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赠从弟教案详案

日期:2021-09-09

这是赠从弟教案详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赠从弟教案详案

赠从弟教案详案第1篇

【教材分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赠从弟(其二)》。

  2.了解建安时期刘桢的写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描述法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三、解读课文

  1. 诵读《赠从弟(其二)》

  (1)学生通过范读视频,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做背诵指导。

  2. 诗文注释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罹:遭受。

  凝寒:严寒。

  3.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内容研讨:

  (1)教师提问:

  a.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c. 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d.诗歌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a.“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c.“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d.“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教师总结:纵观全诗,诗人运用松柏这一形象来勉励从弟,通过对风雪的描写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声色俱佳,极富有气势,充分的体现了其“仗气爱奇”、“壮而不悲”的特色。

  四、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课后查询有关建安七子的相关资料。

  自我问答:

  问:如何理解诗歌第一句的写法?

  答:诗歌开篇就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前半句仅仅交代了松柏的挺拔,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写谷中瑟瑟寒风,不但交代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一下子就将松柏的形象烘托了出来,更生动的体现了“亭亭”二字的效果,显得极有声势。这种先交代主体再写背景的逆反写法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突兀撑青穹”的雄伟形象 。

赠从弟教案详案第2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小序,作者李白,文章篇幅不长,要求背诵。传统的教法老师一般会先疏通字词、然后梳理文章思路,之后体会李白在文中抒发的时光之叹、人生之感,最后以赏析名句收束全文。本人尝试创设让全员参与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赏析,课堂上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喜人场面。现将教学流程回顾如下:

一、 逐层创设情境,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一) 温故启新,从“序言”导入

师:序言虽是一本书的前言,但由于执笔者侧漏的才气,普世的情怀而流芳千古的比比皆是,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今天我们走进的这篇序言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作者李白。

【这个导入,干净利索,是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开场的,温故的心理会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与热情。】

师:说起李白,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他呢?

【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已有体验,又没有固定的答案,非常具有开放性,易于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热闹非凡,课堂氛围渐渐热了起来。

(二)合作改编,感受“夜宴”氛围

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一篇小序,但更是一首优美的诗,一次多年难遇的盛宴,请四人一组,一人执笔,三人表述,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将此文改编成诗歌。

【此目的既疏通了文意,把握了关键词,熟悉了文章内容,又走进了1300多年前诗人生活的世界,感受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情感、情志,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共同学习,通力合作的热情,锻炼了每个同学的参与、表达、探究能力。】

(三)交流成果,再现内容深化理解

各个小组将改编结果在全班分享展示,现摘录部分改编诗文:

生:万物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光阴百代过,白驹若过隙。浮生梦一场,为何能几何?秉烛良夜游,阳春献烟景,造化与文章。恰桃之夭夭,会灼灼其华。群季皆惠连,歌独惭康乐。孤芳未自赏,高谈转阔清。觥筹与飞花,杜康饮难醉。歌咏与诗赋,雅怀难尽抒。

生:尘世间万物寓居于青苍白日驳岩层圈,指尖撩拨下逃过几代浮光交错多少年。沉于幻梦溺于蝶舞蹁跹则难觅得清欢,而阑珊烛火却协同长庚引燃春色满园,况且炽日温如瑜琰禄水浮冰如海如烟。此刻饱观桃花漫,明时缓叙珍馐宴。列席者皆俊逸伟岸为君识于文采斐然,偏有一人醉山峦,疏于案牍众叹惋。你摹观春花如焰交辉繁景光与色无限,我一心侃侃而谈最后忽现沉璧留心间,残瓣飘飞下觥筹交错的筵席仍旧未散,人们胸际应有雅意翻腾如仲春树滋蔓。若终难付诸笔端,应愧然执起杯盏。

【由于是四人集体智慧的结果,所以每组代表展示时底气会比较足,其他组成员倾听的也极为认真。这本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文本解读的一种良方。】

二、由境及理理思路,锻炼自主思考力

师:在刚才的改写中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诗人对春景的热爱与珍惜,与家人欢聚的愉快与尽兴。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梳理诗人的写作思路。

师生:开头两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非常大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连个角度写出了万物不常,光阴易逝的特点,一种宏阔与苍凉无奈感立刻涌上心头,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笔触一下聚焦在天地间渺小的个体生命----------人,因此才有了古人秉烛夜游的故事,才有了曹丕给吴质信中“炳烛夜游”的语句,才有了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雅兴,才有了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的惊喜。也才有李白在阳春的烟景与文章中与从弟会桃花园,咏歌、幽赏、清谈、飞觞、罚酒了。

【通过内容改编,学生亲身体验了自主获取文章内容的过程,完成了写什么的认知体验,也初步感知了诗人的写作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梳理文章思路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作者豪迈情思的缘起与发展,逐渐形成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在梳理文章思路时,学生们才更深入地体会了诗仙的如椽巨笔的洒脱与浑然天成,也更深地体会了诗人热爱生活、珍惜美好自然、珍惜光阴,珍惜与亲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感慨人生短暂、美好不常、光阴飞逝的无奈了。】

三、互动互学,尊重学生个体审美体验

师:诗圣杜甫曾有言“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这篇小序中我们也感受到诗仙“诗成泣鬼神”的魅力,这两句一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请前后四人各选一句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赏析摘要: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生:“召”“假”这两个动词用的极佳,写出了大自然的热情、慷慨,同时也运用了拟人手法,“召”从对面落笔,曲折地道出了诗人被春天美景吸引的不能自已,而“假”也传达了对美好春景稍纵即逝的珍视与怜爱。

生:“阳春”一个“阳”字看似平淡,却将春天时节的温暖、明媚、生机勃勃勾勒了出来。“大块”寻常一词,将大自然的气象万千、参差有致、浩渺无边的景致描绘了出来。

生:意象丰富而多变,“烟景”“文章”一个具有朦胧飘渺之美,一个具有清新明丽之姿,看似信手拈来,却将春天自然景物的变化万千,多姿多态展现了出来。

生:这一句意境开阔,恢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势,而且巧妙地借景抒情,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将渺小自我与伟大自然的对比观照中,寄寓了对自然、对人生无限的热爱、对美好生命的无比珍惜,诗人渺小的个体与其博大的胸襟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冲击着我们的视野,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生:“开”“飞”两个动词活化出欢聚场面的热闹、当时气氛的热烈、大家觥筹交错、推杯把盏的尽兴。

生:“开”还写出了宴会场面的宏大,高朋满座的盛况;“飞”写出大家宴酣耳热、起坐喧哗的畅然与快意。

生:“琼筵”“花”“羽觞”“月”意象美好,可以想见珍馐佳肴铺桌,流光溢彩的酒杯飞动的场面,读到此,让人有心旌摇动、逸兴遄飞的代入感。

生:这两句俯仰结合、动静有致,花中的筵席恰若花朵摇曳的花蕊,天上月光与大家把酒言欢,既有宏阔高远的意境,也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乐的场景。

生:“醉月”运用了拟人手法,仿佛让人看到天上流云朵朵,月光时隐时现,其实也折射出此时宾客醉眼迷离,神思恍惚,摇摇晃晃之态。

生:此句用了对偶手法,工稳整齐,此时宾主应是快乐翻飞、热闹无边的,席上也是混乱无比、自由无羁了,无边的快乐却以整齐的语句相载,好比是快乐如翻腾的江河,对偶句式如江河的堤岸,无边的快乐只有剧烈地翻腾着、汹涌着。

【这是两个鉴赏性问题,本意就是引导学生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培养其个性化的审美能力,引导每个学生个体在教与学的审美体验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它本身就具有独特性、超越性、本体论,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与异质性,因而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性,而四人先交流互动又给学生营造了小小的彩排场,为下一环节的全班交流提供了保证。】

师:同学们的赏析可以说眼光独到、妙语连珠,真是高徒满座,皆为惠连了。时隔1300多年,诗人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珍重仍穿过历史的云烟,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引发起我们强烈的共鸣。让我们在齐读全文中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吧。

赠从弟教案详案第3篇

 教学目标:

《赠从弟》的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

  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

  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全诗。

  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

  教学难点: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父母兄弟他们是怎样的态度?(生思考,讨论,发言)

  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二、了解作者

  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三、学习诗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桢的《赠从弟》第二首。

  1、小黑板出示诗歌。初读诗歌,划分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

  (4)指名朗读。

  2、再读诗歌,了解诗意

  (1)小黑板出示注释,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耸立的样子罹:遭受。凝寒:严寒。 。

  瑟瑟:寒风声。 一何:多么惨凄:凛冽、严酷。

  强调“一何”、“终岁”“罹凝寒”、“本性”等词的含义。

  (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三读诗歌,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1)现在,老师要看一看大家对诗的理解情况

  a.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关于松柏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c. 松柏有本性,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d. 哪句诗更能表现作者对从弟的劝慰和勉励?(“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松柏都有哪些品格值得赞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赞美它的?

  (松柏不怕严寒,经历狂风的'吹刮依然坚挺端正,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风的猖狂和嚣张,来对比出松柏不畏严寒,傲立四季的可贵品格。

  4、四读诗歌,感受深情。

  前面我们说过,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到一句,说弟弟你怎样了?你要怎么怎么样等等?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

  生读诗歌,发言。

  师明确:对,本诗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坚贞。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四、拓展延伸,

  今天,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去面对挫折,也知道了劝慰他人时除了正面劝告之外,还可以从侧面,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规劝。

  当你的朋友或小伙伴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就可以引用古诗文中的诗句、名言警句来劝慰,除赠从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劝勉朋友生活中经历挫折的古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咏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当堂背诵。

  六、课堂小结。

赠从弟教案详案第4篇

学习目标:

背诵诗文,赏析全诗,学会面对挫折。 课前预习:

一 读准下面斜体字字的字音。

亭亭

瑟瑟

惨凄

凝寒 二 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

罹:

凝寒:

瑟瑟:

一何:

惨凄: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思考:本诗主要叙述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自主学习:

出示诗歌。初读诗歌,划分节奏。 (1)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 (4)指名朗读。 师生互动:

1,全诗一共描写了几个意象?

2,通过这几个意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探讨本诗所用的写作手法? 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篇咏(

)的诗歌,我从中懂得了在面对(

)的时候,我应该(

)。

当堂检测: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山松传达了那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的品质,请你也通过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字数在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课外背诵诗文。

《赠从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赠从弟》教学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

《赠从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赠从弟》教学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

赠从弟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猛:猛烈......

《赠从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赠从弟》教学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

赠从弟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猛:猛烈......

赠从弟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刘桢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松柏本有性。【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

《赠从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赠从弟》教学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

赠从弟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猛:猛烈......

赠从弟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刘桢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松柏本有性。【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

赠从弟

赠从弟(其二)①教案 2011-2-22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赠从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赠从弟》教学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

赠从弟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猛:猛烈......

赠从弟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刘桢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松柏本有性。【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

赠从弟

赠从弟(其二)①教案 2011-2-22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赠从弟 教学反思

《赠 从 弟》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诗人希......

《赠从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赠从弟》教学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

赠从弟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 ④猛:猛烈......

赠从弟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刘桢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松柏本有性。【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

赠从弟

赠从弟(其二)①教案 2011-2-22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赠从弟 教学反思

《赠 从 弟》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诗人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