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9
这是物理功和机械能,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具体问题中,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机械能的过程,对物理现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的分析提出假设,再进行理论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经历归纳概括“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归纳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视频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科学的无穷魅力;
通过机械能守恒,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地对称美、和谐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观看“最美单板滑雪”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惊叹运动员在空中动作的控制能力,在短暂瞬间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那么运动员想在空中做出高难度动作,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讨论:更多的空中运动时间
更加娴熟的技巧
总结:更多的空中时间,需要更大的初速度;更娴熟的技巧,需要成年累月的训练。
技术上的支持要交给教练员,理论上的支持我们可以帮忙。
一、机械能
回顾本章第一节内容(投影)
我们探究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研究小球在两个对接斜面间运动时,伽利略提出了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合外力做功,动能变化。
在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很多,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弹弓、秋千、射箭、航母阻拦索等(投影)
从刚才的讨论可以看到,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具有密切的练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机械能。
二、何为守恒?
物体以初速度v0冲上光滑斜面,到达最高点后又回到斜面底端,图1中斜面光滑,图2中物体受到一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
探究一、两种情况下,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机械能与初态机械能是否相等?
探究二、在斜面上某一位置时(距离初始位置L远)的机械能与初态机械能是否相等?
情况一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初态
回到斜面底端
斜面上某一位置
情况二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初态
回到斜面底端
斜面上某一位置
结论:守恒是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而不是初始值等于末态值
二、为何守恒?
探究一、受力情况不同(物体沿光滑轨道下滑和沿粗糙轨道下滑)
探究二、能量转化情况不同(物体沿光滑轨道下滑和沿粗糙轨道下滑)
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练习:判断下列运动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AB)
A.绳子牵引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B.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
C.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D.流星在大气中下落留下明亮的轨迹
练习(课本78页第2题)神州好载人飞船在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以下哪些阶段中返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A.飞船升空的阶段
B.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阶段
C.返回舱在大气层以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阶段
D.降落伞张开后,返回舱下降的阶段
例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如果阻力可以忽略,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设定零势能面,找到初末状态的动能和势能表达式
4、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方程,求解。
讨论:能否通过其他方法求解呢?
结论:动能定理可以求解。在机械能守恒情况下,动能定理实际上时机械能守恒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其优点是无需设定零势能面。
三、为何不守恒
讨论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目标
知识目标:要知道机械能概念,理解动能、势能转化;掌握机械能守恒条件、内容;能灵活应用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探究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机械能守恒,感悟自然界的守恒思想,体会自然的对称美、和谐美。
2.重难点及对应策略
教学重点:(1)推导、建立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够理解定律内容;(2)在具体问题中会判断机械能守恒,能建立守恒关系的数学式。
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条件;(2)会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分析系统具体机械能。对应策略:采用“游戏定性分析、实验定量探究、理论演绎推导”三个活动来分散并突出重点;对比分析两个类似游戏来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信息的来源,根据STS的教学模式,注重探究型、主导型、交互性、社会性的教学。本节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过程,采用碰鼻游戏来创设情境,发现守恒现象;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演示,探究守恒原理;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论进行演绎推导;对守恒条件的得出和掌握,通过实验和对比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列问题进行启发。
2.学法
结合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物理情境及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由物讲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思考与分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式的演绎推理,最后归纳总结新的物理规律。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第一,图片展示。出示生活中动能、势能转化图片,让学生对动能、势能转化进行探讨并引出机械能概念。
第二,实验演示。学生演示过山车实验,直观体验动能和势能的转变,并提出问题:小钢球为什么能穿过圆环?每一状态的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探究守恒等式
第一,碰鼻游戏,定性分析。利用单摆装置,请学生中“勇敢者”上来进行碰鼻游戏的演示。游戏过程中,参与者有明显的退让动作,再仔细观察发现小钢球到鼻子位置戛然而止。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提出问题:摆动过程中有一个量是不变的,是什么?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哪些力对小球做功?为探究守恒条件做好铺垫。
第二,气垫导轨实验,定量探究。实验演示开始前,提出问题:分析滑块的受力情况,并思考哪些力对滑块做功,为环节三探究守恒条件做准备。在实验数据的记录、计算、比较的过程中,突出本节的重点:建立守恒定律。
第三,自由落体运动,验证规律。探究物理规律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同时简单的自由落体来进行理论推理也符合最近发展区观点。
环节三:探究守恒条件
将小钢球换成乒乓球,进行“碰鼻游戏2”。引导学生从现象、受力、做功等几个方面对两次碰鼻游戏进行对比分析。在上述两个环节基础之上,总结归纳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条件以及表达式。
环节四:巩固知识,拓展应用
以抢答的方式分析四种运动状态中的物体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巩固学生建立机械能守恒恒等式。
环节五: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基础模块)根据课后练习完成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巩固,完成书后练习1;(拓展模块)书后练习2,请再次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处理这两个问题,比较异同;(实践模块)寻找“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以文字说明或图片、视频形式提交教学空间。
五、教学反思
从教学空间点击量以及学生回复情况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效果较好;空间的应用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但学生养成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的习惯,教师要借助图片、视频、科普知识等形式推广生活中的物理,潜移默化地把物理带进学生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验理想实验是探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
2.通过将科学技术与物理课堂结合,提高自身做物理实验的科学素养。?
3.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有所得的快乐,并感悟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理想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归纳出只有重力做功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猜测答案──探究答案──验证结论──条件归纳──应用和小结”的教学流程:从过山车模型中发现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提问在转化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量(机械能)是否相等,进而引出探究的主题;之后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动能定理验证结论,将理论和实验推理很好的相结合;在条件讨论过程中设计多个情景,通过不同情况下让学生寻找力做功的共性,师生互动讨论归纳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幻灯片演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量又会如何?
?
学生回答: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但是两者之和不清楚。)
由演示提出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为了弄清楚两种能量之和如何变化我们需要先
复习回顾
机械能定义:
?
学生回顾
?
?
?
?
?
小组积极回答
?
?
?
?
?
?
学生考虑并回答
通过复习联系引入问题,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欲。
联系生活
实际上生活中与翻滚过山车一样有能量转化的例子比比皆是:
?
?
学生主动回答生活实例?
?
?通过图片说出动能与势能变化情况。
?
?
?
?
理性问题实际化,联系实际生活。
发散学生思维
探究过程
机械能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关系:1、提出问题
学生探究
体现学生自主性
2、猜想答案
并且大致的指出我们探究的具体做法与探究方向。
学生大胆猜测
学生发言
体现猜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探究过程
分组探究
学生自主性高涨积极试验,现象好奇。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缺一不可。
(1)只受重力。只有重力做功
学生自主推导过程
学生发言,汇报探究结论
让学生学会分享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2)受其他力,但是其他力不做功
学生发现原来和第一种情况一样。
学生学会总结不同现象的相同规律。
(3)物体受其他力,且其他力做功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实践上升到理论
一、引入新课:通过视频:加油!向未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3、学会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新课讲授
【知识回顾】
1、本章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大小如何计算?
2、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是什么?
【基本概念】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统称为机械能
2.计算公式:
3.注意: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探究一: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①、认真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
探究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分组讨论)
情景1: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的A点速度v1,高度h2的B点时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A、B两位置的机械能的关系。
探究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吗?
情景2: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A、B为图中任意两个时刻所处的位置。
情景3:若在情景1中考虑空气阻力,试分析A、B两位置的机械能关系。
结论:在只有?? 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 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用单摆模拟视频中的实验,并解密。
【机械能守恒初判断】
下列实例中哪些情况机械能是守恒的?
1、跳伞员利用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落
2、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不计阻力)
3、用绳拉着一个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
四、课堂练习
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离地面1.5 m高处以速度10 m/s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物体的机械能是________J,落地时的机械能是________J;若以抛出点为零势能面,物体的机械能是________J,落地时的机械能是________J.(g取10 m/s2)
五、课堂小结
1、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内容
②表达式
③条件
六、作业:
推导过山车至少从多高处开始滑下,才能安全通过最高点?
1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