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0
这是初二液体压强教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 教学目标 】液体的压强的教学案例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难点 】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来 ]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 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
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
(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1)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
(2)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2)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3)压强怎么计算? (3)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加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ρ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ρ水 gh 水柱 。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平衡时管内水面与烧杯水面的关系。
提示:加入水时,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
这也和我们以前得到的结论“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终管内水柱与液面相平。
最终明确公式中常用的 h 即为液体该处的深度。
3.推广结论 推广得出:液体内深度为 h处的压强为: P= ρgh
意识到公式中的 h 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指出推广公式的物理意义,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结合公式,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几个因素。 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该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实验 一定量的水改变深度将会得到不同的压强值。帕斯卡实验刚好验证了这个结论。
演示以下实验: 观察现象,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
用输液软管连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气球。把连接气球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漏斗置于较低位置时加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气球变大变薄,但没有破(将破未破)。问学生:改变漏斗位置会发生什么?
缓慢提高漏斗,达到一定高度时,气球破裂(课前注意反复试验,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时再加水)。 针对教师问题积极猜想:
(1)提高漏斗,不会有变化;
(2)提高漏斗,气球会破。
提问:气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听取学生的解释,适当总结。 一些同学能够根据压强公式解释现象。
引入数据讲解书上例题。 积极思考例题计算过程,对实验现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帕斯卡实验的现象发生?我们是怎样利用液体这个特性的 ? 展开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或在教师提示下将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 h 深度的压强公式;
(2)定量计算及定性解释帕斯卡实验。
四、课堂练习 讨论完成“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第3题。
【 实践活动 】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2)收集关于三峡大坝的相关资料,包括坝体的形状、高度、宽度等数据及坝体设计原理等,形成小型书面总结。
【 教学反馈 】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推导液体内深度为 h 处的压强计算公式。难点在公式的逻辑推导上。新教材引入带橡皮膜的玻璃管,通过加入液体,计算液柱所受的重力等效于计算压力,解决了从前教材利用假想液柱来计算压力的比较抽象的缺点。
教学关键是要做好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定量公式推导的实验已经在上节课由学生探究了一部分,教师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帕斯卡实验要突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定性解释上升到定量计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体验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时身体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通过连通器经历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接受到科学态度的培养;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光盘、微小压强计、连通器、水槽、水。
学生:关于带鱼的调查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
1.课前要求学生到水产市场上观察带鱼。查阅资料,调查带鱼的生活环境。课堂上描述观察调查结果:市场上没有获得带鱼。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压服的深水潜水员
问题:1.为什么没有活的带鱼呢?
2.深水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服?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那是因为液体中有压强。
(教学说明:新课导入环节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调查,使学生参与实际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会很高,同时,调查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活动。带鱼也是生活中长吃的,学生很熟悉,由它引入新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
【推进新课】
一、活动与探究1:液体压强的特点
创设情境:在学生知道液体中存在压强的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生活中有关液体压强的亲身体验。比如游泳或泡澡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游泳或泡澡时感到胸闷,认识到身体四周的液体对身体都有压强,说明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在方向上有不同。
演示实验
问题: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现象进行归纳。
(播放光盘)
1. 液体内部不只有向下的压强,还有向侧面的压强;
2.液体中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分析:液体受重力,同是液体具有流动性,容器壁阻碍液体向四周流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也就是说,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学说明:通过带鱼和抗压服、图1、图2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中有压强;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壁也有压强。进一步认识到液体中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实验论证:演示实验(播放光盘)
演示步骤:
1.介绍压强计:用手轻轻按一按探头的橡皮膜,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一点,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表明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2将探头浸入水中,u形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3.将探头的橡皮膜在同一深度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基本不变。
4.将探头的橡皮膜浸在更深处,发现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变大。
5.将探头的橡皮膜浸入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发现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变大。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说明:本实验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增加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液体压强在方向和大小上的特点。同时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将本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活动与探究2: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学习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方向无关,而与深度、密度有关。到底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问题:如何知道液体某一位置的压强大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既然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那么只需要算出某一位置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探索公式。
(播放光盘)
液体某一位置处竖直向下的压强是由于该位置受到上方液体的压力产生的,并且大小等于上方液体的重力。根据压强的计算方法,还需知道受力面积。不如算出该位置液体横截面上受到的压强。
该位置上方水柱高为h,横截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则该位置上方的液体柱体积为v=sh 质量为m
压力为f=g=mg=ρshg
压强为p=f/s=ρshg/s=ρgh
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总结: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模型法。
问题:1.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2.根据公式解释一下液体的压强特点。
3.根据公式说一说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所取面积有关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学说明:公式的推导应该完全放给学生,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能够解决,教师提供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模型,做好引导,切不可教师推导出公式只要求学生记忆。公式得到后,还要充分解释各个字母的物理意义,特别是h代表的是深度而不是高度。可以借助练习进行巩固)
问题:底面积分别为0.1m²和0.5㎡的玻璃筒,分别盛有0.3m高的水柱,两桶水对桶底分别产生多大的压强?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解答。
(教学说明:多数学生受固体压强公式的影响,较难接受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无关的事实。大多数学生在解答该题时会采取分别计算压强大小的方法,这样在加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通过计算结果有力的证实了这一问题,纠正错误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对问题的分析不能凭借想当然,凭空臆造)
【即学即练】
1.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拦河大坝为什么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答案: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如图所示,拦河大坝高30m,水库水位23m,距水底7m处的`a点压强有多大?(g取10n/kg)
答案: p=ρgh=1.0×103kg/m3×10n/kg×(23m—7m)=1.6×105pa
(教学说明:利用即学即练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利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练习2是为了强化“深度”的理解。
三、连通器
创设情境:液体压强的知识在自然界和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利用自制的泉水演示模型演示泉水喷涌的过程。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喷涌的高度也降低。
问题:1。为什么泉水会涌出地面,并且会喷射较高的高度?
2.为什么降低塑料瓶的位置,泉水喷涌的高度也降低?
3 .如果降低塑料瓶的位置与泉眼相平,泉水还会涌出吗?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回答。
结论:这种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连通器?(播放光盘)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举例。如水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
师生共同分析所举事例是否是连通器。
问题:为什么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展示如右图所示,假设在u形管底部有一小薄片,试分析薄片两端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如果不相平的话,。。。。。。
(教学说明:将自然现象移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由喷泉到实验室中的连通器,再到生活中的连通器,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u形管底部薄片所受压力压强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液体的压强公式和平衡力。注意在演示连通器时,要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水平面。学生对水塔可能不知道,教师可以(播放光盘)展示图片。为了更直观形象,学生所举事例,教师尽量(播放光盘)配以图片。)
【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在浩瀚的物理学海洋中(配合课题)遨游了一番,虽然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压力),但是这节课我们过得很愉快,那是因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疑惑,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播放光盘)
1.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3)同一液体中,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增加,压强增大。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3.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船闸的工作过程。
4.建立模型的物理方法
【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1、2、3、4、题
2.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潜水艇。
教学目标: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教法:启发谈话与归纳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课件、水、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盐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 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 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 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
一、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1、 类比设疑:
①一木块放入烧杯底部,问:它对烧杯底部有压强吗?为什么?对烧杯侧壁产生压强吗?为什么?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问:水对烧杯底和侧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指导探究:
①反问:只凭我们的想象能轻易下结论吗?还需干什么?
②(用手用力挤压烧杯)就算烧杯受到压强,我们却不
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木块受重力所以对烧杯底部有压强;由于木块并不挤压烧杯壁,所以对烧杯壁没有压强。
类比上一问题情境提出自己的猜想:因为水也受重力,所以对烧杯底也有压强;但水具有流动性,但烧杯壁阻碍了他的流动,于是对烧杯壁产生挤压作用,所以对烧杯壁有压强。
回答:还要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检验。
向学生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增强用实验检验真理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易直接观察到。实验时,我们怎样能清楚的知道烧杯受不受压强呢?
③只有水来做实验,有说服力吗?
3、巡回指导
4、引导交流
5、(课件展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动画)板书结论。
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 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我们知道液体对容器地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你的猜想。
2、 仪器验证:出示压强计,介绍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用它检验水或盐水内部是否有压强。
3、既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 小组讨论并交流,确定可由弹性较大的橡皮膜来显示。
回答:还要换用其他液体再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交流并总结结论。
联系游泳等生活体验提出猜想
认真听讲,练习使用,验证猜想。 向学生渗透转换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有大小的,那么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认为液体压强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4、 计实验:引导各小组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并制定实验表格。
5、 进行实验:巡回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6、 分析论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实验结论。(课件显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7、(课件出示帕斯卡裂桶实验)讲解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的木桶实验,以此强调: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猜想:可能与橡皮膜所朝的方向、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
各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听讲 合理的猜想为科学探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控制变量法的又一次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深化理解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勇于坚持真理,大胆实践的精神。
液体压强公式
1、 推导公式:(课件出示图)设想在水中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如何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
强调:①深度的具体含义,课件出示练习。②液压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例题应用: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解答。
观察讨论丛压强的定义式考虑,逐步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质量、重力、对底面的压力、压强,最终得到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独立解题,并交流。
向学生渗透建立理想模型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
1、回应课前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讨论: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小组讨论并交流:
潜水员要潜入深水中,而随着深度的增加,潜水员受到的压强会越来越大,所以要穿潜水服。
生活在深海中的带鱼,打捞上来以后它受到的压强突然减小,改变了它生存的环境,使其不能生存,因此我们见到的带鱼打捞上来就是死的。 前后呼应,利用自己的探究所得,解释了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学生练习,及时反馈 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救。
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的梳理反思能力
布置作业:
巩固性作业:P37 2、3、4
拓展性作业:伴你学P4211
实践性作业:调查液体的压强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板书设计:二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教学反思: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更多地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去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设置,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的问题。改变了比较关注教师的讲解学生听懂了没有,教师的问题学生是否会回答,而很少关注学生有什么问题的教学设计思路。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上,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教学设计,参与度很高,思维比较活跃。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解释物理现象;从实验的方案设计,到实验的过程、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教师始终只其到了引领的作用,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很多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和有效的课堂问题。从而,使教师体会到,目前在课堂上出现的部分学生很少或根本不参与课堂讨论,一些学生很少或根本不去倾听别人的观点的现象,可能的原因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处理的问题本身或处理的方式没有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二是学生不懂倾听的重要性,或者没有养成倾听习惯。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以学生的感受和发展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我们往往就可以收获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喜悦。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本节课从知识目标的达成,到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不同程度地达成,但实践中发现,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利用常见的实验工具和设备进行自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也给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更加坚定地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物理的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的压强方向。
2.了解液体的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能利用液体的压强特点来解释简单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液体的压强
多媒体图片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1.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2.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3.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
活动2【讲授】液体压强的存在
放在水平面桌上的水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杯中的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
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内,观察橡皮膜有什么变化?(橡皮膜向侧壁凸出)
问:橡皮膜向侧壁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板书)
活动3【活动】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问题猜想:①液体内部向其它方向还有压强吗?
②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4).实验记录表格
(5).引导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板书)
注意:什么是深度?教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竖直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
活动4【讲授】液体压强的大小
3.液体压强的大小
分析:设水面下h深处有一个面积为S的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由于上方的圆柱形水的重力而产生的,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这个水柱的体积
V=Sh ;
水柱的质量为
m=ρV ;
水柱的重力为
G=mg ;
水柱对底面产生的压强为
P=FS =GS
=mgS
=ρVgS
=ρShgS
=ρgh
得到液体压强的公式为
P=ρgh ,从公式中得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其他因素都无关。
活动5【练习】液体的压强
例题:在一个水深为10米游泳池中,潜水员潜到水下3米处时,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解:
p=ρgh=1.0×103kg/m3×10N/kg×3m=3×104Pa
活动6【测试】液体压强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潜水服?
2.拦河大坝的形状为什么是上窄下宽?
3.在市面上为什么看不到活的带鱼?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释课前用多媒体播放的与三个图片有关的问题。(找学生解释,老师加以补充并进行总结。)老师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活动7【作业】作业
教材:38页2题 4题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液体的压强
多媒体图片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1.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2.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3.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
活动2【讲授】液体压强的存在
放在水平面桌上的水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杯中的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
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内,观察橡皮膜有什么变化?(橡皮膜向侧壁凸出)
问:橡皮膜向侧壁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板书)
活动3【活动】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问题猜想:①液体内部向其它方向还有压强吗?
②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4).实验记录表格
(5).引导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板书)
注意:什么是深度?教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竖直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
活动4【讲授】液体压强的大小
3.液体压强的大小
分析:设水面下h深处有一个面积为S的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由于上方的圆柱形水的重力而产生的,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这个水柱的体积
V=Sh ;
水柱的质量为
m=ρV ;
水柱的重力为
G=mg ;
水柱对底面产生的压强为
P=FS =GS
=mgS
=ρVgS
=ρShgS
=ρgh
得到液体压强的公式为
P=ρgh ,从公式中得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其他因素都无关。
活动5【练习】液体的压强
例题:在一个水深为10米游泳池中,潜水员潜到水下3米处时,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解:
p=ρgh=1.0×103kg/m3×10N/kg×3m=3×104Pa
活动6【测试】液体压强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课前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潜水服?
2.拦河大坝的形状为什么是上窄下宽?
3.在市面上为什么看不到活的带鱼?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释课前用多媒体播放的与三个图片有关的问题。(找学生解释,老师加以补充并进行总结。)老师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活动7【作业】作业
教材:38页2题 4题
徐丹丹评论
优点:
教学设计合理、详细。
缺点:
无。
孙丽评论
优点:
知识点全面,重难点突出,很好
缺点:
可以多做一点习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