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认识体积教学设计

日期:2021-12-30

这是认识体积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认识体积教学设计

认识体积教学设计第 1 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的例6、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体验,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正确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对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非常重视这节起始课的教学。

  例6主要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第三层次,通过操作,来推理验证对三种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要将操作的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第二,在每一次操作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操作前的状态和操作后的结果。第三,在操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断丰富对体积意义的认识。

  例7的教学要紧紧抓住体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自然过度到容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例6

  1、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边操作边讲述: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桃。

  提问: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还是这两个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桃子,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荔枝(教师准备时,可选择大小差异较大的两种水果),同学们想一想,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讲述: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老师只给学生一个杯子)。

  提问:怎样验证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种水果拿出来,就可清楚看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了。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看见还有大有小。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提问: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个水果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相反,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水果越大,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反而越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3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小黑板出示体积的含义)

  提问:你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自由说,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物体越大,它所占的空间越大,体积就越大;反之,体积就越小。

  [设计意图:“体积”的概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可能知道体积的意思,但让他们用数学的语言把它准确表述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借助直观的且大小不同的水果,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猜测、验证活动中一步步概括出“体积”的定义,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概念揭示是感性而不空洞的,是有效的。]

  教学例7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盒子里装的书,提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讲述:左边的书体积大,说明左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大,右边书的体积小,说明右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小,可见,不同的盒子,容纳物体的体积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课题:容积 小黑板出示容积的含义)一个容器所容纳的体积越大,它的容积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提问:那么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设计意图:学生正确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借助直观的大小不同的书盒子理解容积的概念是比较容易的,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到一个容器容纳的空间越大,容积越大,反之就越小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的时间。]

  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的方法可有多种,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简单可行的。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

  四、巩固提高

  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直接进行判断,引导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去分析原因。

  提问:左边杯子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右边的呢?

  第2题

  让学生根据容积的含义进行解释。

  完成“练习五”的第1~4题。

  第1题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它们都是由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一样,因此体积也就相等。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体积与它的形状没有关系,只与它们占有空间的大小有关。

  第2题

  学生回答,让学生明确,同样多的饮料,倒的杯数越少,说明每个杯子的容积越多。

  第3题

  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

  让学生根据要求逐题操作,同桌互查。

  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容积是指里面的空间,四周的厚度应排除在外。而体积是指整个盒子所占的空间,四周的厚度也包括在内。

  [设计意图:这里的部分习题,虽然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知识进行解释,但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有关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去思考,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一概念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认识体积教学设计第 2 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同学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括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同学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同学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局部。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身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局部,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局部。

  2、体积单位:

  (1)、讲:丈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丈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丈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丈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①说一说:丈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丈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丈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②、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外表积是(

  ),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外表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外表积大。(

  )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 、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 、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

  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认识体积教学设计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正方体体积公式以及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为“底面积×高”的过程。

  2、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理解体积公式“底面积×高”的实际意义,会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在把长方体体积计算迁移到正方体体积计算及公式归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2号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探究正方体体积公式:

  问:通过计算2号长方体的体积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1)这个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实际上它是一个正方体。

  (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

  (3)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字母公式为:V=a

  教师提示: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板书)

  三、议一议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V=Sh

  四、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板书设计: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a3 V=Sh

认识体积教学设计第 4 篇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渴望表达,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喜欢自己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

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我打算采用情景导入法。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是关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故事《乌鸦喝水》中的图片,接下来我会请一位学生来试着讲一个故事,通过这种看图讲故事的方式,从而活跃的课堂的氛围。

这时我会提问:

1.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2. “小石子所占瓶子的空间我们应该怎样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呢?”

之后鼓励同学大胆发言,并且引出今天的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之所以运用这种方法,是因为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活的距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更能清楚的把握学生对内容的认知程度,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新课教授

下面是新课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①.做一做启发教学。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物体的大小和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个小实验”,实验过程:我会取出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将土豆和鸡蛋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接着我提出问题: “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的结果和你们想想的一样吗?”。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