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4
这是伟大的悲剧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 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 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 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设目标】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学生想到的可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
夜不能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⑴ 风餐露宿。
⑵ 语无伦次。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
(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7、五名探险队员悲壮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恶劣气候的句子。[幻灯]
⑴ 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⑵ 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⑶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
⑷ 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⑸ 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⑹ 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⑺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⑻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⑴ 学生选择情节。
⑵ 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⑶ 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⑷ 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⑴ 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⑵ 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⑶ 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⑷ 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⑴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⑵ “于是决定不再迈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这里为什么用“骄傲”一词?
⑶ 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⑷ 奥茨走向死亡时其他人为什么不去阻拦他呢?奥茨为什么把选择死亡轻描淡写为“我到外面走走”呢?
⑸ 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⑹ 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五、深入评说,多侧面探究主旨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
[幻灯]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⑴ 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⑵ 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⑶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六、作业设计
(二选一)
1、分组整理积累有关名言警句。如:失败与成功;征服自然与挑战自我;理解“悲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和近义词,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分析,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内容。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的阅读方法。
(3)、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本文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整理关键的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的阅读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4、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及标题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勾画圈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导入课题。
师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板书课题),体味斯科特一行五人的生死之旅。
(设计说明:课前播放配乐图片,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自然由优美的景色转入本节课的课题)
(投影显示)
【学生活动: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识记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速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1、了解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罗曼·罗兰》、《三位大师》,唯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学生活动:阅读了解作者】
2、检查预习:(投影显示字词)
3、纵览全文,按照叙事的要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温馨提示:注意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明确: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2、交流展示。】
5、请用一两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伟大 悲壮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并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力求凝练,为进一步理解事件的悲壮、伟大奠定基础。)
(师过渡语: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下面请同学们细读文章,深入体会斯科特一行五人的“悲壮”表现在什么地方?) 四、研读探究
请思考以下问题:
1、整个事件的悲表现在哪里?
明确: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成功作证。 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师过渡语:我觉得斯科特等人的失败死亡之“悲壮”之旅更是蕴含着精神“伟大”,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伟大”精神表现在哪里?)
2、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师点拨: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而这正是他所热烈追求的事业。)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师点拨: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牺牲时,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师点拨: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
(师点拨: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他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请学生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教师作点评和指导,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本课堂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理解文本所要表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向着更高的理想奋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活动:1、速读课文。2、思考。3、组内交流。4、班内交流展示。】
五、体验情感
有人说,阿蒙森是个真正的英雄,斯科特只是个失败者。历史上都是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为什么作者对斯科特表达了崇高的赞誉?
【学生活动:思考感悟】
明确:茨威格没有给胜利者作传,而是选择了给失败者作传。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想到的不是事件中的成功者,而是这些历史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六、小结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这里,我想再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让我们一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吧!
(投影显示: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学生活动:高声朗读】
(设计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热爱,追星就追科学家。)
七、布置作业: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在课外查找斯科特的其他材料),写一篇阅读笔记
八、1、赠言 2、推荐书目 九、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死亡
悲剧 失败 伟大 精神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字、词、句,着重把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那些词。
2.熟读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探险者优秀的品质和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探险者优秀的品质和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南极恶劣天气的图片(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看看《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
2.写作背景: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痛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的睡袋,等待死神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到的种种痛苦”。
3.检查预习:(见课本读一读,写一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多媒体出示南极恶劣天气的图片。(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文章情境中)
2、学生默读课文,谈印象:
一首牺牲精神的赞歌。
紧密的团结,高尚的奉献,很感动。
人类历的一曲伟大的悲剧。
三、再读课文,同学间交流感受
默读,结合注释,疏通词义。分组讨论交流感受。(注意合作)
四、重点研读课文
让学生大声朗读2、6、7、10、11、12等段,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说明他们的什么品质呢?
生:守信用。
大度。
2.你们说得很好!大家想像探险的成功需要有什么精神呢?
生:团结、合作、勇于献身,劳动保护科特与他的队员们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
3.答得非常正确,说明他课文读得很认真。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他是怀着一种强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一个冰冷的世界。这又能体现出一种什么品质呢?
(师引导点拨)得出:无私的爱。
师小结: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表现出诚信、令人佩服的绅士风度,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这些优秀的品质。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默读课文
再次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研讨与探究
(一)问题研究: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可以从文中的最后的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转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二)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原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后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作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关注课文之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要能抓住关键语句。
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作小结(略)
三、交流活动
请同学们谈谈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组内交流——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四、课堂延伸
奥茨对同伴说要到外边去走走,请你发挥想像,他出去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