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5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真理,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世界上公认的真理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及 “锲”、“诞”等字的写法。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本语言及标点符号生动,准确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课前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少写一个“诞”字。
1、学习“诞”字。
2、初步理解课题。
3、简介作者
二、检测生字词
1、(课件出示)
2、哪些词是你以前很少见或没有见过的,请大声读一读。
3、哪些词容易读错?重点掌握“转“的读音。
4、哪个词最容易写错?锲而不舍的“锲”字。
5、联系刚才的情境理解“无独有偶”。
三、深入研究三个事例
1、总结事例
谢皮罗的发现 波义耳的发明 医生的发现
2、学生研读讨论并汇报,完成研读表的填写。
(课件:研读表)
抓住“敏锐”、“立即”、“百思”等词语体会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总结共同点
找生汇报。用上“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因为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
(这一环节老师尽可能以尊重学生的理解表达为主,多鼓励表扬,同时要相机进行指导理解。)
4、总结真理
四、再次理解课题
1、读句子,找生写发现真理的三个关键词。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生默读,思考提问。
预设1、用“?”和“!”的好处。
预设2、为什么不是把“?”扯圆变成了“。”号呢?
五、联系生活进行科学教育
1、利用句式说说其他事例。(课件展示)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还知道的`其他事例。
( )因为( ),通过反复研究,最终( )。
2、联系学生生活探讨为什么没有发现真理。(课件展示)
生谈,老师相机指导。
3、理解最后一句
①、理解“有准备的人”
②、理解“善于独立思考”。
③、理解“锲而不舍精神”。
六、总结全文(课件展示)
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进行了事例论证;最后又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
七、老师寄语
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
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发现真理的路上!
八、休闲小作业 (课件展示)
1、心动不如行动。选择一个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尝试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终解决你的疑问
2、经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
世界上公认的真理第 2 篇【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 识记①真理的含义。 ②真理的基本属性。
(2) 理解①真理的具体性。 ②真理的条件性。
(3) 运用
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2新设计 3新设计 4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熟记并理解:真理的含义、属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及方法论。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
2、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
3、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
5学情分析
学生接受能力较差。
6重点难点
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难点: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先学
【自主学习】(10分钟)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2. 真理是客观的
(1)是从内容都上看
(2)是从检验真理的标准上看: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条件性(为什么)
2.真理的具体性(为什么)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1)从认识的主体看:
(2)从认识的客体看:
2.认识的无限性的原因
(1)从认识的主体看:
(2)认识的主体看:
(3)认识的基础看:
3.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表明:
4.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要求: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20分钟)
活动一:
【辨析】
1.真理是因为“有用”而“真”。( )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 )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
活动二:
【名言赏析】请同学们朗读下列关于真理的名言名句,并体会它们蕴含的哲理。
1.“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培根
2.“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莱辛
3.“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 泰戈尔
4.“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黑格尔
活动三:
读材料,揭本质
几年前,人们不知道黄万里是谁。即便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名字也陌生得很。但是,人们都知道黄河,也大都知道黄河上有一座三门峡水库——那是一项巨大的失败工程。黄万里就因此出名。
从1952年开始,中国从苏联聘请专家为治理黄河拟定计划,遗憾的是所请的专家为水工专家,他们精通水坝业务,但未必了解黄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水利水文学专家黄万里曾说,苏联虽有建水电站的经验,但黄河跟苏联的河流不一样,黄河有泥沙——这正是黄河日后成为灾难的根源。
在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上,三门峡工程的“主上派”与只有黄万里一人的“反上派”展开激烈争论。黄万里认为,河道里的泥沙起上游切割、下游造陆的自然作用,建坝拦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此坝修后将淤没田地,造成城市灾害。
黄万里关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分析和预见,从工程建成之日起便被一一被验证了。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建成,从第二年起,潼关以上黄河、渭河大淤成灾,两岸受灾农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迁走,西安受到严重威胁。到了50年后的今天,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恶化,下游河水已所剩无几。从1972年,黄河开始断流,至20世纪90年代,黄河已每年平均断流100多天。
(1)黄河上适合不适合建造三门峡工程,黄万里与苏联专家的意见截然不同,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苏联专家把建造水电站的经验照搬到三门峡,但导致工程的失败,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世界上公认的真理第 3 篇[教学目标 ]
《古今贤文(真理篇)》教案
1、了解贤文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
2、对课文中的成语、名言能熟读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8、古今贤文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谦虚谨慎,听取意见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
背诵课文
[课外]:
收集一些名言、成语及谚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介绍名人名言导入 。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自读
2、交流了解词语。
三、进行朗读比赛
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到读流利
2、朗读比赛
四、讨论
第一自然段: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材料讨论,领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含义。
第二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讨论议题,再从学生所知道的`名人中举例说明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五、再读课文,联系实践
1.再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给你启发最大,你能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吗?
2.交流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实事求是,这样我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六、熟读。
七、课后收集一些名言或成语或谚语。
教后感: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成语、名言,感悟课文语言,要把读、思、议、悟结合起来,多方位进行感悟训练,以全面吸收语言材料。
教学时可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从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地朗读,一次一次逐步提高要求。
世界上公认的真理第 4 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识记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基本属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和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践的含义和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他们觉得既然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那么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会相同,谁的认识是正确的,自己对今天某一现象的认识和昨天的为什么是不同的?对于这些问题,他们缺乏理论的认识,明辨真理和谬误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3重点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 动手检验,揭示课题
导入语:人类在能够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度?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用纸折叠的方式来检验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多少180度。幻灯片展示
证一证: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学生动手:
教师:展示学生的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检验中印证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对实践、客观事物的理解。同时,设计中高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思维碰撞,体验真理含义与客观属性
教师:通过动手活动,我们检验了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种认识是真理性的认识。真理是什么?
教师:幻灯片展示真理的含义
1、真理的含义
真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教师: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呢?
学生回答:
教师: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可混淆。幻灯片展示
正确认识——真理
错误认识——谬误
教师:在我们没有认识到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之前,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是多少度?
学生回答:
教师:所以,不管我们有没有认识到它,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获得的关于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真理性的认识
,其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动手检验作为一项实践,检验的标准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真理具有客观性。
教师:为什么对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等于180度,小于180度,大于180度呢?即在实践中产生的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有截然相反的认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认识主体不同,认识对象相同,产生的认识不一定相同。这就说明认识具有差异性。但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同一侧面、同一属性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幻灯片展示真理的基本属性。
1. 真理含义:
2. 真理的属性
1)客观性(最基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客观事物及规律)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设计意图】对话式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 实物演示,感悟真理条件性具体性
教师:我们知道了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如果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是否等于180度?
教师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在地球仪上随意选择三点构成三角形直观感悟内角之和的情况。同时,在上面鲜明标示赤道、经线90度和0度经线构成270度的角。
教师:从中得知: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一认识是否表明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就不再是真理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在球形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这是经过前人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性的认识。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己尝试着去检验。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真理具有条件性。幻灯片展示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条 件
真 理
在平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在凸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在凹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教师: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教师:现在假如我们要航海,沿着三角形的轨迹航行,以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认识来指导,我们能够到达预定的目的地?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关于真理的条件性,结合图表,教师不必多讲解,主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主要强调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教师实物演示分析: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如果应用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航行将偏离方向,不能达到目的地。由此可知;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幻灯片展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