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1
这是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备课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52。(苏教版四下P28,北师大版四上P80)
二、备课背景
“单价、数量和总价”一课有什么好研究的呢?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相当于乘法的意义,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都不难。
所以,这节课从来就没有进入过我的视野——没有认知冲突的课,我觉得没什么好研究的。
但暑假里,我们团队中的年轻教师罗诚却告诉我,这节课有两个很大的认知冲突点。一个点是学生对单价的理解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还有一个点是关于单价、总价的相对性,学生也不见得清晰。
他还用前测数据告诉我这是真的。其中一道测试题如下:
测试结果,学生认为“10元/条”是单价的占85%,认为“10元/千克”是单价的仅占15%。通过访谈了解,学生不赞同“10元/千克”是单价的理由,说是1千克不一定是一条完整的鱼。
还有一道测试题如下:
一箱可乐有12瓶,每箱24元,买了3箱。每箱24元是 。(填“单价”“数量”或“总价”)
结果,认为“每箱24元”既可以是单价,又可以是总价的仅有1人……
我一听,大为惊诧,尤其是第一题学生出现的想法,完全超出了我原有的经验。(第二题虽然反映出某些问题,但这跟出题形式、答题要求、语境等都有关,尚不足为据)
于是,我打开教材,仔细阅读了教材,又查了些资料,看着,想着,头脑里一种感觉迸了出来——这课不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看教材,“每件商品的价格就叫单价”,如此定义单价,那“10元/千克”自然不是单价了!看来教材的定义有问题。
我查了辞海,没单价这个词条;但《汉语大辞典》上有,释义为“商品的单位价格”;百度百科上则很详细,“指某种商品单位数量的价值量(货币数量),也指商品的最小计价单位。顾名思义,是指一个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一对比,我有点方向了。
单价这个概念,很重要的属性是“一个数量单位商品”,这个单位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教材上的定义,体现的只是其中一种单位——件。这样的定义,把单价的含义给窄化了,而部分学生对单价的原始认识,恰恰与这种窄化的含义是一样的。
怎么让学生从原始的认识出发,经历充分的感知与辨析,逐步形成“一个数量单位”的表象,最终得到对单价的正确理解呢?
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的过程吗?
如此一来,本课就将不再仅是数量关系的教学,在这之前,还可以浓墨重彩地开展“单价”的概念教学了。
有意义的教学也许就在这其中,教学的创新似乎有那么一丝苗头!
兴奋之余,我马上设计了问卷,看看学生到底会有怎样的原始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P52 例题4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理解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在建立“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况能力;通过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量关系的模型(渗透建模思想),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量关系的模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陈老师和大家认识已经有一年多了,可是还一直不知道你们的爱好呢!你们平时周末休息时都喜欢做些什么呢?跟老师讲讲吧!
2、谢谢你们的分享!陈老师也有许多爱好,根据你们平时对陈老师的了解,猜猜看,我平时周末都爱干哪些事呢?
3、正如你们所猜测的那样,陈老师平时爱。。。。。。但我最爱的还是逛超市,你们喜欢逛超市吗?看来,咱们真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4、旧知铺垫:根据2×3=6写两道除法算式。
一、创设情境、认识概念:
1、创设情境:
今天这节课,爱逛超市的陈老师想带同样爱逛超市的你们去购物,想去吗?出示图片一(中百超市外观图):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中百超市。咱们赶快进去吧!
2、初步感知单价:
出示图片二(超市物品图片集):哇,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啊,品种齐全,琳琅满目,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咦,那一张张黄色的小标签是什么啊?
出示图片三(饮料价格标签):这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一瓶饮料5元)出示图片四(矿泉水价格标签):这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一箱矿泉水35元)
出示图片五(葡萄价格标签):有时,商品的价格还这样表示,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每千克葡萄10元)
3、揭示单价定义:
(1)师:像这样一瓶饮料、一箱矿泉水、一千克葡萄的价格,在数学里面,叫单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看:什么叫单价?
(2)生说自己理解的单价。
(3)在数学里面,对于单价,是这样定义的: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
(4)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每件商品吗?
(5)师:每个、每瓶、每袋、每箱、每平方米都叫每件。你还知道哪些商品的单价?
4、认识数量和总价:
(1)出示篮球、羽毛球图片:这两道题里面有单价吗?找出里面的单价。(每个80元、每副120元)
(2)出示3个、5副:这里的3个、5副又是什么呢?揭示“数量”的定义。(买了多少,叫数量。)
(3)这两道题都已知单价和数量,要求的是什么呢?揭示“总价”的定义:(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
5、深化概念、引出课题:
(1)出示范例,找其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在生活中很常见,我能用一句话表示我在生活中见到的单价、数量、总价,你知道它们都藏在哪里吗?
(2)仿写。
(3)投影展示其中3组,找其中的单价、数量、总价。
(4)揭示课题:刚才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那他们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板书:数量关系。
二、探究数量关系:
(一)探究数量关系式
1、自主合作探究:
先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单上面的问题。
(1)1号题中的单价是(),数量是(),求总价这样列式:
(2)2号题中的单价是(),数量是(),求总价这样列式:
(3)3号题中的单价是(),数量是(),求总价这样列式:
(4)通过上面的算式,我发现“单价”、 “数量”、 “总价”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 )=总价
2、汇报、反馈:
单价×数量=总价
3、验证:
这个式子到底对不对?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利用屏幕上数据和学生纸条上数据进行验证)
4、小结:像这样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数量关系式。
(二)用数量关系式解决问题
逛了半天,聊了半天,有点累了,我们需要补充下能量,下面我们去水果区买点水果吧!
1、黄澄澄的桔子真诱人!每千克桔子8元,我买了3千克,一共花了多少元?
已知( )和( ),要求( )
数量关系式( )
算式( )
2、那紫色的葡萄也很惹人喜爱,我们也买些回去吃吧:我买了3千克葡萄,花了30元,每千克葡萄多少元?
已知( )和( ),要求( )
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用总价除以数量,得到单价,那如果是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呢?
3、香蕉8元/千克,我花了40元,买了多少千克香蕉?
已知( )和( ),要求( )
算式( )
4、小结引导: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只要已知其中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跟我们之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以前我们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今天学了数量关系式后,我们借助这里面的数量关系来解决,会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
过渡:为了给生活添点滋味,我还想去食品区买点牛肉酱,愿意陪我去吗?
1、填空并回答问题。
(1)出示图片:它的价格是10元/瓶,如果我买2瓶多少钱?5瓶呢?8瓶呢?10瓶呢?
(2)出示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单价相同时,购买数量越多,总价越高。)
(3)后来我一看,牛肉酱的品种真多,有10元的、15元的、13元的,我带了100元,如果想尽可能地多买几瓶回去,我该选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单价、数量、总价之间不仅存在着这样的数量关系,他们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过渡:读书写字能修身养性,怡养身心,所以最后一站我们要去的是文具区。
2、在横线上提出合适的问题。
(1)每个日记本3元,我买这种日记本花了15元,?
(2)我买了3个写字板花了24元,?
为什么这样提问?
3、帮我选一选。
我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6元一支,6支一盒包装的30元,你觉得怎样买更划算?(比单价、比数量、比总价)
今后在生活中购物时,我们要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理性地消费,做明明白白的消费者!
四、课堂总结:
1、转完文具区,我们也该回家了。说说看,在刚才逛超市的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
2、看来,购物里面的学问真多啊!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学习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数量关系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其实,数量关系式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一个,(板书:常见的)数量关系式中的各个量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就像一句哲语所说的: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使细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动千里之飓风。希望大家今后,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理性消费,成为生活中的智者!
板书:
单价 数量 总价
①单价X数量 = 总价,
②总价 ÷ 数量 =单价
③总价 ÷ 单价 = 数量。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20×3= 60÷3= 30×9= 270÷3=
39÷4≈ 84÷6= 31÷3≈ 72÷4=
26÷5≈ 54÷3= 43÷6≈ 75÷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
(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A.8÷2=4 B.()个20是80…
80÷20=4 80÷20=()
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
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和第5题。
要求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答。
“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载客40人。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6题。
指3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5.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第6~13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62÷31 720÷80 84÷42
12×5 25×8 75÷15
2.判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判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六”第7题。
学习独立练习,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判断商的位数?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
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了什么呢?
□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行归纳小结。
4.教材“练习十六”第10、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认真细心,正确率高。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