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浮力教案人教版

日期:2022-02-18

这是浮力教案人教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浮力教案人教版

浮力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具:

  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皮(铝的)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两名学生分别做这两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 000 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3)气球和飞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浮力教案人教版第 2 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浮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浮力的概念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当然,八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还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根据学生探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系列实验,从而认识浮力,并且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为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做好准备。

  2.进行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根据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对实验进行大胆创新。本环节采用开放式教学,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选择要验证的猜想,自己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五、教具学具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水、酒精、浓盐水。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生:观看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师:演示实验并提问,把石块、木块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过程

  1.体验、感觉浮力的存在:

  生:将手边的小木块、乒乓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可以看到小木块、乒乓球都是漂浮在水面上,按照导案要求设法让小木块、乒乓球沉入水底。

  2.认识浮力

  生:阅读课本49页和50页演示部分,利用桌上的小木块,乒乓球,铜块,弹簧测力计体验浮力的存在,并完成下列问题:

  ?说出自己的做法;

  通过体验,说出对浮力的认识。

  思考: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进行实验。

  师:巡回并观察学生实验,对学生实验进行及时指导。

  生:展示实验做法:测出铜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铜块= 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 N,可以求出铜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 N

  师:板书:F浮=G—F示数

  对铜块进行受力分析(板书),铜块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向上的力与向下的力大小是相等的。重力竖直向下,等于 N,拉力竖直向上,等于 N,从而可以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等于 N。

  师: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在空气中所受重力,G= N,用手向上托铝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变大,变小,不变),将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N,F1 G(填大于,等于,小于)。

  师:演示实验:浮力的方向,用细线一端系乒乓球,另一端粘在烧杯底部,乒乓球静止在盛水的烧杯中,将烧杯倾斜,乒乓球与细线仍然竖直向上,从而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同时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

  设计意图:教师自制实验展示浮力的方向,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学生印象深刻,并且对乒乓球及时进行受力分析,学生不但直接观察到浮力的方向,而且能够根据受力情况学会表示浮力的大小。

  那么浮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同时展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体积(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液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浸在液体中的深度.

  生:阅读课本51-52页,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尽量多的探究这些猜想,并写出实验成果.

  学生进行实验。

  师:教师巡回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适时指导。

  生:展示做法,同时出示数据,展示结论。

  师:在大屏幕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对探究的问题大胆放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时敢于放手,真正将课堂进行开放,从浮力的认识到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都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再看课本说明再进行实验,学生展示过程,同时进一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进行整理,及时进行拓展及延伸,效果良好。

  4.浮力的产生

  生:阅读课本51页相关内容,说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并完成后面的例题和练习。

  生:展示浮力产生原因。

  师:展示浮力产生原因。

  设计意图: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师加一幅图,直观明显的展示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由于压强差的存在,使它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二力之差即浮力,从而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疑问。

  设计意图: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

  (四)当堂评价

  生:自主完成达标检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始终,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含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学生有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以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

浮力教案人教版第 3 篇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什么;

  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是用 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 , 浮力 从而达到 漂浮在水面上的。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3、浸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 ,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从而能上浮、下沉或悬浮。气球与飞艇用 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 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

  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讨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 )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F浮=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2)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3)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受到 力的作用。

  点拨1:悬浮的物体完全进入液体中,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其体积 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其体积 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物体的浮沉条件

  点拨2:

  技术上为了实现浮沉总是设法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力量对比”,来达到目的。若保持浮力不变,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浮;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来实现沉浮。

  点拨3:

  所以物体的浮沉条件还可以写成:

  当液>物时,物体上浮;

  当液=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液<物时,物体下沉;

  3、应用

  点拨4:

  (1)轮船:轮船从河里到海里,两次都是 状态,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自重,它两次受到的浮力 ,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所以它排开海水体积 于它排开河水的体积,轮船要 一些、

  (2)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 。

  (3)气球可以靠改变浮力或气体密度来实现升降、

  (4) 密度计 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利用漂浮原理:G密度计 F浮=液gV排,即液大,V排就 ,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 而做成的。

  (5)利用浮筒打捞沉船时,是靠改变 来使沉船上升的。

  (三)课堂练习: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 : ;

  (五)自我检测:

  1、当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_自身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受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将(上浮或下沉)一些。

  2、重为20N 的物体,将其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松手后物体将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3、体积相同的小球,都放在水中、静止后,甲球沉入水底,乙球悬浮于水中,丙球漂浮于水面上,则它们受到的浮力F甲______F乙______F丙,它们的密度甲______乙______丙、

  4、将一木块分别浮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木块均有一部分露出液面,如果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则()

  A、木块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B、木块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

  C、本块在甲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D、木块在乙液体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

  5、绿豆汤可以消暑解毒,张亮在煮绿豆汤前,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甲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乙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关于其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B、甲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乙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受的浮力大于重力,乙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D、甲受的浮力等于重力,乙受的浮力小于重力

浮力教案人教版第 4 篇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小组)】:

  小水槽(借用物体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贴上容积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秤、细线、滑轮(可借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滑轮)、小竹棒(长度略短于水槽的宽度)、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请同学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觉。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线系着的泡沫塑料块:同学们已经学过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请测一测泡沫塑料块的重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此时的泡沫塑料块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试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图,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让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的重量会相同吗?

  4、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的重力。质疑:是重力等于零吗?

  5、解释: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贴图示板画)

  三、测量上浮物体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不同感觉。

  2、为什么把泡沫塑料块按入水里突然松开手它就会快速上浮?(浮力远远大于重力)

  3、当我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既然浮力远远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弹簧秤测出来吗?

  4、看课本第13页的示意图,小组讨论:“浮力=重力+压力”。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