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将进酒》微课教案

日期:2021-08-28

这是《将进酒》微课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将进酒》微课教案

《将进酒》微课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预习检查

  1、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读

  1、学生自己读(2遍) 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

  2、齐读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四、课堂小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分类作业 A类: JC,背诵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B类: 想想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展开

  提示:1.政治遭遇;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预习布置 预习《阁夜》。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结构: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饮酒作乐→长醉不醒→同消忧愁

  感情基调:悲→欢→激愤→狂放

  写作特点:

  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将进酒》微课教案第2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诗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哥》)

  二、读一读

  自由读

  齐读

  朗诵

  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听名家配乐朗诵

  三、赏一赏,自主探究

  理解赏析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

  比兴、夸张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

  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

  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

  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为什么?

  (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

  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蔑视权贵

  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

  比兴

  夸张

  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

  五、悟一悟:

  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

  诗仙酒仙

  读、赏、品、悟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

  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微课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吟诵全诗。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抑扬顿挫的吟诵方式。

  3.情感目标:了解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4.教学重点:诗歌的吟诵方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吟诵法。

  一、导入新课

  初中学过的李白诗歌:《赠汪伦》《静夜思》《行路难》《秋浦歌》 ……

  李白诗歌的基本特点:豪放、潇洒、飘逸、清新……

  二、整体感知

  (一)诗人写作的时间及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岁,不得志下与朋友饮酒而作。

  (二)学生朗读全诗,共同为诗歌正音。

  三、设计要点

  情感大起大落的四个阶段:

  (一)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

  1.两个“君不见”领起两组天风海雨似的排比长句

  诗人落笔从空间上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调悲壮;顷刻间黄河流程万里“不复回”,基调又是悲。由此,从时间上联想人生:高堂之上,对镜自视,两鬓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间短促!悲意甚浓!

  2.吟诵“天上来”高亢,水天相接、滔滔而来之壮阔;“不复回”短促,现势不可回之斩钉截铁般慨叹;“悲白发”“青丝”“成雪”缓重低沉,叹鬓发斑白之巨人式感伤。

  (二)豪情自信、痛饮高歌的欢乐。

  1.李白胸中没有喁喁而泣的纤弱,消极中深藏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间的聚会同样也是人生中的快事;此时不得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

  2.吟诵“得意”“必”读得坚定,凸显李白之自信与坚定;

  “散尽”“还”“三百杯”读得潇洒,极尽“散近三十余万”“斗酒诗百篇”之豪情。

  “将进酒,杯莫停”读得舒缓,双重否定为后文高潮的到来蓄势。

  (三)不屑富贵、有志难展的愤激

  1.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憎恨他们卑污之行径;他不仅为一己遭遇,还想到“古来圣贤”怀经天纬地之才而不为所用;表面赞曹植豪华酒宴,其实为子建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伏笔。

  2.吟诵

  “谪仙人”已醉,表现愤激之情亦有其特殊方式。此阶段“醉”读何如:“长醉”是真醉,“饮者”即是席间你我,“陈王盛宴”,笑中含悲,“欢谑”不免放浪,悲而能壮。

  (四)反客为主、恣意妄为的狂诞。

  1.诗人已酩酊大醉,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五花马”“千金裘”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这样将宾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一切不免让人想象,诗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诗已至此,情已至此,意犹未尽,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来之笔,迸发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将与仙人同悲、同乐、同醉、同狂的读者拉回,悲凉而深沉。

  2.吟诵

  整体语速加快,甚至不留缝隙,表现诗人大醉后的“发狂吟”;一气呵至“换美酒”,作大停顿,三至五秒亦可,为收束全篇蓄势;尾句是全诗的终结,诗人即便大醉发狂,亦挥之不去“皆寂寞”之惆怅,反之,更浓、更烈、更厚、更重。读时可缓进促收!

  四、本课设计构想

  1.基调

  基调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它的理解过程常表现为,由直观感知到分析领悟。这首诗,初读豪气十足,深入探究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主导。豪放是外壳,激愤是内核。 如“古来”二句,“圣贤”不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又可理解。诗人再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明示了。

  2.吟诵

  吟诵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它要运声发气,它要情通古人。中学生学习大量的古今诗词,放声吟诵必不可少。但多数的吟诵限于诗词背诵、考试得分,如此功利抹杀了诗词吟诵的浸染、熏陶目的。本课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篇,我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明白,朗诵、吟诵诗词绝不是背课文,它是情发于声,声凝于情;它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它要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摆身,它可模仿学习,更可自成曲调。就课堂来讲,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就习惯来讲,长期如此,可披文入情。

  五、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1.在于让学生明白,诗歌原来“可以这样读”,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比较热烈,为下一步诗歌教学的展开起到良好的领起作用。

  2.进一步了解了李白诗歌的特点,以及朗诵其诗歌应具有的基本情感对教师能示范朗读而不是录音听读学生反响较好,特别是诗歌首尾的处理,让学生耳目一新。

  3.对吟诵的方法进行了宏观指导,使学生明白诗歌吟诵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

  (二)但本堂课也有缺憾,一些地方处理不是很到位

  1.节奏稍显拖沓,时间有些超出规定。

  2.学生读的还是少,教师说的还是多。

  3.课堂气氛的渲染烘托还不够,如再热烈,效果会更好。

《将进酒》微课教案第4篇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不太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对诗歌探究的兴趣。

  3、教学方法分析

  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李白于酒,如同面对知己。

  酒不能没有他,否则少了些仙气;

  他不能没有酒,否则就不是诗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解题

  “将进酒” --------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三、 正音、解释:

  青丝: 黑色的头发 金樽:金色的酒杯 且为乐:暂且

  馔玉:美好饮食 会须:应当 恣:放纵、尽情 谑:玩笑 径须:一定要 沽取:买回 将出:拿出 尔:你,你们(大家)

  四、 背景介绍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725)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742)奸佞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做将进酒(752)

  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是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五、 讨论、探究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流水文化:

  Ø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Ø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悲:对青春已逝,年华不在的感慨;

  手法表达:比兴(黄河)夸张(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欢

  3、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痛苦 愤激

  引用陈王典故,用意又何在?

  陈王,即曹植,才华横溢但遭其兄曹丕猜忌而郁郁不得志,一生才学无可施展,只能借酒销愁,以泪度日。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作者有感于自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怀才不遇,有志难展。这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Ø 其中的“万古愁”的内涵是什么?

  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的共同命运,所以说是“万古愁”。------狂

  总结思路:

  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

  愤-----------------------但愿长醉不愿醒

  狂-----------------------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全篇主旨是哪一句?为什么?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李白是一个不惜千金买醉的诗仙,但这首诗里,美酒当前,他却一再推杯、放箸、离席。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最能准确地体现他这种心情的字是哪几个?

  答:_这表现了李白由于政治上失意,内心非常苦闷抑郁,情感激荡变化。最能准确表现这种感情的字是“停”,“投”,“拔”,“顾”。

  2、诗中化用姜太公垂钓遇文王,伊尹在受汤聘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明月而过的典故,有何作用?

  答:诗歌中化用的两个典故中的人物都是开始时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诗人以此来鼓舞自己要有继续追求的信心。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五、 背诵训练

  六、作业布置:

  《名校学案》诗歌鉴赏题

  选作:《三国演义》简答题

  七、教后反思:

  这节课总体感觉还好,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1、教学环节完整,时间握准确。

  2、授课的时候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特别是示范朗读,很有激情,比较好地感染了学生。

  3、采用电教课,媒体素材选择恰当,课件制作简明清晰,特别通过精挑细选背景音乐和名家朗诵以及视频动画渲染了气氛,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4、通过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步步点拨学生剖析诗文,通过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5、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也是本堂课的教学主线,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尤其是学生朗诵表演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6、学案的运用突现了教学主体,导、学关系更明确。

  我对《将进酒》公开课作了如下反思:

  1、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所以历来为朗诵名家所钟爱。但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朗诵者通过朗读传达出的又是对诗歌不同的解读。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发现:为何不从比较朗读入手,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悟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再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对诗歌的理解。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应该加大学生朗读朗诵的分量。

  于是,我高度重视教师的示范朗诵。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的进入状态。通过听师生朗诵,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字音、节拍、韵律等方面把握诗歌。

  2、让学生读诗歌,分三级来读,即读出诗歌,读出诗人,读出自己。

  朗读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效果。恰当使用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由多元感受到逐渐领悟到最后不断内化成为一种语感。

  当然,如果我能在传授朗读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或者在课堂上能为学生做一些个性化朗读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把理解感悟和朗读结合起来,那教学效果肯定要更好一些。我想这堂课所做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今后我会在朗读教学方面继续摸索下去,寻找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的良好方法。

  3、这堂课教学环节完整,时间握准确。

  4、授课的时候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特别是示(http://www.qinzibuy.com/wenxue/)范朗读,很有激情,比较好地感染了学生。

  5、采用电教课,媒体素材选择恰当,课件制作简明清晰,特别通过精挑细选背景音乐和名家朗诵以及视频动画渲染了气氛,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6、通过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步步点拨学生剖析诗文,通过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7、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也是本堂课的教学主线,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尤其是学生朗诵表演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知识拓展]

  《将进酒》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时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