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7
这是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评价与反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
难点: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音和噪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
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电脑割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乐音和噪声
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让幼儿进行讨论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喜欢哪种声音?
3.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美妙的声音放大后就会影响别人的休息,那样乐音也就会变成噪音。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节活动课比较感兴趣,大多数的幼儿能够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幼儿已经对乐音和噪音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噪声,如:大声地讲话、发出尖叫声、音乐活动中杂乱的敲击声等,而且劝阻效果甚微。在我们的生活中,噪声也无处不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围绕这个重点,启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听、用动作表现、用手画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儿充分理解,同时还让幼儿从自己发现中来理解噪声的危害,并共同来参与环保活动,使环境意识深入幼儿的心里。还使幼儿养成了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中班《乐音与噪音》环保教案
1、引导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
2、通过看、听、说使幼儿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3、通过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培养幼儿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与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
1、听乐音说感受
提问:听了这些声音你感觉怎样?
师小结:这些声音听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乐音。
2、听噪音,想想说说
提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了这些声音你又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这些声音非常吵闹,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叫噪音。
二、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1、请幼儿自由从书本上了解并交流。
2、了解乐音的好处
图一:病人
图二:小宝宝
图三:动物
图四:植物
2、了解噪音的害处
提供与乐音作用相反的图片资料。幼儿发现交流。师小结。
三、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师:你还在哪里听到过乐音?什么地方听到噪音?(幼儿交流后个别讲述)
四、教育幼儿平时不发出噪音
1、出示难受的、笑的两张脸谱图请幼儿说说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师:帮助难受的人(引导幼儿说出平时要轻轻说话、走路、搬桌椅、做游戏等)转过脸谱,变成笑的。
五、延伸、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里有噪音,并寻找有关资料,寻求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音乐的音色不同。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识性了解用分贝划分声音的等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调高低之间的关系。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止噪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通过噪声危害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仪器材料:
锯条 (0— 30cm) ;橡皮筋、直木板、纸杯、火柴杆;截成两段的圆珠笔;鼓、泡沫小球;音叉及鼓锤;示波器;塑料盒;水杯七个、竹筷子。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两名女 学生表演水杯琴, 两名男 学生制造噪声 。
那么,前者的声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我们称之为乐音,后者的声音(嘈杂刺耳,令人烦躁)我们称之为噪声。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乐音和噪声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乐音的三要素:
乐音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提出问题:水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用竹筷子敲一遍;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什么有关?我们大家用实验来探讨一下。
播放视频:音调 实验: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教师总结: 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每秒钟声源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也就是声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Hz )。每秒振动一 次叫 1 赫。每秒钟振动 1000 次,声音的频率就是 1000 赫。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听起来尖细;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听起来低沉。
播放视频: 音调
教师总结:弦的长、短不同,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不同。
交流讨论:
学生聆听 :不同频率的音叉 音调 不同,巩固赫兹的含义。
响度:
教师创设情景引出响度的概念: “大声说话”、“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提出问题:
响度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通过实验来探究。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声源的振幅相同,人们听到的声音响度是否就一定相同?
播放视频 实验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学生聆听;群马的马蹄声(由近到远)
得出:
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音色 :
做个小游戏:蒙上一位同学的眼睛,让他猜猜说话的同学是谁?
提出问题:
“不见其人,却辨其声”?如 同一支曲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支歌,几个人同时演唱。人耳总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或是谁在演唱。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也就是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可能不同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
那么同学们听听几种不同乐器声的声音,看都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播放视频 音色。
以上都是我们凭感觉来辨别的,音色也是由声源的振动情况决定的,那么从波形上来观察一下,显然每一种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把 音调 响度 音色 称为 乐音的三要素 。
二、噪声及其危害
演示实验:
敲击 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
学生猜想:
乐音与噪声为什么会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效果呢?
观察示波器:
用示波器观察 音叉发出的声音和刮玻璃(或揉塑料盒)发出的声音的振动情况,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刮玻璃发出的声音的振动 杂乱的、无 规律的
教师总结噪声的相关知识内容
1 .噪声的定义
( 1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客观原因)
( 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主观感觉)
2 .声音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 dB )。
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 0dB ,一般 15 — 40 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了 50 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 90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里,会使人的听力受损甚至引起其他病症。
城市环境噪声标准
根据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噪声的来源、危害与防治
那么实际生活是怎样控制噪声的(识图说明)
例: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或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 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例: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
例:在高噪声车间里让工人配戴消音耳塞。
教师归纳总结:要辨证的看待噪声问题
3 .噪声的防治:
播放视频:降低噪音危害的方法
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研究了两个问题,乐音的三个特征,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或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外完成:
噪声是有害的,科学家们想了许多办法加以治理,而这些办法中,最奇特的一个办法是“以声治声”、做法是:用电子计算机产生与噪声振动步调相反的“抗声”,让“抗声”与噪声在空气中合成,其结果减弱或抵消噪声的强度,从而达到了治理噪声污染的目的。试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弱噪声呢?
活动主题:
中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小班而言,中班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语言能力也有所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索各种新奇的事物。例如声音,我们班的孩子对各种声音都很感兴趣,喜欢探索各种声音,尝试发出各种声音。但是他们还缺乏对于噪音的认识,不知道噪音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孩子正处在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境,尝试参与表演故事。
2.能远离噪音和避免制造噪音,建立起初步的环境意识。
3.感受噪音给人带来的不舒服的感觉。
活动准备:
盆若干个、木棍若干个、配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传话游戏
(教师给第一个幼儿说一句悄悄话“早上好”,由这个幼儿依次挨着顺序往下传)
二、讲故事
1.播放音乐,教师讲述故事《噪音屋》
师: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呀?(噪音屋)那我们噪音屋里的小狗做了什么?一只手拿(盆子)一只手拿(木棍)使劲的敲,走路的时候(用力的踏地走路),笑是怎么笑的?(狂笑),敲门的时候(嘭嘭的)使劲敲,还喜欢把铁罐子堆得高高的在(推到),睡觉的时候(打呼噜)。
2.师幼表演故事
三、深入体验噪音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噪音屋做客呀?(想)要想进入噪音屋我们要记住魔法:酷奇,酷酷奇,变!跟着老师谁三遍(幼儿全部藏起来)
2.播放音乐。咱们出发吧!我们来到了噪音屋。
3.我们来到噪音屋,小狗汪汪喜欢玩什么呀?他一只手拿着盆子,一只手拿着木棍,咚咚咚地使劲敲。(幼儿拿着敲打,感受噪音)
4.孩子们,这种声音你觉得好听吗?(不好听)那我们放下再玩别的,噪音屋里的小狗走起路来使劲的踏地......(一起在表演故事)
5.小狗这样做,有人陪他玩嘛?
6.大象伯伯对小狗说了什么?
四、延伸
1.播放音乐,师描述小狗汪汪后来的表现
2.噪音屋改名为安静屋
3.刚刚我们在噪音屋里玩的游戏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不舒服、心里难受、很吵......)那我们玩悄悄话游戏的时候,轻轻的用好听的声音说话是不是很舒服?
4.“噪音也是环境污染”“我们小朋友不要是噪音的制造者,好不好!”
效果反思
本次活动创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故事情境,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让孩子们感受故事情境,尝试通过表演感受噪音带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对噪音有了初步的认知,知道噪音对人的身体不好。孩子们在表演故事中的小狗汪汪的时候,有点难收回来。可以加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幼儿的兴趣,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附故事
噪音屋
有一座很漂亮的房子,住着安静的小花猫喵喵和调皮的小狗汪汪,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一天晚上,小花猫喵喵正要睡觉。可是,小狗汪汪喜欢一只手拿(盆子)一只手拿(木棍)使劲的敲,走路的时候(用力的踏地走路),笑是怎么笑的?(狂笑),敲门的时候(嘭嘭的)使劲敲,还把铁罐子堆得高高的在(推到),睡觉的时候(打呼噜)。吵得小花猫一夜都没睡。第二天早上小狗汪汪开心地去找小花猫喵喵玩,看见小花猫还在睡觉。小狗汪汪叫醒了小花猫,可是小花猫说,“我昨天给你吵的都没睡着,现在都没力气玩了,你自己去玩吧,我要睡觉了。”小狗汪汪去找别人和他玩,可是大家被他吵得都没睡,大家都没有力气陪他玩。小狗汪汪很难过,这个时候,大象伯伯来了,它摸着小狗汪汪的头说:“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和你玩了嘛?”小狗很委屈的摇了摇头,大象伯伯说:“孩子,你昨天晚上的声音太大了,大家听了都很难受,难受的都没睡着,所以现在都没力气和你玩了。”小狗汪汪听了大象伯伯的话,再也没有发出噪音,大家又愉快的和它一起做游戏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