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2
这是如梦令教学反思,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经典宋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对李清照的偏爱让我《如梦令》是一见钟情,再加之还从未上过古诗词公开课,所以没有斟酌,没有犹豫,就定下了上这一课。
真正备起课来才发现,《如梦令》真的不是那么好讲。虽然之前我听过这一课,但要变成自己的课堂,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讲出自己的风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才能把零乱的片段拼凑起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紧扣学生的心弦呢?怎样才能体现新课堂呢?为了解开这种种困惑,我苦思冥想了一个星期,思路才渐渐清晰。我先是沉下心来,钻研教材,研究《如梦令》,研究李清照。读词就是在读背后的词人,反之要读懂这首《如梦令》就得先读懂词人的心,词人的情。几天里,再次走近李清照——这位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一次又一次地低吟浅唱《如梦令》。于是有了“兴尽”其实是“兴未尽”,“沉醉”不仅仅是醉在美酒中,还醉在美景中,醉在美丽的意外中,醉在美好的生活中。“争渡”是少女们抢着划船,也是作者焦急心情的流露。……
有了对清照思想情感的准确把握,对《如梦令》的深入解析,对学生情况的了如指掌,此时的我底气足了,思路明了。于是整理思绪,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抛却浮躁,找回本我,终于“吹尽黄沙始到金”,一份《如梦令》的教学设计诞生了!
学会品词,重要的是其过程和方法。我先让学生以汇报预习情况的方式了解作者,学会生字,自己品读。然后小组合作理解词义,同时,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所列举的“常记”、“沉醉”、“兴尽”、“争渡”等词语,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我并没有否定哪个词不妥,还让学生把这些词逐一在黑板板书。板书已不仅是我对文本解读的体现,还是学生学习心得的交流。在这基础上,我再引导更欣赏的是“醉”字,并说明“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我的组织引导恰当好处。此外,在品读语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诵读,边读边思,边读边悟,使学生诵读水平的提高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 学生深情地吟诵《如梦令》,从我的解读中感受到了早期李清照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置了三个画面联系供学生选择——“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样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目标的出示,也是学习方法的出示,成为板书的一部分,打破了常规,新颖有效。知作者,读词文,品词意,悟意境,诵词文。
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整堂课的课堂容量还是有点大,在时间上把握不太好,以至当堂检测没有进行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加注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
请生朗诵……
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
请生读诗歌,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
师介绍:这首诗歌是李清照40多岁时写的,那时兵荒马乱,国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经过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句。生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和词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出示:李清照和词的相关介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多媒体出示《如梦令》
二、读词
1、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双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2.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请生齐读这首词。
三、品词
1、其实一首词也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板书:故事)自由读词,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相机板书:沉醉、误入、惊起
A、“沉醉”仅仅是因为喝醉酒了吗?还被这无限的夕阳美景给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谁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请生读第一句话。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请生读出浓浓的醉意。请生也来醉一次,读第一句话。
B、喝呀喝,聊呀聊,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李清照也该回家了,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兴尽”是什么意思?尽美酒、尽美景,也可以说是尽兴……请生也来尽兴一次,请生读第二句话。
过渡: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酒喝的大醉,还因为天色在逐渐变黑。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教材分析】:《如梦令》是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词。
《如梦令》优秀的教学设计
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构思巧妙。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声,写归途中迷路时“争渡”的情景。但是,通过这片刻间生活情状,却可以使人想象出这一整天的郊游是何等的欢快,令人难忘。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词人赋予大自然以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的美的享受。
全词只写了夏日游饮归途中的一个片段,抒写片刻之间美的感受,仅仅33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曲折起伏,生动活跃,情深味浓,新奇可喜。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流转自如,表现了独到的功力。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属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醉”,体会其中的表达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韵味,了解古诗词的意境,我依据课程标准,选择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本课。伴着悠悠的古筝曲,带着学生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辨析诗与词的不同。学生在初读之后,指导学生大体把握词义。精读品味沉“醉”,再借助多媒体动画及画面给学生视觉的冲击,使学生的感受得到升华。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了解相关基础知识
初读课文 领悟大意
找出文眼 细细品读
拓展学习 了解作者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藕、兴”两个字。
2、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意思,想象作者当年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
2、朗读并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教案说明】:
教案中红色的字为课件出示部分:绿色的字为板书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播放课件古筝曲)
1、同学们,伴着悠悠的古筝乐曲,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起来学习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2、板书课题:如梦令
二、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你们学过哪些词?(《清平乐·村居》、《忆江南》、《水调歌头》)
2、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点击:基础知识
(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可配乐演唱。)
3、出示《如梦令》。
出示课件《如梦令》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三、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现在,让我们眼到、口到、心到,去吟诵、去欣赏、去想像,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1、自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读对停顿。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各种形式朗读)(随机纠正错音)
3、咱们把词读顺了,一首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交流自学
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想,老师相机进行评价补充。
四、精读品味 体验沉“醉”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也就是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
2、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3、围绕“醉”来感悟
4、板书:醉……
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个“醉”字?
再读。
①、出示课件1、2句
a、读1、2句,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b、交流:“不知”(为何会“不知”?)
“沉醉”是啊,同学们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
过渡:词人和好友品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如此诗情画意,日子过得好生惬意,那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②出示课件3、4句
a、诗人醉后有何表现呢?继续交流:“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理解“兴尽”“藕花”:兴尽想告诉我们什么?由藕花我们联想到诗人在哪?
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我给大家一幅图请同学们用学过的诗填一填
过渡: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
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开始——“争渡,争渡”
③出示课件5、6句
a、听——嘻嘻哈,哗啦啦……你听到了什么?
b、生答:(听到了鸥鹭的声音、听到了划浆的声音、听到了诗人的笑声、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c、仔细看——看到了什么?(鸥鹭飞起来了。)多不多?如果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话,那么眼前该是——“一滩鸥鹭上青天”了。
想象:眼前尽是展翅高飞的鸥鹭,这该是多么意外的惊喜啊!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看着美景,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这难忘的郊游的经历她忘得了吗?所以这首词一开篇就说“常记”。让我们跟随李清照再次回到这首词中。
5、链接课件第二幅图
a、看着这美美的图,读着这首词,说一说这美丽的画面。
b、教师巡视;同桌小声地说一说。
c、生交流
d、背诵这首词。
5、我们常说“景中藏情”,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向我们传递着李清照当时内心无尽的喜悦。从中我们知道早期时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满当中。
五、拓展《夏日绝句》,感受李清照的词的另一种意境。
点击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回忆才学过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夏 日 绝 句
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
2、小结: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和上首词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境 不同时期的词反映出了词人不同的心路历程。难怪有人说:“文如其人。”文章是心境的自然流露,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六、简介李清照
出示课件:李清照婉约派代表,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就叫李清照。
七、作业设计(出示课件)
1、抄写、背诵。
2、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
3、课外可以找些李清照的诗词、文章来细细品读,同时能有心地背一背,作些积累。
八、 板书设计
如 梦 令
醉……
注:红色字为课件出示;绿色字为板书。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这样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据此,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看注释,提出问题。对于难以理解的词,启发学生查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想,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翻译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力,让其成为学习习惯,能使孩子受用终身。
二、 抓住文眼,展开学习
1、通过学生对词的理解以及想象,已经把词人郊游时的欢乐情景丰满化了,此时让学生给次瘦身,看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的找出“醉”这个字了。围绕“醉”字,进一步品读全词。看本首词中的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醉”。
2、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展现出优美的画面,分别出示画面,学习1和2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此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3和4句“兴尽晚回舟,惊起一滩鸥鹭”,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5和6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看着美景,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