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六下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日期:2022-01-17

这是六下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下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六下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2、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相成相应的操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形成相应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认识图形的放大

  (1)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放大的过程,学生观察。

  (2)提问:观察这前、后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放大。(板书:图形的'放大)

  2、认识图形的缩小

  (1)教师同样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缩小,学生观察。

  (2)提问: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缩小。(板书:缩小)

  3、揭题:那么在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规律(例1)

  1、探究图形放大的规律

  (1)出示第一幅画的长与宽(长8厘米,宽5厘米),第二幅画的长与宽(长16厘米,宽10厘米)。

  (2)提问:这是放大前、后两幅图,仔细观察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宥什么关系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

  (3)教师说明: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同时板书: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追问: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进一步突出:是放大后的边长与放大前相应边长的比)

  (5)教师指出: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么它的相应的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2、探究图形缩小的规律。

  (1)出示问题:如果把第一幅画按1:2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1:2这个比的?然后再回答后两个问题。(进一步强调:1:2是指缩小后图形的边长与缩小前相应边长的比)

  (2)教师指出:图形的缩小,同样相应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3、练习(练习九第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观察并读题。

  (2)学生完成第1个填空。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反馈,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思考出的?

  (3)学生完成第2个填空

  先独立填写,再交流。同样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找出来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4)引导学生反思: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比是怎么找的?在写这个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例2)

  1、出示题目。

  (1)学生读题

  (2)提问:3:1这个比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几格?

  (3)学生独立画出放大后的长方形,然后核对。

  (4)引导思考:你能按1:2的比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

  (5)学生独立画,然后交流:说说缩小后的图形的长、宽各是几格?是怎么得到的?

  2、观察:请学生观察上面画出的3个图形,说说有什么发现?

  3、教师小结: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画。

  3、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画缩小的三角形的?

  4、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5、教师小结: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每条边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说说画图形时是怎么思考的?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

  先让学生说说放大后的正方形、缩小后的长方形各是怎样的规格,再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关键是什么?

  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下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第 2 篇

导学内容:P56--58页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九1、2题导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导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导学案看课本图片,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像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①审题: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②小组讨论: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③画一画。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完后小组里面比较一下,你们画的是不是一样,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画的?(下面是学生的练习纸)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画法。重点评讲三角形的画法: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2倍,刚才同学们只把底和高放大2倍,斜边呢?(用尺子量一量)新课标第一网那你为什么不先画斜边?(斜边很难确定它的倾斜度。)小结:也就说按2∶1放大三角形,应先确定底和高,再画斜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你是怎么知道图形的大小没变的?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比一比,再发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三组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57和58页,认真看看,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课堂检测xkb1.com把三角形按4∶1放大;把梯形按1∶4缩小。学生独立练习,在方格纸上作图。汇报画法。课后拓展李师傅把它制作的零件按一定的比画在图纸上,你能帮它标上比例尺吗?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新课标第一网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4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六下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第 3 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在前几天拍摄了几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a、(长城缩小图)看得出拍的是哪个地方吗?(大小看不清)怎么办?(鼠标拖动放大)这两张照片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b、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课件)

说出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教师利用白板上的尺,先量出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根据给出的条件把长方形放大。

接着小组讨论,汇报两幅画之间的关系。

总结学生的发现(课件出示书中的2句话)

教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板书:按2:1的比放大)

继续观察:2个长方形大小、形状上有什么变化?板书:(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追问:这里的2:1,表示什么意思?比的前项指什么?后项呢?

可不可以继续放大?可以按几比几的比放大?(学生回答)

观察一下这些比的比值,有什么发现?(比1大)

认识图形的缩小(课件出示)

学生根据出示的问题,说出1:2的意思。

回答题中的所出示的问题。

教师用鼠标拖动长方形,使它缩小,用白板中的尺量。

让学生再观察,大小和形状有什么变化?

2、讨论辨析

出示课件(天安门图)

问:哪些图属于我们今天学习的放大与缩小,哪些图不是?

学生讨论后,回答说明理由。

由于有两副图看不清楚,用白板中的工具尺和学生一起量放大图、缩小图的长和宽,讨论与原来图长、宽的关系。

3、小结新知:

怎样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在对应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例2

学生上来再白板上操作。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观察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2、试一试

课件出示,学生动手完成,做的快的同学在白板上画。

问: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动手量一量。

学生量书上的图,教师在白板上的图上量。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学生动手完成,指名学生在白板上画,并讲解自己的想法。

4、练习九第1、2题

课件出示,学生可分组讨论,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生在白板上边做边讲。

5、补充填充题。(请学生上来在白板上做,其余学生在下面思考。)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 )发生了变化,

( )不变。

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 )发生了变化,

( )不变。

(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

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

6、你知道吗?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边说边出示图片给学生欣赏,利用链接方式,讲到哪链接到那张图片,并用今天的知识讲解。)

(四)全课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这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单元的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授部分的两次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用白板课件上,感觉到师生间的互动性很强。

在开始部分,课件出示一幅长城图,但很小,学生看不清,学生要求放大,我用鼠标把照片拉大,在这种放大与缩小的情况下,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个长方形幅图相比较,他们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快的发现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化。用电子笔直接在白板上放大和缩下长方形,学生感觉很奇妙,不再是以前在课件中设置的一种情况,现在任意拖动,任意变化,更加真实。

教学到根据一定的比画出原来图形的放大图或者缩小图时,让学生直接拿了电子笔到白板上去画,学生清楚地看出画图地过程,更容易发现学生中地一些问题,这部分学生很感兴趣,有了电子笔,教师也不需要握着鼠标不放,更不需要花很多地时间在制作课件上了,因为上课可以直接在白板上用电子笔操作,随机性强,学生说到哪就点到哪。最后欣赏现实生活中得缩小图和放大图,我采用白板中得链接得方法,边讲电子笔边点击链接,我觉得白板地教学使得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师生间得交互性更强。

但由于白板、电子笔我们和学生才刚接触,所以上课学生上来用电子笔画图时,使用不熟练,浪费了一点时间。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听后感

黄老师上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课,是新教材中新增的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黄老师的课堂借助电子白板展示了新课程一些教学理念,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本课开始出示旅游时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片过大、过小看不清,引出本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老师借助电子笔拖拉图片,使图片放大、缩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图像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堂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的训练,以促使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外化。

三、练习设计的精当

练习的设计,对本课的学习作了恰当的补充,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强度加大,体现了一定的张力,练习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了。黄老师借助白板,让学生直接到用电子笔到上面画,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六下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2、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相成相应的操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形成相应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认识图形的放大

  (1)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放大的过程,学生观察。

  (2)提问:观察这前、后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放大。(板书:图形的'放大)

  2、认识图形的缩小

  (1)教师同样在电脑上演示把一幅画缩小,学生观察。

  (2)提问:这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像这样就是图形的缩小。(板书:缩小)

  3、揭题:那么在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规律(例1)

  1、探究图形放大的规律

  (1)出示第一幅画的长与宽(长8厘米,宽5厘米),第二幅画的长与宽(长16厘米,宽10厘米)。

  (2)提问:这是放大前、后两幅图,仔细观察这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宥什么关系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交流。

  (3)教师说明: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同时板书: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追问: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进一步突出:是放大后的边长与放大前相应边长的比)

  (5)教师指出: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么它的相应的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2、探究图形缩小的规律。

  (1)出示问题:如果把第一幅画按1:2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1:2这个比的?然后再回答后两个问题。(进一步强调:1:2是指缩小后图形的边长与缩小前相应边长的比)

  (2)教师指出:图形的缩小,同样相应边长的比都应该是相同的。

  3、练习(练习九第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观察并读题。

  (2)学生完成第1个填空。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反馈,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思考出的?

  (3)学生完成第2个填空

  先独立填写,再交流。同样说说这个比是怎么找出来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4)引导学生反思: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比是怎么找的?在写这个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例2)

  1、出示题目。

  (1)学生读题

  (2)提问:3:1这个比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几格?

  (3)学生独立画出放大后的长方形,然后核对。

  (4)引导思考:你能按1:2的比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

  (5)学生独立画,然后交流:说说缩小后的图形的长、宽各是几格?是怎么得到的?

  2、观察:请学生观察上面画出的3个图形,说说有什么发现?

  3、教师小结: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画。

  3、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画缩小的三角形的?

  4、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5、教师小结: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每条边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反馈交流,说说画图形时是怎么思考的?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

  先让学生说说放大后的正方形、缩小后的长方形各是怎样的规格,再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关键是什么?

  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