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板书

日期:2021-09-16

这是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板书,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板书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板书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⑵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2、能力目标:

⑴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⑵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寡道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学情分析

1、语言积累欠缺。古诗文默写仍存在盲区。如:试卷2题考查的是填空,学生大部分不能正确回答,错字较多,失分不少,只有80%的学生得满分,而20%的学生不得分。

2、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不仅表现在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胡编乱绉,言不达意,是不会得高分的。如仿写、对广告语的理解和情境口语互动的交流等题,学生审题不清,不了解命题者的本意只是虚言乱语,我们今后要强化有序地训练,形成能力

3、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议论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从题型上看,主要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理解,信息筛选,观点概括,语段内容自主的探究,层次思路的分析,大胆的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考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背诵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预习检测

1、孟子,()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3、小组讨论,质疑解惑: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意强调,内容如下:

⑴通假字: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⑵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去之(去,离开。今义:往,到)

池非不深(护城河。今指水塘)

⑶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

以天下之所顺(用)环而攻之(代词)天时不如地利(有利)

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⑷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采用四面保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4、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四、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1、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们的团结,这也是“和”

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更透彻。

3、“和”是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团结,共渡难关,是齐家强国得根本。

当堂反馈

1、本文的主旨句()

2、表明战争三要素的句子()

3、解释黑体字及句子:

亲戚畔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池非不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板书】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

【练习题】

一、解词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2、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

多助之至()

3、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填空

1、孟子,()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练习题答案〗

一、解词

1、凭,用。

2、的,代词,到。

3、有利,锐利。

二、填空

1、儒,仁政,亚圣。

2、记录孟子政治思想。

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预习检测

1、孟子,()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3、小组讨论,质疑解惑: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意强调,内容如下:

⑴通假字: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⑵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去之(去,离开。今义:往,到)

池非不深(护城河。今指水塘)

⑶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

以天下之所顺(用)环而攻之(代词)天时不如地利(有利)

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⑷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采用四面保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4、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四、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1、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们的团结,这也是“和”

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更透彻。

3、“和”是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团结,共渡难关,是齐家强国得根本。

当堂反馈

1、本文的主旨句()

2、表明战争三要素的句子()

3、解释黑体字及句子:

亲戚畔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池非不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板书】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

【练习题】

一、解词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2、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

多助之至()

3、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填空

1、孟子,()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练习题答案〗

一、解词

1、凭,用。

2、的,代词,到。

3、有利,锐利。

二、填空

1、儒,仁政,亚圣。

2、记录孟子政治思想。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板书第2篇

 【教学目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句子节奏。

  3、理解、疏通文段。

  4、理解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旨句。

  5、背诵第四段。

  6、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第四段。

  3、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

  2、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朗读、自学、点拨、引导、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投影常识,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完成(学习目标一)

  常识:

  1、关于孟子的常识。

  2、关于《孟子》一书。

  检查、齐读。

  二、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学习目标二)

  1、听课文录音:(学生注意节奏、字音)

  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

  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时点拨。

  3、学生再读课文。

  三、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疏文,不理解处打“?”,提问(学习目标三)

  1、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疏文,教师前后巡视,了解情况。

  2、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回答。

  3、请二三位学生翻译课文,错误处教师引导指正。

  四、在疏文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思路(学习目标四)

  1、引导、讨论。

  2、师生共同归纳: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总结得出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课堂巩固

  背诵课文第四段。(学习目标五)

  六、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开头就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助精神的重要性。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板书第3篇

一、直接导入

  二、确立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相关文体知识。

  3、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三、简介作者、作品

  1、学生交流积累。

  2、出示孟子《孟子》知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

  2、随师齐读课文──巩固、体会。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议论的中心。

  五、翻译理解文意

  1、出示重点字词、句──交流。

  2、请学生质疑、补充。

  3、重点检测。

  六、朗读巩固──男女生分读

  七、深入研析

  质疑:

  1、文章怎样论述文章中心论点的.?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行文条理。)

  2、在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最能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3、第二个事例中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4、提纲试背

  5、举完两个例子后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道”与“人和”有何关系?

  7、战争与治国,哪个是作者最想表现的?为什么从战争入手?

  八、一分钟试背、涵咏

  九、结合现实、历史,请学生再举一两个例子证明人和的重要性

  十、小结

  十一、诵读中结束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板书第4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孟子的文学常识,了解孟子的思想;

②积累文言文字词,了解孟子的说理方式;

③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教育学生团结和睦

3.方法与过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 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解释字词句,理解文意

2.教学难点:把握孟子论述的思路及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提问激趣导入

1.大家知道古人必读的四书是哪四书么? (学生口答后再问)那《孟子》是什么样的书?孟子是什么样的人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借这篇课文来了解孟子是什么样的人,《孟子》是什么样的书!

学生口答《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激发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积累孟子的文学常识,了解孟子“民本”“仁政”的思想;

②积累文言文字词“城”“郭”“池”“兵革”“委”“去”“域民”“威”“道”“至”“顺”“畔”“亲戚”“利”,了解孟子的说理方式;

③背诵课文,积累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失道之至,亲戚畔之”;

④认识“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生活中能和他人团结和睦相处

学生读“学习目标内容”

明确学习任务

及任务

三.引导学生学习

(一)出示学案,引导学生自学:① 听读课文,诵读课文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②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③把握行文思路,理解孟子的论述方式,感知孟子思想④结合课文,联系生活,说说“人和”的重要性(提示时间)

(二)教师出示自学反馈习题并提问:①《孟子》是什么样的书?孟子是什么样的人呢?②解释“城”“郭”“池”“革”“委”“去”“域民”“威”“道”“至”“顺”“畔”“亲戚”“利”,说说孟子是怎样说理的?;③背诵课文,默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失道之至,亲戚畔之”; ④说说“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和”的重要性

(三)巡视抽查学生自学效果,个别指导

(四)教师精讲,答疑解惑;重点讲行文思路及论证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相检查,答疑解惑

留出学生自学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感受知识生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明确精讲、重点讲的内容

突出重点

四,当堂训练

发放当堂训练检测题(2011年绍兴中考文言阅读)教师批阅学生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知识落实及迁移情况

五.总结及思想教育

1.知识框架

2.教育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整体知识体系

六.作业

A类.(必做)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2.翻译句子

  3.本文的论点及论证方法是什么?

B类(选做)积累与“和”有关的成语及名句

作业本完成

巩固知识,分层布置,让差生吃饱优生更优

七.课后反馈

询问好中差三类学生学习感受,意见及建议

加强反思研究,改进教学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论证 攻战 环而攻之,不胜(举例) ——天时不如地利 仁政

失道寡助 守战 城高池深 委去(举例)——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反思

1、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为引导,练为主线”模式,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翁作用,加强知识落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练习的容量大,注意层次性,练中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才是最大的。

【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着写教学反思的机会,我就谈谈在这节课中的“得”与“失”。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学习几个句式。它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更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我就先谈谈我在这次教学中的“得”。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安排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孟子生活的年代和他思想的精髓。并指导他们分类整理。这样活动就能为文本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2、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中可以质疑,互相解决问题,交流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用读书卡片的形式归纳整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温故而知新”,这样可以巩固学习的成效。

4、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些都是我觉得自己在设计过程比较合理的,但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想面面俱到确实很难,通过上这节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失”。

1、学生在汇报自己的翻译情况时没能注意形式的变化,使得气氛较沉闷,学生注意力没能高度集中。

2、文言文应该在诵读中理解,但我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没有充分的让学生接触文本,朗读不到位。

3、我设计的整理活动形式很好,但学生要有时间整理消化,最好把它放在《孟子》二章学完后做效果会更好。

4、在学生讨论中心论点时,没有紧紧围绕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展开讨论,使得学生的理解还不够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应该务实,把每个问题都要讲透,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得。”我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设计才会出彩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