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

日期:2021-12-28

这是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

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第 1 篇

确定位置”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而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再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迁移,促生成,真正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第 2 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学了,我们分了新的班级,换了新的座位,当以前的好朋友问起现在你在哪个班级、在哪个地方坐着的时候,你该怎样告诉他具体的位置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出示一排学生,让学生说出张亮同学的位置。由一排学生引出全班学生。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张亮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张亮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得既简单又明了(课件出现班级座位图)。

  2.互相交流,展开讨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列;也有可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而在表示第几组、第几个时,又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第二组第三个;第五组第三个;(2—3);(2,3);等等。

  3.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下列步骤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教师:同样的张亮同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学生发现: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

  教师:知道两个数据就可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

  (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组、排、列、行等词):这些词都在指明看的方式,竖着来看或横着来看。(板书:竖排横排)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

  (板书:列行)

  (3)统一定位。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数):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确定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看来得统一定位。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屏幕显示列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屏幕显示行数)。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如右图)。

  巩固:教师指座位,学生口答。列与行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两个重要元素。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的认知和数学上的规定和谐融合,提炼出“列”和“行”的统一定位。说明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经验的保障。)

  4.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教师:用(2,3)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好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有学生写的,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先列后行的约定。)

  教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是一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

  (2)读法。

  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3)揭题。

  教师: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4)数对的作用。

  教师:数对充分让我们体会到数学表达的简约之美。请用数对写出甲、乙两位同学所在的位置。甲同学在(,),你是怎么看的?乙呢?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5)针对性练习。

  ①请用数对表示出小强(3,4)和小刚(4,3)的位置,同样的两个数据,为什么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人?

  ②在图中找出数对(1,3)、(2,3)、(4,3)的位置,你们发现了什么?

  ③在图中找出数对(2,1)、(2,2)、(2,3)的位置,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的简洁性在这一环节得到了体现。通过对数对意义的理解、读法的统一、实际的应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对的可用性是很强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找同学举例子。

  2.大屏幕展示生活中有关数对的例子,比如:电影院的座位、飞机的座位、国际象棋、水果消消乐、奥运会活字印刷等图片。

  3.智勇大闯关,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的数学:①你知道经纬线的知识吗?②介绍笛卡尔

  (五)作业:练习五第1、4题。

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第 3 篇

教学内容:认识上、下、前、后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学习重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学习活流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准确。

2、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小脚向上跳一跳;

小脚向下蹲一蹲;

小脚向前走一步;

小脚向后退一步......

二、导学

活动一、认识上下

活动任务: 讨论:火车的上面有什么?火车的下面是什么车?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大桥图画,独立思考完成火车的上面有什么?火车的下面是什么?

2.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完成填空。

3.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活动二、体会上下

活动任务:观察彩图,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完成问题

2.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完成填空。

摆一摆: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认识前后

活动任务:讨论货车前面是什么车?客车的前面是什么车?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大桥图画,独立思考完成问题.

2.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完成填空。

3.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头脑风暴:体会前后

说一说你的前面坐着的是谁?你的后面坐着的是谁?

学习游戏: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我的小手举起来

三、导练

课堂练习:

1、练习二中的第1题

2、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

四、导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 上

前 后

位置教学设计五年级第 4 篇

确定位置”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而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再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迁移,促生成,真正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