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反思

日期:2021-08-23

这是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反思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反思第1篇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决定以此为例子,启迪孩子们去发现孩子文言文的奥秘,从而培养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给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首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预习除外共五个环节:(预习,读准字音,借助资料完成导学案。)课堂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内容;第二,三个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课文,逐句翻译成现代文,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三,三个小组展示:重点词语讲解;第四,质疑:对文中不理解的重点字词提出来;第五;谈感受和收获。

  前三个环节孩子们都能以小组问单位学习的很好,三个小组的展示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第四个环节为鼓励学生质疑,我对于质疑的小组进行了分数的奖励,提出问题的要给以奖励,帮助解答问题的也要给以奖励。全班分为七个小组,有六个小组提出了问题:“相委而去”的“相”和“而”;“下车引之”的“之”;“则是无信”的“则”;“友人便怒”的“便”;“去后乃至”的“乃”,对于这些问题,我先让其他学生给以解答,最后只有一个问题学生解答的不正确,就是“相委而去”的“相”和“而”的意思,老师给以较为详细的讲解,并对学生们这节课的学习给以肯定和表扬。随后在第五个环节,我让学自己总结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

  在这节课堂上我观察到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学生们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自信,寻觅到了学生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这节课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懂得了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时间交给学生,将方法交给学生,就等于让阳光直射幼苗,与此同时我反思以前的课堂就好像是老师将阳光折射给了学生,哪种方法更能够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答案不想而知。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反思第2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政事、文学、方正、德行、言语、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本文列入方正篇,讲述聪明的儿童元方反驳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

  本文我在设计时,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达到学习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可以自己凭借工具书及其课文注释,自己学习。

  其次调动学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地学习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于文言翻译有不理解之处,小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对于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内容上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教师整合问题,有目的的讲解课文。

  再次本文的朗读是一个重点。学生先听读课文,然后谈听后的感受,并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再练习读、汇报读。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层次品读课文,进而学会朗读课文,读出本文的语气和感情。

  本文我也借助多媒体这一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作家作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在翻译课文中,我借助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作业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课下阅读《世说新语》文章,变学习为兴趣,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4

  昨天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在不同的班级里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七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我认为这次上课的亮点在于我设计了一棵智慧树,凡是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都能在树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这完全打破了上传统文言文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许多同学都踊跃举手,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理解文意这一部分为例: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当我说:“开始。”话音一落,一小组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当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写在智慧树上时,他们的高兴、自豪心情更激发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反思第3篇

一、文本分析

这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字:导与趣。

所谓“导”,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了解最基础的常识,从而培养最主要的学习习惯。所谓“趣”,需要将文章上出情趣来,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并非难懂、难学,只要发现了其中的兴趣就能主动地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学习的方法分为最基础的两条:一是依据注释解读文本;二是在翻译中牢记译(翻译)、留(专业名词、人名等不用翻译)、调(为保持语句通畅可调换顺序)、增(补充语句中的省略部分)四字。同时,我补充了《世说新语》的创作背景(魏晋至唐的门阀制度),同时还将文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按照难易程度依次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发现故事蕴涵的趣味。接下来,再通过朗读体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从而亲身地体会这些简单文字背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文言学习基本方法,通读全文。

2、结合《世说新语》编写背景,了解文章特点。

3、品读文章描写手法,分析人物个性。

三、教学准备:

《世说新语》相关篇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世说新语》简介,强调其因为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世说新语》编写背景:东汉末年兴起了品评人物的风气,后来发展成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而出身官僚世家的名人自然成为别人的关注与仰慕的对象,他们的生活逸事常常被人们记录下来,这些小事也往往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与他们后来的作为息息相关。这些故事最终在南朝刘宋时期被刘义庆编辑成书,就是这本《世说新语》。

小故事:王羲之坦腹东床,王敦入石崇家的豪厕面无羞色。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报告)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庄重),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于是,就)嫁女与焉。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着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2、初读课文

联系书下注释,翻译文本(先读一篇课文及注释,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再回答)

提示:

1、翻译时依照四字:译(文中主要字词全要翻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字组词或以近义词替换:如寒雪日——寒冷的下雪天、讲论——讲解谈论、便怒——就发怒)、留(专有名词或人名不用翻译,如谢太傅、胡儿、无奕、左将军王凝之、陈太丘、元方)、调(为语句通畅要在翻译时调换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增(补充词中省略的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她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过中不至——过了中午友人还没来;日中不至——你到了中午还没来。)

2、强调关键字词:

字词活用(文言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字词活用):寒雪日——在寒冷的下雪天(名作状)、期——约定(名作动)、时——当时(名作状)

还有一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也需要我们熟记:然:……的样子;乃:才;相委而去:而,表承接。

(先讲解基本方法,在学生依次翻译全文时以方法来指导文章并与翻译结合)

3、细读文本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咏雪》

①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出他们个性的词语。

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提示:谢安是以喜怒不形于色而著称的,在一次与友人出海时忽遇风浪,大家都惊慌失措而他却安然不动。在淝水之战后战报送至,他看完后依然平静地与客人下棋,大家追问他战况时他才说了句“小儿辈大破贼”。但为什么听到几句话就会“大笑乐”呢?他这个表里不一吗?(他与友人、同僚在一起是很注重形象的,淝水之战后他的心情其实很激动,以至于走过门槛时木鞋的齿都折断了。但与家人子侄在一起不再拘束了,显得非常和蔼可亲)

谢朗:差可拟

提示:“撒盐”的比喻不好吗?(雪骤,雪下大时的确如同盐向地下洒一样)并且他能在诸多兄弟姐妹中率先说出,也有不凡的才华。但却显得很谦虚。

谢道韫:未若

提示:“未若”,展现了谢道韫的自信。

②为什么谢道韫如此自信,这个比喻有什么不凡之处?请大家比较一下两个比喻的不同。

提示:飞扬、轻盈的姿态,形态优美而有诗意;引发对春天的畅想,更有神韵。

补充资料:

(1)后人多以花喻雪,大家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惊雪》(唐·陆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唐·韩愈)

(以花喻雪,都引发了人们对春天的期望)

(2)苏轼在他的词中,两个比喻都用过:

使君留客醉恹恹。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江城子·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在他的词中,将雪比作杨花时依然将之春天联系,而用盐来比喻时却另辟蹊径,从味道入手,表现对友人的独特情感。

③在古代,奉行“女子无才就是德”,谢道韫敢于与兄弟相争,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出了谢家什么样的家族氛围?(同辈间的和睦气氛)谢太傅“大笑乐”,还有什么含义?(对子侄才华的赞许,为同辈间的关系而高兴)

补充材料:谢安对于子侄的教育,手法非常平和。谢朗曾经有一度很香囊,爱不释手。谢安没有强迫他放弃,而是与他以香囊为注下赌,他赢了就立刻把香囊烧毁,以此来教育谢朗。

④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谢道韫的父亲与丈夫的身份?

提示:古代女子地位不高,主要靠自己的家世来彰显身份。此处的列举表现了作者对她的赞许。

补充资料:但谢道韫婚后的生活其实并不幸福,因为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最后竟然在敌人逼近时还自以为能请下神兵助战,结果与儿子全部战死。因此谢道韫在婚后郁郁不乐,谢太傅询问她时,只说了句“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对自己晚年家人皆尽的生活已经有所预料了。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轻视)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通“悦”)。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为什么)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堂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⑤这位才女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却被后人铭记,人们就以“咏絮才”来赞美女子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①在文中找出能表现友人性格的词语:

便怒(暴躁易怒)

下车引之(直爽坦诚,知错能改)

补充资料:

当时士大夫都赞许喜怒不形于色、镇定平和的个性,而鄙视这种急躁的人。王述虽然做了许多大事,并且官职很高,但平时生活中却显得急躁易怒。有次吃鸡蛋,因为鸡蛋圆滑不好夹,就大怒,拿起鸡蛋咬破后用鞋跟来踩,被士大夫传为笑谈。后来他任会稽太守时因家丧而在家守孝,王羲之接任其职,一年多时间过他的家门而不入。

②元方的回答有什么特点?

提示:元方为什么要先说友人无信,再指责他无礼,顺序可颠倒吗?

(友人责骂陈太丘的原因,就是说他无信。因此元方先指出其不守信在先,再指责他无礼就显得有理有力)

③从中可以发现元方的个性有什么特点?

(清醒机智)

补充资料:

当时人非常尊重家族长辈,在别人面前直呼对方长辈的姓名,即使只是说到名字中的字也是极其无礼的事。西晋时,江南著名的才子陆机、陆云入京城洛阳时,就遇到了北方士族卢志这样的挑衅。

卢志于(在)众坐问陆士衡(陆机的字):“陆逊、陆抗(陆机的祖父、父亲,均是东吴名将)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与)卢毓、卢珽(卢志的祖父、父亲的名字)。”士龙(陆机弟弟陆云的字)失色(脸色)。既出户(门),谓(对……说)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陆机的回答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也可以说有理有节。不过当时他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元方只有七岁,其机智更令赞叹。

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也失礼了?

(友人失礼在先,且元方也不愿掩饰自己内心的愤怒,表现出他耿直的一面)

4、归纳文本特点:

开头所说的“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具体如何体现?

(通过简明的语言、神态描写,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五、教后记:

在这次教学中,我把基础知识学习的内容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经过讨论再依次翻译全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除了强调学生应当用好书下的注释外,还将他们的翻译与提出的翻译四个方法联系。从后面的作业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这一问题。

课中引用了不少《世说新语》的相关故事,但我只把《谢夫人大薄凝之》及《陆机答卢志》这两篇故事的原文结合注释呈现给学生,其余故事大多由我来复述故事。我只是希望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能够从这则小故事中看到当时人物的风采。因此,在教学时也会适当增加一些与人物有关的背景介绍。

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与情感,学生在学习过后,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语调及语速的变化。我觉得,能够把学习后的变化读出来,就可以了。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反思第4篇

 《世说新语》这两篇文言文的教学,在自己精心设计和准备下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感触较多,现简单介绍一下;

  优点一.创设情景生动巧妙,善于导入激发兴趣。在《咏雪》中我们上课伊始和学生介绍:尽管大家都生活在江南,雪天没有北方常见,但是刚巧我在大学时期保留了很珍贵的雪景视频,给学生来了个尽情展示,我就问:你们看见那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的在空中飞舞,会想到可以把它们比作什么呢?学生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象.我们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在古代有两个孩子也像大家一样打了两个特别好的比方,你们想知道么?

  《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情景设计的效果就更加好了.我在上课精心设计了两个场景:我以某位同学的父亲朋友的名义给他家打电话:问:你父亲在家么?那位同学需回答不在家.然后我以一种和蔼一种侮辱的发牢骚,分别试探这位同学的反应,而同学们对侮辱一般的反应是不知所措或者准备与之对骂.同学们笑声大作,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同学们:古代可有一位小孩子处理的非常得当,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优点二.综合探究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按照教参的建议: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诵读--讨论--诵读"在增加文言积累的同时,我同时加强了对文章思想意义的探究.《咏雪》中我在比较两种比喻的优劣时,我在明确写物首先追求形似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追求神似,同时明确好的比喻要有意蕴.同时告诉学生做好人才有好文,如果没

  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怎么会想到那浓浓春日里的柳絮呢?《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中,我们知道待人要宽容,对人不应求全责备.更应明白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更应该处理的善于从这件事中取长补短.力求尽善尽美.

  当然这堂课缺点也很明显:

  一.朗读还是要加强,我们虽然在努力的多读,但还是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朗读方式,最终实现不但朗读和时间的有机组合,二者不再是矛盾的双方;

  二.学生的探究部分不宜太多,应充分体现重点及难点.教者更应该是一个钢琴表演艺术家,在课堂上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让学生与学于乐,与乐中有所收获;

  三.重点文言实词如“舍”“去”“委”以及一些古代称谓的变化等都要加强落实!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