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测平均速度多次测量的目的

日期:2022-02-05

这是测平均速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测平均速度多次测量的目的

测平均速度多次测量的目的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 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 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2学情分析

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 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活动2【活动】活动探究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活动3【作业】作业布置

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活动2【活动】活动探究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测平均速度多次测量的目的第 2 篇

 【板书设计】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 、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 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 给信息回答:

  SAB= c, tBC= s, vAC= /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3.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s,共运动了80,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A.20/s B.10/s C.8/s D.都不对

  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s B.2/s C.1/s D.2.5/s

  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s的速度行驶500 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s的速度行驶100 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当堂检测答案:

  1.0.0011/s 2.(1)v=S/t (2)小 (3) 5 1 0.033 3 4

  5.(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s1=v1t1=8 /s×500 s=4 000 。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s2=v2t2=20 /s×100 s=2 000

  s总=s1+s2=4 000 +2 000 =6 000

  t总=t1+t2=500 s+100 s=600 s

  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

  v= = =10 /s。

测平均速度多次测量的目的第 3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

 ...

测平均速度多次测量的目的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概念;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并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它体现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体现了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的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重要研究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运动学的重要概念,平均速度的提出,体现了用匀速直线运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等效研究方法,即用变速直线的平均速度,就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处理。当然它只能是粗略地反映了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应该强调,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因此,提到平均速度时,要明确是指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以上以百米运动员在10s内跑完全程为例,均可作有力地说明。讲平均速度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例如提出百米运动员跑到60m位置时的速度能加速到多大?为此可测运动员前后10m内这20m的平均速度;前后1m内这2m的平均速度;……即时间间隔(或位移间隔)取得越短的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也可说成运动的物体从该时刻或该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介绍"阿特伍德机"用此方法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法。

  教材上通过行驶中的汽车的速度计,既表明瞬时速度可测,又说明汽车的速度在不断变化,而速度计则反映出这一变化的精确过程。指明通常说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也可指出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三、教具

  汽车速度计。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讨论了匀速直线运动。真正能做到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的匀速运动是很少见的。通常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一般要经历从静止到运动,又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飞机起飞的时候,在跑道上越来越快;火车进站的时候,运动越来越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我们称之为变速直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做变速直经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相等,所以它没有恒定的速度。怎样来描述它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百米运动员,10s内跑完100m,可以说他平均1s内跑10m。这里就给出平均快慢的概念。

  2、平均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说明: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

  例如:百米运动员跑100m用10s,他的平均速度

  若这位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100m,所用时间也为10s。总效果相同。

  这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另外,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表明了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许对于此百米运动员,我们很难找到他哪个1s跑了10m。

  需要强调的是,10m/s只代表此运动员在这10s内(或这100m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m的平均速度,也不代表他后50m的平均速度。

  例如,汽车在第一个10min、第2个10min和第三个10min的位移分别是10 800m、11 400m、13 800m,可分别求出它在每个10min的平均速度,以及在这30min的平均速度,见下表:

  第1个10min第2个10min第3个10min这30min

  s/m 10800 11400 13800 36000

  18 19 23 20

  从表中可以看出,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的。

  还可以看出上述汽车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了车每10min的平均速度,就比只知道汽车在这半小时的平均速度,对汽车运动的快慢了解的更准确。

  又如,要知道百米运动员通过的60m位置时的速度,方法有:可测他通过前10m到后10m这20m的平均速度;

  可测他通过前1m到后1m这2m的平均速度。

  ……

  选取的位移间隔(或时间间隔)越短,就越能准确地知道运动员通过60m位置时的速度。

  若设想运动员跑到60m位置时,改做匀速运动,测出他以后匀速运动的速度,就知道了他通过的60m位置的速度。

  3、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瞬时速度才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

  实例:火车提速。

  汽车速度计——用实物或图显示。

  展示"物体运动速度"表——课本p、53。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值的瞬时速度。

  可用"阿特伍德机"说明测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什么是平均速度?应注意什么?

  什么是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通常说的速度应指瞬时速度,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