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上数学活动教案40篇

日期:2021-10-2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上数学活动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上数学活动教案40篇

第1篇、大班数学看图列算式教案反思

 目标:
  1. 学习看图描述情节、数量关系及得数,初步掌握应用。
  2. 理解加法交换率与加减的互逆关系。
  3.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准备:图片、算式卡片。《幼儿画册》(第三册P.55)过程:
  1. 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
  出示图片1,提问:原来池塘里有几只青蛙?又来了几只?
  这幅图的问题可以用加法算呢?还是减法。怎么列式?
  2. 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片并说出数量关系。
  3. 让幼儿自由结伴选图,相互说题意并列算式。
  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提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掌握学着自己编应用题。
  4. 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见《幼儿画册》)。鼓励幼儿看清图意。
  (2)三个数摆算式,提醒幼儿摆一道,记一记,读一读。
  (3)算式接龙,将得数接在后面。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铺地板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较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
  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较的?
  4、引导幼儿观察刚才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来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
  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较橡皮泥的多少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相互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较的?
  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较的?
  3、请幼儿演示比较、并表述比较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思考: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我会变规则:教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我会测量教案反思

 班级:大一班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 、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第5篇、大班数学圆片宝宝手拉手教案反思

 第一教时活动目标:
  1.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2.能运用标记表示单数或双数。
  3.理解活动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学挂图(四)中的圆片55个,教学挂图(一)中的1-10的数字卡一套。格子图(可用毛线拉出或用及时贴纸条贴出。如附图一所示)。
  2.幼儿用书第23页《区分单数、双数》的材料,笔;"找水果"的操作单和记录单(见附图四);数量分别为5-9的5种玩具,分类盒,1-10的数卡。
  活动过程:
  (一)尝试给每排圆片两两排队。
  1.引导幼儿观察绒板上排列的圆片。(见附图二)教师:绒板上有什么?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会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每排圆片的数目。
  2.教师示范数量为7的一排圆片两两排列。
  教师:圆片宝宝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排的圆片宝宝两个两个手拉手,排好队。
  教师示范两两排列:按顺序把最上面的一个圆片拿下来与最下面的一个圆片配对。
  3.请个别幼儿将其他各排圆片两两排列。
  教师:这里的圆片也想散步,谁来帮他们两个两个手拉手?
  (二)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观察圆片的排列结果。(见附图三)教师:哪些数目圆片的队伍两两排列后有一个单独出现的?哪些数目圆片的队伍都能两两配对?
  师幼共同总结:有些圆片两两拉手后,有一个是单独出现的,这样的数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数。两两拉手,都能配对的数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双数。
  教师:请你们看看,1-10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1-10中有几个单数几个双数?
  2.感受1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1-10中,单数和双数是怎样排列的?(一个单数一个双数间隔排列)(三)游戏"看谁举的对又快"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将数卡按1-10的顺序排好,老师说举"单数"或"双数"的卡片,你们就举一张相应的数卡,再说说这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完成"苹果涂色"。(2组)教师:给每格中单数的苹果图上红色,双数的苹果图上绿色。
  2.完成"编门牌号码"。(2组)教师:请给上一排每间房子编单数门牌,下一排编双数门牌。
  3.完成"找水果"。(1组)教师:说说每张椅子在队伍中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上放着水果。请把能表示有水果的椅子的位置用数字印章印在记录单上,做好后再说一说第几张椅子是有水果的。
  4.完成"玩具回家"。(1组)教师:请小朋友先将玩具分类,再按每种玩具数目多少的顺序,放在分类盒的每个格子里,并插上相应的数卡。
  (五)活动评价。
  1.请个别幼儿介绍"苹果涂色"和"编门牌号码"的活动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按活动规则检查活动结果。
  活动建议:
  家园共育:在接送路途中或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路旁的门牌号,区别单双号,启发幼儿发现路两边门牌号的规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第6篇、大班数学小动物的项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绘本阅读活动,在欣赏与讲述中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2、学会按物体的颜色及大小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3、懂得并感受与他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点:在欣赏与讲述中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按物体的颜色及大小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
  1、PPT《小刺猬的项链》。
  2、排序练习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1、看ppt封面图片,提问: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在听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的主人公。它是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小动物,是谁啊?(小刺猬的图片)
  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它的名字叫拉亚。
  2、欣赏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出示相应的PPT,讲述:
  教师:小刺猬拉亚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它是一个活泼、善良、喜欢交朋友的小刺猬。可是,有一件事情总是让它非常得烦恼,因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总是害怕被它身上的刺扎伤,所以,经常离它远远的。每天,小刺猬拉亚只能孤孤单单地去果园里摘果子;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用晚餐。拉亚的日子过得好孤单呀,因为没有朋友的陪伴。可是,有一天拉亚去果园里找来了许多的小豆子。
  二、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有规律的排序。
  1、出示不同颜色豆子图片,引出排序内容。
  教师提问:你们看看,这些豆子长得怎么样呢?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观察豆子,引导其说出颜色和大小的区别)
  小刺猬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了,我可以用这些红豆子绿豆子穿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2、出示小刺猬戴项链的图片,了解排列规律。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看看小刺猬拉亚的项链。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你能不能把这个美丽的秘密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说出项链里藏着的美丽的秘密是按照"绿红绿红"顺序排列的)
  小刺猬带上了这么漂亮的项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还害怕它吗?(不害怕了),它们为什么不害怕了呢?(因为它们喜欢它的项链,也想做一条漂亮的项链),小刺猬拉亚看到小动物都不害怕他了,还想跟它学做项链,小拉亚心里很高兴,就带它们一起去捡豆子去了。
  3、出示小兔子戴项链的图片,学习排列规律。
  教师提问:瞧,小兔子的项链做好了,漂亮吗?谁能发现小兔子的项链里藏着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颜色和大小的排列顺序。(红黄绿三种颜色排序及按大小排序)
  4、出示小猴子没有串好的项链图片,运用排列规律,帮助小猴子串好项链。
  教师:小猴子看见小兔子有了自己的项链,很羡慕,也想做一串项链,它的项链还没有做好呢?心里很着急,想请小朋友一起帮助他们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的项链里藏着什么秘密?(通过幼儿讨论后,说出下面应该串哪颗豆子,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完成)
  小猴子的项链做成了,你们看小猴子的表情怎样了呢?笑了。看,小猴子还谢谢大家呢。
  三、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排序规律。
  1、教师: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想要戴上美丽的项链,请你们帮助他们一起串成美丽的项链,怎么样才能串出漂亮的项链呢?提出串项链要求(可以按照颜色的规律,也可以按照大小的规律,还可以藏着两个秘密,即有大小的规律又有颜色的规律),幼儿讨论出自己串项链的方法(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展示作品,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幼儿完成后并与他人一起分享,并请小朋友说说自己项链的排列规律。一起把做好的项链送给小动物。
  教师小动物们都戴上了美丽的项链,他们可开心了,你们帮助了它们,感觉到幸福了吗?一起来听音乐拍拍手吧,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目测的能力已经比较的强,从一个个数,一行行数,最后再提出要求的来数,这对他们的数数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看图片来理解减法算式和如何来运用减法算式,这似乎对本次活动中的幼儿来说是个难点,因为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理解。通过此次教学,作为教师可能更多的是要先对幼儿的认知度和学习程度有一个大的理解才能设计好一堂好的课程。当然课前教师的准备必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小学课堂教案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座位表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           说说小学课堂1、大家一定参观小学吧!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相同,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           看试题找座位导语:我们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小学生,玩一个模拟小课堂的游戏。
  1、观看PPT:这是在上什么课?你怎么猜出来的?(音乐课)2、提问:音乐课的座位可以怎么坐?(弯弯月亮形)3、交代任务:每人拿一张座位号,看清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请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提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小结:找座位的方法就藏在这些式题里,先算一算自己身上的数字是这些椅子上哪道算式题的答案,只要算对了就能找到座位。
  三、           看图示找座位(一)图示一导语:看看这里有张座位表,你能猜猜这次该怎么坐吗?
  1、出示座位表:这张座位表你看懂了什么?这次座位怎么排?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2、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需要根据黑板,分清左右前后。
  (二)图示二1、提问:
  1)        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们进行一些讨论)2)        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座位表上还有些什么呢?
  2、交代任务:计算相应的式题,分清前后左右,找到自己的座位。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第8篇、大班数学圈里圈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圈里圈外的标记图,学会正确判断物体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并记数。
  2.会按数卡和标记图,在圈里圈外正确摆放物体数量,初步学习腻向思维方式。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绿色、黄色大呼啦圈各3个,黄色中呼啦圈1个,绿色中呼啦圈6个。
  3.标记图,1~9数字卡片若干,10个红圆片。
  4.幼儿操作材料:看图判断圈里圈外点子数量的作业单、笔。
  活动过程:
  1.认识标记图。
  ⑴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标记图。(出示多媒体标记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两个标记图有什么不一样的?
  小结:左边的标记图表示东西在圆圈里面,右边的图表示东西在圆圈外面。
  ⑵给图形做标记。(多媒体)问:这幅图里有几个红点在圈里?有几个红点在圈外?
  2.套圈乐。
  ⑴请两位幼儿上来套圈。(用黄绿两种圈)①教师在地面上放上10个红圆片,出示黄圈标记图。
  问:地面上有几个红圆片在黄圈里?地面上有几个红圆片在黄圈外?请小朋友上来在标记图上贴上数字。
  ②出示绿圈标记图。请小朋友上来贴数字。
  ⑵请五位幼儿上来套圈。
  问:1号圈里有几个红圆片?
  问:2号圈里有几个红圆片?
  ……问:有两个圈交叉在一起了,他们圈里到底有几个红圆片呢?(如果幼儿套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参与套圈,让两圈出现交叉部分。)⑶认识第三种标记。(出示多媒体)问:这也是一种标记,谁来说说看,这个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标记表示红点既在绿圈里,也在黄圈里。
  ⑷再给图形做标记。(多媒体)问:有几个红点在黄圈里?
  问:有几个红点在绿圈里?
  问:有几个红点既在黄圈里又在绿圈里?
  3.站圈乐。
  ⑴请五位小朋友根据标记图站到绿圈和黄圈里。下面小朋友做检查。
  ⑵幼儿分成三组来比赛,每组5位幼儿。站得又快又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朵小花。
  第一题--绿圈里2个,黄圈里3个。
  第二题--绿圈里3个,黄圈里3个。
  第三题--绿圈里4个,黄圈里3个。
  (第二题、第三题中教师要提醒幼儿用交叉的方法站圈。)4.幼儿自主操作学习。
  ⑴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看图判断圈里圈外点子的数量。
  ⑵幼儿操作,做完后幼儿间进行校对。
  教师评析:
  韦晓英:
  观摩过活动的老师讨论的很热烈,可是我们没有机会观摩到这么精彩的活动,提个小小的建议,下次是否能把精彩活动的教案也发在这里,让大家也来尝试着上一上这样的活动?
  李琴:
  韦园长的《圈里圈外》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准备很充分,可操作性强,操作形式也很多样。值得我好好学习。
  董凤:
  平时,上数学课时一般都比较死板,没有什么趣味性。但看了韦园长的《圈里圈外》后,发现韦园长在数学活动中动静结合,把课给上活了;既具有趣味性,又让孩子学到了本领。这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陈少花:
  韦老师设计的《圈里圈外》活动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十分精彩,孩子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都参与其中。向您学习!
  严长虹:
  在我的印象中数学课很难上出动感来平时我们无非是教学然后操作。但是韦园长的课动静交替,运用游戏和道具,把课上活了!游戏是孩子最喜欢也最容易投入进去的,这是对数学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从现场孩子的表现来看在课堂教学部分,孩子与韦老师的互动是有效的和谐的。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啊。以后在我的数学活动中,也要发掘多种方法而不是让孩子坐在那光听我讲。
  冯国翠:
  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刚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数学启蒙的主要目标与价值取向,即: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的密切关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幼儿的数学启蒙应立足于生活,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并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从韦园长开放的这此活动中,能看出她设计的游戏,有趣,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投入,操作材料的投放也非常考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潘娟:
  韦园长选择的《圈里圈外》这节数操作活动,内容的挖掘性强,孩子的感兴趣点引导到位,材料的准备很充分,可操作性强,如果在孩子自己探索站圈内圈外的游戏中不仅仅限制孩子6人一组,而是随便抽出相应的操作图,让孩子自己解决合作的问题,如果人数不够的话,还可引导孩子邀请客人老师参加,多给孩子创造自己解决问题、协调问题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达到促进多元智能整合的效果。
  王西禹: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9篇、大班情境数学时间顺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积极表达对时间先后的想法。
  2、体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
  3、增强时间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情景。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答相应关于时间顺序的问题。
  (1)请幼儿按照画面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画画的。
  教师:宝宝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画画时要做哪些事情?宝宝兔应该怎样画火车?
  (2)请幼儿观察右边的图画,并说一说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师:嘟嘟牛仔干什么?请你看看这是几点?钟的指针现在指向了哪些数字?你能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吗?(引导幼儿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进行简单陈述)3、分发幼儿用书,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1)分发幼儿用书教师:请小朋友轻轻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边来。
  (2)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4页上半部分的图画,请幼儿逐一观察和回答每一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是怎么生长的?请你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4也下半部分的图画,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教师:请你观察画上面有什么,同样请你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4、检阅操作手册完成情况,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小于号、大于号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第10篇、大班科学积木城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城堡图片,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尖有圆等不同的形状。
  2、认识幼儿园的外貌特征,鼓励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大胆设计出未来的幼儿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3、通过创造活动,体验大胆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
活动难重点
  1、重点:用各种几何图形大胆设计出未来的幼儿园。
  2、难点:设计出未来的幼儿园。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画建筑物的经验。
  3、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
  4、绘画用纸、油画棒、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1、老师和幼儿边唱“我爱我的幼儿园”边进活动室。
  2、老师:最近,北极的小企鹅在参加一个热气球旅游活动,今天它们坐着热气球来到了我们美丽的义乌,你们看它们来了……(播放)
  3、老师:它们在天空中飞啊飞,突然一只小企鹅,高兴地叫起来(播放):“你们看,好漂亮的一座城堡啊,我们下去看看吧!”
  4、老师:你们猜企鹅们看到了?(个别幼儿回答)
  5、老师:(播放)原来它们看到了美丽的福田幼儿园!
(二)认识福田幼儿园。
  1、老师:看到小企鹅们,小朋友可开心了,主动当起了小导游,带小企鹅们参观了整个福田幼儿园!(播放)
  小企鹅们高兴得连连拍手,真漂亮啊!有圆圆的柱子,还有尖尖的屋顶呢,就像一座城堡幼儿园!
  2、老师:嗨,小企鹅你别急,我们还设计了两所城堡幼儿园呢,现在就带你们去吧!小朋友也跟着一起去参观,好吗?
  3、老师:小朋友和小企鹅一起观看美丽的城堡幼儿园,开不开心啊?小企鹅知道了我们福田还要造第四、第五所新的幼儿园,就想了个好办法: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比赛,看看谁设计的幼儿园最漂亮!敢不敢?
(三)观察讨论三所幼儿园的外貌特征。
  1、老师:小朋友先仔细回忆一下刚才参观的三所幼儿园里,你找到了哪些形状?(幼儿讨论)
  2、老师:让我们再来参观一下三所幼儿园,找找你认识的图形宝宝!
  3、幼儿再次讨论。
(四)欣赏范例,讲解创作要求。
  1、老师:小企鹅们已经设计好了未来的福田城堡幼儿园,我们来看一下。幼儿边欣赏边讨论小企鹅请了哪些图形宝宝来设计未来幼儿园。
  2、老师:现在论到我们小朋友大显身手了,有信心赢吗?
  3、教师讲解一下比赛规则:
  A、要积极动小脑筋,设计出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城堡幼儿园。
  B、邀请你认识的各种图形宝宝一起来设计未来幼儿园。
  C、设计的幼儿园颜色要鲜艳,要漂亮,外墙要粉刷得均匀。
  D、设计的幼儿园要大,这样才能住很多的小朋友。
(五)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六)欣赏作品,评出最佳设计师
  1、评价较有特色的作品。
  2、老师:小企鹅们看了小朋友设计的作品可喜欢了,它们说每个小朋友都设计得很棒,还为你们鼓掌了呢,小朋友们也为它们鼓鼓掌吧!
  3、老师:现在小企鹅们要启程了,我们跟它们说“再见”吧!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点我及时组织了美术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兴趣盎然,观察认真细致,迫不及待的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些独具特色的“城堡”。

第11篇、大班数学活动小熊和小矮人教案反思

目标:
1、能发现事物的差别,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肯定和否定的归类
2、能按提问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判断。
3、能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自制ppt,礼物盒图片十张,礼盒一个。
过程:
一、 倾听故事,感知小矮人的不同特征
1, 小矮人有几个
2, 他们有什么不同
二、 猜测城堡的主人,感知分类方法
1, 幼儿继续倾听故事;
小矮人们看到食物被小熊一家吃了,非常生气,最后决定玩个游戏,让小熊一家用提问的方法来猜出城堡的主人。小熊一家一共只能问三个问题,小矮人回答“是”或“不是”,若小熊一家猜对了就原谅他们。
2, 幼儿听教师讲解如何提出第一第二个问题。
3, 幼儿尝试提出第三个问题。
4, 幼儿结合图示回顾以上三个问题,梳理分类方法,逐一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最后找到答案。
三、 进行猜测游戏,运用分类方法
1, 游戏一——猜猜礼物盒
幼儿观察礼物盒的特征,运用前面的分类经验,先后用两两寻找、集体寻找和分组寻找的方式进行游戏。
2、游戏二——礼物送给谁
由教师或个别孩子来选择“接受礼物的朋友”大家以提问方式进行分类,最后找到答案。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2篇、大班数学游动物园教案反思

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课题生成:
  此次活动是把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与现代的教育观念手段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我把整个活动设计成一个动态过程,每个幼儿参与机会均等,并且穿插了游戏成分。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总的归纳概念;第二步是分层次掌握,通过自由选择,自我完善来完成;第三步是价值体现,通过玩游戏来完成。
  在第二步中,我设计了相同的步骤,先选择、再观察、再思考、再操作,最后表达。层次之间还体现了递进的关系,先看一道加法或减法题,再看几个特征并多道题。当然,这里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不强求每个幼儿都能达到这个目标。最后整个游戏也形成递进关系。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不仅要求幼儿动起来,也要求教具也动起来,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最恰当的。它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生动形象,也可以随时放大图片,正是此次活动期望达到的效果。
  整个活动中我希望通过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揉和一起达到一种既注重幼儿主体学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概念意识目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加减法,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列式计算。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多媒体软件一套、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铅笔、头饰。
  活动过程:
  1、出发去动物园。
  要求按娃娃的某种特征排了一组6的加减题。
  老师:今天我们要去游动物园,还要带上小娃娃一起去多媒体画面:穿着不同或发型不同的娃娃)。来了几位娃娃字几来表示?(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6。)这6位小娃娃有什么不同?(衣服、性别、手里的东西等。)这6位小娃娃有几种不同的特征,你能不能按照这6位小娃娃的特征排出一道算术题。(根据幼儿回答,大屏幕上出示幼儿所排的算式,如1+5=6这个特征,你还能排出另外的算式题吗?(幼儿回答,老师让幼儿的回答一一在多媒体上演示:5+1=6,6-1=5,6-5=1。是按照1个小娃娃拿汽球,5个小娃娃不拿汽球这个特征,谁还能按照别的特征排出不同的算式题?
  (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2+4=6,4+2=6,6-2=4,3+3=6,6-3=3。)现在我们去动物园,出发吧。(幼儿随音乐做汽车到动物园)2、走进动物园里。
  要求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
  (1)(幼儿人手一张印有数字的门票,贴于胸前。)教师:到了,可是动物园的叔叔、阿姨要考一考你们。你们都有一张带数字的门票,先看一看票上的数字是几?再请你编一道题,数就是票上的数字,如果你编对了,就能进入动物园。
  (2)幼儿操作(用数字卡排题)。
  (3)教师:都排好了吗?你票上的数字是几?你用了什么方法,得数是几,和票上的数字一样吗?
  教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咱们赶快进动物园吧。
  3、游动物园。
  要求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出6的加减式题。
  (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三种动物图案:6只长颈鹿,6只狮子。)教师:看,动物园里有谁?它们各有几只?用数字几?
  (1)排加法题。
  a、教师:请你随意选择一种动物,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征,照它们这些不同的特征排出一道加法题。
  b、幼儿操作。
  c、提问:你选择了哪种动物?(放大这种动物图片)哪道题,你是看了它的什么特征来排的?谁也是看了这特征排了不同的算式题?
  (2)排减法题。
  a、教师:刚才我们排了一道加法题,现在请你再随种动物,找出它们的特征,排出一道减法题。
  b、提问:你选择了哪种动物?(放大这种动物的图片,想到了哪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3)按猴子的特征排题。
  a、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吧,(放大小猴子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动作有直立有倒立,有穿衣服有不穿衣服,有大有小,地点不同等等。)看了小猴子的不同特征,请排题,可以排一道题,也可以排多道题,可以是加法题,也可以是减法题。用铅笔把你排的题写在纸上。(可以看一个特征排题,如根据穿着排出1+5=6,5+l=6,6-1=5,6一5=1以根据不同的特征排题,如根据大小不同排出3+3=6,作不同排出一道题2+4=6等等,至于幼儿排几道算式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教师不强求。)b、幼儿操作一按猴子特征排算式题。
  c、提问:你排了几道题?是哪些题?你是看了小猴子特征排的?
  d、教师:大家都排了不同的算式题,请你们互相介绍了哪些题,是看了猴子的什么特征排的,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4、乘汽车回家。
  (请三名幼儿当司机戴上汽车头饰,每辆汽车发出笛笛的响声,并开到活动室里。)(1)教师:汽车开来了,我们也该回去了,这里有三辆车,每辆车上有一道题,那么你该乘哪辆车呢?你们都有一张门票,看票的反面,上面也有一道题,如果你票上这道题的得数和车上这道题的得数是一样的,你就乘这辆车。先看一看票上的题,想一想,自己应该乘几点钟开的车。
 活动反思:
  自然界是神秘的、和谐的,这就是因为有了这千千万万种动物,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童时代和动物的本性是多么的相似,因此动物也就是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从小班的时候,孩子们接触的是:"可爱温顺的小动物",诸如此类的小狗、小猫等。到了中班时期,他们对"动物们长得什么样?它们有些什么本领?"等一些外貌、特征、进行思考。
  这次我们和孩子共同进入了大班动物的世界,自古至今,人们也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本领进行了发明创造。比如: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哪些本领?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主题活动虽然有点相似,但还是根据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更好的来完成我们这个主题活动的最后的目的: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真切的感受到人类和动物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第13篇、大班数学面积守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第14篇、大班数学活动我来帮数字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比它前面一个数大1。比它后面一个数小1。
  2、初步学写数字1、23、养成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习惯。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1-10的数字,并理解1-10的数序物质准备:
  教具:新房图片,1-10的数卡学具:《幼儿用书》P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欢迎数字宝宝1、欢迎数字教师(依次出示1-10的数字):数字宝宝要搬家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大家一起拍手欢迎数字宝宝好吗?
  2、感受数序教师:数字宝宝是怎么排队来到我们班的/请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数字。
  二、帮数字宝宝搬家1、教师(出示新房图):谁愿意来帮它搬家?请幼儿将数字按数序放入新房中,并依次说说每个数旁边的是几。如:1住第一个,2住在1的旁边,3住在2的旁边……2、找朋友教师:数字6想找住自己旁边的朋友一起玩。住它旁边的朋友是谁呢?请幼儿找出数字6的相邻数,并说说为什么是5和7。
  3、数字比大小教师:数字5住在6的前面还是后面?5和6谁大谁小?数字7住在6的哪儿?6和7谁大谁小?
  三、根据幼儿情况,教师再引导幼儿说说其它数字的相邻数四、小组操作活动1、给西瓜涂颜色。教师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有几块西瓜?想一想:上面应该给几块西瓜涂色?下面应该给几块西瓜涂色?鼓励幼儿边涂色边说。如:4比5少1,6比5多1,4和6都是5的好朋友。
  2、应该画几个。观察图片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在空格中画出相应的邻数。
  3、学习写数字1、2五、活动评价1、重点评价涂色游戏,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是如何进行操作活动的,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操作正确、书写整洁的幼儿。
  2、表扬能够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幼儿。
反思
在目标的设计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但是好像在这个活动中的体现不是很明显。存在着很多问题,一、趋向小学化,二、目标达成度不够,三、操作性不强,等。
在上好课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很热,有种莫名的热,感觉这个课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的范围,有点小学化了。对于整个活动的目标的达成度不是很好,把重点放在的了数字的组合中,应该是着重于对数字的理解,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见到的数字有很多,我的课前准备也不是很充分,没有提前让幼儿了解家中的数字和学校中的数字等所能见到的数字。最主要的是要幼儿了解数字的意思,而我在上的过程中只是一句带过,没有很深入的回答和引导。比如在问道马路上有数字吗?有幼儿说汽车的牌子,我说是的,但是我没有告诉孩子说这是这辆汽车的身份证,代表就是一辆,没有第二辆的。
在第一个猜数字环节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小眼睛都看着我,开始猜数字了,第一个幼儿看见的是1,因为1我放的最显眼。在接下来的猜数字过程中,也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中班幼儿对于0-9这十个数字的书写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站起来能说好多个,我也采取的相应的表扬,我的表扬是你真棒能一口气猜那么多,但你能告诉我他们分别是在哪个颜色的格子里吗?在表扬的方式上也要采取不同的语言。猜数字的环节幼儿的注意里很集中,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形式,感觉很有趣。在这里我想,吸引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发展吸引幼儿兴趣的数学区角。
第一环节后面的内容趋向小学化,可以省去。
第二个环节中的引导不是很深入,所出示的图片布及的面不是很多,对于每张图片的解释也不是很到位。可以把这个环节做为整个活动的重点,再次开展数字宝宝的活动,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数字。
第三个环节,对于中班幼儿的认数水平,知道数字很简单,但是对于操作就有些难度的。还有图片中出现了一个问题,魔术师的图片中没有5这个数字,在准备的时候没有验证好。
还有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不是很流畅。经过这次的课,发现数学课,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要搜集很多资料,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引导幼儿的时候要把自己存储的信息简单化教给幼儿,这样才能达到数学课的目标。

第15篇、大班数学公开课解密电话号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即将离开幼儿园了,孩子们之间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休息时、放学后,大家喜欢交换电话号码,以加强彼此的联系。结合我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啦》创设生活情景,整合数学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模拟生活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有助于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学会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纲要》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解密电话号码可以满足幼儿学习数学的需要,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迁移关于运算、记录等已有的经验,在与生活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在自主和主动的状态下,建构数的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既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解密电话号码活动,提高幼儿加减运算的能力。
  2.幼儿用加减运算的方法记录自己的电话号码。
  3.养成按要求操作的良好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解密电话号码》
  2.图(电话以及号码,长条黄纸若干)3.幼儿操作表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解密电话号码的心趣2.提问:"再过几个星期,我们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去上小学了,你们会想念杨老师吗?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和我联系呢?"(幼儿自由说出生活中与他人联系的方式:给杨老师写信;上网和老师聊天;到幼儿园来看老师;打电话给老师。)3."打电话是和老师保持联系的好办法,因为打电话非常方便,也能非常快地找到杨老师。"二.引导探索,解密号码PPT1.提问:"你们知道杨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吗?"( 幼儿带着好奇心,解密杨老师家的电话号码)2.观看PPT,倾听要求提出要求: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藏在这些数学算式题中。如果小朋友们能按顺序算出这些算式的答案,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读出来,你就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啦。(播放PPT)3.请小朋友们进行计算,并说一说:"算出答案的小朋友,举手把答案按顺序读出来,告诉老师吧。"4.通过PPT,最后接通老师的电话,引起幼儿的兴趣。(播放PPT,幼儿集体练习数学题目。让幼儿感到既神奇又开心)5.小结:小朋友们能非常细心得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出这些算式的答案,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读出来,你们真聪明!把老师藏在算术题中的秘密都找出来了。
  三.再次解密,提升兴趣1.设置情境:"老师这里还有一串号码,我们一起来揭开算式中的秘密,看看,是谁家的电话号码,好吗?"2.操作:请4位幼儿到黑板上来填写解密出来的号码。
  3.进行验证:"我们来看看他们写的号码,对吗?"(验证幼儿所写的电话号码。)4.观看 PPT 接通电话,"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家的电话呢?"(教师通过PPT接通幼儿园电话号码)。
  四.幼儿操作,巩固知识1.集体操作要求:在小朋友板凳下都有一串号码,请将板凳下的号码拿出,,杨老师在每一位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一张这样的记录单。(出示记录单)将号码与记录单连接好,对应着你的电话号码中的数字,将这电话号码的8位数字,变成8道算式。
  要求:(1)小朋友所列的算式,要按电话号码上8个数字的顺序对应着列好。
  (2)你所列的算式的得数,应该是号码中相对应好的数字。
  2.幼儿编题并互相破译电话号码,教师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检验能力较弱幼儿的电话号码。
  五、拓展生活,特殊号码1.提问:刚才我们破解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的家庭电话。那是不是所有的电话号码都是8位数呢?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不是八位数字的?(幼儿:我爸爸的手机号码是13813163xxx。我妈妈的手机号码是:15913142xxX。还有110、120、119呢,还有114、112呢。这些号码是特殊的电话号码,不能乱拨。)2.教师播放PPT,验证生活中特殊的电话号码。(播放PPT)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紧急的事情,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拨打这些特殊的号码,但平时我们不能随便打这些电话。
  4.通过PPT,教师小结祝福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计算把隐藏在算式中的电话号码算了出来,有的小朋友非常细心、计算时很认真,很专注,这样就不会容易计算错,我们只有学好计算的本领才能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愿小朋友们的明天会更好!(播放PPT)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16篇、大班数学学习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难点:尝试自由进行排序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PPT课件
  学具:幼儿操作单1、晒鱼干 2、铺小路 3、看一看,排一排  4、串珠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们为"小动物铺小路"引入课题。
  1、小朋友,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哦,是房子,有多少座房子呢?一起数数看,1、2、3.它们是谁的家呀?请小朋友猜猜看?哦,原来是小猴的家,红红的蘑菇房是小兔的家,小瓦房是老虎的家。
  2、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发现回家的路让大灰狼给破坏了,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它们把小路铺好,送它们回家呢?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再教师讲解
  小猴的小路排序规律为:按颜色排序:红、黄、蓝三种颜色排序
  小兔的小路排序规律为:按形状排序:几何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老虎的小路排序规律为:按大小排序: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按大小大小规律排序。
  三、分组操作练习,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师用课件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明确操作要求分四组操作,老师指导
  A、晒鱼干  (按ABBABB及AABBAABB等规律进行排序)
  B、铺小路  (用不同的图形以绘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C、看一看,排一排 (通过填空缺进行排序)
  D、串珠(让幼儿尝试自由创编规律,并进行排序)
  四、教师小结:
  评价幼儿完成的操作材料。
  五、结束:游戏"开火车"
  教师:"走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外面去参观,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头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第17篇、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反思

 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准备: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 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
  (2) 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
  (3) 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
  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 两位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流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一致,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 小组内幼儿两两轮流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8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 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案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第19篇、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能熟练地运算7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7以内加减式题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三、活动过程:
  1、出示7以内的加、减法式题,集体、分组、个别的进行运算练习。
  2、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3、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20篇、大班数学活动自编10以内数的应用题教案

 目标:
初步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重点: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应用题中各要素的关系。
  准备:找朋友的音乐、课件、图片、算式卡片
  过程:
  一、师生合作、共同游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我会邀请我的好朋友到前面来。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美女?
  师:4个小美女(同时出示图卡)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再来玩一次。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帅哥?
  师:3个小帅哥(同时出示图卡)
  师: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一共请来了几个小朋友?出示图卡(一共?)
  师:我刚才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刚才说到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了一件找朋友的事情,出现了2个数字,提出了一个问题,是用"一共"来提问的,这就是加法应用题。现在我请**来完整的编一下(图文结合) (编应用题的模式)
  二、看图编应用题
  师:你们真棒,给自己鼓鼓掌,我们再来编一编
  师:你看到了什么?(强调完整)出示数字1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数字2
  谁来提一个问题?出示加号
  他们三个合起来就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谁能把刚才的事情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幼儿理解问题中不能出现数字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谁来提一个问题
  师:你们真聪明,那我要出一道难得,考考你们了
  出示5+3,谁来编编?
  谁来自己编一道,请另一名幼儿列算式(引导幼儿拓开思维)
  三、幼儿分组编应用题
  师:你们都很棒。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图片和算式,请聪明宝贝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编一编。我这里有两个要求:
  1、请两个小朋友选一张图片,相互编一编,看谁编的好。
  2、编完一张可以再换一张编。
  3、合作完以后可以自选一张也可以去给客人老师讲一讲你编的。
 

第21篇、大班数学活动圆圈上的游戏教案反思

  一、活动背景:
  在对幼儿环形数数的前期观测中,我觉得平面环形数数对大班孩子来说,基本没有挑战性,难度不高。于是我尝试将平面环形数数调整为立体的环形数数,并且将数量增加到20以内,提高数数的难度。
  孩子在环形数数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忘了起点,多数或漏数。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于怎样找到环形物的起点,从而做到不多数、不漏数。为了找到这个起点,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方法来做标记。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环状排列物体的数数方法,巩固20以内的数数。
  2.能运用多种方法找到环状物的起点,不多数、不漏数。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三、活动准备:
  1.透明纸杯人手1个(下有一圈红点,上有一圈绿点,数量都为10);2.记号笔、五角星、双面胶、塑料夹子、回形针等;3.小组记录表4张,玉米、桔子若干、有格子的小花伞一把、青花瓷碗大小若干只;4.生活中的环状物PPT;投影仪5.音乐《兔子舞》、操作活动的音乐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1.师生跳《兔子舞》进场。
  ——师:看!现在我们围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幼:围成了大圆圈。
  ——师:圆圈上有多少人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从老师这开始吧!师生共同点数圆圈上的人数,重点引导孩子发现老师已经数过了,不能再数了。
  2.好,请小朋友找一个空的地方坐下来吧。
  (评析:这一入场环节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蕴含了环形数数的几个基本特点:封闭状圆圈、老师作为起点,为接下来的活动作了较好的隐性铺垫。)(二)立体数数1.师:看着小朋友刚才跳起了圆圈舞,许多小圆点也想来跳舞,看,他们围着杯子跳起了舞。我们看看来了哪些颜色的小圆点?
  幼:红圆点、绿圆点——师:请你来数一数绿的小圆点有几个?然后把数字记录在有绿标记的纸上。
  2.幼儿操作:数杯口的绿圆点。
  3.师:你数到了几个绿圆点?
  幼A:我数到了11个幼B:我数到了10个幼C:我数到了14个,师:那请你来数给大家看看。
  ——师:那究竟谁数得正确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数数看。
  ——师: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从哪里开始数的,接着故意数错,让幼儿发现问题。
  幼A:这个圆点你已经数过了幼B:你刚才就是从这个圆点开始数的——小结:在数圆圈上的点子时,我们要先找到第一个,也就是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数了。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故意出错,把球抛给孩子,让孩子来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再帮助幼儿归纳总结,梳理经验:数环形物时要先找到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多数。)——师:除了刚才老师找明显的黑线做标记,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第一个呢?
  幼A:用手指捏住第一个圆点——师:还有其他好方法吗?
  幼B:用记号笔划一条线幼C:在第一个圆点上写上14.幼儿第二次操作——师:现在老师请你用自己的好方法来验证一遍,刚才错的小朋友请你在旁边改正。
  ——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数圆圈上的绿点子,大家数出来都是几个?对,绿色的点子一圈一共有10个!
  (评析:第二次操作通过孩子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进行验证,不仅可以对刚才自己的操作纠错,还可以进一步正确地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环形数数。)5.比较红绿点的多少——师:红色小圆点也围着杯子跳起了舞,你们猜猜看,红点和绿点比,谁多谁少?
  幼A:我觉得红多绿少——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幼B:我觉得他们一样多幼C:我觉得绿多红少——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回形针、即时贴、夹子等小工具,你可以请他们帮忙来数一数。
  ——讲评:你数到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幼A:我是用即时贴贴在第一个圆点上面幼B:我用夹子夹住第一个圆点——师:红点一共有几个?幼:10个!原来,红点和绿点一样多。
  ——小结:虽然两种圆点看起来不一样多,其实数量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比较的时候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数一数验证。
  ——请你们把小杯子放到前面的筐里。围到老师的身边来。
  (评析:通过借助工具来进行第三次操作,再一次帮助幼儿建立了比较数量多少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通过数一数验证的科学态度。)(三)数生活中的物品——出示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
  ——师: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请你来数一数玉米的一圈有多少粒?桔子的一圈会有多少瓣呢?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青花碗,你可以数碗里圈的花纹,也可以数外面的花纹。这把小伞,它可是有很多的格子,你们有信心数得清吗?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 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本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活动的动作,方式比较开放。幼儿们在游戏中不但学到知识,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友情。这类游戏很受幼儿喜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既掌握了基本动作,达到了锻炼效果,又发展了幼儿 动作的想象力。
  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与密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很大的收获。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钻研教材,带给幼儿更多精彩的游戏。

第22篇、大班数学活动数高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1到10的顺数和倒数的顺序,知道顺数时逐一增加,倒数时逐一减少。
  2.能快速按照正逆的顺序进行接数。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建议1.玩游戏开火车,复习五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2.创设情景,小狗过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顺数与倒数的规律:是数十数字,一个比一个大,倒数十数字一个比一个小。
  观察桥的特点,这座桥有什么特点?
  上桥和下桥时分别走了几级台阶?数字有什么变化?
  小狗上桥时是从一数到五,数字一个比一个大,这叫顺数。下桥时是从五数到一数字,一个比一个小,这叫倒数。
  3.玩游戏练习,接着数。
  小狗拿到气球,可是她的气球飘到了城堡里。他来到城堡前。
  你们看城堡前有几级台阶?他是按照什么顺序走过去的?
  城堡的门开了,里面有好多扇门。城堡的主人告诉他,他的气球,藏在其中一个门里,让他按照顺序来找一找。
  4接着游戏,通过练习巩固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小狗拿到气球要回家了,在路上路遇到了很多障碍。我们来帮一帮他看怎样才能越过这些障碍物。
  (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数数)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23篇、大班数学森林里的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加深幼儿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能看图列出6的第二、三组加减算式。
  2.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完整地讲述算式的含意,尝试编6的加减法应用题。
  3.鼓励幼儿在解决问题时积极思考,发展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6的三组加减算式题卡。背景图:森林里。图片:小鸟(3只大、3只小, 2只在树外、4只在树上,5只红鸟、1只黄鸟)2.幼儿数学活动P7-11,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教师:"森林里有6只小鸟,现在它们要分两组进行游戏活动,请大家帮它们分一分,怎么分?"(按鸟的特征分)小结:6可以分成1和5;可以分成2和4;可以分成3和3;可以分成4和2;可以分成5和1。
  二、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法。
  1.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1)出示图片(4只在树上,2只在树外),提问:谁会用简单的话把这两张图片的意思说清楚。
  (2)请你们用一道算式记录这件事?并请个别幼儿演示4+2=6。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并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表示?将小鸟数量交换,再来说说这件事?列算式。
  2.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出示图片(树上6只鸟,飞走2只小鸟,提问:"谁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树上有6只小鸟,飞走了2只小鸟,还剩几小鸟)"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示?"(6-2=4)"你知道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将小鸟交换一下,又会怎样呢?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数字互换的规律。
  3.学习6的第三组加减法,出示图片(3只大鸟、3只小鸟),提问:"谁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 "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示?"将图片的位置交换一下,让幼儿列出第三组减法算式。
  4.教师出示6的一、二组加减算式题。说说关于6的加减一共有几组?和我们学的6的五种分法有什么联系。
  幼儿认读6的加减算式。
  5+1=6、1+5=6;2+4=6、4+2=6;3+3=66-1=5、6-5=1;6-2=4、6-4=2;6-3=3教师列出算式:4+2=6 2+4=6 ,让幼儿比较:4+2=6和2+4=6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教师列出算式:6-2=4 6-4=2,让幼儿比较6-2=4 6-4=2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4和2,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5.幼儿练习幼儿数学活动P7-11页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第24篇、大班数学活动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第25篇、大班数学看图学习4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4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又来了"、"一共"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通过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及加减法。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图6幅。
  2、材料纸人手一张,放大材料纸一份。
  3、鱼池4个,标有算式或分合式的鱼人手1条。
  4、音乐《郊游》、《欢乐舞》。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复习4以内的组成。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动物王国玩,你们说好吗?哎呀!通往动物王国的路上有一条河,我们先坐着碰碰船去吧。
  老师的船和你的船合起来是4。师:嘿嘿!我的1船碰几船?幼:嘿嘿!你的1船碰3船,1和3合起来是4。教师和幼儿玩碰船游戏。
  船靠岸了,我们手拉手走吧!幼儿随《郊游》做动作。
  2、学习4的加法。
  (1)动物王国到了,动物王国有三个城门,只有把门都打开,才能进去。可是门上都有密码,我们必须把密码解开,才能打开门。先来看第一个城门,上面有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谁会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图,想一想第二幅图怎样讲?(注意用又来了)把两幅图连起来说说。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讲?一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来的3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4只)大家一起把三幅图讲一遍。这件事我们可以用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记录下来?你来说老师记。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一个城门的密码解开了,门打开了。
  (2)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出示三幅图,这三幅图记的也是一件事,谁会用每幅图用一句话讲出来?他讲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看?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用一道算式记录,谁会记?他记得对吗?我么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二个城门的密码也被解开了。
  小结:刚才第一、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都是算式,而且都是4的加法,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本领,就是4的加法。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两遍。
  (3)现在我们再来看第3个城门,第3个城门上也有密码,请每个小朋友都来解一解。
  幼儿操作,请两名幼儿上来记录。教师讲评。
  第3个城门也被我们打开了,小朋友真棒!一起拍手表扬表扬自己。
  3、送落叶游戏。
  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瞧!许多动物都在欢迎我们呢!听!动物们都唱着歌,我们也一起唱吧!"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我们身边""呀!小树叶身上还有算式,我把它放到篮子里去。它的算式是3+1=,那么把它放在4号篮子里。""你见到的树叶应该放在那个篮子里呢。"幼儿拿放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4、结束活动。
  树叶都捡到篮子里去了,动物王国要开一个庆祝舞会。邀请我们大家也参加,幼儿随乐跳起《欢乐舞》。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在幼儿已有了4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上,如何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幼儿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4的加法计算。在教学中确立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4的分与合是幼儿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拍手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4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用卡通图片作为奖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因为小兔、小鸭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动物,因此,我以小兔、小鸭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幼儿独立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在教学中发现幼儿都能认识到:把原来的1只小兔和又来的3只合起来一共有4只。然后小结引出加法的算式,并教幼儿读算式,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主题图的创设既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2只小鸭和2只小鸭合起来是4只小鸭,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2和2相加就是把2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 “送信”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熟练计算4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我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幼儿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生动活泼,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第26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9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购物券(1~8的不同点卡)、水果卡片,记录纸、9的分解练习题。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游戏:开火车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幼儿园的水果店开业了,每个水果卖9元钱,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个水果?你能买几个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理解他们之间的增减关系。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知道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也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练习, 教师指导。(自编练习题分9个点子)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第27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左边和右边。
  2.能遵守活动规则,听到信号后及时做出反应。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幼儿数学用书第七页,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一、 谜语激趣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 区别以自己身体为中心的左右1. 区别左右手。
  (1) 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 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3)游戏: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2. 区别左右脚。
  (1) 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2) 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3) 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右1. 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 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 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1.教师用左手拿一本书,请幼儿说说书在老师的哪只手。
  2.讨论:书是在老师的左手,为什么许多小朋友会认为书是在老师的右手呢?(让幼儿知道:当自己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的左边和别人的左边不在一个方向)3.请个别幼儿拿书,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五、幼儿操作1.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画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2.将用左手拿书的小朋友圈出来。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认识左右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第28篇、大班数学学习解答口报减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用三句话编一道减法应用题,继续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范例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三幅图的意思,会看图编减法应用题。
  难点: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1.师:这幅图上有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花园里有5只蝴蝶在飞)2.师:再看这幅图怎么了?(飞走了2只蝴蝶)3.师:花园里还剩几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请幼儿列式)二、出示图片1.师:应用题是讲了一件事,2个是已经知道的数,最后提出一个问题。
  2.出示蝴蝶图片一套:
  老师编应用题,请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
  3.提问: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4.小结:编应用题有三个要求,要说出一件事情,有2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问题5.出示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图片:
  提问: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
  三、布置与辅导1.提出要求: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算式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看谁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出结果。
  2.老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编应用题。
  四、活动讲评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编的应用题。
  2.师生一起讲评。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第29篇、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按物取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从许多同类物品中取出10以内的物品
2、能根据物品的数量取出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教学PPT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按指令正确操作;
2、难点:能根据物品的数量选择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活动过程:
故事:《蚂蚁搬豆》
1、观看PPT,让幼儿猜谜语,和谁做游戏?(幼儿回答和小蚂蚁)。
2、观看PPT,让幼儿设想小蚂蚁排队去做什么?(蚂蚁去找食物,去搬豆子)。
3、观看PPT,蚂蚁搬了几个豆子?(幼儿回答,并说出总数,用数字表示)。
①请幼儿将蚂蚁搬的6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1行,并用数字表示;
②请幼儿将蚂蚁搬的7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2行,并用数字表示;
③请幼儿将蚂蚁搬的8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3行,并用数字表示;
④请幼儿将蚂蚁搬的9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4行,并用数字表示;
⑤请幼儿将蚂蚁搬的10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5行,并用数字表示.
4、请小朋友把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储存到棋子盒里。
5、请幼儿观看电子白板,仔细观察画面,每只蚂蚁搬了多少颗豆子?
请和相应的数字连在一起。
①请个别幼儿上台动手操作;
②请幼儿打开自己的书翻到同上图一样,进行连一连。
活动延伸:
1、活动区可提供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的练习卡让幼儿练习巩固概念;
2、完成幼儿用书上学期第1册第10页。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孩子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拿取物体,整个活动孩子都参与其中了,并且基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量对应、按数取物,所以活动目标完成较好。

第30篇、大班数学三角形拼图 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4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块三角形,用这4 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
  2、操作活动。
  师:谁来拼?(幼儿介绍自己拼的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用4块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们还可以用4块三角形拼什么图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师:快去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好?
  (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第31篇、大班数学活动快乐大闯关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幼儿对10以内加减运算、看图口述应用题列算式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快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PPT。
  2.抢答器三个,统计牌一个,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图片各一张。
  3.五角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大闯关,我们快乐大闯关的口号是:(幼儿喊出)快乐闯关,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第一方队喜羊羊队,欢迎你们!第二方队美羊羊队,欢迎你们!第三方队沸羊羊队,欢迎你们!今天我们的快乐大闯关有三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拿到第一名?首先进入第一关。
  二、快乐闯关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颗五角星。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看那一队的五角星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三位选手同时亮题板)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队和某某队得到五角星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小结:第一关七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五角星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五角星,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五角星个数最多?某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和**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关。
  三、快乐闯关第二关。
  1.师:第二关"挑战题"。每个方队成员自己编应用题,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一会可以选择提问其他队进行挑战。
  2.挑战开始:喜羊羊队可以选择美羊羊队和沸羊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师:你们选谁?***队接受挑战,请听题。(***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回答正确吗?恭喜***队得到一个五角星。现在请***队出题。
  3.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五角星。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五角星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下面进行第三关。
  四、快乐闯关,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列算式。
  2.我请每队的队长拿起桌子上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图片一出来说抢答开始,就可以敲抢答器,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抢答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请注意看图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喜羊羊队几个五角星,美羊羊队几个五角星,沸羊羊队几个五角星 。
  五、统计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五角星得数。某某队得到五角星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五角星也很多。获胜的***队可以获得每人一个小礼物,请听课老师颁奖。
  2.结束:今天的快乐大闯关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次再见。(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第32篇、大班数学7的加法应用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难点】: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活动难点】: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    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     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 2+5(5+2) 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  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  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  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 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第33篇、大班下学期数学图画比一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并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
  2、巩固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3、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经验。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展示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2.
  活动过程:
  1、简单的找不同,为后面复杂找不同积累经验。
  2、通过找不同,巩固幼儿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1)打开幼儿用书页面,请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全出来并说一说哪里不同?
  (2)观察室,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观察,不要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那样找得慢而且容易遗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找到或完全找出来后不要说出答案,以免干扰同伴答题。
  (4)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并纠正。
  (5)集体验证答案。
  3、请幼儿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经验。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4)你想学习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并表扬今天表现积极或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34篇、大班数学好玩的双色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数字或点、线等符号标记记录活动,能较清楚地表示活动结果。
  2、能较积极地参与讨论,分析多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
  3、有一定的记录与表达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学写过1-10的数字,并会制作点、线等标记。
  物质准备:
  1、《幼儿用书》P 21、22页,双色鱼操作材料。
  2、《幼儿用书》P 10页,双色鱼记录表,小篓子、黑、红、黄三色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班级饲养的鱼,请幼儿介绍鱼的名称,并引导幼儿说说家里养的鱼。
  教师:这儿还有一些奇怪的鱼。教师出示双色鱼,引导幼儿观察,知道引门叫双色鱼,有两种颜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黄色,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条 鱼,想一想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好玩的双色鱼。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来玩撤小鱼的游戏。把5条小鱼抓在手里,轻轻地撤在小篓子里,看看几条是红色的?几条是黄色的?请个别幼儿示范,大家来说一教师出示三色笔:这儿有一些笔,怎样才能把撒小鱼的结果记录清楚呢?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小组操作活动:好玩的双色鱼。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篓子里的小鱼,先记录总数。
  2、引导幼儿撒小鱼,每撒一次记录一次,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将结果记录清楚。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如:用数字或点、线等标记进行记录。展示、交流操作结果。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请幼儿看看自己和同伴的操作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师幼共同分析,讨论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幼儿把多种优点结合起来,概括出一种比较好的记录方法。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35篇、大班数学活动友谊解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操作的乐趣,提高幼儿进行10以内加减题口算的能力。
  2、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并发现口算简便的方法。
  3、萌发对老师、同伴的留恋之情,对毕业后与同伴继续保持交往充满期待。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信封,信上写需要解密的电话密码
  2、每人一张自编密码操作纸,笔
  3、事先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PPT、幼儿自带一张一寸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一起生活了三年了,再过不久,你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上小学去了,你们会想老师吗?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和老师联系呢?
  (幼儿交流讨论各种通讯方式:写信、发短信、上网聊天,打电话)
  二、解密电话号码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并发现口算简便的方法
  1、师:有这么多的办法联系的到我,我现在就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你们。我的电话号码就在这里(出示PPT),这个号码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让你们得到的,那可是一组密码,需要你们解密出来,这样就能得到我的电话号码了。(出示算式题)
  2、幼儿第一次操作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信封,里面有我编的8道密码题,等会儿就请你们用笔来帮帮忙,来解密我的电话号码。每人轻轻的拿过自己的信封,大家一起来解密,我们来比比谁的动作快。比赛是要有规则的,听好了规则哦:
  (1)嘴巴轻轻不影响别人。
  (2)解密号码时要看清算式的加减符号,不能粗心。
  (3)完成解密了,要举手表示。
  3、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请幼儿公布答案)
  5、教师检查答案,幼儿集体发现探讨得出规律。
  (1)加法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得数相同。
  (2)出现相同的算式题不再重复算,这样能加快速度。
  三、运用上述得出的方法进行再次运算解密号码。
  师:看看现在我们来解密谁的电话号码呢?(出示另外老师的电话密码PPT)
  1、为什么上面有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男孩子解密男孩子标记的,女孩子解密女孩子标记的)
  2、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重复规则。
  3、幼儿集体观察探讨得出结论:
  (1)算式题中出现加0(或是减0 ) ,得数就等于这个数。
  (2)算式题中减号前后的数字相同,得数为0.
  三、幼儿运用自己的电话号码自编10以内的加减题
  1、师:你们真厉害,居然把老师藏在算式题中的秘密都解开了,现在你们有了老师的电话号码,那想不想得到好朋友的电话号码呢?(想)
  2、师:我们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用密码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编简单一些,也可编难一点的。记住,不能直接写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这样太简单了,记录好以后去和你的好朋友交换密码,并要把你好朋友的密码解开出来,这样你就得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了。
  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上面学的方法编制密码。
  (2)交流编制的密码。
  4、小游戏:打电话
  四、交换电话号码
  1、看来大家都很聪明,这么快就将好朋友的电话号码都解密了,现在就请你们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吧,毕业以后记得要经常联系哦
  2、幼儿自由交换电话号码,活动结束。(请幼儿晚上回家打打电话验证一下号码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话明天来了幼儿园再修改)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朋友之间的情感。
  不足之处:
  在谈到卡中重要信息时,应请幼儿多说一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免在今后的制作环节中漏掉。

第36篇、大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单双数教案反思

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别和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我以找朋友游戏情景导入。第二、运用PPt操作,来让幼儿知道一组物体假如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第三、让幼儿通过寻找感知、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游戏活动认识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第四、让幼儿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延伸到超10数的单双,拓宽知识面,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0以内单双数
  教学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2、小动物、小圆点、数字宝宝的家一张,小圆点1一10卡片人手一份,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导入。师:小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通过找朋友游戏知道2个2个找到朋友的是双数,没找到朋友的数是单数。
2引出单双数概念,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区分单双数技能。
a、师:今天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也想来玩游戏了,看看都有谁?幼:小猴子。师:小猴有几只呢?幼:4只。师:那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师:小鸡有几只呢?幼:5只。师:那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师:现在天上又飞来几只小乌?幼:6只。师:那可以数字几来表示?6来表示,那谁是单数?谁是双数?来看看,这里小猴可以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能找到好朋友的就是双数。像小鸡两个两个圈到一起后,还多出一只小鸡找不到朋友的叫单数。
师:小动物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啦,有哪些小动物呢?单数的小动物找到单数的家,双数的小动物找到双数的家。师上前操作。
b、师小结:我们两个两个找朋友小动物都找到家了。
C、师:小圆点宝宝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了,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到自已的家。
   请一幼儿向前操作。
d、数字宝宝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也请你帮数字宝宝送回家,好吗?
 请小朋友帮数字宝宝送回家。
3、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更深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a、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椅子边都有一合卡片宝宝,小耳朵听,快快快,快快拿出单数来。小朋友听数拿出卡片来,师:
快快快,请你找出双数一,让幼儿再次领会单双数的含义。
4、引导幼儿实际操作
师:今天我们又有一些新的游戏等着大家了,新的游戏都放在后面,请小朋友们有序地操作哦。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上面所学区分单双数技能,进一步巩固如何区分单双数。
  师:老师现在为小朋友展示最后一个游戏,请小朋友向前操作,幼儿在机前引导幼儿,为单双数数字宝宝打钩。
  师:小朋友们认识单双数还能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对吗,来我们唱起来吧!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37篇、大班数学双双对对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三、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六、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第38篇、大班数学小熊的玉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第39篇、大班数学公开课剥花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活动反思: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第40篇、大班数学鞋子大本营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习惯。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七、活动结束

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食品安全教案3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食品安全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活动。  2、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3、能够辨别食品的安全,购买健康合格产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

《大班语言区域教案30篇》:第1篇、大班语言公开课不怕冷的大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  3、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