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9
这是制作活动日历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的:
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认识年历、日历,了解它们的用途并学会使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
木偶老人,12个月份娃娃(头戴绿色帽子,身穿1~31数字衣服的为大月份娃娃;头戴红色帽子,身穿1~30数字衣服的为小月份娃娃;头戴粉红色帽子,身穿1~28或者1~29数字衣服的为二月份娃娃,突出二月份的特殊性),人手一本日历,另准备录音机、《生日快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老人,引出话题
教师:这是年历老爷爷,他有12个调皮的孩子,现在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帮老爷爷找一找。
幼儿帮年历老爷爷找月份娃娃,找到后按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
二、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认识月份和星期
1、认识月份。
教师:老爷爷告诉我一个秘密,他的12个孩子都有一个名字。教师按顺序介绍12个月份。
引导幼儿把月份娃娃按颜色分成两队,排出大的月份、小的月份。教师指导幼儿看相同颜色的月份娃娃身上的衣服,看看各是几天,从中知道大的月份每月有31天,小的月份每月有30天,二月份有29天或28天。
2、认识星期。
幼儿分小组集体操作。
教师请幼儿找找12个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有什么不同?讲讲红色数字、黑色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每个月份中的红色数字代表星期六、星期日,也就是我们的双休日。一个月中有4个星期,每一个星期有7天。此外,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国庆节、儿童节等也用红色数字表示。
3、引导幼儿感知日历与年历的不同处。
教师:老爷爷把他的'12个月份娃娃编在一本厚厚的书里,现在请小朋友打开它,看看老爷爷的孩子是不是都躲在里面。
幼儿翻看,知道日历中有12个月份。教师指导幼儿翻看每一页,知道每一页上的数字代表一天。
教师小结:印有一年的月份、星期、日期、节气等的印刷品称为年历。把一年中的每一天都用一页纸来表示,上面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称为日历。
三、做游戏“找生日”,帮助幼儿巩固对日历的认识
请幼儿找出自己的生日在日历中是哪一个月的哪一天,谁找得最快就和这个月的月份娃娃交朋友。
教师播放乐曲《生日快乐》,请在某一月份出生的幼儿到该月份的月份娃娃那儿去过生日。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在日历或年历中找一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生日。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第3课日历教案。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2是重点,目标1是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专注地朗读文章至少3遍,并抄写重要词语2遍:
倒行逆施刻骨铭心黯淡无关侥幸拍摄纯粹
2.结合课后练习,先自我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仔细朗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步骤:
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①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②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2.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
(自由朗读,感知深意)
②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教案《第3课日历教案》。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5.作业:
①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②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品味哲理式句子;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意识。
教学步骤: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①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②学生以同桌2人或上下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③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④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5.课外延伸阅读。
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女人》。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2是重点,目标1是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专注地朗读文章至少3遍,并抄写重要词语2遍:
倒行逆施 刻骨铭心 黯淡无关 侥幸 拍摄 纯粹
2、结合课后练习,先自我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仔细朗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步骤:
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①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②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2、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
(自由朗读,感知深意)
②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5、作业:
①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品味哲理式句子;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意识。
教学步骤: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①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②学生以同桌2人或上下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③学生 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④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课文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网引 朱文《匆匆》)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2是重点,目标1是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专注地朗读文章至少3遍,并抄写重要词语2遍:
倒行逆施刻骨铭心黯淡无关侥幸拍摄纯粹
2.结合课后练习,先自我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仔细朗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步骤:
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①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②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2.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
(自由朗读,感知深意)
②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5.作业:
①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②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品味哲理式句子;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意识。
教学步骤: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①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②学生以同桌2人或上下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③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④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5.课外延伸阅读。
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女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