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30
这是无言之美教学后记,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提示】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教学提示】
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明确: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2.拓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三、板书设计
无言的意蕴要从艺术的观点去研究
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美丽的水果屋》内容,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2、丰富词汇:到处、好看极了、满满的。运用“美丽”一词说短语,学习生字:水果。
3、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让幼儿知道水果的营养及吃水果的益处。
4、在水果屋的“建构”中体验合适的空间感,喜欢与朋友一起搭建和游戏。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看懂图片,清晰的表达。
活动难点:
运用“美丽”说短语,幼儿能够说完整话。
活动准备:
、字卡、词卡、垫子、拱形门、篮子、水果、背景音乐。
活动进行:
一、观察画面,直接导入。
1、(ppt5)这是谁?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关注幼儿对画面的解读和想象
2、(ppt1)(出示水果名称)这些水果你都认识吗?
-----根据水果特征猜水果名称(颜色外形花纹等)
小结:果园里种着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水果。
3、小朋友,你们都吃过哪些水果呀?
4、你们吃的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5、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为什么要吃水果呢?认识字宝宝:水果。
二、结合图片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朋友,水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盖房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秋天来了,熊妈妈的果园里到处都是水果,小朋友看到了哪些水果?
西瓜是什么颜色的?苹果又是什么颜色?
梨是什么颜色的?葡萄呢?
3、这么多的水果熊妈妈和熊宝宝怎么运回家呢?它们用车还是用篮子呢?为什么?
4、水果运回来放在哪里呢?
5、天黑了,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不回家呢?它们在外面有什么感觉?
我们朋友帮它们想个办法吧!
6、我们看看熊妈妈和熊宝宝想出了什么办法?它们的水果屋是什么样的呢?用“美丽”说一句短语。
三、讲述故事,说说理解。
1、(ppt2-5)现在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吧?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2、鼓励幼儿为小熊和妈妈想办法
小结:办法很多,要考虑的是别人最需要的才最好。
四、想象创意,体验互助。
1、孩子们,你们现在就是大西瓜,你想和朋友搭怎样的围墙?
------幼儿自由搭房子
2、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生交流互动
3、(看ppt)体验不同的搭建形式
------幼儿体验了解围合经验,初步感受空间的大小。
4、(ppt7-9)美丽的水果屋你喜欢吗?
------继续故事。
5、(讲故事住房子)你们想不想住进水果屋?(4-6人)
------幼儿探索体验,感受空间大小与人数的关系。
6、一把椅子上能坐许多朋友吗?谁来试试。(6-8人)
------幼儿合作体验,感受空间无限。
小结:房子越来越小,朋友就越来越多;只要有方法,一把椅子也能无限大。
五、故事结尾,情感体验。
说说故事的名字,快乐分享水果。
六、互动环节
小朋友说的真好,熊妈妈和熊宝宝非常喜欢小朋友,它们把自己的水果送给小朋友,我们一起去运水果好吗!幼儿游戏,放音乐。
游戏规则:
1、在垫子上爬过去,钻过拱形门,拿到一个水果,然后返回,送回到篮子里,下一个接着来。
2、拿着水果回家。
活动延伸
在教室里继续建构动物园的主题,让孩子们在建构角里玩玩垒高和为动物们造房子。
教育评析:
《美丽的水果屋》是一篇充满童真的故事,它以欢乐、温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们,角色清晰可爱,场景简洁美丽,使孩子在阅读图书中获得美的享受。教师在带领孩子欣赏故事,阅读图书的同时,应注意提醒孩子们细心观察角色的表情变化,引导孩子们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在课堂上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翻阅图书,并按照一页一页的顺序来阅读,形成了良好的、井然有序的阅读习惯。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上课时,应更加放手让孩子们去独立阅读故事,揣摩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应限制幼儿,过多的干涉幼儿,让我们的孩子能更自信的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活动反思
如何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情景阅读?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特别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上再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健康地发展。
小班《美丽的水果屋》讲述了熊妈妈和熊宝宝采摘水果、运送水果、用水果造围墙的一个有趣故事。首先我借助绘本画面,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在学习短句时,小朋友很投入,乐意大胆表述。在几处扩散性思维处,场面很热烈,小朋友的想法很贴切他们的生活,比如说在黑夜的有大风的晚上,熊妈妈和熊宝宝在冻得瑟瑟发抖,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时候,我们的小班宝宝就被故事吸引着,想看看,到底我们的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会冻得瑟瑟发抖?该怎么办?在帮小熊想办法的时候,孩子们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帮小熊再造一间屋子,有的说叫几辆汽车帮小熊把水果运到别的地方等。随即,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判断、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其次我利用故事情节,连接幼儿已有认知经验。故事演绎中,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已有生活经验,采用看看、听听、说说的方法,让小班孩子在故事展开的情景中,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吃的一些常见水果的主要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已有认知经验以及获得一些图形方面的感受。当讲到熊妈妈和熊宝宝开心地运着水果回家,晚上自己却睡在了屋外,引出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具有挑战的问题,如何帮助熊妈妈和熊宝宝住在房间里面,而不是在屋外面被冻得瑟瑟发抖?引出建构中的关键经验“围合”。通过游戏“住水果屋”让幼儿感知空间大小与人数的关系。这个游戏体验活动是融于故事情景中的,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体验来感受在建构游戏中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积累一些关于“围合”的直觉经验和初步的空间感。这样的体验活动是自然的、整合的、有趣的。开展完本次活动后,我觉得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提问激发幼儿对作品中角色的喜爱之情。如:你喜欢水果屋吗,你喜欢谁呀等。
不足:
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虽然都给予鼓励和肯定,没有针对性的去应当幼儿,只是好好好,没有针对性,没有把幼儿的思路挖掘出来。“引导”过多,变成“灌输”,压制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不到位,又导致放任自流,失去了教育的有利时机。
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明确自己是引导者的身份与任务,把握好“引导”的度。避免“引导”过多,变成“灌输”,压制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不到位,又导致放任自流,失去了教育的有利时机。
小精灵儿童网站温馨提示:《美丽的水果屋》是一个充满色彩感和创意的作品,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鲜亮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都是小班孩子他所喜闻乐见的,同时也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能够掌握的,老师们在观看本节活动之后,请根据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抛问:
1、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情景阅读教学?
2、对本次活动有何建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文章举例论证的方法,读懂议论文,理解议论文,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并善于运用在日常习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类句子,那么,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吧!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意蕴(yùn)颦(pín)蛾眉(é)
寂寥(liáo)谚语(yàn)心旷神怡(kuàng)
轻描淡写(miáo)栩栩如生(xǔ)目不忍睹(dǔ)
信手拈来(niān)铢两悉称(chèn)
(2)词义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先试读,再带入问题探读,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本语言魅力,深入解析“无言之美”。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提出“言”与“意”。
第二部分(4~12):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
第三部分(13):总结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第3段,概括“言”和“意”的关系。
【交流点拨】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是散碎的,有限的;而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是混整的,无限的。所以,言所以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①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②以文学作品的“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凸显无言之美;③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④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5.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从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以言表意,也无须全然以言表意,即说明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交流点拨】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予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书万言都难以说尽,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无言之美”的内涵,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其中的“无言之美”。
2.拓展延伸
你认为“穷形尽相”是获得美和达到美的途径吗?请举例论证。
【交流点拨】穷形尽相并不是一个获得美和达到美的途径,反而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更益于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融入自我的主观情感。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在考验画家时,让应考画家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择优录用。最后被选中的画作上,根本没有一片花瓣,只是马蹄上飞舞着几只蝴蝶。但就是这样一幅画,却最恰当地体现出了诗题的意境。
五、课后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我做得好的方面在于虽然课文整体上不易理解,但是我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做到尽量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理解到文字的魅力,无言的魅力。但是由于“无言之美”的概念不仅针对文学,还针对其他艺术,而学生对其他艺术的了解不深,因此,在把握论证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进一步辅导强化训练。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四.细读感悟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文本探究】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2、体会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