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桂枝香获奖教案

日期:2021-12-01

这是桂枝香获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桂枝香获奖教案

桂枝香获奖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感受诗歌的绘画之美,体会诗人暗含的情感

  通过品读典故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主旨

  通过对王安石前后期作品的比较品读,感受王安石不屈的人格,心忧天下的情怀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了解一个人。黄庭坚称赞他是“一世之伟人”,苏洵却说他是“国家之大害”,他被梁启超奉为“三代下唯一的完人”,却被杨慎说成“古今第一小人”。他是谁呢?

  是的,他就是王安石。对于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在你的印象中,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谈自己印象中的王安石形象)

  看来在大家的印象中王安石并非大奸大恶之人,那么后世为什么会对王安石有如此悬殊的褒贬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品读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来揭开他的神秘面纱。(板书诗题,作者)

  二、解诗题

  请一生解读诗题。桂枝香是词牌名,金陵怀古是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三、诵读感悟:

  朱自清曾说过吟诵能将死的语言编程活的语气,所以古人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诵读诗歌,读的时候拿起手中的笔,圈出你不会的字词,画出读来特别有感觉的句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我们刚才自由诵读时品出来的感觉一起来诵读这首诗歌(老师正音)

  四、绘景

  明代的张舜民说过:“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说明诗画本一家,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场心灵的旅行,看看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请一生诵读词的上阕部分。

  2.词作的开头第一句“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时间晚秋、天气初肃、地点故国。

  3.说明词人是在叶落分明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刚凉爽起来的时候,登上高处远望南京周遭景色,那么他到底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江、翠峰、船只(征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酒家)、彩舟、白鹭。

  4.这些景物在诗歌中我们又把他称为意象,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从这些意象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悲凉:残阳——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句子,白居易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借夕阳来表现时光的流逝,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却让人感受到一丝悲壮之美。如今这三处意象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体会到秀美景色的同时还感受到一丝苍凉。

  西风——西风指的是秋风,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在古代把伤秋悲秋的文人成为“秋士”。所以“西风”意象,多带悲意。如“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桑林醉,总是离人泪”,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昨夜西风凋碧树”。

  壮丽——长江、翠峰。极目远眺,只见清澈的江水绵延千里如同一条洁白的绸带,静卧于连绵的青山之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阔豪迈。远处静默的山峦如箭头一样紧密地簇拥在一起,不是“山山秋色”,而是翠峰高耸。

  秀美——彩舟、白鹭。看到江面上各色画船像白云轻轻飘动,时而隐入山峦之间,时而映入眼帘。一群白鹭在银河般星罗棋布的河渚之间栖息飞翔。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5.诗歌将景与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效果。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角度有怎样的变化?

  预设:由远到近,远看长江、翠峰,近看酒旗,彩舟。

  小结:王安石虽不是丹青妙手,却用他那如掾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笔力难及的动人之景。你看——长江似练,远山如黛;碧波粼粼的江面上帆影片片,绿树掩映的楼宇间青旗翻飞;在那水天相接彩霞满天之处,有白鹭齐飞,彩舟如画。这是怎样一幅让人爽心悦目的美景呀。难怪苏轼会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我们读出了壮丽秀美,也读出了苍凉和萧索,可见其壮丽与苍凉同在,秀美与萧索并存。景中含情,情中蕴景,最终达到情与景的交融。难怪王安石感慨“画图难足”,眼前美景所带来的惊叹又怎是诗歌和绘画所能表达的呢。这一番惊叹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概呢?

  请一生诵读下阕。

  五、思史

  1.谢榛曾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景物是媒介,诗歌背后的情感则是更值得我们体会感悟的,现在我们能不能从下阕中找出诗人抒发感慨的句子呢?

  预设: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2.一个悲恨,一个荣辱,似乎能让我们对诗人为何会有苍凉萧索的`伤感之情有所理解了,可是悲恨从何而来,荣辱又如何说起呢?就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追忆往昔,走进金陵的历史。

  插入几句写南京繁华的诗句(学生齐读)

  往昔的南京是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之地,自古钟山龙盘,石头虎踞,一派帝王气象。所以有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的感慨,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赞美。

  3.但是南京又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地方,身为六朝古都,但在六朝的367年间,变换帝王39代,平均一个皇帝执政不足10年,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局变换之频繁实属罕见。为什么六朝会如此短命呢?

  预设:繁华竞逐,六朝帝王竞相追逐奢华生活,最终导致“悲恨相续”,六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了。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感概,诗人用了“门外楼头”的典故。

  门外楼头(学生复述)——典出杜牧“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陈后主在国家大厦将倾之时,不是想着如何力挽狂澜,而是和宠妃张丽华饮酒作乐。陈后主没有汲取其他五国的教训,依旧过着繁华竞逐的生活,最终也步了五国的后尘。在这里词人选择了六朝陈后主这一个点,由点及面,揭示寓意。如今六朝往事都做了土,随风散去,随水逝去,只留下寒烟衰草在无言地诉说着历史。只留下像王安石这样的后人在无尽地哀叹感伤六朝诸国的兴盛与败亡。

  4.下阕中除了“门外楼头”这个典故,还用了一个,你能把它找出来并分析其目的吗?

  预设:

  商女唱曲——典出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曾做《玉树后庭花》来赞美妃嫔的美丽,但是陈国灭亡之后,那些歌女们依旧唱着这亡国遗曲,一个“犹

  ”字暗含诗人多少隐忧。

  而现在,从唐到宋,历史前行数百年,北宋汲取了历史教训吗?

  没有,因为那些歌女还在唱着这靡靡之音。一个“至今”表明时间之长,一个“时时”暗指频率之高。商女以卖唱为生,唱什么和什么时候唱,她们并没有决定权,有决定权的是那些大官权贵帝王将相。如果说之前在哀古,那么现在便是在伤今。王安石在此担忧国事,可是统治者却在纵情享乐,两相比较下,王安石心忧天下的情怀跃然纸上。王安石借这个典故提醒宋朝统治者汲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

  诗中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写历史,一个写现在,前者哀古,后者伤今。屹立千年的金陵古城见证了六朝古都的兴亡,更见证了六朝君王的可悲之处,哀之却不鉴之,以致重蹈前朝旧辙。而北宋的统治者也没有吸取六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词人在此借古讽今,讽喻现在的君王不要让悲剧重演,然而北宋最终没有听到王安石的呐喊,在王安石死后的40年,即1126年,有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读到这里我们发现难道只有景色是画图难足的吗?作者内心的那份赤子之情又何尝不是难以表达的呢?所以作者只能感慨——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往事已随风散去,随水流去,只有寒烟衰草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

  小结:诗的上阕由远及近写了作者登高远望看到的壮丽苍凉的景色,下阕则由古及今,由六朝兴盛更迭之旧事来抒发内心忧国忧民的情怀。景是由远及近,情亦由远及近,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读到这里,我们是否能概括出咏史诗的写作方法,先写眼前之景,再写历史之事,最后抒一己之怀。

  5.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名家对这首词的诠释,再一次感受其中的情感。(放音频,让学生听音频,可以小声跟读)

  全班齐读词的下阕部分

桂枝香获奖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体会《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2.掌握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3.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梳理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说过,*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怀古词是北宋著名*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文化魅力。

二、整体感知鉴赏

1.一读,读准字音

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

2.二读,读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句意,对句意的理解,还有哪些疑问,相互交流。

可能存在的疑惑:

①“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帆棹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代指*面上的船;背,是迎着,逆着的意思;矗:矗立。

②“*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舟是华美的小船;云淡是指天空上笼着一层淡淡的云;星河是指倒映着星空的长*

③“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怎样就流走了?随流水,这里表面上看是长*之水,但在这里应该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六朝的繁华奢靡都随着朝代的更替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④“门外楼头”:用门外代指韩擒虎,即指门外大*压境;用楼头代指陈后主,即指楼头统治者仍荒淫无耻

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⑥学生齐读整首词。

3.三读,读出感情

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情,思考探究。(学生讨论完成)

①上阕主要是写景,写了什么时节的景?

明确:晚秋之景

②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澄*、翠峰、征帆、残阳、西风、酒旗、*舟、淡云、星河、白鹭。

景物特点:壮阔雄伟,繁华热闹,富有生机,天地阔远的金陵秋景图,

③下阕词人触景生情,怀古之感油然而生,凭高而望,词人抒发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呢?

明确:用典。

④齐声朗读下阕,找出下阕用了几个典故。作者借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门外楼头”和“《*》遗曲”两个典故。

第一处典故:六朝统治者利用*南秀丽山川,繁华竞逐,荒淫误国,最终上演一幕幕亡国的悲剧。第二处典故:陈后主所制的艳曲《玉树*花》被人们认为是亡国之音。作者借两个典故希望北宋统治者从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三、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怀古词的特点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步骤完成了鉴赏?

明确:1.抓住景物特点,因景析情

2.抓住史实,弄清史实和现实的关系(类比/对比)

3.明确写作意图,把握诗词主题

四、拓展鉴赏

运用总结的鉴赏怀古词的方法、步骤,阅读下面这首宋词,通过分析景物、典故,把握作者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弃疾

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③。生子当如孙仲谋④。

【注】①神州:指*,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②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③曹*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耳。”④曹*率大*南下,见孙权的*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五、布置作业

1.把*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鉴赏内容写在学案上

2.完成学案上《*城子》的练习

3.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获奖教案第3篇

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沉郁悲壮的诗风。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诗歌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吊古讽今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回顾,识记生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一起欣赏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

1.根据课前预习,大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播放音频。

2.学生谈感受。(明确:雄壮、豪放、有气势,有对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喟。)

(三)深入研读

多媒体出示背景: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1.指名读词的上片,学生思考:词的上片主要写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登高远眺所看到的景色,长江(橙江似练)、翠峰、船只(征帆去悼)、残阳、酒旗(酒家)、彩舟、星河(长江)、白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板书:秀丽山河图)

2.紧接上一问:作者登高远眺的时间和环境怎样?

明确:晚秋(深秋时节)、天气萧索。

3.学生齐读上片思考:在如此的美景中,勾勒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隐隐有着冷落、萧条的感觉。

4.小组讨论:(1)下片以念往昔总起,首先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个典故:陈后主在敌国大将已攻到宫门之外的时候还在后宫与与宠妃们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然而陈后主不过是一个典型例子,历史上的因荒淫而亡国者又何止陈后主一人。这种“悲恨相继”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抒情)

明确:贪恋女色、不理国事。穷奢极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作法才造成了国破家残,败亡相续的后果。

(2)那后世之人仍然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呢?在诗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教师朗读全词,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明确: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空空的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板书:感叹历史 渴望改革)

(四)拓展延伸(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

教师与学生一同概括本词的语言特点。

明确: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显示出作者本人胸襟宽广,高瞻远瞩。其次,立意新颖,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第三,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第四,诗中多用典故,贴切自然。

(五)小结作业

小结: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作业:比较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板书设计

桂枝香获奖教案第4篇

本文是一首词,在教学中从诗人和创作背景入手,对诗歌进行整体的分析,从景与情的关系对诗歌进行了解读,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