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1
这是蚕和蝉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生命的意义。
2重点难点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生命的意义。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天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在黑暗地底下要努力奋斗6年,多则17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哲理散文《蝉》(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纠正。(一人读一段,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板书。)
1、学生轮读课文,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可能出错的有:收敛(liǎn):
聒聒(ɡuō)宽恕(shù) 颤(chàn)动
2、学生齐读两遍词语。
活动3【活动】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清感情脉络)
(一)先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1、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2、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二)后教
1、请几名学生先说,不恰当的地方,其他同学补充。
第1段“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心烦”————烦
第2段“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惊
第3——6段“等了17年,才等待一个夏天……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叹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第7段“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恕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活动4【活动】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把握主旨)
自学指导:
作者对蝉的独特的生命经历的思考,似乎让我们看清了作者要讲述道理,能够看出文章的主旨,那么《蝉》主旨是什么呢?大家边读课文边从原文中找出一些标志性的句子。
1、学生边读课文边找相关语句。
2、点名学生回答。
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文眼)——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活动5【练习】六、当堂训练
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题。
蝉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蝉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天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在黑暗地底下要努力奋斗6年,多则17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哲理散文《蝉》(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纠正。(一人读一段,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板书。)
1、学生轮读课文,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可能出错的有:收敛(liǎn):
聒聒(ɡuō)宽恕(shù) 颤(chàn)动
2、学生齐读两遍词语。
活动3【活动】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清感情脉络)
(一)先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1、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2、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二)后教
1、请几名学生先说,不恰当的地方,其他同学补充。
第1段“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心烦”————烦
第2段“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惊
第3——6段“等了17年,才等待一个夏天……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叹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第7段“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恕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活动4【活动】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把握主旨)
自学指导:
作者对蝉的独特的生命经历的思考,似乎让我们看清了作者要讲述道理,能够看出文章的主旨,那么《蝉》主旨是什么呢?大家边读课文边从原文中找出一些标志性的句子。
1、学生边读课文边找相关语句。
2、点名学生回答。
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文眼)——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活动5【练习】六、当堂训练
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蝉若干只、蝉的鸣叫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录音机放蝉的鸣叫声,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的叫声?
二、引导幼儿观察蝉。
1、教师出示蝉,引导幼儿讨论:蝉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头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蝉的身体是黑褐色的。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身体下面有三对足。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4、讨论:蝉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一、教学目的:
法布尔蝉教案
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 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2、难点: 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
字词正音:
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
词语补释: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 (qǐ)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
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多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par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属科学小品,是介绍动物生态的说明文。
写作特点:
一、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1、表现手法:
拟人: 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的艰辛,同样也会憎恨象蚋那样专门残害生灵的坏种。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对这个小生物的成长发出慨叹,多么不易啊! 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比喻: 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绉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不可能看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par 2、说明顺序倒叙 幼虫→成虫→产卵→幼虫
(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二、语言准确明晰。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态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
第七段“臃肿”,言其肥大而笨,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钩住”“挂”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蝉的脱壳的过程”。
“把握”: 紧紧抓住。“钩住”: 像钩子一样挂住。“挂”: 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
第十二段“寻觅”“寻找”“找到”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
这三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语色彩更浓。
2、语言准确、平实。
第二段中说: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个限定语“阳光曝晒” 正写出蝉的特性“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阳光曝晒”不能写为“阳光充足”,“曝晒”限制在炎热的夏天。
拿蝉的脱壳过程和孵化过程来说,文章都写得很清楚,“开始”“不久”“最后”“以后”这些时间词语,正写出其过程的进展。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准备:
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
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
(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
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正音
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
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
2、理解词语意思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祸事;灾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指导读
4、齐读
六、作业
1、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一、听写几组词语
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仔细听,记住了再写下来,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
蝉悠闲自由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正隐伏着祸患
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打“A”,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
二、讲故事
1、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是怎样一件事。老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
2、师出示:图(1),示范讲故事
3、指一名同学讲
师:故事讲完了,谁记住了能讲这个故事,可以看看我们刚才默的几组词,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儿请你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后,再请另一位同学讲)
4、小结,引出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一个道理。
三、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为了劝谏吴王)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
(1)自由读,
(2)指名读,再评议
(3)同桌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
(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
四、明理
1、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
2、从哪里看出来的?(恍然大悟)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
(1)固执
(2)知错就改
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
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记住这个道理。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书: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恍然大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