提起他们的兴趣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重组的教学具准备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因而在这节课的准备中,5座小房子图片,数字卡片、10张小椅子、扑克牌、花和叶的数字卡片
二、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游戏,枯燥无味的上课他们毫无兴趣,因而在组织这节课时我每个环节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更加勤于动手多制作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学具。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 (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教学反思
活动中的孩子思维活跃,操作专注,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很好地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而以下三点也是本节活动给我的启示:
1.适宜的认知挑战能充分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意向。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面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他们愿意去思考,去挑战。本活动中我注重提供具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从开始的感知理解重叠现象--猜测实验重叠现象--共同目测重叠现象--独立目测重叠现象到最后一环变换重叠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层层挑战。(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在教学具材料的呈现上,我也充分体现该教育意图。幼儿在适宜、有坡度的挑战中,学习意向被调动了,积极主动地去接受一个个新挑战,实现了将教师的意图转化成幼儿内心的需求:自己主动追求挑战,自己要求"升级"并积极完成一个个新的学习任务。
2.适度的语言暗示能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本节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该品质的培养,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暗示幼儿:"自己独立思考的孩子是最棒的"、"做好的小朋友要仔细检查"、"请你先认真观察"、"你坚持你的想法吗"、"不同意这个想法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这些语言上的暗示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3.宽松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思维的碰撞和互动。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互动的工具。因此,活动中我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发幼儿在一起分享他们的解释推测、证据推理、质疑提问,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思维的过程。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他们在碰撞中能不断更正解释、重新组织自己的思考,积极与别人互动。
第5篇、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
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学习看图列算式,并学会自编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加减法算式6道。
2.多媒体课件。
3.作业纸《第六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阳光快车"
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出示加减算式卡片。
如:9-6= 5+5= 6+4= 8-2= 5+3= 7-4=
老师说:小朋友你告诉我,你的汽车几点开?
小朋友回答:楠楠老师我告诉你,我的汽车几点开?)
二、看图列式,学习编应用题。
出示课件
(一)教师给小朋友带来几张图片,谁愿意图片上的事情说给小朋友听。
(二)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一道计算题来表示呢?那么5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8又代表什么?
三、学习用图加文的方式自编10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看图编应用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事情都可以编应用题,请小朋友想一想、编一编。
(一)发放编题图片
(二)提问个别幼儿
四、幼儿练习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第6篇、大班数学有趣的号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
学具:数卡、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观察,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看看小兔和小猫的门牌号码一样吗?它们都有数字几啊?
总结:虽然它们的门牌号码都有数字3和5,但由于它们数字排列顺序不同,门牌号码也不同。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师:我来考考我们小朋友了,小熊家的门牌号码含有1、3、5三个数字,你们可以排出哪些门牌号码?
幼儿自己排列数卡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小结规律,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
三、第二次操作,加深幼儿对3个数字排列规律的印象。
师:周老师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呀?可是这个手机号码没有写全,其中号码中未写出的数字是由5、6、8这三个数字组成的,小朋友排排看,这三个数字有几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进行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7篇、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启发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操作,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什么事顺数和倒数。
2、能力目标:感知顺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正逆关系,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难点:感受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活动准备1、教具:教学挂图《松鼠采松果》、动物图片、蘑菇房子图片若干、1-10 的数字卡,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1-10的点卡和数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组织教学:游戏"拍拍手"(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巩固旧知)(1)拍手次数与说的数相同。如:我说X,幼儿:我拍x。(拍手X下)(2)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多1。如:我说5,幼儿:我拍6,6比5多1。(拍手6下)(3)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少1。如:我说5,幼儿:我拍4,4比5少1。(拍手4下)二、 激趣导入,引发幼儿兴趣(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吧。(出示教学挂图观察)提问:图上是谁?(小松鼠)它要去干什么啊?(手提篮子上山采松果)数一数:从小松鼠的家到山顶那棵松树那里有多少级台阶啊?(10级)三、 活动:我来采松果 (学习顺数,倒数的方法)(1)小松鼠这是第一次独自一人上山去采松果哦,就怕迷路了,所以啊,他想了个好办法,就是给台阶都标上号码,踩着这些数字上山,回来的时候又踩着数字下山,那现在请小朋友帮帮他把数字记号标出来,好吗?
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把数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台阶上。(1-2-3-4-5-6-7-8-9-10,上山刚好要走10个台阶。)(2)走到了山上,按原路返回要怎么走下来呢?(10-9-8-7-6-5-4-3-2-1)(3)提问:小朋友们发现回来的数字和去时有什么不同的啊?(启发幼儿感知原来走上山顶的时候我们是从小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大1,下山的时候是从大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小1)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
教师小结:建立正确顺数、倒数概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数叫顺数。(幼儿唱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排列的数叫倒数。(幼儿唱数)四、动手操作:送小动物回家1. 出示尝试题:给小动物建新房。
小松鼠有很多的朋友,有小羊,小白兔,小鹿,小猪,小松鼠也邀请了他们到家里玩。他们可喜欢小松鼠的家了,都想有一间这样的房子,住在山上,以后就能经常一起玩,所以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盖房子,好吗?盖的房子可是有要求的哦,每个小动物的家都要隔着一段距离,刚好有10个台阶,这样大家还可以上上下下锻炼身体呢。
(1) 教师示范用倒数的方法先给小羊找地点盖间房子,离小松鼠家正好有10 个台阶的地方。在那里建房子(请幼儿上来把贴有小羊照片的房子贴到挂图上)(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帮助其他小动物建新房,如小羊家到小白兔家有10个台阶,小白兔家到小鹿家又有10个台阶,小鹿家到小猪家也有10 个台阶。(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倒数的方法。)2. 第二次尝试:真假"房子"山上有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子,这下可乐坏了灰太狼,它想了一个好办法来抓小动物,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把他们房子上的照片都撕掉,再盖很多间一模一样的房子,把里面都弄成陷阱。灰太狼一心想着,让小动物们找不到家,掉进他的陷阱。小动物们会上当吗?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幼儿教小动物学会数数,按顺数和倒数的方法排列,找到"真"房子。)尝试自己给小动物重新找到家。
3. 动手操作:将10以内点卡和数卡分别按顺数和倒数排列。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顺数和倒数。
电梯、红绿灯、火箭发射、倒计时...... 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感受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拓展:
游戏"爬楼梯"。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10、9-1,巩固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第8篇、大班数学按简单的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一、教学设计:
此活动主要让幼儿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本次活动通过PPT创设情景、让幼儿简单了解两种颜色的交替排序。还能根据图片上的图案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将排序活动融合在幼儿玩之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序。
2、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进一步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按一定规律排序。
难点: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
四、教学准备:
操作背景图,教师演示材料,幼儿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设计小熊新房子。
1、小熊造了新房子,它的屋檐下挂了很多彩灯,小朋友看看这些彩灯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小熊要出门了,它想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小朋友看看,小熊是怎么铺的?请小朋友帮助小熊把路铺完。
3、春天来了,小熊想让自己的院子漂亮一点,它有许多小树,请小朋友帮忙种树,你们觉得应该怎么种?
(二)去小熊家做客。
小熊家真漂亮,我们在小熊家合个影,请小朋友集体按一定的规律用身体动作摆造型。
(三)幼儿操作
去小熊家做客,我们给小熊带点礼物吧,送伞和做水果拼盘,小朋友按一定的规律,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六、活动反思:
排序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律排列。它是一种连续的比较,建立在对两个物体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游戏中孩子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颜色等,能了解不同物体的属性、发现其明显的差异性,也能感受到有关规律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PPT创设情景、让幼儿简单了解两种颜色的交替排序。活动开始,我就用情景导入,小熊盖房子!,在背景图中让幼儿发现有序的排列,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很快发现灯笼是用红绿红绿来排列的,路是黄蓝黄蓝排列的,树是大小大小来排列的,接下来的环节是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示图片上的动作并学会集体在一起做动作按简单的规律排序,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将排序活动融合在幼儿玩之中。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都能积极融入其中。从简单的ABAB排序,然后孩子在玩中探索排列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第9篇、大班数学活动自编加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A、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B、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C、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D、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刚才老师怎么说的?请小?请小朋友照 着老师说也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2.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3.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4.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第一组: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第二组: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第三组: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 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活动应用 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编加法应用题。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0篇、大班数学课认识时钟教案反思
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认识时钟ppt。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练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了解时钟的用途,激起幼儿认识时钟的兴趣
1、请幼儿猜谜语: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钟表)
师:你们见过钟表吗?在哪里见过?
2、钟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出钟的用途)
小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我们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二、观察活动
逛钟表店,观察钟表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不同。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2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3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3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秒针、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师:孔老师手里有一个时钟,小朋友仔细看,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看把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从12到1上)时针和分针转动方向怎样?
3、得出结论:秒针、时针、分针朝着同一个方向(顺时针)走,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 当分针走12个数字(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出示整点,问这是几时?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
提问: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地方一样?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它们分别代表几时? 小结: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2、出示半点,问这是几时?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
提问: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地方一样?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它们分别代表几时? 小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3.小朋友第二次探索活动,练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五、通过练习掌握整点和半点
六、通过视频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延伸: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资料,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第11篇、大班数学合合乐教案反思
数学:合合乐
目标
1、理解合式的含义,能根据题意写出5以内的合式。
2、感知数的组成方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8《合合乐》
2、5份包装好的礼物盒、2只袋子,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合式记录图。
过程
一、实物合一合
1、出示两只袋子。这两只袋子里藏着新年礼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拿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份礼物。
2、一个袋子里装了2份礼物,另一只袋子里装了3份礼物,合起来有几份礼物。
3、2份礼物盒3份礼物合起来的5份。我们还可以怎么把礼物装进袋子,合起来也是5份?
4、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了解多种组合方式。
5、出示合式记录图,引导幼儿用画圆点的方式在方框里将两个袋子里的礼物数量表示出来。
二、圆点分合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如5个正反面的花片、5个方格、、、、、、
2、幼儿将操作材料摆成两堆,根据操作的不同结果,幼儿用圆点记录在合式图上。提醒幼儿在记录的时候不要重复。
3、幼儿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5.
4、教师奖5的合式按序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合合乐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 8《合合乐》,引导幼儿理解合号的意义,并能根据图意用圆点或数字来表示合的结果。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图一,为以后学加法作准备。如两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一只小鸟;三条小鱼在缸里,又舀进来一条小鱼;花盆里有3多开放的水仙花,两个花苞;蛋糕上插着4支蜡烛,有插上了一支,等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金鱼、水仙花、蜡烛的图一,发现其中蕴含的组合关系,理解多少和多少合起来是某数。
活动反思:
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抓糖游戏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依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经历新知的生成。
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5、6、7、8、9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让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说,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过程,一种学生愿意经历的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
需要改进之处: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不够,欠缺题型的多样性。当堂练习只体现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性应用,指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如“想想做做”第一和第二题;二是综合性应用,是本堂课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以及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综合,如“想想做做”第三题和练习四的第五题。但是发展性应用并没有体现出来,而且题型略显单一,这是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地方。
第12篇、大班数学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看图片尝试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在看、听、想、说、做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体验数学的魅力。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 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队的红苹果得数,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大家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某队和某队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
师:花园里有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又飞来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根据幼儿口述边讲解边板书:2+2=4,哦,那么这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两个数字宝宝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师引导讲解理解:2+2=4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考考我小问号.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红黄绿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红队可以选择黄队和绿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选红苹果多的一队)师:你们选谁?黄队接受挑战,请听题。(黄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队鼓掌)恭喜黄队得到一个红苹果。现在请黄队出题……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队都加上一个红苹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红苹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会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6号选手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中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黄队得到几个红苹果?绿队得到几个红苹果?
五、统计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出示统计牌)(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今天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冠军是--某某队!恭喜!请某某队的小朋友一起上来领奖。(放颁奖音乐),今天的颁奖嘉宾是在座的各位老师!有情!
2、结束:现在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第13篇、大班数学蜘蛛和糖果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一手一张统计表 铅笔 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咪咪来买糖,蜘蛛出示咪咪的买糖记录。
提问:你们同意蜘蛛的猜测吗?从记录中的哪里可以看出咪咪喜欢吃棒棒糖?都记录了什么?
2、东东来买糖,咪咪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咪咪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 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讲的是数学。年轻的妈妈们一定困惑,怎么给讲时间呢?
怎么让孩子知道统计和概率归纳了生活?还有平面和立体、收集和刯、分类和排序、整体和部分、加加和减减,这些充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反思
《蜘蛛和糖果店》这节课通过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概率和统计之间的关系。概率是依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推测未来,概率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故事中的蜘蛛经过统计得知咪咪买棒棒糖概率比买其他糖果的大,但概率虽然能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却不能保证100%正确。所以从孩子的思维层面上考虑,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把这个故事设计成了有情景性的估猜活动,以故事中蜘蛛猜测顾客来糖果店买什么糖的情景为主线,帮助幼儿理解概率和统计,同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去推理、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估猜生活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乐趣。
在活动中我把活动重点定为以故事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进行预测的这个思维能力。把活动难点定为
1.孩子在观察中通过比较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利用表格,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统计,提升了幼儿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较浓厚,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是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在第一个环节上我们设计成是小蜘蛛来讲述统计的方法,第二个环节就设计成孩子和小蜘蛛一起来进行统计,在第三个环节是就脱手让孩子自己讲述进行统计。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一步一步加深学习。不足的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上我漏掉了讲述,直接让孩子去操作,没有向孩子交代清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多让孩子讲诉,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第14篇、大班数学钟表告诉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挂钟一个,自制大钟、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钟,引出主题
1、提问:它叫什么?除了在家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钟?
2、钟的作用是什么?
3、教师小结: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认识钟的基本结构
1、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钟上有什么?(时针、分针、秒针、数字、刻度)
2、想幼儿介绍钟的各个结构。
3、教师小结:钟的结构。
三、学看正点和半点
1、时针和分针是怎么来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自己认真想一想,做一做。
2、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3、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4、幼儿尝试拨钟,感受正电荷半点的不同。
5、师生共同小结。总结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点和半点的区别。
第15篇、大班数学男生与女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
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对本课都很感兴趣,学的都很认真
2)孩子们都有了性别的认识,也都认识到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是个乖宝宝。
3)在教学中我应该应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丰富我的教学活动内容。
第16篇、大班数学活动糖果店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课,大班的幼儿对方位的认知已有一定的理解,能较好的掌握上下、前后等方位。左右方位的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以客体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在这一方面幼儿很容易混淆。本节课就是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进行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数过来,它的次序是有变动的。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双向排序,并能应用在生活中。
2. 通过操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3.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其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数,它的位置始终不会改变,但是序数会变。难点是认识左右的双向排序,需先向幼儿确定是以面向物体来确定左右的,再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和巩固,最终掌握左右的双向排序。
活动准备
各色实物磁贴、方向卡(箭头磁铁)、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糖果么?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糖果店里瞧瞧。我们一起坐小火车去吧。
2. 出示红、蓝火车头,请两名老师扮演火车司机,请幼儿做乘客。
二、 观察情境挂图
1. 师:你们看,糖果店到了。
2. 水果店老板: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的糖果店。请小朋友随便看看吧。(请幼儿自由观察图片,让幼儿自由的说)
3. 使用方向卡随机提问。
三、 师生互动活动
1. 师:小朋友们来到糖果店,数学王国里的小动物们也来了。可是糖果店的老板说,小动物太多,要让他们排队进来,请小朋友帮他们排排队好吗?(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队。数数看来了几个小动物)
2. 请幼儿说一说从箭头方向数过去,胖胖猪排在第几位?从另一个方向数过去,他又排在第几位?
四、 幼儿探索操作
师:小动物们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的水果宝宝,他们在哪里呢?水果宝宝已经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排好队等着小朋友了呢,他们想请小朋友也来看一看,从不同的方向数过来,他们都排在了第几个位置?
五、 结束部分
1. 师:小朋友们,咱们在这里玩了很久,该回去了。你们看,火车司机在等咱们呢!请小朋友们先去排队领火车票吧。
2. 师:请拿到火车票的小朋友们,根据车票的颜色和座位号按顺序上车吧!
3. 请幼儿说说自己排在第几位。
4. 乘火车出教室,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首先从设计意图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糖果,通过去糖果店这一缘由,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当中,过度比较自然。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教受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自发而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从由孩子提出问题来看,他们不但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学玩合一。
从教学程序来说,是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游戏活动自然过度,结束部分通过每一位小朋友持票上火车,通过乘车游戏来复习巩固双相排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谈谈自己的经验感受:
一、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反应。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通常都不愿听到“异样的声音”,有时听到后也“装做”没听见,其实这样不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应,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灵活处理。
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备课时要有几手准备,即备可遇见的问题也做好出现不可遇见的问题的准备。如果出现了不可遇见的问题,处理中要尊重幼儿的感受,理解幼儿的选择,帮助幼儿渡过他的难关。
第17篇、大班数学10的组成和加减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10的组成和加减》 www.qinzibuy.com 2013年04月27日 09:19:02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加减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6到9的组成和加减,对于数的组成和加减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手操作、记录结果,在教室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复习9的加减。
2、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学习10的组成,在感知组成的基础上,掌握组成的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互相交换规律;学习10的加减。
3、发展幼儿观察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笑脸、记录表格、笔。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开火车"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出示9点字样,说明火车是在9点的时候开。当老师说:"嘿嘿,我的火车6点开"幼儿说:"嘿嘿,我的火车3点开。"(老师说的点数和幼儿说的点数合起来等于9)二、复习9的加减1、出示笑脸小朋友,请你们根据看到笑脸的颜色,将加法算式填写完整。
2、出示蜻蜓仔细观察蜻蜓的数量,发现蜻蜓变少,写出减法算式。
三、学习10的组成1、幼儿动手操作师:"老师这里有10个笑脸,要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我们小朋友能分出几种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把自己分的方法记录下来。"2、师幼共同总结10的九种分法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10的组成规律教师小结: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把一个数字分成两部分,数字不变,位置互换,这就是互换规律。
四、学习10的加减,看图列算式师:"这里有10个蓝色的圆圈,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不同,根据颜色列出算式。
五"碰球"游戏巩固10的组成出示数字10,,对学生说:"嗨、嗨、我的6球碰几球?"幼儿说:"嗨、嗨、你的6球碰4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出的数合起来是10。
备注: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下学期P135《10的组成和加减》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第18篇、大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正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19篇、大班数学图形叠加教案反思
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尝试将两个或三个图形进行重叠,培养观察能力和平面感知能力。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结果。。
3、通过小组操作,培养合作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准备:1、教师操作大图一份、演示课件。神秘袋一个,各种图形片。
2、人手1份操作纸、一组一套聪明树操作材料
过程:
1、摸摸神秘袋,复习各种图形。(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梯形、椭圆形)
师:看,老师这儿有一个神秘口袋,里面藏着许多图形宝宝,一起来看老师是怎么请他们出来的。(教师示范,通过小手摸一摸,知道是什么图形)请幼儿操作。
2、图形捉迷藏,通过课件集体观察图形叠加。
师:"瞧,这图形宝宝们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图例一(二个图形):你能知道哪些图形藏在一起了。(通过课件分解图形)
出示图例二(三个图形):你知道几个图形藏在一起了。
3、集体操作聪明树。
教师示范
师:看这个有一棵聪明树,树上有许多聪明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
这儿还有许多聪明果呢?如果每个聪明果都能找对答案,那就成功完成任务啦!
"看,这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呀?(红色)那我们就要用红色聪明果来帮助寻找答案。然后把它放在答案的上面就行啦。
(老师示范一个,请个别幼儿操作)
4、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练习。
5、出示聪明树操作材料,各组轮流操作。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任务完成得太出色啦!那你们会合作吗?下面请每一组小朋友一一轮流合作完成聪明树,比一比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第20篇、大班数学猜猜你的左右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和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ppt手势图片、纸板箱7只活动过程:
一、游戏1--说说左和右1、关键提问:你们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把话表达完整2、热身游戏《我说你做》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对左右的分辨经验提升:要听清楚指令,分清左右,做对动作二、游戏2--看图猜左右手(一)手掌图示1、关键提问:
游戏规则一: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要仔细看了,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就请你站到左边的蓝线上,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就站到右边的红线上游戏规则二:当我说开始,才能走,5、4、3、2、1数到1时必须站好了,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 教师用关键词再帮助幼儿重新确认游戏规则2、指导要点:
(1)让幼儿感受是手心向外还是手背(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不泄气,再接再励3、提升经验:要看清楚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图片做的一模一样(二)手指图示根据幼儿的意愿选择图片进行游戏1、 关键提问:看看和图片上的一样吗?
2、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2)关注幼儿左右手套圈的正确性3、经验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还是手背,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二4、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看看今天你获得了几个圈?
三、游戏3----隔箱猜左右手1、关键提问:
这个是什么呢?这个箱子是干什么的呢?
介绍游戏的玩法3、 指导要点:教师巡回观察幼儿两两游戏的情况,关注在上一轮游戏中获得圈数最少的幼儿。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遇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区分左右。本活动通过三个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正确区分左右手及相应的左右关系。陈老师在 活动中不但特别注重个体差异,而且还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 思维得到了培养。整个活动(设计的三个游戏)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了孩子的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兴趣 最优化的结合。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21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一寸虫教案反思
数学活动《有趣的一寸虫》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 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 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1、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 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 ,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 (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第22篇、大班计算活动破译电话号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破译电话号码活动,提高幼儿进行加减式题口算能力。
2.、激发幼儿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愿望,乐意与朋友交换电话号码。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2.、记录电话号码的表格、笔。
活动设计:
1、引起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了解破译的方法。
2、激发幼儿破译电话号码的兴趣。
师:"再过几天,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
生:会。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和我联系呢?"生:和老师上网聊天、写信、到幼儿园来、打电话给老师师:那你们觉得哪个方法最方便?能最快找到我呢?
小结:打电话是保持联系的好办法,因为打电话非常方便,也非常的快。
2.、破译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师:"你们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吗?
生:不知道,老师快告诉我们吧师:老师把我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了一道密码题,如果你们能破译出这道密码题,那你们就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了。我们该怎么破译呢?请小朋友们按照顺序算出这里的每一道题目的答案,那么我家的电话号码就会破译出来了。大家要仔细的破译哦,破译完了以后我们要打电话过去验证的。
请八个小朋友一人破译一道题目。小朋友们破译完了,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他们的题目破译的对不对?第一道题是(…),我们一起来念一下,第二道题是(…),大家一起来破译,这一道是(…),最后,我们破译出来的号码是59650836。
这个号码破译出来了,到底是不是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呢,我们来打电话试一试,谁愿意呢?我们请…来打一下试一试,小朋友们帮她念着号码,…拨号码,拨通以后,请…问一句话,这是许老师家的电话吗?请问您是许老师的什么人呀...
3.、尝试破译特殊的电话号码师:刚才我们破译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的固定电话,也就是家庭电话。那是不是所有的电话号码都是8位数呢?还有什么样的电话号码?(手机11位,急救电话)分别出示110,119,120电话号码的式题请幼儿破译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紧急的事情,遇到不同的紧急的事情我们可以拨打这些不同性质的号码,但是平时我们千万不能随便打这些电话。
三、拓展思路进一步丰富幼儿知识1.、除了119、110、120,你们还知道哪些特殊的号码呢?
提问:这三个电话号码和家里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什么时候拨打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呢?(110 匪警 免费 111* 中国邮政 基本通话费 114* 查号 基本通话费 119 火警 免费 120 急救 免费 121* 气象报时等公共服务 基本通话费 122 交通事故报警 免费 123* 政府机关热线 基本通话费)2.、记录朋友家的电话号码。
反思:
这节课总体上下来,条理还算清晰。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了,现在的通讯设备都很发达,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话、手机。他们平时也会利用电话、手机和自己的朋友联系,当然得需要父母的帮忙。上这节课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的了解电话、手机,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他们的感情。我通过算式题来解答电话号码,既可以让孩子们有探知的兴趣,又让他们锻炼一下他们的数学能力。
但是很多孩子都没有把题目做对,可能是他们平时算式题做的比较少,对于算式题还不是了解很透彻,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我上课时的语言不是很精练,还需要再改进。通过每一次上课后的反思去了解自己,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23篇、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左和右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左和右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1、区别左右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喔,这么多小朋友举起了手,那你们知道举手的这只手是--(右手)
教师:对呀,平时我们一般都举右手,高高举起你的右手。(教师检查)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写字等等。那举起你们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3、游戏
教师:刚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请我们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我说你说你做"我们来试试。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 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逐一进行:举起左手,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难度: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4、巩固熟悉左右
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或者坐着谁?右边呢?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教师:有5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1、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从左边数起,第3个是谁?
3、从右边数起,第4个是谁?
4、小猫排在第几个?(可以从左,也可以从右看)
5、小鸟在哪一边?追问: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练说:小鸟在( )的左边,在( )的右边。
6、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7、练说:我在谁的右边,在谁的左边。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 )边走,那等会老师带小朋友去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做到。
1、整队。
2、听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
3、换个方向,认识左边和右边。
4、走楼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靠右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引题还是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在知道了左边和右边之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时,(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幼儿的举手积极性很高。 从目标的把握上,我对第二个目标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组织过程中,幼儿没有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对于数学活动主要是源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于这一点的渗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师自身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24篇、大班数学我会变魔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清楚地口述10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他们是倒顺数。
2、让幼儿体验10以内自然数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传递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变魔术箱子一个。
2、幼儿盖印点子的表格两张与盖章。
3、1-10的数字卡片与幼儿书本。
活动过程:
1、歌曲《变变变》导入,吸引幼儿,从而直达主题我会变魔术。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25篇、大班数学快乐的企鹅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2、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加减的互逆规律。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幼儿每人一套数字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与分解点击课件,出现猫妈妈:"小朋友看,谁来了?猫妈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问答游戏!
点击课件,猫妈妈问: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回答:7可以分成1和6依次复习7的组成和分解,猫妈妈表扬小朋友"棒极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基本部分:
(一)欣赏"小猫钓鱼",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1、演示课件,幼儿欣赏动画,回答问题。
(1)小猫咪也来啦,看一看,猫妈妈和小猫一共有几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怎样表示。学习1+6=7 6+1=7 。
(2)猫妈妈带小猫到河边钓鱼,观看小猫钓鱼、吃鱼,学习7-1=67-6=1 。
2、动画演示加减互逆规律动画演示数字和加减号的移动、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欣赏"小猫扑蝶""小猫追鸟"自编应用题。
1、课件演示小猫扑蝶:来了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2、课件演示小猫追鸟:树林里有几只小鸟,飞来几只,又飞走几只?
幼儿自编应用题,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 。
(三)根据实物编应用题。(泥工在计算活动中的应用)(四)看算式编应用题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第26篇、大班数学活动来了几个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3、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4的分合的概念。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份、幼儿画册三(23)、有趣的数学(5)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做碰球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1.教师交代碰球游戏规则:今天呀,我想请小朋友们和数字宝宝4来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是4。比如我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们就说:"你的1球碰3球"。
2.组织幼儿练习。3.和幼儿正式玩碰球游戏。
二、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加法,认识"+、="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根据应用题引导幼儿列算式。
(1)幼儿园里来了一个西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新疆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个好朋友?
(2)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等幼儿回答后,播放"+、="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3)小结:"+"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合在一起念就是: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带幼儿学念算式:1+2=32.继续出示课件,带幼儿练习4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
(1)妈妈买了1个青苹果,又买了1个红苹果,她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这个算式该怎么列?(1+1=2)(2)水果店里进了1个梨,后来又进了3个梨,水果店一共进了几个梨呢?(1+3=4)(3)明明先买了2朵花,后来又买了2朵,现在他有几朵花?(2+2=4)三、带幼儿学习4以内的减法1.教师边出示课件,边带幼儿认识减法(1)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呢?(2)师:剩下2,这个数字是怎么来得呢?
(3)出示"-",带幼儿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2.教师带幼儿练习4以内其他减法算式。
(1)花园里有4只蝴蝶,飞走了1只,还剩下几只?(4-1=3)(2)体育室里有4只篮球,借走了3只,还有几只?(4-3=1)3.请幼儿尝试根据算式编简单地应用题。
(1)3+1=4(2)2-1=1四、组织幼儿操作练习1.教师简单介绍作业。2.指导幼儿做练习。3.带幼儿检查作业。
活动反思:
第三周的星期五,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数学活动《来了几个好朋友》。目标是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思。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活动开始,进行了4以内数的组成,通过“碰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待他们熟悉了4的组成以后,及时进行引导,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演示幼儿熟悉的情景,让幼儿仔细观察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幼儿在游戏的操作演示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同时请幼儿完整地说说图片中的意思。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反而有兴趣,他们有欲望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所以,我们选择的演示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在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时,方法基本和加法相同,幼儿基本上会根据直观图计算4以内的减法,但是在看图的时候我特别强调,在做减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图上的总数一起算进去,不要只看一部分,比如在操作练习题上,有一些小动物的身体或头是转过去的,表示要离开的,幼儿往往在做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转头的不算在总数里了,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用剩下的来减去离开的。
在集体活动时,幼儿的表现都不错,能大胆地讲述,完整地表达。但是在练习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加法基本没问题,减法对于个别幼儿来说,稍有困难,老师强调的事情没有完全领悟,只是简单地看图片了。
本次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也有些幼儿对自己缺乏信心,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练习本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帮助这部分幼儿树立自信心。
第27篇、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的连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PPT,钥匙题卡,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4)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2)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到树底休息一会吧!看,苹果呀!有三棵苹果树、左边有苹果树有3个、中间4个 右边有3个。
(2)师:谁能列一道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3+4+3=10)
(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沙滩有8只大乌龟、草地有1只乌龟、后面有来了一只乌龟)8+1+1=10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连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28篇、大班数学活动好玩的对称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第29篇、大班数学活动小小建筑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方体36个(分红12黄8蓝12小猪头型4个)方格图阵 方体组合图形 三角屋顶幼儿操作方块 操作图纸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教师:我们都知道造房子需要砖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特别的砖块,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块?每一块砖块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正方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教师:每块拼图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呢?有多少个正方形?
小结:原来,这些拼图是由不同个数的、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游戏活动:
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分成三队,各队指定一名小组长。
"造房子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完成。"1、造高塔 请三组小朋友分别把砖块垒起来,看哪组垒的最高最稳。
2、看图摆图形 造房子都是根据图纸来造的,老师这里有好多图纸要考考你们的眼力。
小组推选一名小朋友进行游戏,观察图形的形状后进行摆放,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让图形一变成图形二?怎样让图形二变成图形三?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挪走或者挪动来改变图形。
3、通过肢体动作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这个图型还能用手摆出来呢?谁来试试?
小结:多的部分在左边,下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左下。
多的部分在右边,下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右下。
多的部分在左边,上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左上。
多的部分在右边,上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右上。
"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房子造的又快又结实吗?"现在的房子基本都是混凝土的,一般都用这种图形建构房子的框架。
三、通过观察发现特征,尝试摆放,帮助猪老三解决问题。
最近猪老三在造房子时碰到了困难,我们来看看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
这是猪老三家墙砖的图纸,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它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1、出示背景图一 这是猪老三设计的黄墙,它用了多少块砖?我们来数一下。
2、出示背景图二 这是猪老三设计的红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什么方向缺少了?缺了几块?有谁能帮助它解决?
老师小结:这面墙在左下方少了四块,要用到左下的图形。
3、出示背景图三 这是猪老三设计的蓝墙也少了几块?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解决。说说在什么方向缺了?缺了几块?
幼儿小结:这面墙在右上方少了四块,要用到右上的图形。
4、出示背景图四 猪老三想把这面墙设计成红蓝墙,你能利用红色左上,蓝色右下的图形组合吗?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猪老三造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墙壁都造起来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加上一个小房顶,猪老三的房子就大功告成了。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太给力了!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这是一组形状图片有红黄蓝三色,这是各种小动物设计的图纸。首先请小朋友按照它的要求先把图形组合起来,然后自己摆一摆把这些图形都组合在框里面,最后用蜡笔描绘它们摆放的位置,记住不能把小动物的头遮住哦!
四、评价活动:
如果你做好了可以请我们的客人老师来评一评,谁是最棒的建筑师!
二、建构美丽家园1、你们想不想和猪老三做邻居啊?那你们想用什么图形来造你们的墙壁呢?请小朋友用箩筐里的小砖块组合好摆一摆,拼一拼构成一面墙。找一个空的地方四个小朋友合力造一座房子。
2、留下美好时光今天在小朋友的大力合作下我们共同建造了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留下这个美好的一刻,把我们的设想传递给猪老三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观察,观察也是之后进行表现的基础,所以通过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欣赏、感受、比较、发现,孩子确实能够并且十分乐意表达对建筑的理解。同时准备方便、效果明显的建筑图片展示,更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本次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意义所在。然而,孩子设计建筑的表现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似乎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一个集中活动要把握的时间范围有所出入。由于活动的第二大环节是孩子自选区域创造表现,我想,这个活动既可以看作一个集中活动,又可以看作一个半日活动、或分几教时完成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来把握操作、表现的时间。
第30篇、大班数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师: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1个玩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 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送果子:根据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后把果子贴在相应号码的刺猬身上。
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第31篇、大班数学活动鞋子大本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八、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开放性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今天天我设计的数学活动《快乐数学》,是以闯关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次活动由于是闯关竞赛形式,因此整个活动幼儿都很快乐、积极,目标完成较好。但有一点不足之处:在第二关便应用题环节中,由于题卡准备较少,幼儿编题热情刚提起来,可题板没了,很多幼儿没有尽兴。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具准备一定要充分。
第32篇、大班数学活动熊妈妈几点了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熊妈妈头饰、数字卡片、实物卡片、音乐《伦敦桥》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教师以可爱、笨拙的熊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熊妈妈,几点了"的游戏。
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字和实物来证明1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二、幼儿通过观察数并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
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人的单数:最小的双数;比2大的双数;2的大隔壁邻居;翻出6的小隔壁邻居:从1--10还有哪些数字没有翻出来,它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音乐游戏《伦敦桥》。
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人、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
五、结束环节。
师:熊妈妈和大家玩了这么多游戏,它要带着数字宝宝们(全体幼儿)去数学王国认识更多的朋友……
第33篇、大班数学大班奥数双胞胎教案
目标:1.通过操作游戏学习1-50的按群计数,会两个两个的数.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群概念,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准备:演示板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盒、盘子、小碗、勺子、花生米。
过程:
一、开始部分:数数游戏1.手指指棋盘点数1-5.(注意点数常规)2.接数练习.(1-50)二、基本部分:按群计数1-501.讲述故事吸引幼儿.师:今天是对对国五十年的国庆大典,全国上下都很高兴.国王邀请50位客人参加国庆大典,对对国有个规定,进出人员必须两个两个的,要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守成门卫兵都很小心,今天更不能出错,出错会掉脑袋的,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数.2.天还早着那,客人们已经开始来了,教师边讲述边在演示板同时放上两个红棋子,再放两个绿棋子.问:客人来了几个?他们是怎么来的?
3.教师边摆棋子边两个两个的数数,要求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直到摆够五十个棋子.请幼儿按要求两个两个数到五十,可变换几种方法强化记忆。
4.请小客人到你的棋盘上坐一坐。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摆两个棋子,边摆边数,中间停下再让幼儿从头数,直到摆够五十个,再让幼儿从头两个两个数到五十。
5.客人走了很远的路,走累了,我们请他们到客厅里休息一下。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拿走两个棋子,边拿边两个两个数,直到全部拿完。
6.送客人回房间休息。(送操作盒)7.请客人吃聪明豆。幼儿扮演服务员,两个两个舀豆豆,边舀边数,数到五十。
三、结束部分:参加庆典大会师:国王非常高兴,也请我们参加庆典大会,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拉起手,两个两个一起去参加,放音乐,幼儿手拉手自由舞蹈。
第34篇、大班数学活动聪明的喜羊羊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幼儿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分解和组成是幼儿学习加减的基础,在学习时往往显得很枯燥。本活动我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本着直观性、参与性的原则,从动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乐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游戏活动中,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知道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分法。
2.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交换规律。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棋子若干、彩笔、记录纸、课件、灰太狼头饰、沙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听音乐《大家一起喜羊羊》做手指律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复习8的组成。
小朋友,刚才的歌里都唱到了谁?你喜欢喜羊羊吗?为什么喜欢他?(因为喜羊羊很聪明)
知道我是谁吗?今天,我是羊村的村长慢羊羊,你们想当聪明勇敢的喜羊羊吗?那我慢羊羊就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很聪明:前段时间我们喜羊羊已把八捆青草分别送给了费羊羊和美羊羊,当时有几种分法分给他俩的?(七种分法)分别是几捆和几捆?(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二、幼儿尝试9的分解
每位幼儿一盒棋子、一张大图片。
今天,我慢羊羊想请喜羊羊帮忙,请你们帮我把这些礼物分别分给美羊羊和费羊羊,愿意帮忙吗? 幼儿第一次进行9的自由分配。提醒幼儿注意合作。
幼儿进行第二次自由分配,提出要求:不能和上次分的一样。
依此类推,一直到第八次自由分配。
三、教师出示分解结果,幼儿对比、验证
请幼儿观看课件,带领幼儿验证自己分配和记录的结果。
讨论:9还能不能再分?得出结论:9一共有8种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分的和老师分的有什么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学习9的组成,并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9可以分成l和8,1和8合起来是9,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教师列出加法算式1+8=9。
通过课件演示,请幼儿仿照老师刚才的例子,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7=9;3+6=9;4+5=9;5+4=9;6+3=9;7+2=9;8+1=9。
五、引导幼儿理解交换规律,感知交换"+"号两边数字的位置得数不变的事实,找出存在互换关系的几组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看1+8=9,8+1=9这两道加法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请你从剩下的加法算式中,也找出存在这种互换关系的加法算式:
2+7=9,7+2=9;3+6=9,6+3=9;4+5=9,5+4=9。
六、游戏,复习9的组成和加法
1.游戏"拔草"
目的: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复习9的组成。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孩子能够尽量完成自己的任务。
玩法:
(1)教师准备好绿色的大泡沫板,在上面插上很多的小草。在游戏进行前老师会告诉每个小朋友一个数字密码,数字密码是几就拔几棵草,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提问:谁拔了8棵草,那8和几可以组成9?(拔了1棵草的小朋友起立)幼儿一起说:8和l组成9。
(3)依次提问。
2.游戏"打倒灰太狼"
目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复习存在互换关系的几道加法算式,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玩法:
羊村的警报响了,灰太狼来了,怎们来了这么多的灰太狼?原来灰太狼新发明了克隆机器,克隆出好多的灰太狼。
(1)请幼儿点数灰太狼的个数。(9只)
(2)喜羊羊们把准备好的武器--沙包拿出来当石头砸向灰太狼。
(3)打倒了几个?请幼儿列算式,如l+8=9或8+1=9等。
(4)带幼儿到室外庆祝战胜了灰太狼,活动结束。
【效果反思】
"兴趣"是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体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本次体育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游戏情节,在解救沸羊羊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从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并且在此环节中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难度逐步加大,激起了幼儿挑战的欲望。本次活动把教育目标和喜欢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充分带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35篇、大班数学活动快乐的小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36篇、大班数学连加和连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大赢家"的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几人?
二、集体活动
1、学习3个数连加
师: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经戴好了"爸爸""妈妈""宝宝"的胸牌,请你们选择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胸牌,组成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请根据你们胸牌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家庭代号,轻轻的坐下来。
师:比赛正式开始!我为每个家庭准备了20元的备用金,今天的比赛规则是用钱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们的冠军家庭。现在请每组家庭派一名成员来领取备用金。
师:我们要开始购物了,请每个家庭去超市购买三样物品,买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儿组成的家庭自由购物,音乐)
(师扮演: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欢迎光顾好上好超市,由于现在是下班时间,是购物高峰期,人员拥挤,请您带好您的宝宝,管理好您的财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谢谢!)
(每个家庭排队买单)
师:请每个家庭分别说说,你们买了什么?
师:我们买的3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师:哦,刚才已经买过单了,但是陈经理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超市大赢家"第一回合的挑战开始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在黑板上计算出你们买的三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个环节中,哪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军!
(引导幼儿一起操作,列式计算。选出暂时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幼儿述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师小结:真不错,要计算三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就用三个数连加。
2、学习三个数连减
师: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由此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帮助日本群丛度过难关,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受灾的日本人吗?
师:好,好上好超市正在举办募捐活动,请每个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一帮那些可怜的人们,捐款的金额不限制,也就是说你们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请在黑板上记载好你的捐款金额。
(捐款与记录)(师:谢谢!您真有爱心!谢谢!受灾的人们会感谢您的!谢谢,你是爱心小天使!)
师:各组家庭请注意,20元备用金,超市购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还剩下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可是"超市大赢家"第二回合的较量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来大显身手。
(引导幼儿一起列式计算,评选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哎呀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也是这样想的,要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要用钱的总数,减去第一次花掉的,再减去第二次花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连减。
三、分组活动
师:每个家庭剩下的钱不多了,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办呢?(幼儿:赚钱)
师: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帮忙完成,这可是第三回合的较量哦,哪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为你的家庭争得一面红旗。
力量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摆乱了,需要一定的力气来整理哦,因为你们是力量组的,请你们把每个圈内的计算题算出来,套在和它得数一样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线连起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37篇、大班数学菜蓝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形状和颜色结合,进行计数,并能正确填写在格子里。
2、运用数字或符号准确记录计数结果,试用表格进行统计活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黄瓜 茄子 辣椒 胡萝卜2、二维表格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产生统计兴趣。
1、观察左边的图,讲述蔬菜名称。
小民的妈妈买菜回来了,你们看看都买了什么菜?(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菜名,然后个别提问,最后集体逐个点认。)2、点数各蔬菜的数量,进行计数练习。
小民妈妈买了几根黄瓜,几个茄子,几个辣椒,几个胡萝卜呢?(让幼儿自由数一数。)谁能说说每种蔬菜有多少?(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四种蔬菜的数量。)有什么办法让我一下就知道各买了多少蔬菜?
二、观看表格,学习统计方法。
1、观察右边图表,学看二维表格。
你们看书中右边有一个表格,表格上有什么?你知道表格有什么用?蔬菜、颜色标记和空格都表示什么?这一横排的格子都表示什么?(教师手指黄瓜,顺着其同排的格子慢慢地滑过去。)第二排表示什么?(茄子),表格上面有绿、红、紫、橘黄色的标记,绿色表示第一列格子的蔬菜全是绿色的,红色表示的第二列的蔬菜全是红色的。
2、分析表格,学习填表。
现在我们知道了蔬菜、颜色标记和空格表示的意思,每个格子都表示一种蔬菜,想一想格子里的茄子是什么颜色的?(紫色)让幼儿说说黄瓜、辣椒、胡萝卜是什么颜色的,应该填在哪个格里。
三、操作幼儿用书,运用表格,进行统计。
1、了解填写表格的具体方法。
小朋友,你们再数数,妈妈各种蔬菜究竟买了多少,然后根据蔬菜的颜色在对应的格子里填上数字进行记录,这样你们数再多的蔬菜都不会忘记了。
2、自由数数,填写结果。
3、交流结果,互相检查。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第38篇、大班数学大嘴鱼和小嘴鱼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如何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是我们数学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 ">"和"<"看起来很抽象,而实际上,我觉得只要让孩子记住它们的开口方向,学起来就很容易了。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设计有两大特点:1、运用儿歌、肢体动作、生动化的语言来感知、认识大于、小于号,理解其含义;2、在活动内容中穿插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从而充分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我还大胆运用了数学尝试教学法,让幼儿在初步认识、理解">"和"<"的基础上就尝试选择运用新符号,从幼儿的交流讨论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知识经验。在最后的操作练习中又一次大胆尝试,让幼儿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难题,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经验,获得提升。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它们所表示的含义,并能正确选择。
2、尝试修改不等式的某一部分使其成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可逆性。
3、在操作中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和"<"大符号,放大作业纸,数卡。
学具: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认识">"和"<"。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一个美丽的数字符号海洋里,生活着一条快乐的小嘴鱼,它有个习惯,只喜欢和小的朋友玩,因此每当它外出,看见比别人小的朋友时,它就会热情地亲一下它们,把尾巴冲向比它大的朋友。在这个美丽的海洋里,还有一条快乐的大嘴鱼,它常常哈哈大笑,特别是看到比自己大的朋友就高兴地控制不住,张着嘴巴向比它大的朋友表示友好。(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形象的大嘴鱼、小嘴鱼图片)2、出示符号,初步感知。
大嘴鱼、小嘴鱼长得真可爱,其实它们还有个名字"大于号"和"小于号",我们可以用身体动作学一学它们。
二、游戏互动,认识理解">"和"<"。
1、讲述游戏要求。
我们来玩个游戏:击鼓传包。鼓声停止后,包落在哪个小朋友的手里,就请他左右两边的小朋友从包里各拿出一张数字卡片,请中间的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来演示大于号或小于号。
2、初次尝试,合理选择">"和"<"。
(1)、提出要求。
数字宝宝也想和">""<"做游戏,请小朋友先看看卡片上的数字谁大谁小,然后在两个数字宝宝之间选择一个正确的符号,并读一读。
(2)、幼儿操作。
3、交流讨论,加深认识">"和"<"。
(1)、幼儿交流分享。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总结提升。
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方向都朝着大数,尖尖的尾巴朝着小数。我们可以记这样一首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尾巴撅给小数瞧。"三、再次尝试,提升运用">"和"<"。
1、讲述操作要求。
我这里还有一些练习题,不过是错误的,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改过来。
2、幼儿再次尝试练习。
第39篇、大班数学年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年妈妈的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是的,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给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进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很小很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里有30个日娃娃。那座很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儿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从一月房子里开始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所有的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延伸游戏:
一、根据老师的规定1名幼儿扮演1月房子,去找自己房子里住的几个日娃娃,找对后大月的日娃娃站着,小月的月娃娃半蹲着、二月的月娃娃蹲着。
二、叫幼儿在日历上找到“六一儿童节”、“元旦”、“春节”等日期,并说出她们都在那间房子里。
活动反思:
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使幼儿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的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兴趣较浓厚。
第40篇、大班数学认识整点和半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