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3
这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反思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
2.动手制作,自立探索莫比乌斯带.
3.感受教学知识的无穷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具:剪刀 胶水 水彩笔 纸条若干个.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用纸条变魔术吗?那你们想不想学?现在就请你们都准备好吧,老师要带你们进入神奇的纸条世界了。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一号纸条,观察一下它有几条边,几个面?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有两条边两个面的图形?
2、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变成有一条边一个面的图形?(同桌互相讨论)
3、和老师一起做,一只手捏住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纸条的另一端把它旋转成180°,变成一个纸环。
4、新图形到底是不是只有一条边和一个面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把刚才纸条的两端粘住,沿着纸条的中线用笔一直画下去,有什么发现?再沿着纸条的任一边一直摸下去,有什么发现?
5、这个神奇的纸圈就叫做莫比乌斯圈,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纸圈,它的用途可大了,不信我们一起来剪剪看。
6、如果我们沿着你们刚才画过的中线剪下去会怎样呢?(学生讨论)学生试剪并汇报。
7、如果我们要沿着三分之一线剪下去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呢?先讨论,猜想,再拿出3号纸条试剪并汇报。
8、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莫比乌斯圈的呢?
三、总结: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一定不小吧,这回你可认识到这个小小纸圈的神奇之处了吧?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继续探讨有关莫比乌斯圈的问题,可能有一天你们会有新的创造发明呢!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反思第 2 篇(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的教学反思范文
肖颖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是我开发的“科学魔术游戏作文系列之一”,其实,上过这一课的已有全国著名特级张化万、吉春亚老师等,但名师的不一定适合你。理由很简单,因为学生不同,老师的素养不同,所占有的教学资源不同。所以,我认为,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我上《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在2年前,所准备的教学资源很简单,没用任何课件,只有一把剪刀,一些废旧报纸裁的纸条。教学环节设计的比较简单,没有老师听课,上的比较自在,比较轻松自如。师生互动比较好,教学目标比较单一,那就是让学生玩好写好。当然,最后的作文效果比较好。但是,教具确实朴素了点。用最经济的手段上最好的课,我比较喜欢。
第二次上是在今天5月,在自己的班,为了做精品课程,要竞赛,所以,教学环节要体现层次性,教学课件要体现精美度,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课前准备,可以说,比较细小的环节都做了。在教学方法上首次采用了“独创的九宫格作文指导法。”但环节太多,舍不得割爱。以至学生写作时间严重不足。
第三次,我总结了第一次、第二次的成败,进行了大动作的删减,做到了三个突出,一、目标突出,重点突出,目标锁定2点:动作细节、对话记录;二、条理突出,结构清楚。简化环节。三、写作时间突出。在5(1)班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我上作文课,从来是不跟学生提前通知。也不大喜欢磨课,但我喜欢一次成课,喜欢教学前多思考。但是,这节课环节还有点多,再去掉1、2个环节,效果会更好。本接课重点在魔术表演和学生片段写作,圆满达到教学目标。另外,作文修改讲评不是第一课时重点,因为,第二课时有陈老师,做专题点评。通过本课的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适合你的,适合你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一句话:“删繁就简二月花”。
(二) 激励 欣赏
5月25日,我在五(1)班上了一节作文评讲课,本次评讲课主要以欣赏学生的精彩片断以及总结写法为主,作文教学中,我得到如下几点启发。
1.在欣赏中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这节作文课我设计了五个板块,分别是:“榜上有名”、“闪亮题目”、“精彩片断”、“佳作亮相”、“自改作文”。在每一个板块评讲中,我都进行了加分奖励。其中还特别表扬了平时写作很一般的薛石健同学。我在大屏幕相机出示了本次作文能榜上有名的同学名单,本次作文评奖励的面很广,学生兴趣很高,一个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在表扬榜上找自己的名字。的确如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多表扬,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哪怕只是偶然的成功,都能够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这就是欣赏评价带来的'效果。
2. 从欣赏作文的每个角度进行欣赏。如:欣赏自拟题目,欣赏作文的开头,欣赏作文的细节、欣赏作文的结尾,欣赏一篇完整的作文。这许多的欣赏让学生感到快感,在教学中,我大加夸奖,学生会知道,噢,原来这样写就好。在我的语言指示下,学生会逐渐明白到掌握写法方法,通过欣赏让学生懂得今天织朵花上去,明天加片绿叶子,等数年过去,便会有华美的锦缎。
3.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课堂中我大量使用激励语。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氛围下成长,学生会不断进取。
4.这堂课不仅仅是作文欣赏课,也是一堂作文方法总结指导课。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浸透了写作的技巧方法。如题目:要求闪亮,有创意。开头:要运用排比+点题,引入+点题。中间要抓细节描写,结尾:可用赞美+点题,收获+点题。这些方法和技巧都在板书里。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作用。
5.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一开始就以总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紧紧吸引学生。接下来还有巧妙的设计,它不仅有读的体会感悟训练,更有具体的写作指导,欣赏有层次,步步落实,体现了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
这堂作文欣赏课使师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在不断超越自我。
当然,在这节作文课中也有一些遗憾,主要表现在:
1.由于电脑的故障导致上课时间的拖延。
2.个别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课堂上说得不够流畅,讲得不够细。特别是欣赏佳作时,学生品得不够精,不够深,这可能是平时训练不够到位。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教学建议
一、适用年级:3-6年级通用。也可与相关的“苏版、人版”单元作文有联系的结合。转化为单元作文。
二、要提前做好材料,可邀请一名学生当助手,环节要紧扣,步步到位。
三、可分组进行,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索,去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
五、作文指导课,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作文开头、中间细节描写、结尾等方法的指导。
六、在写作指导中,参与的同学,可以是真实的名字,也可以以“卡通、绰号”身份出现。学生可能更感兴趣。
七、第二课时,欣赏的要有选则,选2-3个典型欣赏。重点要放在“全篇”的修改、用符号修改、赏识、和建议上。
八、欣赏时要适当设置悬念,如猜猜是谁的佳作。同时要注意分类、点对点的精妙点评。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反思第 3 篇教学目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1、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在动手操作中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3、通过猜测到验证这种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聪明的执事官》:据说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执事官不想误判此案,又不敢得罪县官。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做了点手脚。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这位聪明的执事官是用什么方法让小偷得到惩罚呢?这张小小的纸条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张小小的纸条,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 认识莫比乌斯带
1、蚂蚁吃面包屑
学生动手做一个普通的纸环,纸环内侧有一点面包屑,外面有一只蚂蚁。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2、认识莫比乌斯带
(1)莫比乌斯带的由来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2)学生动手做莫比乌斯带
这个纸带到底怎么做的呢?将长方形纸条的一端翻转180度,再把它用双面胶把两端粘起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怪怪的圈。师演示完后再带着学生一起做。
做好后在纸环上作个标记A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A点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学生用色笔从A点开始画,直到又回到A点。这就是莫比乌斯带神奇的地方。
3、分别在做好的普通纸环和“神奇的纸环”上各取一点。用色笔涂色,不能翻过边缘一直涂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普通纸环上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神奇的纸环”上正反两面都涂上了颜色,说明这个带子已经变成了只有一个面的带子。
三、剪“神奇的纸环”
1、导入语:刚才我们通过探究,发现了“神奇的纸环”由两个面变成了一个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探究“神奇的纸环”的奥秘。
2、请同学们再取两张长方形纸条,在每张长方形纸条的`中间画一条线,再分别做一个普通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
3、问:用剪刀沿纸条上的线剪开,你觉得会变成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4、请同学们动手剪一剪。
5、汇报结果。
(1)发现普通圆环剪开后变成了两个。
(2)“神奇的纸环”剪开后还是一个纸环,只是变大变细了,而且扭曲的不止180度了。
6、同学们,这条“神奇的纸环”还有很多神奇之处,你们想知道吗?引导学生把纸条平均分成三份、四份做成“神奇的纸环”,再沿线剪开,看看有什么发现?
平均分成三份的“神奇的纸环”沿线剪开后变成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平均分成四份的“神奇的纸环”沿线剪开后变成一个大圈套着两个小圈。
四、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这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让我们跟随“莫比乌斯带”一起走进生活去看看。
五、揭示课前故事的谜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那个执事官是用什么办法既救了农民又惩治了小偷吗?引导学生回答: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180度,做成“莫比乌斯带”,从“应当”读起,原话就变成了“应当放掉农民,应当关押小偷。”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反思第 4 篇我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后面的一节活动课。从整节课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做数学,做中学数学”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了乌斯带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是激发探究的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一个小青蛇与小花沿着纸圈爬行的情境,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新知,关注学生体验
把普通的四条边,两个面的长方形纸条变成两条边,两个面的纸圈,再变成只有一条边,一个面的莫比乌斯带。在学生学做莫比乌斯带的过程当中,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点时,我坚持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剪完以后得出结论。得出结论以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样就不只让学生动手做了,还让学生动脑去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有价值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对于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是采用欣赏的形式出现的。有学生们熟悉的打印机和过山车,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艺术品等等。学生们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大胆想一想自己能应用莫比乌斯的原理发明创造一些什么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尽管课上学生没有想出自己要发明的事物,但是相信我已经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思考的种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