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教案

日期:2022-02-17

这是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教案,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教案第 1 篇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在高考《考试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共有6个条目,其中包括“牛顿定律的应用”,为II等级要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由于整合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使得本节成为高考的热点和必考内容。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并且,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后继“动能”和“动量”等复杂物理过程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等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显得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对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少同学在此感到困惑,疑难较多,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对一些典型的应用题型,如连接体问题、超重失重问题、皮带传动问题、斜面上的物体运动问题等,学生缺乏针对性训练,更缺少理性的思考和总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特征;

  2、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学会连接体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3、掌握超重、失重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变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时“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的建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讨论、评价

  (一)高三物理(复习)前三章的内容及其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三)如何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PPT展示: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受力作用的物体存在加速度。我们可以结合运动学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时,一定有加速度,我们可以由加速度来确定物体的受力。

  二、知识构建,方法梳理

  (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处理方法: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在利用物体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也就是确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处理方法: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此推断物体受力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v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v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v3.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v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

v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v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v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v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v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求解动力学问题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生活,对物理规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感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起交通事故

(据报载)某市区一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前面有一位老太太横穿马路,司机发现后立刻刹车,但老太太还是被撞倒了.事故发生后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擦过的笔直的痕迹长9 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8.据悉,交通部门规定该路段的速度不得超过36 km/h.

  (假定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这位交警根据以上提供的数据,判断出汽车已然超速行驶。

活动2【活动】例题1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2N。求物体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活动3【讲授】师生共同总结“根据物体的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的解题思路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求出物体所需的运动量。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2)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4)结合已知的物体运动条件,用运动学公式求所需运动量。

活动4【活动】例题2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 70kg,以v0 = 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 30o,在 t = 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 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g取10m/s2 )

活动5【讲授】学生总结“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解题思路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找出三个运动学量),要求物体所受的力或者相关物理量(如动摩擦因数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所需力。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和运动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 x=v0t+at2/2, v2-v02=2ax等)中,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a。

无论是从物体的受力来确定运动情况,或是从物体的运动情况来确定受力,加速度始终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力和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活动7【练习】学生课堂练习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起交通事故

(据报载)某市区一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前面有一位老太太横穿马路,司机发现后立刻刹车,但老太太还是被撞倒了.事故发生后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擦过的笔直的痕迹长9 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8.据悉,交通部门规定该路段的速度不得超过36 km/h.

  (假定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这位交警根据以上提供的数据,判断出汽车已然超速行驶。

活动2【活动】例题1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2N。求物体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活动3【讲授】师生共同总结“根据物体的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的解题思路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求出物体所需的运动量。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2)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4)结合已知的物体运动条件,用运动学公式求所需运动量。

活动4【活动】例题2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 70kg,以v0 = 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 30o,在 t = 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 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g取10m/s2 )

活动5【讲授】学生总结“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解题思路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找出三个运动学量),要求物体所受的力或者相关物理量(如动摩擦因数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所需力。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和运动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v0+at, x=v0t+at2/2, v2-v02=2ax等)中,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a。

无论是从物体的受力来确定运动情况,或是从物体的运动情况来确定受力,加速度始终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力和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教案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知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知道在高速运动中必须考虑质量随速度而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理使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简介了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同时提出了物体的质量是随其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实际上是有关静质量和动质量的问题.有了这个观念,就为后来学到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相对论的.有关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教法建议

  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一方面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凡事不绝对化;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文字表述能力、资料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本节要求不高,学生深入理解困难).

  示例:

  自学.

  提出问题:1、本节书是从哪两个角度讨论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的?2、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3、我们在讨论物理问题时,一直认为物体的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这个观点正确吗?应该怎样理解?

  回答问题:

  1、答: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要受到质点速率和量子现象(波粒二象性)的限制.(学生情况好,可简单提提量子化)

  2、答: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3、答: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指出: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低速运动中,质量增大的十分微小,可以认为不变.

  (相对论中的质量-速度公式: )

  探究活动

  1、内容:让学生选择“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的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查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例如:研究为什么物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受力情况不满足牛顿运动定律?什么是微观粒子,“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应该怎样认识?

  2、评价:拓展学生视野,防止凡事绝对化.学会筛选、整理资料,并清晰的表达出来.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

  教法建议

  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

  示例:

  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

  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答案:

牛顿运动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

  (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

  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

  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

  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

  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

  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

  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

  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

  探究活动

  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

  题量:4-6道.

  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

  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