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30
这是阁夜朗读,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师:同学们,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出现了两位大诗人:诗仙太白、诗圣杜甫,一个代表浪漫主要的高峰,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高峰谁能分别说说代表这两位诗人的“浪漫”与“现实”的经典诗句?(学生回答)教师:杜甫的诗歌大多流露出关心民众,同情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你们一定读过许多杜甫的诗歌,你们从中了解到他的诗歌有哪些风格呢?(学生回答:悲凉、沧桑、忧国忧民)教师:是的这是大家一贯以来所接受的杜甫的诗风然而,杜甫的诗风不仅如此,还记得那首《江畔独步寻花》吗?大家一起来吟诵(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凄凉、悲怆吗?那么,在正式进入《阁夜》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粗略地了解杜甫的不同诗风
二、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水 槛 遣 心》
风格一: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别 赞 上 人》
《赤 谷》
风格二: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与内涵
①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②教师提问:《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展开想象,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回答)
③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互评
④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作答,归纳: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詩,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在写景、写情中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
四、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有必要向同学们介绍作者写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五、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一) 反复诵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②由学生齐读;③教师作适当点拨,如在停顿、轻重、节奏、情感等的处理上要着重指导强调:“催”、“霁”“声”“影” 等字要重读,要表达出沉郁、悲凉的情感节奏、停顿如下所示: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④学生齐读
(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教师提问: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1、学生合作、交流、作答
2、教师点拨、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岁暮:一年即将终结;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②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①②句
③五更鼓角声悲壮,
④三峡星河影动摇
教师提问:作者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1、学生: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描述、畅所欲言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肯定、补充、归纳:
教学目标:
杜甫《阁夜》教学设计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难点:
1、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
一、导入:
由《登岳阳楼》导入。
二、解题:
“阁”指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三、合作交流学习:
1、学生自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2、学生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3、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那么诗人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想?
四、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教师评点:(节奏、情感)
2、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书本P43
3、再指定一学生诵读:
4、全班齐读:
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1、学生就诗中词句意思提问,教师释疑:
2、教师就诗中重要词句提问:
哪些所见所闻和所想?
见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听到了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人。
五、鉴赏诗歌:
首联:
1、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
夜雪初霁之景。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3、怎样理解“凄凉悲怆”的心境?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一个“催”字有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感;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沦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综上所述,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颔联:
1、 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
2、“鼓角”指什么?这一意象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现实?
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五更时分,军营中传来悲壮的鼓角声。
诗人借听觉写出了时局动荡、兵革未息、战争频繁的现实。
3、颔联的对句诗人借视觉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请学生说说壮丽的表现?
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星河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江水摇曳不定。
4、我们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时局,大家想一想“三峡星河影动摇”有何象征意?
天上星河壮观无比,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使我们想到了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和时局的纷乱。诗人将沉郁悲慨的情感融入到壮美的三峡夜景之中,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颈联:
1、这一联写拂晓前所闻,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哭声和歌声。
2、人们为何哀哭?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便是对这种战乱时局的准确概括。
3、“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
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
“夷歌”暗指自己衰老多病仍流落异乡;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人们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这一联中有一个词就把偏远的夔州民族杂居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是哪个词?
“数处”,是说不只一起而又多处。
尾联:
1、尾联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
诸葛亮和公孙述。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我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2、想到诸葛亮和公孙述那样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诗人感到很宽慰?
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六、作业: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悲时光易逝;悲战乱人民之苦;悲贤愚同归。
2、背诵:
【注解】①岁暮:冬季。②景,景通影。③霁:念jì,雨雪停止。④星河:银河。⑤卧龙跃马:诸葛亮、公孙述。西晋左思《蜀都赋》言:“公孙跃马而称帝。”⑥漫:任便。⑦渔樵qiáo
⑧天涯 :这里指 夔州 。⑨寂寥 liáo:稀少。
【翻译】冬天的的时光越来越短暂,夔州满天的霜雪在寒冷的夜晚停歇。(感觉更加凄清)。拂晓,美丽的星河里的星星的倒影,在美丽的三峡里漂摇不定。可是啊,天刚亮,军营里就响起了悲壮的鼓角声。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好多地方,渔民、樵夫唱起了悲伤的民歌。可惜啊,象卧龙、跃马那样的人都死了。战乱中,人与人的交情、音信都突然间消失了,但我哪里来得及考虑啊?任它消失去吧。
练习
一、概括全诗内容:
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全诗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一)①②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采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①④句描写战乱频繁与美丽的大好河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采用对比手法
(三)“五更鼓角声悲壮”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的的不太平。采用侧面描写的表达方式,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四)⑦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公孙述是贤是愚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由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现实,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疼苦心情。
(五)⑧句直抒伤时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是: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意思。
2、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快慢、音量高低等。
3、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
由于篇幅很短,预计1个课时。
导入部分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这是很常规的讲授方法。
本课的主体部分是朗读。分几种形式锻炼学生朗读,首先播放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欣赏体会;其次,让学生自油朗读,注意感情;随后,请某位学生起来朗读,老师指导分析;再次播放音频,老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分男生女生朗读,比一比谁读的好,老师进行表扬;最后班级集体朗读,总结朗读方法。
最后实施结果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是在学生不敢大声朗读,不敢表现自己,导致课堂有些冷场了。
所以,下次准备上课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并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表达能力。身为老师自己的朗读水平也要提高。
《阁夜》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在前面两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哪两种方法?
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置身诗境”。
师:今天我们要结合前面的方法重点用另外一种方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去鉴赏杜甫的诗歌。在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了杜甫的许多诗歌,并且集中在必修三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教材里。下面我们一起将学过的诗篇中那首被赞为“七律之首”的《登高》背诵一遍。(学生齐背)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对杜甫的诗歌记忆比较深刻。既然我们已经学过杜甫的这么多诗歌,那么你们对杜甫了解多少呢?
生1:杜甫,字子美,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生2: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
生3: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三吏”、“三别”即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他的代表作。
生4:他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师:我们把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内容归纳到一起就比较完整了。(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其实,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三十五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的时期,那时在洛阳他遇到了一生的朋友李白、高适等人。第二阶段是他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时困居长安时期,第三阶段是他四十五至四十八岁时陷贼和为官时期,第四阶段是他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时在西南漂泊的时期,严武死了之后,他再度飘泊,病死在湘江上。所以,杜甫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坎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写的。
师:大家都知道,诗歌鉴赏是离不开朗诵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以读来带动对本诗诗意的把握,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首先我们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这也是朗诵的最基本的要求。(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诵还比较准确,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两个字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 雪止。
师:《阁夜》的体裁是什么呢?
生: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师:格律诗朗读时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生5:要讲究押韵。
生6:还要注意节奏。
师:对。除了了韵脚、节拍之外还要注意对仗和平仄。那本诗的格律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生7:节奏2---2--1---2 ; 押韵 押ao韵 偶句押韵 ;
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师:不错。按照格律诗的要求我们尝试着将诗歌朗读一遍。(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生:(齐读)
师:常说“诗言志,词言情”,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也是感慨万千的!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出示第五张知人论世幻灯片)
(给学生4分钟讨论交流时间)
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谈谈你的想法?
生8:诗人悲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教师板书)
师:嗯。那你是怎么感悟到的呢?能不能结合诗句谈谈?
生8:好。“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一词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之意。
师:很好。那“催短景”是什么意思呢?
生8:白天时间越来越短。
师:如何理解第二句“天涯霜雪霁寒宵”?
生:(书中注释)漫天的霜雪在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师:本句中哪个字能很好的体现诗人此时的心境?
生:“寒”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表现了诗人内心阵阵的寒意。
师:对。在本诗中诗人还有哪些情感的抒发?
生8:诗人还悲百姓之苦。(教师板书)从“五更鼓角声悲壮”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师:这几句诗的写作角度有什么特点?
生:从听觉上来写五更时分传来的起伏悲壮的鼓角声,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和山城四处飘荡起的打渔砍柴人的歌声。
师:不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诗句中关于时间的词——五更,按我们现在计时法应是几点钟?常说“夜半三更”,所以“三更”应是半夜11时到凌晨1时,古时一更为两个时辰,由此同学们可推算出来。(生思考推算)
生:五更应是凌晨3时到5时。
师:对。那同学们有没有特别注意这个时间呢?这个时间的出现有什么深意吗?
生: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更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也说明诗人也是因为悲苦而彻夜难眠。
师:是呀,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渔樵夷歌是乱世之音,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胸中,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生8:根据最后一联知道诗人还悲人生无常、老病孤独呢。
师:哦。那“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是什么意思?
生8: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
师:我们结合诗人写作本诗时的背景去理解诗人的心境。(出示第六张幻灯片)此时诗人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相继去世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在前面我们学过相应的诗句(生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所以杜甫的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而当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时,又引起了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诗句谈论了杜甫在诗中寄托的那些深沉悲壮的情感,但有一句诗你们却没有涉及。你们知道是那一句吗?
生:第四句“三峡星河影动摇”。
师:对,此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诗人在写景。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师:我们知道杜甫的诗风一向都是沉郁顿挫的,但本句所写的景却是异常伟丽、气象雄浑的,此句诗与全诗的意境是否不一致呢?(学生思考)
生:诗人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加上上句从听觉上写了悲壮的鼓角声,所以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便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师:刚刚我们通过对诗句的赏析,我发现同学们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那么根据诗人情感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呢?
生9: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生10: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读得低沉。
生11: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师:好的。我们就按同学们所归纳的要求尝试着进行朗诵。有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12:(朗诵)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朗诵得怎么样?
生:还需要注意抑扬顿挫。
师:是呀!那么下面我给大家出示一下专家的朗诵。(出示多媒体文件)
(师生共同沉浸在专家声情并茂的朗诵中)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专家的朗诵,接下来我们也用饱含情感的语调试着朗诵本诗,共同吟咏诗韵。(师生共同朗诵后,学生个人朗诵)
师:看来同学们对诗歌的情感把握的很好,我们能从朗诵中感受到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学生脸上现出默许的神情)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伟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196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世界人民纪念他。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文化巨匠。今天我们就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他。请同学们写一段最想对杜甫说的话或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这里有几段补充材料,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些材料来联读悟写。(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学生思考写作用时六分钟)
师:下面有谁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13:他,走过安史之乱,见证李唐王朝的盛世与衰败。他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他有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也有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失意,他一直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杜甫。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杜甫的诗句写出他的本质。还有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吗?
生14:你不是君主,也不能兼济天下,只有用你满腹经纶的才华抒写对这个黑暗世界的愤慨。你也不是“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仙人,不能拯救苍生,只有用你沉郁顿挫的笔风感叹世事无常的无奈。你不为己欲,却为苍生,茅屋早已为秋风所破,你却还在大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才华横溢,却老病孤舟,只能凭轩涕泗流。你一生颠沛流离,你将所有的悲凉与不满诉诸笔端,实不愧是“诗中圣哲”。即使你已与世长辞,但你在人们的心中却扎着深深的根,你将与你的诗一起流芳百世。
生15:我是为杜甫写的颁奖词。“不在乎官职的卑微,不在乎房屋的鄙陋,杜甫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任然没有放下黎民,放下国家。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人类喜怒哀乐的家国衷肠?就算前路荆棘茫茫,他仍不忘作为诗人的职责。他的诗,不但写出自己的心声,更是时代的写照。和平时的快马轻裘,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战乱时的忧国忧民,显示了君子的风范。他的傲骨含香,沁人心脾,即使千百载光阴流逝,我们依然用心为他吟唱。”
师:大家说她们几位同学的作品写得好吗?
生:好!(大声地)
师: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身处逆境,而情系国家、人民的宝贵情操,是中华民族最可珍贵的人文精神。这节课 我们充分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对本诗进行了赏析,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诗歌鉴赏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教学目的: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结合运用比较法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在我国古代诗歌历史中有两位重要的大诗人,他们的文章为后人称颂——李杜文章在,光耀万千长!这里的李杜我们都很熟悉了指的是,李白、杜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李的《将进酒》他的气度,气魄,气势,我们领略了感受了。那么,老杜的风格怎样呢?今天要学习的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阁夜》一诗!
2、教师朗读,师生共同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天涯/霜雪/霁寒宵。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夷歌/数处/起渔樵。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3、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诗歌。(要求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感情的朗读)
4、学生个别朗读,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5、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感时伤事之作。篇中描写了夔州西阁冬夜的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垂老自伤飘零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1)、首联对起,点出时间和地点,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境。严冬岁杪,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岁暮”二字,明写时序,暗含自己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又着一“催”字,写出了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在诗人心中所引发的强烈感受。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万里飘泊、久客不归之意。两句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
(2)、颔联紧承“寒宵”,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时值黎明前的长夜,远处的声声鼓角,在辗转难眠的诗人听来更显悲壮;俯仰天地,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繁星和银河倒映其中,随江水摇曳不定。悲壮的鼓角声,既暗示着紧张的战时气氛,也是诗人此时悲凉慷慨心境的外化;摇动的星河倒影,既象征着动荡不宁的时局,也是诗人纷乱心绪的显现。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3)、颈联写诗人拂晓前所闻,由景物转到了人事。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使诗人深刻地意识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无穷灾难;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更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便是对这种战乱时局的准确概括,“哭”而曰“千家”,正可见死者之多,灾难之重。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胸中,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但自己现在是天涯羁旅、衣食不给之客,又怎么有能力去涤荡乾坤,救民水火呢?
(4)、尾联就眼前的古迹生发感慨。武侯祠和白帝庙在夔州并存,使诗人产生无限感慨:忠臣若诸葛亮,逆贼如公孙述,无论贤愚忠逆,今已同归于尽。且天底下尚有那么多处境不如自己的流离困苦的民众,我之世路乖隔、音信断绝又算得了什么呢?且随它去吧!表面上,这两句是自我宽慰之辞,语含颓放。实则是愤激无奈之语。诗人拈出“卧龙”,其内蕴是想同诸葛亮一样,整顿乾坤,使国家复兴,即便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篇终的寓悲愤于挑达,突出了理想人生境界与凄凉现实处境的强烈反差,抒情深婉含蓄,味之不尽。全诗写阁夜的闻见和感触,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滚滚波涛写到灿烂星河,从山川写到人事,从古人写到自身。笔触驰突,气象雄阔,上天下地,俯仰古今,而篇终又接以混茫之思。感情深沉悲愤,风格阔大苍凉,情景融汇一体!
6、板书设计:
《阁 夜》
杜甫
悲慨——悲痛—— 悲哀—— 悲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