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3
这是塞下曲卢纶教案,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塞下曲卢纶教案第 1 篇
塞下曲的诗意
《塞下曲》
作者:卢纶
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塞下曲卢纶教案第 2 篇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
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
(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
(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升华情境
(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出示课件)
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再出示课件)
学生诵读,练背。
三、练习题
(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塞下曲卢纶教案第 3 篇一、解读题目
《塞下曲》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也叫边塞诗。
塞指的是边界险要的地方。
二、了解诗人
卢纶(749-799)是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善于写景抒情艺术成就非常高,他从军多年,所作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其《塞下曲》是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
三、初读古诗,学写生字。
老师来给大家范读这首诗,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字的读音。(读诗)有没有发现哪一个字的读音和你想的不一样?
诗中这个字读单。( chan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你还知道这个字有哪些读音?
这个字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除了读单于之外还读单表示单独单一的意思。还有第三个读音读Shan。常常用在人的姓上或者是地名 ,比如说在山东省西南部有个地方叫单县。
这里有一个生字我们需要学会写。就是大雁的雁。燕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中间是两个单人旁,像不像几只大雁并排飞行?还要注意的是这部分有四个横。请你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描一个写两个吧。
现在你能把这首诗通顺,正确的读两遍吗?开始吧。(两遍时间)
四、懂诗意。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跑。月黑就是没有月光。单于刚刚已经介绍过了,是匈奴贵族首领。盾指的就是逃,盾跑就是逃走的意思。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 匈奴首领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 可以看出这两局诗,介绍了环境和事件。环境就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而事件就是匈奴的军队准备趁夜色逃跑。本应该休息的大雁被惊飞一直飞向高空。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残余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啦!现在请你脑中想着这画面,再读诗的前两句开始吧。(留时间)
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预示将要想要的意思。将是指率领。轻骑就是轻装快速的骑兵。满是指落满。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残余,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又是怎样的环境呢?
没有月光的夜晚,又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大雪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你能体会到什么呢?一个满字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非常的严寒,塞外的环境很恶劣, 一个逐字可见战士们却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五、结构梳理,升华情感。
要我们来梳理一下这首诗的结构《塞下曲》向我们介绍了夜黑,雁飞高的环境。单于逃跑的事件。和将士们追赶逃兵的过程。体现了将士们爱国的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同学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关键词和结构图来帮助自己做笔记,更简单有效。抄写下来吧!请你边抄写,边回顾这首诗的内容。(留抄写时间)
你看,刚刚的结构图,就表达的是这一整段的内容。《塞下曲》描写了一个月黑雁飞高的夜晚,将军率领轻骑兵追击逃敌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是守卫将士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
六、升华朗读。
整首诗我们已经学完了。让我们伴随着音乐,想象着不畏严寒追赶逃兵的的将士们,再来朗诵这首诗吧!(播音乐留时间)
七、拓展卢纶的塞下曲
同学们,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是一组诗还有很多首,老师又带来了其中的另一首《塞下曲》。《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飞,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门业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亮再去寻找昨夜射的白羽箭,才发现箭头深深地插入巨大的石块中。都写出了边塞军人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英勇无谓的军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可以称为伟大的人。人们永远敬佩他们。
八、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背诵两首塞下曲,并默写前一首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再见。
塞下曲卢纶教案第 4 篇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法:讲解、指导、示范
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二)简析背景。
1、读诗题。
——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关塞、边塞)
——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师补充):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补充)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
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小组讨论)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6、自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
——对战争:
9、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
——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对朝庭的失望。
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指导读出内心的.那份失望和无奈。
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在教学本课时,我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课堂学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三性两化”――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动态化、生活化。
本课时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较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些古诗较为陌生,以后应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另外,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尽管一再体会诗句内涵,但离有感情朗读还有一定的差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