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日期:2022-02-13

这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第 2 篇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

  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29+38

  =67

  15÷3×5

  =5×5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知识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法:

  启发思考法 学法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

  情境图、学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学生1: 23=6(元)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教师:这2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 教师提出:我们应该怎样算?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综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

  例2 7+43

  =7+12

  =19

  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什么?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7+43

  =29+38 = 5 5 =7+12

  =67 =25 =19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第 4 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